二战美国运输原油给日本(二战时,日本为什么不给美国供应丝绸?)
1. 二战时,日本为什么不给美国供应丝绸?
不是日本不卖,是美国禁止进口丝绸一直是日本出口换汇的主力,美国宣布对日制裁,禁运钢铁和石油的时候,同时禁止从日本进口丝绸,以便扼杀日本经济
2. 二战德国的石油来源?
在二战期间,德国虽然有先进的机床,现代化的生产车间,性能强劲的坦克,以及战略战术先进的机械化作战模式。可一旦没有了石油,这一切都没什么用,毕竟再厉害的坦克没有石油也不过是一块废铁。那为何德国在二战前期有足够的石油,在后期却严重匮乏呢?
要想弄明白这个问题,首先要先了解一下德国石油的来源。要知道在当时还是世界文明中心的西欧,这个500万平方千米的大陆上,石油总储量加起来还不到苏联一座高加索山的零头多,因此德国的石油只能靠进口。
以1939年的数据为例,德国总共炼出了超过800万吨的石油。其中从德国本土开采出来的不到10%,40%是通过煤、乙醇等化合物加工合成的油。不得不说当时德国合成石油技术非常的先进,虽然成本非常高,但这直接给合成石油技术带来了革命性的进步。
另外50%的石油来自进口,这些进口石油绝大多数来自于罗马尼亚,剩余部分则来自苏联高加索的巴库油田,少量来自伊朗、奥地利等国。然而罗马尼亚和高加索实际上都在苏联势力范围内,因此德国石油在严格意义上大多数来自于苏联。
听起来德国的石油好像很多,但实际上是够用但不够多,为何够用不够多呢?这里需要引入一个战略石油储备的概念,所谓战略石油储备就是提前存够足够的石油。一边应对突发性的石油断供或者战争,一般认为石油储备量需要抵上三个月的消耗。然而德军所拥有的石油储备远远达不到战争的需求。如果不是闪电战出乎意料的顺利,可能德军连西欧都没能征服就结束了。
闪电战的巨大消耗,导致德军近乎疯狂的掠夺占领区石油,而且必须抢成品油,否则不能满足消耗。再加上德国高速公路文化的兴起,德国在1940年初石油全面告急,德国因为缺油,甚至花大价钱进口了10万吨石油。尽管能够维持日常的石油消耗,但储备还是太少了。
英、美、苏也看透了这个问题,英美加强了北非防线,防止德军将手伸向中东地区的石油通道。虽然苏联在当时和德国的关系还不错,但斯大林为了遏制德国的发展,频频限制对德国的石油出口。罗马尼亚在供给德国的同时还要供给意大利,还受到了苏联压力。让德国虽然不缺石油,但始终无法积累起足够石油储备,没有储备就很难开战,更不能打耗油量惊人的闪电战了。
但希特勒是个急性子,他等不及就主动开战,想打破石油的封锁。然而天命难为,意大利在北非战场上软弱无能,无法控制地中海的石油通道,德军兵败阿拉曼无法更进一步争取中东的石油。在东线战场上苏联的焦土政策让德军颗粒无收,高加索山脉的崎岖路线,让石油运输都成了问题。
这些原因就让德国没能像战争初期一样抢到足够的石油,再加上多线作战的情况下惊人的石油消耗,德军的石油储备就更差了。德军开始缺油了,缺油导致了后勤受限,装甲部队受限,让德国丧失了很多大规模主动出击的机会,在战略上陷入极大的被动中,缺油还削弱了空军的力量,以至于西线无力抵御英美的轰炸机编队。
特别是在德国的炼油厂被炸后,让很多工厂都陷入了停顿,工业产值大减,德军不仅石油供不上,就连坦克装甲车的产量都跟不上了。在这样的恶劣循环之下,德国于1944年底陷入了窒息,失败也成了必然。
3. 二战日本为何向美国开战?
明治维新后,日本信心十足,觉得老大哥已不足为虑,于是乎打算自己当大哥,很快便和大哥在朝鲜半岛大打出手,最终自己将大哥打趴下来,接着顺道又取得了2亿两白银,同时控制了台湾,还有,如若不是“三国干政还辽”,清王朝龙兴之地都归日本。
十多年后,日本又将北极熊痛揍一顿,迫使北极熊吐出了占领了数十年的库页岛,到此为止,世界各国不敢小看日本。先败老大哥,又搞定北极熊,这让日本信心满满,于是乎发动了九一八,想不到就此占领东北,然后他们又发动对华全面战争,获得了惊人战绩,这让日本高层有些飘了,觉得只要自己不怕死,敢拼完全有可能创造奇迹。
再看看美国,虽然是世界第一强国,但他们除了参加美国内战外,并没有十分像样的战争,所以他们对于美军保留一些建议,毕竟他们曾经在中俄身上创造奇迹,因而自己还是有把握在美国身上创造奇迹。
日本虽然觉得自己军队有把握击败美军,但他们也十分担心自己综合实力不如美国,一旦自己没能第一时间将美国打趴下去,有可能让自己陷入被动地步。
过去的荣誉,让日本觉得自己还是有机会创造奇迹,所以他们才敢于发动对美国战争,只是这一回老天没站在日本这里,美国成为了日本的催命符。
岛国日本,从来就没有安全感,他们觉得若想让国家走向富强,只能对外扩张,安全感不足,让日本政府一直窥视隔壁老大哥,希望哪一天可以成为那块土地的主人。
明治维新前,日本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改革家:吉田松阴在他在《大日本思想全史》中说:南灭琉球,勒令朝贡;内服朝鲜,令其向导;继而割据北满之地以为根基,收台湾、吕宋,终成“渐势进取之势”。
该项计划只要能实现,日本完全有可能成为世界数一数二大国。所以日本军国主义分子便以此为目标奋斗,希望能实现所谓大东亚共荣圈。
所以,日本政府发动了对朝鲜、东北战争,接着又发动对华全面战争,这一系列操作后,日本确实完全了计划一部分,因而便打算北上和南下计划。
北上计划率先被放上桌面,所以日本关东军挑衅北极熊,希望他们可以一举搞定这个难缠的对手,奈何这个对手已经不是曾经北极熊,在超级名将朱可夫带领下将日军在诺门坎打败,迫使日本只能放下北上计划,跟北极熊签订《苏日互不侵犯条约》,该条约签订确保日本不会对北极熊出手。
既然搞不定北极熊,那只能重新启动南下计划,然而东南亚地区是美国为首西方列强势力范围,这让日本有些担忧,认为自己没有足够把握搞定美国为首西方列强。
本来,日本不打算迅速和美国为首列强开战,毕竟自己没有足够把握,奈何局势并没有想象美好,迫使日本只能发动南下战役、
原来,美英等国对日本实行经济制裁,日本国内继续石油等战略资源,确保战争持续进行,因而他们只剩下开战一条路可走,毕竟国内石油等战略资源难储备难以支撑庞大战争机器太久。
所以,日本决定奋力一搏,对美国发动袭击,希望能一举打趴美国太平洋舰队,给日本海军和陆军足够时间占领东南亚地区,死命夺取这块地区资源补给战争机器。
因而,日本天皇批准了山本五十六偷袭珍珠港计划,山本武势力经过严密的部署后成功在偷袭珍珠港,美国太平洋舰队损失惨重,日本则在珍珠港事件迅速发动南下战役,横扫东南亚地区。
由于,战争过于突然,各个国家难以抵抗,迅速交出了相应地盘,日本则全部收下来,这让他们暗暗窃喜。可他们并没有高兴多久,美国迅速缓过神后,对日本展开疯狂报复。
这个时候,日本才知道自己得罪了一个不能得罪的对手,让自己难受万分。
但是,后悔已经没有丝毫作用,毕竟战争开启后,自己已经没有任何回头路,只能一条路走到黑。
最终,日本美国打得接连后退,曾经拼死占领一块块地盘被美军收复,还让美军在自己身上丢下了“小男孩”、“胖子”两颗原子弹,这时候苏联在中国东北全面出击,打得关东军练练溃败,天皇看局势不对只能宣布投降。
大体可以看出,日本之所以跟美国开战,根本原因就是被经济制裁,让他们难以维持战争,只能选择和美国开战,确保自己站在机器不会停止。
4. 二战日本为何向美国开战?
明治维新后,日本信心十足,觉得老大哥已不足为虑,于是乎打算自己当大哥,很快便和大哥在朝鲜半岛大打出手,最终自己将大哥打趴下来,接着顺道又取得了2亿两白银,同时控制了台湾,还有,如若不是“三国干政还辽”,清王朝龙兴之地都归日本。
十多年后,日本又将北极熊痛揍一顿,迫使北极熊吐出了占领了数十年的库页岛,到此为止,世界各国不敢小看日本。先败老大哥,又搞定北极熊,这让日本信心满满,于是乎发动了九一八,想不到就此占领东北,然后他们又发动对华全面战争,获得了惊人战绩,这让日本高层有些飘了,觉得只要自己不怕死,敢拼完全有可能创造奇迹。
再看看美国,虽然是世界第一强国,但他们除了参加美国内战外,并没有十分像样的战争,所以他们对于美军保留一些建议,毕竟他们曾经在中俄身上创造奇迹,因而自己还是有把握在美国身上创造奇迹。
日本虽然觉得自己军队有把握击败美军,但他们也十分担心自己综合实力不如美国,一旦自己没能第一时间将美国打趴下去,有可能让自己陷入被动地步。
过去的荣誉,让日本觉得自己还是有机会创造奇迹,所以他们才敢于发动对美国战争,只是这一回老天没站在日本这里,美国成为了日本的催命符。
岛国日本,从来就没有安全感,他们觉得若想让国家走向富强,只能对外扩张,安全感不足,让日本政府一直窥视隔壁老大哥,希望哪一天可以成为那块土地的主人。
明治维新前,日本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改革家:吉田松阴在他在《大日本思想全史》中说:南灭琉球,勒令朝贡;内服朝鲜,令其向导;继而割据北满之地以为根基,收台湾、吕宋,终成“渐势进取之势”。
该项计划只要能实现,日本完全有可能成为世界数一数二大国。所以日本军国主义分子便以此为目标奋斗,希望能实现所谓大东亚共荣圈。
所以,日本政府发动了对朝鲜、东北战争,接着又发动对华全面战争,这一系列操作后,日本确实完全了计划一部分,因而便打算北上和南下计划。
北上计划率先被放上桌面,所以日本关东军挑衅北极熊,希望他们可以一举搞定这个难缠的对手,奈何这个对手已经不是曾经北极熊,在超级名将朱可夫带领下将日军在诺门坎打败,迫使日本只能放下北上计划,跟北极熊签订《苏日互不侵犯条约》,该条约签订确保日本不会对北极熊出手。
既然搞不定北极熊,那只能重新启动南下计划,然而东南亚地区是美国为首西方列强势力范围,这让日本有些担忧,认为自己没有足够把握搞定美国为首西方列强。
本来,日本不打算迅速和美国为首列强开战,毕竟自己没有足够把握,奈何局势并没有想象美好,迫使日本只能发动南下战役、
原来,美英等国对日本实行经济制裁,日本国内继续石油等战略资源,确保战争持续进行,因而他们只剩下开战一条路可走,毕竟国内石油等战略资源难储备难以支撑庞大战争机器太久。
所以,日本决定奋力一搏,对美国发动袭击,希望能一举打趴美国太平洋舰队,给日本海军和陆军足够时间占领东南亚地区,死命夺取这块地区资源补给战争机器。
因而,日本天皇批准了山本五十六偷袭珍珠港计划,山本武势力经过严密的部署后成功在偷袭珍珠港,美国太平洋舰队损失惨重,日本则在珍珠港事件迅速发动南下战役,横扫东南亚地区。
由于,战争过于突然,各个国家难以抵抗,迅速交出了相应地盘,日本则全部收下来,这让他们暗暗窃喜。可他们并没有高兴多久,美国迅速缓过神后,对日本展开疯狂报复。
这个时候,日本才知道自己得罪了一个不能得罪的对手,让自己难受万分。
但是,后悔已经没有丝毫作用,毕竟战争开启后,自己已经没有任何回头路,只能一条路走到黑。
最终,日本美国打得接连后退,曾经拼死占领一块块地盘被美军收复,还让美军在自己身上丢下了“小男孩”、“胖子”两颗原子弹,这时候苏联在中国东北全面出击,打得关东军练练溃败,天皇看局势不对只能宣布投降。
大体可以看出,日本之所以跟美国开战,根本原因就是被经济制裁,让他们难以维持战争,只能选择和美国开战,确保自己站在机器不会停止。
5. 二战日本为何向美国开战?
明治维新后,日本信心十足,觉得老大哥已不足为虑,于是乎打算自己当大哥,很快便和大哥在朝鲜半岛大打出手,最终自己将大哥打趴下来,接着顺道又取得了2亿两白银,同时控制了台湾,还有,如若不是“三国干政还辽”,清王朝龙兴之地都归日本。
十多年后,日本又将北极熊痛揍一顿,迫使北极熊吐出了占领了数十年的库页岛,到此为止,世界各国不敢小看日本。先败老大哥,又搞定北极熊,这让日本信心满满,于是乎发动了九一八,想不到就此占领东北,然后他们又发动对华全面战争,获得了惊人战绩,这让日本高层有些飘了,觉得只要自己不怕死,敢拼完全有可能创造奇迹。
再看看美国,虽然是世界第一强国,但他们除了参加美国内战外,并没有十分像样的战争,所以他们对于美军保留一些建议,毕竟他们曾经在中俄身上创造奇迹,因而自己还是有把握在美国身上创造奇迹。
日本虽然觉得自己军队有把握击败美军,但他们也十分担心自己综合实力不如美国,一旦自己没能第一时间将美国打趴下去,有可能让自己陷入被动地步。
过去的荣誉,让日本觉得自己还是有机会创造奇迹,所以他们才敢于发动对美国战争,只是这一回老天没站在日本这里,美国成为了日本的催命符。
岛国日本,从来就没有安全感,他们觉得若想让国家走向富强,只能对外扩张,安全感不足,让日本政府一直窥视隔壁老大哥,希望哪一天可以成为那块土地的主人。
明治维新前,日本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改革家:吉田松阴在他在《大日本思想全史》中说:南灭琉球,勒令朝贡;内服朝鲜,令其向导;继而割据北满之地以为根基,收台湾、吕宋,终成“渐势进取之势”。
该项计划只要能实现,日本完全有可能成为世界数一数二大国。所以日本军国主义分子便以此为目标奋斗,希望能实现所谓大东亚共荣圈。
所以,日本政府发动了对朝鲜、东北战争,接着又发动对华全面战争,这一系列操作后,日本确实完全了计划一部分,因而便打算北上和南下计划。
北上计划率先被放上桌面,所以日本关东军挑衅北极熊,希望他们可以一举搞定这个难缠的对手,奈何这个对手已经不是曾经北极熊,在超级名将朱可夫带领下将日军在诺门坎打败,迫使日本只能放下北上计划,跟北极熊签订《苏日互不侵犯条约》,该条约签订确保日本不会对北极熊出手。
既然搞不定北极熊,那只能重新启动南下计划,然而东南亚地区是美国为首西方列强势力范围,这让日本有些担忧,认为自己没有足够把握搞定美国为首西方列强。
本来,日本不打算迅速和美国为首列强开战,毕竟自己没有足够把握,奈何局势并没有想象美好,迫使日本只能发动南下战役、
原来,美英等国对日本实行经济制裁,日本国内继续石油等战略资源,确保战争持续进行,因而他们只剩下开战一条路可走,毕竟国内石油等战略资源难储备难以支撑庞大战争机器太久。
所以,日本决定奋力一搏,对美国发动袭击,希望能一举打趴美国太平洋舰队,给日本海军和陆军足够时间占领东南亚地区,死命夺取这块地区资源补给战争机器。
因而,日本天皇批准了山本五十六偷袭珍珠港计划,山本武势力经过严密的部署后成功在偷袭珍珠港,美国太平洋舰队损失惨重,日本则在珍珠港事件迅速发动南下战役,横扫东南亚地区。
由于,战争过于突然,各个国家难以抵抗,迅速交出了相应地盘,日本则全部收下来,这让他们暗暗窃喜。可他们并没有高兴多久,美国迅速缓过神后,对日本展开疯狂报复。
这个时候,日本才知道自己得罪了一个不能得罪的对手,让自己难受万分。
但是,后悔已经没有丝毫作用,毕竟战争开启后,自己已经没有任何回头路,只能一条路走到黑。
最终,日本美国打得接连后退,曾经拼死占领一块块地盘被美军收复,还让美军在自己身上丢下了“小男孩”、“胖子”两颗原子弹,这时候苏联在中国东北全面出击,打得关东军练练溃败,天皇看局势不对只能宣布投降。
大体可以看出,日本之所以跟美国开战,根本原因就是被经济制裁,让他们难以维持战争,只能选择和美国开战,确保自己站在机器不会停止。
6. 二战日本为何向美国开战?
明治维新后,日本信心十足,觉得老大哥已不足为虑,于是乎打算自己当大哥,很快便和大哥在朝鲜半岛大打出手,最终自己将大哥打趴下来,接着顺道又取得了2亿两白银,同时控制了台湾,还有,如若不是“三国干政还辽”,清王朝龙兴之地都归日本。
十多年后,日本又将北极熊痛揍一顿,迫使北极熊吐出了占领了数十年的库页岛,到此为止,世界各国不敢小看日本。先败老大哥,又搞定北极熊,这让日本信心满满,于是乎发动了九一八,想不到就此占领东北,然后他们又发动对华全面战争,获得了惊人战绩,这让日本高层有些飘了,觉得只要自己不怕死,敢拼完全有可能创造奇迹。
再看看美国,虽然是世界第一强国,但他们除了参加美国内战外,并没有十分像样的战争,所以他们对于美军保留一些建议,毕竟他们曾经在中俄身上创造奇迹,因而自己还是有把握在美国身上创造奇迹。
日本虽然觉得自己军队有把握击败美军,但他们也十分担心自己综合实力不如美国,一旦自己没能第一时间将美国打趴下去,有可能让自己陷入被动地步。
过去的荣誉,让日本觉得自己还是有机会创造奇迹,所以他们才敢于发动对美国战争,只是这一回老天没站在日本这里,美国成为了日本的催命符。
岛国日本,从来就没有安全感,他们觉得若想让国家走向富强,只能对外扩张,安全感不足,让日本政府一直窥视隔壁老大哥,希望哪一天可以成为那块土地的主人。
明治维新前,日本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改革家:吉田松阴在他在《大日本思想全史》中说:南灭琉球,勒令朝贡;内服朝鲜,令其向导;继而割据北满之地以为根基,收台湾、吕宋,终成“渐势进取之势”。
该项计划只要能实现,日本完全有可能成为世界数一数二大国。所以日本军国主义分子便以此为目标奋斗,希望能实现所谓大东亚共荣圈。
所以,日本政府发动了对朝鲜、东北战争,接着又发动对华全面战争,这一系列操作后,日本确实完全了计划一部分,因而便打算北上和南下计划。
北上计划率先被放上桌面,所以日本关东军挑衅北极熊,希望他们可以一举搞定这个难缠的对手,奈何这个对手已经不是曾经北极熊,在超级名将朱可夫带领下将日军在诺门坎打败,迫使日本只能放下北上计划,跟北极熊签订《苏日互不侵犯条约》,该条约签订确保日本不会对北极熊出手。
既然搞不定北极熊,那只能重新启动南下计划,然而东南亚地区是美国为首西方列强势力范围,这让日本有些担忧,认为自己没有足够把握搞定美国为首西方列强。
本来,日本不打算迅速和美国为首列强开战,毕竟自己没有足够把握,奈何局势并没有想象美好,迫使日本只能发动南下战役、
原来,美英等国对日本实行经济制裁,日本国内继续石油等战略资源,确保战争持续进行,因而他们只剩下开战一条路可走,毕竟国内石油等战略资源难储备难以支撑庞大战争机器太久。
所以,日本决定奋力一搏,对美国发动袭击,希望能一举打趴美国太平洋舰队,给日本海军和陆军足够时间占领东南亚地区,死命夺取这块地区资源补给战争机器。
因而,日本天皇批准了山本五十六偷袭珍珠港计划,山本武势力经过严密的部署后成功在偷袭珍珠港,美国太平洋舰队损失惨重,日本则在珍珠港事件迅速发动南下战役,横扫东南亚地区。
由于,战争过于突然,各个国家难以抵抗,迅速交出了相应地盘,日本则全部收下来,这让他们暗暗窃喜。可他们并没有高兴多久,美国迅速缓过神后,对日本展开疯狂报复。
这个时候,日本才知道自己得罪了一个不能得罪的对手,让自己难受万分。
但是,后悔已经没有丝毫作用,毕竟战争开启后,自己已经没有任何回头路,只能一条路走到黑。
最终,日本美国打得接连后退,曾经拼死占领一块块地盘被美军收复,还让美军在自己身上丢下了“小男孩”、“胖子”两颗原子弹,这时候苏联在中国东北全面出击,打得关东军练练溃败,天皇看局势不对只能宣布投降。
大体可以看出,日本之所以跟美国开战,根本原因就是被经济制裁,让他们难以维持战争,只能选择和美国开战,确保自己站在机器不会停止。
7. 二战时,日本为什么不给美国供应丝绸?
不是日本不卖,是美国禁止进口丝绸一直是日本出口换汇的主力,美国宣布对日制裁,禁运钢铁和石油的时候,同时禁止从日本进口丝绸,以便扼杀日本经济
8. 二战德国的石油来源?
在二战期间,德国虽然有先进的机床,现代化的生产车间,性能强劲的坦克,以及战略战术先进的机械化作战模式。可一旦没有了石油,这一切都没什么用,毕竟再厉害的坦克没有石油也不过是一块废铁。那为何德国在二战前期有足够的石油,在后期却严重匮乏呢?
要想弄明白这个问题,首先要先了解一下德国石油的来源。要知道在当时还是世界文明中心的西欧,这个500万平方千米的大陆上,石油总储量加起来还不到苏联一座高加索山的零头多,因此德国的石油只能靠进口。
以1939年的数据为例,德国总共炼出了超过800万吨的石油。其中从德国本土开采出来的不到10%,40%是通过煤、乙醇等化合物加工合成的油。不得不说当时德国合成石油技术非常的先进,虽然成本非常高,但这直接给合成石油技术带来了革命性的进步。
另外50%的石油来自进口,这些进口石油绝大多数来自于罗马尼亚,剩余部分则来自苏联高加索的巴库油田,少量来自伊朗、奥地利等国。然而罗马尼亚和高加索实际上都在苏联势力范围内,因此德国石油在严格意义上大多数来自于苏联。
听起来德国的石油好像很多,但实际上是够用但不够多,为何够用不够多呢?这里需要引入一个战略石油储备的概念,所谓战略石油储备就是提前存够足够的石油。一边应对突发性的石油断供或者战争,一般认为石油储备量需要抵上三个月的消耗。然而德军所拥有的石油储备远远达不到战争的需求。如果不是闪电战出乎意料的顺利,可能德军连西欧都没能征服就结束了。
闪电战的巨大消耗,导致德军近乎疯狂的掠夺占领区石油,而且必须抢成品油,否则不能满足消耗。再加上德国高速公路文化的兴起,德国在1940年初石油全面告急,德国因为缺油,甚至花大价钱进口了10万吨石油。尽管能够维持日常的石油消耗,但储备还是太少了。
英、美、苏也看透了这个问题,英美加强了北非防线,防止德军将手伸向中东地区的石油通道。虽然苏联在当时和德国的关系还不错,但斯大林为了遏制德国的发展,频频限制对德国的石油出口。罗马尼亚在供给德国的同时还要供给意大利,还受到了苏联压力。让德国虽然不缺石油,但始终无法积累起足够石油储备,没有储备就很难开战,更不能打耗油量惊人的闪电战了。
但希特勒是个急性子,他等不及就主动开战,想打破石油的封锁。然而天命难为,意大利在北非战场上软弱无能,无法控制地中海的石油通道,德军兵败阿拉曼无法更进一步争取中东的石油。在东线战场上苏联的焦土政策让德军颗粒无收,高加索山脉的崎岖路线,让石油运输都成了问题。
这些原因就让德国没能像战争初期一样抢到足够的石油,再加上多线作战的情况下惊人的石油消耗,德军的石油储备就更差了。德军开始缺油了,缺油导致了后勤受限,装甲部队受限,让德国丧失了很多大规模主动出击的机会,在战略上陷入极大的被动中,缺油还削弱了空军的力量,以至于西线无力抵御英美的轰炸机编队。
特别是在德国的炼油厂被炸后,让很多工厂都陷入了停顿,工业产值大减,德军不仅石油供不上,就连坦克装甲车的产量都跟不上了。在这样的恶劣循环之下,德国于1944年底陷入了窒息,失败也成了必然。
9. 二战前期美国援助日本多少物资?
九一八事变发生之后,美国对日本的原材料输出非常巨大,仅仅是在1937年对日的物资出口就达到了28855.8万美元,其中战略资源占到了58%,到了1938年到1939年之间,日本55%的军火都是从美国购买,80%的军需品都是美国提供的,到了1940年,美国向日本输出的军用物资达到了1.9亿美金,
10. 二战前期美国援助日本多少物资?
九一八事变发生之后,美国对日本的原材料输出非常巨大,仅仅是在1937年对日的物资出口就达到了28855.8万美元,其中战略资源占到了58%,到了1938年到1939年之间,日本55%的军火都是从美国购买,80%的军需品都是美国提供的,到了1940年,美国向日本输出的军用物资达到了1.9亿美金,
11. 二战时,日本为什么不给美国供应丝绸?
不是日本不卖,是美国禁止进口丝绸一直是日本出口换汇的主力,美国宣布对日制裁,禁运钢铁和石油的时候,同时禁止从日本进口丝绸,以便扼杀日本经济
12. 二战德国的石油来源?
在二战期间,德国虽然有先进的机床,现代化的生产车间,性能强劲的坦克,以及战略战术先进的机械化作战模式。可一旦没有了石油,这一切都没什么用,毕竟再厉害的坦克没有石油也不过是一块废铁。那为何德国在二战前期有足够的石油,在后期却严重匮乏呢?
要想弄明白这个问题,首先要先了解一下德国石油的来源。要知道在当时还是世界文明中心的西欧,这个500万平方千米的大陆上,石油总储量加起来还不到苏联一座高加索山的零头多,因此德国的石油只能靠进口。
以1939年的数据为例,德国总共炼出了超过800万吨的石油。其中从德国本土开采出来的不到10%,40%是通过煤、乙醇等化合物加工合成的油。不得不说当时德国合成石油技术非常的先进,虽然成本非常高,但这直接给合成石油技术带来了革命性的进步。
另外50%的石油来自进口,这些进口石油绝大多数来自于罗马尼亚,剩余部分则来自苏联高加索的巴库油田,少量来自伊朗、奥地利等国。然而罗马尼亚和高加索实际上都在苏联势力范围内,因此德国石油在严格意义上大多数来自于苏联。
听起来德国的石油好像很多,但实际上是够用但不够多,为何够用不够多呢?这里需要引入一个战略石油储备的概念,所谓战略石油储备就是提前存够足够的石油。一边应对突发性的石油断供或者战争,一般认为石油储备量需要抵上三个月的消耗。然而德军所拥有的石油储备远远达不到战争的需求。如果不是闪电战出乎意料的顺利,可能德军连西欧都没能征服就结束了。
闪电战的巨大消耗,导致德军近乎疯狂的掠夺占领区石油,而且必须抢成品油,否则不能满足消耗。再加上德国高速公路文化的兴起,德国在1940年初石油全面告急,德国因为缺油,甚至花大价钱进口了10万吨石油。尽管能够维持日常的石油消耗,但储备还是太少了。
英、美、苏也看透了这个问题,英美加强了北非防线,防止德军将手伸向中东地区的石油通道。虽然苏联在当时和德国的关系还不错,但斯大林为了遏制德国的发展,频频限制对德国的石油出口。罗马尼亚在供给德国的同时还要供给意大利,还受到了苏联压力。让德国虽然不缺石油,但始终无法积累起足够石油储备,没有储备就很难开战,更不能打耗油量惊人的闪电战了。
但希特勒是个急性子,他等不及就主动开战,想打破石油的封锁。然而天命难为,意大利在北非战场上软弱无能,无法控制地中海的石油通道,德军兵败阿拉曼无法更进一步争取中东的石油。在东线战场上苏联的焦土政策让德军颗粒无收,高加索山脉的崎岖路线,让石油运输都成了问题。
这些原因就让德国没能像战争初期一样抢到足够的石油,再加上多线作战的情况下惊人的石油消耗,德军的石油储备就更差了。德军开始缺油了,缺油导致了后勤受限,装甲部队受限,让德国丧失了很多大规模主动出击的机会,在战略上陷入极大的被动中,缺油还削弱了空军的力量,以至于西线无力抵御英美的轰炸机编队。
特别是在德国的炼油厂被炸后,让很多工厂都陷入了停顿,工业产值大减,德军不仅石油供不上,就连坦克装甲车的产量都跟不上了。在这样的恶劣循环之下,德国于1944年底陷入了窒息,失败也成了必然。
13. 二战时期石油产地分布?
答:二战时期石油产地:第一,美国:美国的石油生产量占到了世界一半以上,1939年达到了17094.6万吨,二战时期美国的石油产量一度占到了世界石油生产的70%以上,可以说美国人用石油淹没了德国和日本。
第二,苏联。
第三,英国。
第四,委內瑞拉:委内瑞拉1939年石油产量2996.7万吨。
14. 二战前期美国援助日本多少物资?
九一八事变发生之后,美国对日本的原材料输出非常巨大,仅仅是在1937年对日的物资出口就达到了28855.8万美元,其中战略资源占到了58%,到了1938年到1939年之间,日本55%的军火都是从美国购买,80%的军需品都是美国提供的,到了1940年,美国向日本输出的军用物资达到了1.9亿美金,
15. 二战时,日本为什么不给美国供应丝绸?
不是日本不卖,是美国禁止进口丝绸一直是日本出口换汇的主力,美国宣布对日制裁,禁运钢铁和石油的时候,同时禁止从日本进口丝绸,以便扼杀日本经济
16. 二战时期石油产地分布?
答:二战时期石油产地:第一,美国:美国的石油生产量占到了世界一半以上,1939年达到了17094.6万吨,二战时期美国的石油产量一度占到了世界石油生产的70%以上,可以说美国人用石油淹没了德国和日本。
第二,苏联。
第三,英国。
第四,委內瑞拉:委内瑞拉1939年石油产量2996.7万吨。
17. 二战德国的石油来源?
在二战期间,德国虽然有先进的机床,现代化的生产车间,性能强劲的坦克,以及战略战术先进的机械化作战模式。可一旦没有了石油,这一切都没什么用,毕竟再厉害的坦克没有石油也不过是一块废铁。那为何德国在二战前期有足够的石油,在后期却严重匮乏呢?
要想弄明白这个问题,首先要先了解一下德国石油的来源。要知道在当时还是世界文明中心的西欧,这个500万平方千米的大陆上,石油总储量加起来还不到苏联一座高加索山的零头多,因此德国的石油只能靠进口。
以1939年的数据为例,德国总共炼出了超过800万吨的石油。其中从德国本土开采出来的不到10%,40%是通过煤、乙醇等化合物加工合成的油。不得不说当时德国合成石油技术非常的先进,虽然成本非常高,但这直接给合成石油技术带来了革命性的进步。
另外50%的石油来自进口,这些进口石油绝大多数来自于罗马尼亚,剩余部分则来自苏联高加索的巴库油田,少量来自伊朗、奥地利等国。然而罗马尼亚和高加索实际上都在苏联势力范围内,因此德国石油在严格意义上大多数来自于苏联。
听起来德国的石油好像很多,但实际上是够用但不够多,为何够用不够多呢?这里需要引入一个战略石油储备的概念,所谓战略石油储备就是提前存够足够的石油。一边应对突发性的石油断供或者战争,一般认为石油储备量需要抵上三个月的消耗。然而德军所拥有的石油储备远远达不到战争的需求。如果不是闪电战出乎意料的顺利,可能德军连西欧都没能征服就结束了。
闪电战的巨大消耗,导致德军近乎疯狂的掠夺占领区石油,而且必须抢成品油,否则不能满足消耗。再加上德国高速公路文化的兴起,德国在1940年初石油全面告急,德国因为缺油,甚至花大价钱进口了10万吨石油。尽管能够维持日常的石油消耗,但储备还是太少了。
英、美、苏也看透了这个问题,英美加强了北非防线,防止德军将手伸向中东地区的石油通道。虽然苏联在当时和德国的关系还不错,但斯大林为了遏制德国的发展,频频限制对德国的石油出口。罗马尼亚在供给德国的同时还要供给意大利,还受到了苏联压力。让德国虽然不缺石油,但始终无法积累起足够石油储备,没有储备就很难开战,更不能打耗油量惊人的闪电战了。
但希特勒是个急性子,他等不及就主动开战,想打破石油的封锁。然而天命难为,意大利在北非战场上软弱无能,无法控制地中海的石油通道,德军兵败阿拉曼无法更进一步争取中东的石油。在东线战场上苏联的焦土政策让德军颗粒无收,高加索山脉的崎岖路线,让石油运输都成了问题。
这些原因就让德国没能像战争初期一样抢到足够的石油,再加上多线作战的情况下惊人的石油消耗,德军的石油储备就更差了。德军开始缺油了,缺油导致了后勤受限,装甲部队受限,让德国丧失了很多大规模主动出击的机会,在战略上陷入极大的被动中,缺油还削弱了空军的力量,以至于西线无力抵御英美的轰炸机编队。
特别是在德国的炼油厂被炸后,让很多工厂都陷入了停顿,工业产值大减,德军不仅石油供不上,就连坦克装甲车的产量都跟不上了。在这样的恶劣循环之下,德国于1944年底陷入了窒息,失败也成了必然。
18. 二战时期石油产地分布?
答:二战时期石油产地:第一,美国:美国的石油生产量占到了世界一半以上,1939年达到了17094.6万吨,二战时期美国的石油产量一度占到了世界石油生产的70%以上,可以说美国人用石油淹没了德国和日本。
第二,苏联。
第三,英国。
第四,委內瑞拉:委内瑞拉1939年石油产量2996.7万吨。
19. 二战前期美国援助日本多少物资?
九一八事变发生之后,美国对日本的原材料输出非常巨大,仅仅是在1937年对日的物资出口就达到了28855.8万美元,其中战略资源占到了58%,到了1938年到1939年之间,日本55%的军火都是从美国购买,80%的军需品都是美国提供的,到了1940年,美国向日本输出的军用物资达到了1.9亿美金,
20. 二战时期石油产地分布?
答:二战时期石油产地:第一,美国:美国的石油生产量占到了世界一半以上,1939年达到了17094.6万吨,二战时期美国的石油产量一度占到了世界石油生产的70%以上,可以说美国人用石油淹没了德国和日本。
第二,苏联。
第三,英国。
第四,委內瑞拉:委内瑞拉1939年石油产量2996.7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