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硫原油是什么意思呀(乌拉尔原油是什么意思?)
1. 乌拉尔原油是什么意思?
乌拉尔原油是俄罗斯波罗的海和黑海港口出口的一个关键等级原油,在俄乌冲突之前,大量乌拉尔原油出口到欧洲。
目前俄罗斯的石油出口面向中国和印度,因在欧盟将在8个月内对俄罗斯的海上石油进口实施禁运之前,西方买家避开俄罗斯的原油和成品油。
数据显示,在过去的两个月里,俄罗斯乌拉尔原油含硫量更低,API比重更高。
俄罗斯对低硫原油的需求下降,以及俄罗斯南部相对靠近乌克兰的炼油厂作业减少,可能是目前从俄罗斯向亚洲出口的乌拉尔原油质量更好的两个原因。
此外,一名贸易商表示,在对俄罗斯实施制裁后,一些生产重质和高硫原油的油田减产,这可能也促成出口更优质的乌拉尔原油。
乌拉尔原油质量的改善,可能是中国和印度购买俄罗斯石油的进一步动力。此外,截至6月23日,乌拉尔原油价格较国际基准布伦特原油价格低35美元/桶。
因西方国家回避、禁止和制裁俄罗斯的石油和成品油,俄罗斯向中国和印度出口的原油数量正在增加。
2. 乌拉尔原油是什么意思?
乌拉尔原油是俄罗斯波罗的海和黑海港口出口的一个关键等级原油,在俄乌冲突之前,大量乌拉尔原油出口到欧洲。
目前俄罗斯的石油出口面向中国和印度,因在欧盟将在8个月内对俄罗斯的海上石油进口实施禁运之前,西方买家避开俄罗斯的原油和成品油。
数据显示,在过去的两个月里,俄罗斯乌拉尔原油含硫量更低,API比重更高。
俄罗斯对低硫原油的需求下降,以及俄罗斯南部相对靠近乌克兰的炼油厂作业减少,可能是目前从俄罗斯向亚洲出口的乌拉尔原油质量更好的两个原因。
此外,一名贸易商表示,在对俄罗斯实施制裁后,一些生产重质和高硫原油的油田减产,这可能也促成出口更优质的乌拉尔原油。
乌拉尔原油质量的改善,可能是中国和印度购买俄罗斯石油的进一步动力。此外,截至6月23日,乌拉尔原油价格较国际基准布伦特原油价格低35美元/桶。
因西方国家回避、禁止和制裁俄罗斯的石油和成品油,俄罗斯向中国和印度出口的原油数量正在增加。
3. 乌拉尔原油是什么意思?
乌拉尔原油是俄罗斯波罗的海和黑海港口出口的一个关键等级原油,在俄乌冲突之前,大量乌拉尔原油出口到欧洲。
目前俄罗斯的石油出口面向中国和印度,因在欧盟将在8个月内对俄罗斯的海上石油进口实施禁运之前,西方买家避开俄罗斯的原油和成品油。
数据显示,在过去的两个月里,俄罗斯乌拉尔原油含硫量更低,API比重更高。
俄罗斯对低硫原油的需求下降,以及俄罗斯南部相对靠近乌克兰的炼油厂作业减少,可能是目前从俄罗斯向亚洲出口的乌拉尔原油质量更好的两个原因。
此外,一名贸易商表示,在对俄罗斯实施制裁后,一些生产重质和高硫原油的油田减产,这可能也促成出口更优质的乌拉尔原油。
乌拉尔原油质量的改善,可能是中国和印度购买俄罗斯石油的进一步动力。此外,截至6月23日,乌拉尔原油价格较国际基准布伦特原油价格低35美元/桶。
因西方国家回避、禁止和制裁俄罗斯的石油和成品油,俄罗斯向中国和印度出口的原油数量正在增加。
4. 乌拉尔原油是什么意思?
乌拉尔原油是俄罗斯波罗的海和黑海港口出口的一个关键等级原油,在俄乌冲突之前,大量乌拉尔原油出口到欧洲。
目前俄罗斯的石油出口面向中国和印度,因在欧盟将在8个月内对俄罗斯的海上石油进口实施禁运之前,西方买家避开俄罗斯的原油和成品油。
数据显示,在过去的两个月里,俄罗斯乌拉尔原油含硫量更低,API比重更高。
俄罗斯对低硫原油的需求下降,以及俄罗斯南部相对靠近乌克兰的炼油厂作业减少,可能是目前从俄罗斯向亚洲出口的乌拉尔原油质量更好的两个原因。
此外,一名贸易商表示,在对俄罗斯实施制裁后,一些生产重质和高硫原油的油田减产,这可能也促成出口更优质的乌拉尔原油。
乌拉尔原油质量的改善,可能是中国和印度购买俄罗斯石油的进一步动力。此外,截至6月23日,乌拉尔原油价格较国际基准布伦特原油价格低35美元/桶。
因西方国家回避、禁止和制裁俄罗斯的石油和成品油,俄罗斯向中国和印度出口的原油数量正在增加。
5. 原油性质划分依据?
原油的物理性质
01
石油的气味
大多数的石油都有浓烈的臭味,这是由于石油中所含的不同挥发组分引起的。芳香组分含量高的石油具有一种醚臭味,含硫化物较高的石油则散发着强烈刺鼻的臭味。我国主要油田的含硫量比中东地区石油的含硫量(高于2%)低得多,大庆油田石油含硫量不到1%,胜利油田石油含硫量也大多不超过1%。
02
石油的密度
石油的密度与温度有关,我国规定20℃时,石油及液体石油产品的密度为标准密度。在温差为20℃±5℃范围内,油品密度随温度的变化可近似地看作直线关系,石油及石油产品中,胶质含量越高,其相对密度就越大。石油的相对密度(API)一般为0.75—0.95,也有极少数石油大于0.95或小于0.75。
03
石油的粘度
石油的黏度变化较大,常规石油的黏度一般小于100mPa·s,此外,把黏度为100—10000mPa·s的石油称为稠油,黏度为(10—50)×103mPa·s的石油称为特稠油,而黏度大于50000mPa·s的石油称为超稠油。石油的黏度与其化学组成有密切关系,一般含烷烃多,颜色浅、密度小的石油黏度较小,反之亦然。
2
原油的化学性质
01
含硫化合物。
硫是石油中常见的元素之一。不同的石油含硫量相差很大,可从万分之几到百分之几。通常将含硫量大于2%的石油称为高硫石油,低于0.5%的称为低硫石油,介于0.5-2%之间的称为含硫石油。我国石油大多为低硫石油。硫及其化合物对石油炼制、油品质量及其应用的危害,主要有腐蚀石油炼制装置,污染催化剂,影响油品质量,严重污染环境。
02
含氧化合物。
石油中的含氧化合物很少,大约在千分之几的范围内,石油中的氧大部分集中在胶质、沥青质中。石油中的含氧化合物可分为酸性含氧化合物和中性含氧化合物两类。酸性含氧化合物都具有强烈的腐蚀性,能腐蚀设备。中性含氧化合物也会进一步氧化,最后生成胶质,会影响油品的使用性能。根据现在的国际标准,如果石油的硫含量小于0.5%,那么就认为这种石油是甜的,如果硫含量大于0.5%,那么就是酸的。
03
含氮化合物。
石油中含氮量很少,一般在万分之几到千分之几。石油中的含氮量一般随着馏分沸点升高而增加,因此,氮化物大部分以胶质、沥青质形式存在于渣油中。
04
胶质和沥青质。
在石油的非烃类化合物中,胶质、沥青质是很大一类物质。它们在石油中含量相当可观,我国各主要原油中,含有约百分之十几至四十几的胶质和沥青质。胶质是一种粘稠的液体或半固体状态的物质,其颜色为黄色至暗褐色,油品的颜色主要是由于胶质的存在而引起的。沥青质是一种黑色的、无定形脆性的固体,相对密度大于1。
6. 什么燃料含硫?
含硫燃料主要指煤和石油。
天然气的主要成份是甲烷,没有硫,硫化氢不是燃料;煤和石油都有,现在很多火电厂都安装了脱硫装置以减少二氧化硫排放;而石油则根据产地不同,有高硫的重质原油和低硫的轻质原油之分;伦敦市场上的北海布伦特原油就是著名的轻质原油,而我们国家从中东进口的石油大多是高硫的重质原油。
7. 原油性质划分依据?
原油的物理性质
01
石油的气味
大多数的石油都有浓烈的臭味,这是由于石油中所含的不同挥发组分引起的。芳香组分含量高的石油具有一种醚臭味,含硫化物较高的石油则散发着强烈刺鼻的臭味。我国主要油田的含硫量比中东地区石油的含硫量(高于2%)低得多,大庆油田石油含硫量不到1%,胜利油田石油含硫量也大多不超过1%。
02
石油的密度
石油的密度与温度有关,我国规定20℃时,石油及液体石油产品的密度为标准密度。在温差为20℃±5℃范围内,油品密度随温度的变化可近似地看作直线关系,石油及石油产品中,胶质含量越高,其相对密度就越大。石油的相对密度(API)一般为0.75—0.95,也有极少数石油大于0.95或小于0.75。
03
石油的粘度
石油的黏度变化较大,常规石油的黏度一般小于100mPa·s,此外,把黏度为100—10000mPa·s的石油称为稠油,黏度为(10—50)×103mPa·s的石油称为特稠油,而黏度大于50000mPa·s的石油称为超稠油。石油的黏度与其化学组成有密切关系,一般含烷烃多,颜色浅、密度小的石油黏度较小,反之亦然。
2
原油的化学性质
01
含硫化合物。
硫是石油中常见的元素之一。不同的石油含硫量相差很大,可从万分之几到百分之几。通常将含硫量大于2%的石油称为高硫石油,低于0.5%的称为低硫石油,介于0.5-2%之间的称为含硫石油。我国石油大多为低硫石油。硫及其化合物对石油炼制、油品质量及其应用的危害,主要有腐蚀石油炼制装置,污染催化剂,影响油品质量,严重污染环境。
02
含氧化合物。
石油中的含氧化合物很少,大约在千分之几的范围内,石油中的氧大部分集中在胶质、沥青质中。石油中的含氧化合物可分为酸性含氧化合物和中性含氧化合物两类。酸性含氧化合物都具有强烈的腐蚀性,能腐蚀设备。中性含氧化合物也会进一步氧化,最后生成胶质,会影响油品的使用性能。根据现在的国际标准,如果石油的硫含量小于0.5%,那么就认为这种石油是甜的,如果硫含量大于0.5%,那么就是酸的。
03
含氮化合物。
石油中含氮量很少,一般在万分之几到千分之几。石油中的含氮量一般随着馏分沸点升高而增加,因此,氮化物大部分以胶质、沥青质形式存在于渣油中。
04
胶质和沥青质。
在石油的非烃类化合物中,胶质、沥青质是很大一类物质。它们在石油中含量相当可观,我国各主要原油中,含有约百分之十几至四十几的胶质和沥青质。胶质是一种粘稠的液体或半固体状态的物质,其颜色为黄色至暗褐色,油品的颜色主要是由于胶质的存在而引起的。沥青质是一种黑色的、无定形脆性的固体,相对密度大于1。
8. 原油性质划分依据?
原油的物理性质
01
石油的气味
大多数的石油都有浓烈的臭味,这是由于石油中所含的不同挥发组分引起的。芳香组分含量高的石油具有一种醚臭味,含硫化物较高的石油则散发着强烈刺鼻的臭味。我国主要油田的含硫量比中东地区石油的含硫量(高于2%)低得多,大庆油田石油含硫量不到1%,胜利油田石油含硫量也大多不超过1%。
02
石油的密度
石油的密度与温度有关,我国规定20℃时,石油及液体石油产品的密度为标准密度。在温差为20℃±5℃范围内,油品密度随温度的变化可近似地看作直线关系,石油及石油产品中,胶质含量越高,其相对密度就越大。石油的相对密度(API)一般为0.75—0.95,也有极少数石油大于0.95或小于0.75。
03
石油的粘度
石油的黏度变化较大,常规石油的黏度一般小于100mPa·s,此外,把黏度为100—10000mPa·s的石油称为稠油,黏度为(10—50)×103mPa·s的石油称为特稠油,而黏度大于50000mPa·s的石油称为超稠油。石油的黏度与其化学组成有密切关系,一般含烷烃多,颜色浅、密度小的石油黏度较小,反之亦然。
2
原油的化学性质
01
含硫化合物。
硫是石油中常见的元素之一。不同的石油含硫量相差很大,可从万分之几到百分之几。通常将含硫量大于2%的石油称为高硫石油,低于0.5%的称为低硫石油,介于0.5-2%之间的称为含硫石油。我国石油大多为低硫石油。硫及其化合物对石油炼制、油品质量及其应用的危害,主要有腐蚀石油炼制装置,污染催化剂,影响油品质量,严重污染环境。
02
含氧化合物。
石油中的含氧化合物很少,大约在千分之几的范围内,石油中的氧大部分集中在胶质、沥青质中。石油中的含氧化合物可分为酸性含氧化合物和中性含氧化合物两类。酸性含氧化合物都具有强烈的腐蚀性,能腐蚀设备。中性含氧化合物也会进一步氧化,最后生成胶质,会影响油品的使用性能。根据现在的国际标准,如果石油的硫含量小于0.5%,那么就认为这种石油是甜的,如果硫含量大于0.5%,那么就是酸的。
03
含氮化合物。
石油中含氮量很少,一般在万分之几到千分之几。石油中的含氮量一般随着馏分沸点升高而增加,因此,氮化物大部分以胶质、沥青质形式存在于渣油中。
04
胶质和沥青质。
在石油的非烃类化合物中,胶质、沥青质是很大一类物质。它们在石油中含量相当可观,我国各主要原油中,含有约百分之十几至四十几的胶质和沥青质。胶质是一种粘稠的液体或半固体状态的物质,其颜色为黄色至暗褐色,油品的颜色主要是由于胶质的存在而引起的。沥青质是一种黑色的、无定形脆性的固体,相对密度大于1。
9. 什么燃料含硫?
含硫燃料主要指煤和石油。
天然气的主要成份是甲烷,没有硫,硫化氢不是燃料;煤和石油都有,现在很多火电厂都安装了脱硫装置以减少二氧化硫排放;而石油则根据产地不同,有高硫的重质原油和低硫的轻质原油之分;伦敦市场上的北海布伦特原油就是著名的轻质原油,而我们国家从中东进口的石油大多是高硫的重质原油。
10. 什么燃料含硫?
含硫燃料主要指煤和石油。
天然气的主要成份是甲烷,没有硫,硫化氢不是燃料;煤和石油都有,现在很多火电厂都安装了脱硫装置以减少二氧化硫排放;而石油则根据产地不同,有高硫的重质原油和低硫的轻质原油之分;伦敦市场上的北海布伦特原油就是著名的轻质原油,而我们国家从中东进口的石油大多是高硫的重质原油。
11. 为什么原油会有硫化氢?
原油中H2S的来源:
(1)石油中的有机硫化物热作用分解产生。
当地温超过200-250℃时,热化学作用将加剧而产生大量H2S。
(2)石油中的烃类和有机质通过储集层水中的硫酸盐的高温还原作用而产生。
通过裂缝等通道,下部地层中硫酸盐层的H2S上窜而来。在非热采区,因底水运移,将含H2S地层水推入生产井而产生H2S。
某些深井泥浆处理剂高温热分解产生H2S。
3、动、植物尸体腐烂,厌氧菌作用于有机硫或无机硫。
12. 为什么原油会有硫化氢?
原油中H2S的来源:
(1)石油中的有机硫化物热作用分解产生。
当地温超过200-250℃时,热化学作用将加剧而产生大量H2S。
(2)石油中的烃类和有机质通过储集层水中的硫酸盐的高温还原作用而产生。
通过裂缝等通道,下部地层中硫酸盐层的H2S上窜而来。在非热采区,因底水运移,将含H2S地层水推入生产井而产生H2S。
某些深井泥浆处理剂高温热分解产生H2S。
3、动、植物尸体腐烂,厌氧菌作用于有机硫或无机硫。
13. 什么燃料含硫?
含硫燃料主要指煤和石油。
天然气的主要成份是甲烷,没有硫,硫化氢不是燃料;煤和石油都有,现在很多火电厂都安装了脱硫装置以减少二氧化硫排放;而石油则根据产地不同,有高硫的重质原油和低硫的轻质原油之分;伦敦市场上的北海布伦特原油就是著名的轻质原油,而我们国家从中东进口的石油大多是高硫的重质原油。
14. 为什么原油会有硫化氢?
原油中H2S的来源:
(1)石油中的有机硫化物热作用分解产生。
当地温超过200-250℃时,热化学作用将加剧而产生大量H2S。
(2)石油中的烃类和有机质通过储集层水中的硫酸盐的高温还原作用而产生。
通过裂缝等通道,下部地层中硫酸盐层的H2S上窜而来。在非热采区,因底水运移,将含H2S地层水推入生产井而产生H2S。
某些深井泥浆处理剂高温热分解产生H2S。
3、动、植物尸体腐烂,厌氧菌作用于有机硫或无机硫。
15. 为什么原油会有硫化氢?
原油中H2S的来源:
(1)石油中的有机硫化物热作用分解产生。
当地温超过200-250℃时,热化学作用将加剧而产生大量H2S。
(2)石油中的烃类和有机质通过储集层水中的硫酸盐的高温还原作用而产生。
通过裂缝等通道,下部地层中硫酸盐层的H2S上窜而来。在非热采区,因底水运移,将含H2S地层水推入生产井而产生H2S。
某些深井泥浆处理剂高温热分解产生H2S。
3、动、植物尸体腐烂,厌氧菌作用于有机硫或无机硫。
16. 原油性质划分依据?
原油的物理性质
01
石油的气味
大多数的石油都有浓烈的臭味,这是由于石油中所含的不同挥发组分引起的。芳香组分含量高的石油具有一种醚臭味,含硫化物较高的石油则散发着强烈刺鼻的臭味。我国主要油田的含硫量比中东地区石油的含硫量(高于2%)低得多,大庆油田石油含硫量不到1%,胜利油田石油含硫量也大多不超过1%。
02
石油的密度
石油的密度与温度有关,我国规定20℃时,石油及液体石油产品的密度为标准密度。在温差为20℃±5℃范围内,油品密度随温度的变化可近似地看作直线关系,石油及石油产品中,胶质含量越高,其相对密度就越大。石油的相对密度(API)一般为0.75—0.95,也有极少数石油大于0.95或小于0.75。
03
石油的粘度
石油的黏度变化较大,常规石油的黏度一般小于100mPa·s,此外,把黏度为100—10000mPa·s的石油称为稠油,黏度为(10—50)×103mPa·s的石油称为特稠油,而黏度大于50000mPa·s的石油称为超稠油。石油的黏度与其化学组成有密切关系,一般含烷烃多,颜色浅、密度小的石油黏度较小,反之亦然。
2
原油的化学性质
01
含硫化合物。
硫是石油中常见的元素之一。不同的石油含硫量相差很大,可从万分之几到百分之几。通常将含硫量大于2%的石油称为高硫石油,低于0.5%的称为低硫石油,介于0.5-2%之间的称为含硫石油。我国石油大多为低硫石油。硫及其化合物对石油炼制、油品质量及其应用的危害,主要有腐蚀石油炼制装置,污染催化剂,影响油品质量,严重污染环境。
02
含氧化合物。
石油中的含氧化合物很少,大约在千分之几的范围内,石油中的氧大部分集中在胶质、沥青质中。石油中的含氧化合物可分为酸性含氧化合物和中性含氧化合物两类。酸性含氧化合物都具有强烈的腐蚀性,能腐蚀设备。中性含氧化合物也会进一步氧化,最后生成胶质,会影响油品的使用性能。根据现在的国际标准,如果石油的硫含量小于0.5%,那么就认为这种石油是甜的,如果硫含量大于0.5%,那么就是酸的。
03
含氮化合物。
石油中含氮量很少,一般在万分之几到千分之几。石油中的含氮量一般随着馏分沸点升高而增加,因此,氮化物大部分以胶质、沥青质形式存在于渣油中。
04
胶质和沥青质。
在石油的非烃类化合物中,胶质、沥青质是很大一类物质。它们在石油中含量相当可观,我国各主要原油中,含有约百分之十几至四十几的胶质和沥青质。胶质是一种粘稠的液体或半固体状态的物质,其颜色为黄色至暗褐色,油品的颜色主要是由于胶质的存在而引起的。沥青质是一种黑色的、无定形脆性的固体,相对密度大于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