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电弧炉的上市公司(上海新研工业设备股份有限公司怎么样?)
1. 上海新研工业设备股份有限公司怎么样?
简介:上海新研工业设备股份有限公司于2008年11月3日在上海市工商局登记成立。
法定代表人李俊,公司经营范围包括中高频感应电炉、感应加热设备及相关配件的研发等。法定代表人:李俊 成立时间:2008-11-03 注册资本:2500万人民币 工商注册号:310113000746087 企业类型:股份有限公司(非上市、自然人投资或控股) 公司地址:上海市奉贤区贤工路128号2. 上市不锈钢企排行?
TOP.1 太钢不锈钢
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TOP.2 酒钢不锈钢
酒钢始建于1958年
TOP.3 联众不锈钢
联众(广州)不锈钢有限公司
TOP.4 宝新不锈钢
宁波宝新不锈钢有限公司
TOP.5 光大不锈钢
无锡市光大不锈钢有限公司
TOP.6 浦项不锈钢
上海浦项不锈钢材料有限公司
TOP.7 宝钢不锈钢
宝钢集团有限公司
TOP.8 万事泰不锈钢
万事泰不锈钢制品有限公司
TOP.9 实达不锈钢
江门市新会实达不锈钢制品有限公司
抚顺特钢:
总股本19.72万股,流通A股19.72万股,每股收益0.2800元。
公司以研发、制造和销售特殊钢和合金材料为主要经营业务,产品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能源电力、石油化工、交通运输、机械机电、环保节能等领域,其中,优势产品高温合金、超高强度钢、特殊不锈钢、高档工模具钢始终保持国内领先地位。
太钢不锈:
总股本56.96万股,流通A股56.61万股,每股收益0.3050元。
太钢是集铁矿山采掘和钢铁生产、加工、配送、贸易为一体的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也是全球不锈钢行业领军企业,具备年产1200万吨钢(其中450万吨不锈钢)的能力。
永兴材料:
总股本4.06万股,流通A股2.65万股,每股收益0.7200元。
公司以不锈废钢为主要原料,采用电炉初炼、炉外精炼、连铸或模铸、连轧或锻造等短流程工艺生产高品质不锈钢棒线材及特殊合金材料。
久立特材:
总股本9.77万股,流通A股9.54万股,每股收益0.9100元。
公司拥有覆盖不锈钢管制造全程的完整的技术研发体系,并与国内许多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如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北京钢铁研究总院,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单位建立良好的科研合作关系。
华东重机:
总股本10.08万股,流通A股7.81万股,每股收益-1.0650元。
公司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稳中求进,成功开拓不锈钢新业务、逐步完善不锈钢板块布局,提高了公司整体抗风险能力和盈利能力。
宝钢股份:
总股本222.69万股,流通A股222.12万股,每股收益0.5700元。
公司是一家专注于钢铁业的公司,主要钢铁产品分为碳钢、不锈钢和特殊钢三大类,是我国最大、最现代化的钢铁联合企业,在国际钢铁市场上属于世界级钢铁联合企业。
甬金股份:
总股本2.33万股,流通A股1.12万股,每股收益1.8000元。
甬金股份作为冷轧行业龙头企业之一,“区位优势+甬金模式”充分挖掘青拓上克潜力与效益转化。由租转购进一步印证和巩固公司在不锈钢冷轧领域的龙头地位。
图南股份:
总股本2万股,流通A股5000股,每股收益0.6400元。
江苏图南合金股份有限公司创建于1991年5月,坐落于京杭大运河畔—江苏省丹阳市吕城镇,占地300余亩,注册资本15000万元,是一家主要从事高温合金、精密合金、特种不锈钢等高性能合金材料及其制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是国家级新型工业产业示范基地、江苏省高性能合金材料科技产业园中的骨干企业,现有员工460余人。
3. 川威集团发展史?
(一)1929年至1949年:川威集团集团的前身威远钢铁厂是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四军军长刘文辉于1929年10月创办的,隶属二十四军机械修理所。1932年12月被二十一军钢铁筹备委员会派专务人员接管,因军长刘湘兼任四川善后督办,工厂同属四川善后督办公署管辖。1941年1月被资源委员会接办。1947年7月由四川省政府建设厅接管。1948年12月省政府将工厂出租给渝鑫钢铁厂。威远钢铁厂在1949年以前的二十年,由于受国内军阀混战和对外抗日战争的影响,发展缓慢,累计产铁不到5000吨。
(二)1950年至1977年:1950年8月由军事代表接管,隶属川南行政公署工业局。1951年因川南工业局改为川南工业厅,隶属川南工业厅煤铁管理局。1952年因中央撤销四川四个行署成立四川省政府,11月隶属省重工业厅矿冶局。1958年7月下放内江专区并隶属内江专区工业局。1962年10月重归省政府管理并隶属省冶金工业厅。1971年8月下放内江地区并隶属内江地区工业局。1950年后威远钢铁厂的面貌发生了较大改变,规模和装备水平有了较大跨越,曾于1957年、1958年两年受到国家冶金部的表彰。
(三)1978年至1997年:1978年后,威远钢铁厂沐浴着改革春风,自力更生抓发展,改造了高炉、转炉、电炉、轧钢、余热发电、氧气生产等十个项目,生产由半机械化向机械化迈进,取得了投资少、产出多、钢产量翻番的较好效果。1980年、1985年、1987年,先后在四川省地方钢铁企业中率先突破年产钢5万吨、10万吨和15万吨大关,成为全省钢铁工业的一面旗子,1986年被列为全省100个大中型企业之一。
上世纪90年代初,威远钢铁厂在计划经济环境下持续发展,较为平稳。但到1997年,随着计划经济迅速向市场经济转变,威远钢铁厂已经机制僵化,管理滞后,生产经营举步维艰。企业累计欠发职工工资达四个月之久,欠债6000万余元,1.2万余名职工产钢不到20万吨,濒临破产。在这危急存亡的时刻,内江市委市政府于1997年11月组建了企业历史上最年轻的领导班子,时任副厂长的王劲先生毅然担起了挽救和发展企业的重任。
在全国企业面临困境的90年代末期,外部环境的变化和内部机制的僵化使举步维艰成为这个企业之痛。1997年底,新领导团队的组建和上任开始翻开企业发展新的篇章。
(四)1998——2017年:1997年底,外部市场恶劣,机制体制僵化,内外债务缠身,员工人心涣散,企业摇摇欲倾。川威集团集团面对这一艰险局面,全方位推行改制、改组、改造和加强管理的"三改一加强",迅速走上了健康持续发展和不断做强做大的康庄大道。企业改制后经历了1998年-2000年求生存、谋发展, 2001年-2008年强基础、上台阶,2009年至今调整结构、战略转型三个发展阶段。目前集团管理和研发总部位于成都市高新区,主营业务辐射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新型城镇化等领域和四川、重庆、云南、贵州、陕西、香港、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等国内外各地,拥有总资产400亿余元、员工2万余名,有中国铁钛、新加坡盛世两家境外上市公司,建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2014年,宏观经济持续下行,市场需求低迷,价格大幅下跌,价格与成本倒挂,国内实体经济面临前所未有的冲击,川威也不能幸免,由于前期川威集团根据国家的产业政策,按照党委、政府的要求,主动调整结构,转型升级,实施了钒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到2014年项目贷款陆续集中到期,部分银行集中收贷,在多种因素叠加影响下, 7月,企业面临债务危机,出现生产经营极度困难。从2014年7月企业开始进入艰难的脱困转型发展。全体干部员工不躲避、不逃避,敢于面对、勇于担当,坚持对职工负责、对债权人负责、对社会负责,以断臂求存的勇气和决心,按照“内心要强大、方法要得当、抓大不放小、时间换空间”的思路,系统策划,统筹安排,忙而不乱,有序推动脱困重振各项工作。并且经历了国家钢铁去产能、环保督察等各种挑战,持续抓好生产经营稳定,持续抓好债务重组,坚定不移实施好转型升级。经过三年时间的拼搏,到2017年,全集团各环节、各子(分)公司均发生了重大变化,特别是成渝钒钛公司发生了质变,产能迈上500万吨钢、1万吨钒的崭新台阶,且生产、生活环境得到了较快、较大程度的改善;高炉持续稳定顺行,全公司各项技术经济指标持续优化。
川威集团提出了未来十年打造“强川威”的规划,使企业拥有可持续的盈利能力,让员工的切身利益得到保障和提升。
4. 江苏德龙集团是什么上市公司?
江苏德龙集团于2005年3月在新加坡联合交易所上市。
江苏德龙镍业有限公司系一家民营股份制责任公司,公司坐落于美丽黄海之滨、素有“苏北黄浦江”之称的灌河南岸--中国盐城响水沿海经济开发区,公司成立于2010年8月,已建设成功4条33000kVA电炉、回转窑先进生产线,一期月产量12000-15000吨镍合金项目,二期12条33000kVA电炉、回转窑先进生产线正在建设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