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指标的计算公式(结构相对指标,动态相对指标和强度相对指标的计算公式?)
1. 结构相对指标,动态相对指标和强度相对指标的计算公式?
答: 结构相对指标是反映总体内部结构状况的指标,一般用百分数表示。其计算公式为:结构相对指标= ,如:某门课程及格率为98%。 动态相对指标是两个时期同一指标数值的对比,是反映现象发展变化程度的指标,通常用百分数或倍数表示。其计算公式为:动态相对指标= ,如:今年产量为去年的95%。强度相对指标是两个有一定联系而性质不同的总量指标的对比,是用来表明现象的强度、密度和普遍程度的指标。其计算公式为:强度相对指标= ,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0000元/人。
2. 产量和能耗计算公式?
1、能耗主要用来描述两种情况,一是指电器单位时间内的耗电量,二是指能源的消耗量,也叫做能耗指标。能耗指标是各种反映能源消耗量的数据指标,用来描述能源消耗量的大小和种类。
2、用电量Q(千瓦/时,或度)=设备的电功率W(千瓦KW)x通电运行时间H(小时)或者用电量Q=设备的运行电流Ix电源电压Vx通电运行时间H。
3、节能量(吨标煤)计算公式:
(1)按产值能耗计算:万元工业总产值综合能耗=(上年度万元工业总产值综合能耗-本年度万元工业总产值综合能耗)×本年度工业总产值。
(2)按工业增加值能耗计算:万元增加值综合能耗=(上年度万元增加值综合能耗-本年度万元增加值综合能耗)×本年度工业增加值。
(3)按产品单耗计算:吨产品综合能耗=(上年度吨产品综合能耗-本年度吨产品综合能耗)×本年度产品产量。
(4)重点用能企业能耗、水耗统计汇总表时注意:重复用水量=(总取水量-消耗水量)×总循环次数;计算单位:立方米。
(5)节能量的计算:企业去年总产量(如是56000吨),综合能耗(如是22400吨);今年总产量(如是78000吨),综合能耗(如是29640吨,本年度企业节能量=(去年企业综合能耗/去年企业总产量-本年度企业综合能耗/本年度企业总产量)×本年度企业总产量。
如:(22400/56000-29640/78000)x78000=1560吨(正数为节能)本年度企业节能量=(本年度企业综合能耗/本年度企业总产量-去年企业综合能耗/去年企业总产量)×本年度企业总产量。
3. 结构相对指标,动态相对指标和强度相对指标的计算公式?
答: 结构相对指标是反映总体内部结构状况的指标,一般用百分数表示。其计算公式为:结构相对指标= ,如:某门课程及格率为98%。 动态相对指标是两个时期同一指标数值的对比,是反映现象发展变化程度的指标,通常用百分数或倍数表示。其计算公式为:动态相对指标= ,如:今年产量为去年的95%。强度相对指标是两个有一定联系而性质不同的总量指标的对比,是用来表明现象的强度、密度和普遍程度的指标。其计算公式为:强度相对指标= ,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0000元/人。
4. 产量和能耗计算公式?
1、能耗主要用来描述两种情况,一是指电器单位时间内的耗电量,二是指能源的消耗量,也叫做能耗指标。能耗指标是各种反映能源消耗量的数据指标,用来描述能源消耗量的大小和种类。
2、用电量Q(千瓦/时,或度)=设备的电功率W(千瓦KW)x通电运行时间H(小时)或者用电量Q=设备的运行电流Ix电源电压Vx通电运行时间H。
3、节能量(吨标煤)计算公式:
(1)按产值能耗计算:万元工业总产值综合能耗=(上年度万元工业总产值综合能耗-本年度万元工业总产值综合能耗)×本年度工业总产值。
(2)按工业增加值能耗计算:万元增加值综合能耗=(上年度万元增加值综合能耗-本年度万元增加值综合能耗)×本年度工业增加值。
(3)按产品单耗计算:吨产品综合能耗=(上年度吨产品综合能耗-本年度吨产品综合能耗)×本年度产品产量。
(4)重点用能企业能耗、水耗统计汇总表时注意:重复用水量=(总取水量-消耗水量)×总循环次数;计算单位:立方米。
(5)节能量的计算:企业去年总产量(如是56000吨),综合能耗(如是22400吨);今年总产量(如是78000吨),综合能耗(如是29640吨,本年度企业节能量=(去年企业综合能耗/去年企业总产量-本年度企业综合能耗/本年度企业总产量)×本年度企业总产量。
如:(22400/56000-29640/78000)x78000=1560吨(正数为节能)本年度企业节能量=(本年度企业综合能耗/本年度企业总产量-去年企业综合能耗/去年企业总产量)×本年度企业总产量。
5. 总量指标的计算公式?
总量指标的计算方法:直接法、推算法、估算法
(1)直接法。直接法即全面调查法。如掌握某年出生的人口指标,通常情况下,我们所采用的是先全面登记,再进行逐步汇总的方法,这是计算总体单位总数最常用的方法。采用这种方法时,必须遵守不重复、不遗漏的原则,这是准确反映总体规模的前提。
(2)推算法。推算法即根据各种关系或根据非全面调查资料推算总量指标的方法。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平衡关系推算法,即根据现象之间的平衡关系进行总量指标的推算。
例如,期初库存+本期购进=本期销售+期末库存
根据该平衡式,当已知其中任意三个总量时便可求另一未知总量。
(2)因素关系推算法,即根据各因素之间的构成关系,来进行总量指标的推算。
例如,商品销售额=商品销售量×单价
上述关系中的某两项已知的情况下可求另一未知总量。
(3)比例关系推算法,是指根据各种相关资料的比例关系进行统计推算的一种方法。如某企业零售额历年均占总销售额的10%,已知某年总销售额为100万元,那么该企业的零售额为10万元。
(4)抽样推断法,又称估算法,是运用抽样推断的知识,以样本总量指标估算总体总量指标数值的方法。这将在以后章节做详细介绍。
总量指标的计算不是简单的加总,而是一个理论和实际问题,在计算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①要有统一的计量单位;
②计算实物指标时,要注意现象的同类性;
③有合理的统计方法和明确的统计含义。
6. 产量和能耗计算公式?
1、能耗主要用来描述两种情况,一是指电器单位时间内的耗电量,二是指能源的消耗量,也叫做能耗指标。能耗指标是各种反映能源消耗量的数据指标,用来描述能源消耗量的大小和种类。
2、用电量Q(千瓦/时,或度)=设备的电功率W(千瓦KW)x通电运行时间H(小时)或者用电量Q=设备的运行电流Ix电源电压Vx通电运行时间H。
3、节能量(吨标煤)计算公式:
(1)按产值能耗计算:万元工业总产值综合能耗=(上年度万元工业总产值综合能耗-本年度万元工业总产值综合能耗)×本年度工业总产值。
(2)按工业增加值能耗计算:万元增加值综合能耗=(上年度万元增加值综合能耗-本年度万元增加值综合能耗)×本年度工业增加值。
(3)按产品单耗计算:吨产品综合能耗=(上年度吨产品综合能耗-本年度吨产品综合能耗)×本年度产品产量。
(4)重点用能企业能耗、水耗统计汇总表时注意:重复用水量=(总取水量-消耗水量)×总循环次数;计算单位:立方米。
(5)节能量的计算:企业去年总产量(如是56000吨),综合能耗(如是22400吨);今年总产量(如是78000吨),综合能耗(如是29640吨,本年度企业节能量=(去年企业综合能耗/去年企业总产量-本年度企业综合能耗/本年度企业总产量)×本年度企业总产量。
如:(22400/56000-29640/78000)x78000=1560吨(正数为节能)本年度企业节能量=(本年度企业综合能耗/本年度企业总产量-去年企业综合能耗/去年企业总产量)×本年度企业总产量。
7. 销售指标计算公式?
相关的财务指标计算公式 :
(一)偿债能力指标
偿债能力是指企业清偿短期、长期债务的能力。
1、资产负债率
资产负债比率=负债总额 /资产总额
一般认为,该比率维护在40-60%之间较为合适,负债比率过高是不利的,应引起重视。
2、流动比率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总额/流动负债总额
它反映企业短期负债的清偿能力,即每1元流动负债额中有多少流动资产额作保证。一般认为2:1的流动比率较好。若该比率过低,说明企业偿还能力较差,若该比率过高,说明企业的部分资金闲置。
3、速动比率
速动比率=流动资产总额-存货 /流动负债总额
因为存货不能马上形成支付能力,所以速动比率比流动比率更能准确反映企业的偿债能力。一般认为,该比率为1:1较好。
4、现金比率
反映企业即时偿还流动负债的能力,指标计算公式如下:
现金比率=(货币资金+三个月到期的短期投资和应收票据)/流动负债
现金比率越高,说明公司的短期偿债能力越强。
5、利息保障倍数
衡量企业偿还借款利息的能力,指标计算公式如下(如不能得到利息费用的详细资料,可用“财务费用”代替“利息费用”):
利息保障倍数=(利润总额+利息费用)/利息费用
利息保障倍数指标反映出企业的经营所得保障支付负债利息的能力,它的倍数一般情况下应大于1,同时应选择5年中最低的比率作为最基本的偿付利息能力指标,否则就难以偿还债务及利息。但从短期看,由于折旧费、摊销费及折耗费等短期内不需要支付资金,所以利息保障倍数小于1时,企业通常也能偿还其利息债务。
8. 正指标和逆指标的计算公式?
计划数为绝对数和平均数时使用绝对数和平均数计算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时,可直接用上述计算公式。
例:某企业2000年产品计划产量1000件,实际完成1120件,则产量计划完成程度为: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1120÷1000)×100%=112%计算结果表明,该企业超额12%完成产量计划,实际产量比计划产量增加了120件。
例:某企业劳动生产率计划达到8000元/人,某种产品计划单位成本为100元,该企业实际劳动生产率达到9200元/人,该产品实际单位成本为90元,其计划完成程度指标为:计算结果表明,该企业劳动生产率实际比计划提高了15%,而某产品单位成本实际比计划降低了10%。
这里劳动生产率为正指标,单位成本为逆指标。在检查中长期计划的完成情况时,根据计划指标的性质不同,计算可分为水平法和累计法。
9. 总量指标的计算公式?
总量指标的计算方法:直接法、推算法、估算法
(1)直接法。直接法即全面调查法。如掌握某年出生的人口指标,通常情况下,我们所采用的是先全面登记,再进行逐步汇总的方法,这是计算总体单位总数最常用的方法。采用这种方法时,必须遵守不重复、不遗漏的原则,这是准确反映总体规模的前提。
(2)推算法。推算法即根据各种关系或根据非全面调查资料推算总量指标的方法。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平衡关系推算法,即根据现象之间的平衡关系进行总量指标的推算。
例如,期初库存+本期购进=本期销售+期末库存
根据该平衡式,当已知其中任意三个总量时便可求另一未知总量。
(2)因素关系推算法,即根据各因素之间的构成关系,来进行总量指标的推算。
例如,商品销售额=商品销售量×单价
上述关系中的某两项已知的情况下可求另一未知总量。
(3)比例关系推算法,是指根据各种相关资料的比例关系进行统计推算的一种方法。如某企业零售额历年均占总销售额的10%,已知某年总销售额为100万元,那么该企业的零售额为10万元。
(4)抽样推断法,又称估算法,是运用抽样推断的知识,以样本总量指标估算总体总量指标数值的方法。这将在以后章节做详细介绍。
总量指标的计算不是简单的加总,而是一个理论和实际问题,在计算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①要有统一的计量单位;
②计算实物指标时,要注意现象的同类性;
③有合理的统计方法和明确的统计含义。
10. 销售指标计算公式?
相关的财务指标计算公式 :
(一)偿债能力指标
偿债能力是指企业清偿短期、长期债务的能力。
1、资产负债率
资产负债比率=负债总额 /资产总额
一般认为,该比率维护在40-60%之间较为合适,负债比率过高是不利的,应引起重视。
2、流动比率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总额/流动负债总额
它反映企业短期负债的清偿能力,即每1元流动负债额中有多少流动资产额作保证。一般认为2:1的流动比率较好。若该比率过低,说明企业偿还能力较差,若该比率过高,说明企业的部分资金闲置。
3、速动比率
速动比率=流动资产总额-存货 /流动负债总额
因为存货不能马上形成支付能力,所以速动比率比流动比率更能准确反映企业的偿债能力。一般认为,该比率为1:1较好。
4、现金比率
反映企业即时偿还流动负债的能力,指标计算公式如下:
现金比率=(货币资金+三个月到期的短期投资和应收票据)/流动负债
现金比率越高,说明公司的短期偿债能力越强。
5、利息保障倍数
衡量企业偿还借款利息的能力,指标计算公式如下(如不能得到利息费用的详细资料,可用“财务费用”代替“利息费用”):
利息保障倍数=(利润总额+利息费用)/利息费用
利息保障倍数指标反映出企业的经营所得保障支付负债利息的能力,它的倍数一般情况下应大于1,同时应选择5年中最低的比率作为最基本的偿付利息能力指标,否则就难以偿还债务及利息。但从短期看,由于折旧费、摊销费及折耗费等短期内不需要支付资金,所以利息保障倍数小于1时,企业通常也能偿还其利息债务。
11. 销售指标计算公式?
相关的财务指标计算公式 :
(一)偿债能力指标
偿债能力是指企业清偿短期、长期债务的能力。
1、资产负债率
资产负债比率=负债总额 /资产总额
一般认为,该比率维护在40-60%之间较为合适,负债比率过高是不利的,应引起重视。
2、流动比率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总额/流动负债总额
它反映企业短期负债的清偿能力,即每1元流动负债额中有多少流动资产额作保证。一般认为2:1的流动比率较好。若该比率过低,说明企业偿还能力较差,若该比率过高,说明企业的部分资金闲置。
3、速动比率
速动比率=流动资产总额-存货 /流动负债总额
因为存货不能马上形成支付能力,所以速动比率比流动比率更能准确反映企业的偿债能力。一般认为,该比率为1:1较好。
4、现金比率
反映企业即时偿还流动负债的能力,指标计算公式如下:
现金比率=(货币资金+三个月到期的短期投资和应收票据)/流动负债
现金比率越高,说明公司的短期偿债能力越强。
5、利息保障倍数
衡量企业偿还借款利息的能力,指标计算公式如下(如不能得到利息费用的详细资料,可用“财务费用”代替“利息费用”):
利息保障倍数=(利润总额+利息费用)/利息费用
利息保障倍数指标反映出企业的经营所得保障支付负债利息的能力,它的倍数一般情况下应大于1,同时应选择5年中最低的比率作为最基本的偿付利息能力指标,否则就难以偿还债务及利息。但从短期看,由于折旧费、摊销费及折耗费等短期内不需要支付资金,所以利息保障倍数小于1时,企业通常也能偿还其利息债务。
12. 产量和能耗计算公式?
1、能耗主要用来描述两种情况,一是指电器单位时间内的耗电量,二是指能源的消耗量,也叫做能耗指标。能耗指标是各种反映能源消耗量的数据指标,用来描述能源消耗量的大小和种类。
2、用电量Q(千瓦/时,或度)=设备的电功率W(千瓦KW)x通电运行时间H(小时)或者用电量Q=设备的运行电流Ix电源电压Vx通电运行时间H。
3、节能量(吨标煤)计算公式:
(1)按产值能耗计算:万元工业总产值综合能耗=(上年度万元工业总产值综合能耗-本年度万元工业总产值综合能耗)×本年度工业总产值。
(2)按工业增加值能耗计算:万元增加值综合能耗=(上年度万元增加值综合能耗-本年度万元增加值综合能耗)×本年度工业增加值。
(3)按产品单耗计算:吨产品综合能耗=(上年度吨产品综合能耗-本年度吨产品综合能耗)×本年度产品产量。
(4)重点用能企业能耗、水耗统计汇总表时注意:重复用水量=(总取水量-消耗水量)×总循环次数;计算单位:立方米。
(5)节能量的计算:企业去年总产量(如是56000吨),综合能耗(如是22400吨);今年总产量(如是78000吨),综合能耗(如是29640吨,本年度企业节能量=(去年企业综合能耗/去年企业总产量-本年度企业综合能耗/本年度企业总产量)×本年度企业总产量。
如:(22400/56000-29640/78000)x78000=1560吨(正数为节能)本年度企业节能量=(本年度企业综合能耗/本年度企业总产量-去年企业综合能耗/去年企业总产量)×本年度企业总产量。
13. 销售指标计算公式?
相关的财务指标计算公式 :
(一)偿债能力指标
偿债能力是指企业清偿短期、长期债务的能力。
1、资产负债率
资产负债比率=负债总额 /资产总额
一般认为,该比率维护在40-60%之间较为合适,负债比率过高是不利的,应引起重视。
2、流动比率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总额/流动负债总额
它反映企业短期负债的清偿能力,即每1元流动负债额中有多少流动资产额作保证。一般认为2:1的流动比率较好。若该比率过低,说明企业偿还能力较差,若该比率过高,说明企业的部分资金闲置。
3、速动比率
速动比率=流动资产总额-存货 /流动负债总额
因为存货不能马上形成支付能力,所以速动比率比流动比率更能准确反映企业的偿债能力。一般认为,该比率为1:1较好。
4、现金比率
反映企业即时偿还流动负债的能力,指标计算公式如下:
现金比率=(货币资金+三个月到期的短期投资和应收票据)/流动负债
现金比率越高,说明公司的短期偿债能力越强。
5、利息保障倍数
衡量企业偿还借款利息的能力,指标计算公式如下(如不能得到利息费用的详细资料,可用“财务费用”代替“利息费用”):
利息保障倍数=(利润总额+利息费用)/利息费用
利息保障倍数指标反映出企业的经营所得保障支付负债利息的能力,它的倍数一般情况下应大于1,同时应选择5年中最低的比率作为最基本的偿付利息能力指标,否则就难以偿还债务及利息。但从短期看,由于折旧费、摊销费及折耗费等短期内不需要支付资金,所以利息保障倍数小于1时,企业通常也能偿还其利息债务。
14. 总量指标的计算公式?
总量指标的计算方法:直接法、推算法、估算法
(1)直接法。直接法即全面调查法。如掌握某年出生的人口指标,通常情况下,我们所采用的是先全面登记,再进行逐步汇总的方法,这是计算总体单位总数最常用的方法。采用这种方法时,必须遵守不重复、不遗漏的原则,这是准确反映总体规模的前提。
(2)推算法。推算法即根据各种关系或根据非全面调查资料推算总量指标的方法。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平衡关系推算法,即根据现象之间的平衡关系进行总量指标的推算。
例如,期初库存+本期购进=本期销售+期末库存
根据该平衡式,当已知其中任意三个总量时便可求另一未知总量。
(2)因素关系推算法,即根据各因素之间的构成关系,来进行总量指标的推算。
例如,商品销售额=商品销售量×单价
上述关系中的某两项已知的情况下可求另一未知总量。
(3)比例关系推算法,是指根据各种相关资料的比例关系进行统计推算的一种方法。如某企业零售额历年均占总销售额的10%,已知某年总销售额为100万元,那么该企业的零售额为10万元。
(4)抽样推断法,又称估算法,是运用抽样推断的知识,以样本总量指标估算总体总量指标数值的方法。这将在以后章节做详细介绍。
总量指标的计算不是简单的加总,而是一个理论和实际问题,在计算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①要有统一的计量单位;
②计算实物指标时,要注意现象的同类性;
③有合理的统计方法和明确的统计含义。
15. 总量指标的计算公式?
总量指标的计算方法:直接法、推算法、估算法
(1)直接法。直接法即全面调查法。如掌握某年出生的人口指标,通常情况下,我们所采用的是先全面登记,再进行逐步汇总的方法,这是计算总体单位总数最常用的方法。采用这种方法时,必须遵守不重复、不遗漏的原则,这是准确反映总体规模的前提。
(2)推算法。推算法即根据各种关系或根据非全面调查资料推算总量指标的方法。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平衡关系推算法,即根据现象之间的平衡关系进行总量指标的推算。
例如,期初库存+本期购进=本期销售+期末库存
根据该平衡式,当已知其中任意三个总量时便可求另一未知总量。
(2)因素关系推算法,即根据各因素之间的构成关系,来进行总量指标的推算。
例如,商品销售额=商品销售量×单价
上述关系中的某两项已知的情况下可求另一未知总量。
(3)比例关系推算法,是指根据各种相关资料的比例关系进行统计推算的一种方法。如某企业零售额历年均占总销售额的10%,已知某年总销售额为100万元,那么该企业的零售额为10万元。
(4)抽样推断法,又称估算法,是运用抽样推断的知识,以样本总量指标估算总体总量指标数值的方法。这将在以后章节做详细介绍。
总量指标的计算不是简单的加总,而是一个理论和实际问题,在计算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①要有统一的计量单位;
②计算实物指标时,要注意现象的同类性;
③有合理的统计方法和明确的统计含义。
16. 正指标和逆指标的计算公式?
计划数为绝对数和平均数时使用绝对数和平均数计算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时,可直接用上述计算公式。
例:某企业2000年产品计划产量1000件,实际完成1120件,则产量计划完成程度为: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1120÷1000)×100%=112%计算结果表明,该企业超额12%完成产量计划,实际产量比计划产量增加了120件。
例:某企业劳动生产率计划达到8000元/人,某种产品计划单位成本为100元,该企业实际劳动生产率达到9200元/人,该产品实际单位成本为90元,其计划完成程度指标为:计算结果表明,该企业劳动生产率实际比计划提高了15%,而某产品单位成本实际比计划降低了10%。
这里劳动生产率为正指标,单位成本为逆指标。在检查中长期计划的完成情况时,根据计划指标的性质不同,计算可分为水平法和累计法。
17. 正指标和逆指标的计算公式?
计划数为绝对数和平均数时使用绝对数和平均数计算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时,可直接用上述计算公式。
例:某企业2000年产品计划产量1000件,实际完成1120件,则产量计划完成程度为: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1120÷1000)×100%=112%计算结果表明,该企业超额12%完成产量计划,实际产量比计划产量增加了120件。
例:某企业劳动生产率计划达到8000元/人,某种产品计划单位成本为100元,该企业实际劳动生产率达到9200元/人,该产品实际单位成本为90元,其计划完成程度指标为:计算结果表明,该企业劳动生产率实际比计划提高了15%,而某产品单位成本实际比计划降低了10%。
这里劳动生产率为正指标,单位成本为逆指标。在检查中长期计划的完成情况时,根据计划指标的性质不同,计算可分为水平法和累计法。
18. 结构相对指标,动态相对指标和强度相对指标的计算公式?
答: 结构相对指标是反映总体内部结构状况的指标,一般用百分数表示。其计算公式为:结构相对指标= ,如:某门课程及格率为98%。 动态相对指标是两个时期同一指标数值的对比,是反映现象发展变化程度的指标,通常用百分数或倍数表示。其计算公式为:动态相对指标= ,如:今年产量为去年的95%。强度相对指标是两个有一定联系而性质不同的总量指标的对比,是用来表明现象的强度、密度和普遍程度的指标。其计算公式为:强度相对指标= ,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0000元/人。
19. 正指标和逆指标的计算公式?
计划数为绝对数和平均数时使用绝对数和平均数计算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时,可直接用上述计算公式。
例:某企业2000年产品计划产量1000件,实际完成1120件,则产量计划完成程度为: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1120÷1000)×100%=112%计算结果表明,该企业超额12%完成产量计划,实际产量比计划产量增加了120件。
例:某企业劳动生产率计划达到8000元/人,某种产品计划单位成本为100元,该企业实际劳动生产率达到9200元/人,该产品实际单位成本为90元,其计划完成程度指标为:计算结果表明,该企业劳动生产率实际比计划提高了15%,而某产品单位成本实际比计划降低了10%。
这里劳动生产率为正指标,单位成本为逆指标。在检查中长期计划的完成情况时,根据计划指标的性质不同,计算可分为水平法和累计法。
20. 结构相对指标,动态相对指标和强度相对指标的计算公式?
答: 结构相对指标是反映总体内部结构状况的指标,一般用百分数表示。其计算公式为:结构相对指标= ,如:某门课程及格率为98%。 动态相对指标是两个时期同一指标数值的对比,是反映现象发展变化程度的指标,通常用百分数或倍数表示。其计算公式为:动态相对指标= ,如:今年产量为去年的95%。强度相对指标是两个有一定联系而性质不同的总量指标的对比,是用来表明现象的强度、密度和普遍程度的指标。其计算公式为:强度相对指标= ,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0000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