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融资风险
一、什么是融资风险
所谓风险投资是指“由职业金融家投入到新兴的、迅速发展的、有巨大竞争力的企业中的一种权益资本”。或者说,“凡是以高科技与知识为基础,生产与经营技术密集的创新产品或服务的投资”。后者比前者定义更为宽泛,而且突出了创新。
风险投资也叫“创业投资”,一般指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投资。 作为成熟市场以外的、投资风险极大的投资领域,其资本来源于金融资本、个人资本、 公司资本以及养老保险基金和医疗保险基金。就各国实践来看, 风险投资大多采取投资基金的方式运作。
风险投资具有与一般投资不同的特点,表现在:
1)高风险性。 风险投资的对象主要是刚刚起步或还没有起步的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企业规模小,没有固定资产或资金作为抵押或担保。由于投资目标常常是“ 种子”技术或是一种构想创意,而它们处于起步设计阶段,尚未经过市场检验, 能否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有许多不确定因素。因此,高风险性是风险投资的本质特征。
2)高收益性。风险投资是一种前瞻性投资战略,预期企业的高成长、高增值是其投资的内在动因。一旦投资成功,将会带来十倍甚至百倍的投资回报。 高风险、高收益在风险投资过程中充分体现出来。
3)低流动性。风险资本在高新技术企业创立初期就投入 ,当企业发展成熟后, 才可以通过资本市场将股权变现,获取回报,继而进行新一轮的投资运作。因此投资期较长,通常为4~8年。另外,在风险资本最后退出时,若出口不畅,撤资将十分困难, 导致风险投资流动性降低。
从本质上来讲, 风险投资是高新技术产业在投入资本并进行有效使用过程中的一个支持系统,它加速了高新技术成果的转化,壮大了高新技术产业, 催化了知识经济的蓬勃发展,这是它最主要的作用。当然,对于整个国家经济而言, 风险投资在推动企业技术创新,促进产业机构的调整、改变社会就业结构、 扩大个人投资的选择渠道、加强资本市场的深度等方面都有重要的意义。
二、商业银行进行风险抑制的方法
风险抑制是指商业银行在承担风险之后,加强对风险因素的关注,注意风险不利变化的信号,在风险爆发之前采取措施防止风险的恶化或者尽量减少风险造成的损失。
风险抑制出于两种指导思想,不同的指导思想下有不同的风险抑制方法。
第一种思想:不仅要保全本金,而且还要原订的贷款收益。
其方法是:
1.追加担保人和担保金额
2.追加资产抵押,保证客户破产倒闭时银行获得首先清偿。
第二种思想:只想使本金损失在最小的范围即可。
其方法是:
1.减少追加贷款额
2.向客户派驻有关人员帮助客户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三、什么是票据融资风险?
票据融资高企的背后是信贷投向的不均匀。票据融资增多出于商业银行规避风险和企业套利的动机。业内对这一点的认识较为一致。但是对于票据融资的主体,尚缺乏足够的重视。有的学者认为,票据融资多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供应链融资,使中小企业获得贷款的可能性增加。我们认为这一点值得商榷。对于供应链上的供应商,如果可以通过票据贴现获得贷款,那也不过是将货款的回收形式由现金支付改为票据支付,其自身的资金状况并没有改善,套利的收益由支付方获得。对于采购商而言,如果其为中小企业,则难以获得银行的授信,不能开具承兑汇票,因而不能通过票据融资获得贷款。
文章指出,通过票据融资的可行性分析,可以推测,能够实施票据融资的往往是大型企业。在经济下行时期,与中小企业比较,大型企业的信用状况更良好;大型企业往往是商业银行争取的重要客户,彼此间具有长期的合伙关系,在票据融资业务方面会给予优先安排;大型企业多数是国有企业,在银行融资方面容易获得政府的支持。大型企业通过票据融资套利有多种形式。除套取存款利率与贴现利率之间的利差收益外,套取贷款利率与贴现利率之间的利差收益也成为大型企业套利的重要形式。目前的一种通行做法是,集团公司利用银行授信获得承兑,子公司将票据贴现获得贷款,同时将贷款偿还于银行。经过此操作,在现行利率水平下,可以降低资金成本50%。考虑到大型企业在信贷投放总量中的比重,通过该做法投放的新增贷款数额不容低估。
近期,业界担忧大量信贷资金并没有流入实体经济。依据上述分析,文章认为,除政府主导的投资项目外,实体经济也是信贷资金的主要投向,但是投向并非均匀分布,可谓“旱的旱死,涝的涝死”,信贷结构失衡进一步加剧,大型国有企业的资金充裕且成本低廉,而中小企业的现金流持续紧张。
票据融资居于高位的现象将持续下去。在目前的金融体制下,存贷款利率由行政管制,而银行间利率和银行承兑汇票贴现利率由市场决定。去年9月以来,央行实行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取消了对商业银行的贷款增长限额,并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和连续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存贷款利率等手段向市场注入流动性。但是由于市场风险增大,注入的流动性并没有有效地释放到实体经济中,而是停留在银行间市场,推动货币市场利率走低。三个月的shibor自去年底以来下行至1.98%-1.24%区间,导致银行承兑汇票贴现利率下行至低于半年期存款利率的水平。依据当前的经济形势和全年的信贷投放计划,货币当局注入流动性的力度将进一步加强,从而推动货币市场利率下行。由于存贷款利率的下调幅度落后于货币市场利率,利差的存在将支撑票据融资持续高位。
大型企业通过票据融资可以大幅度降低资金成本,从而倾向于从事高风险的投资行为。由于现行的贴现率不能体现合理的风险溢价,投资失败的损失将主要由商业银行承担。在经济下行时期,商业银行出于规避风险的考虑会优先对大型企业贷款,但长期来看,大规模的票据融资会提高整个金融体系的风险。由于自身高风险的特点,中小企业并不能从货币市场利率的下行中受益。相反,中小企业适用的贷款利率水平远高于基准利率水平。也就是说,中小企业和大企业间的融资成本相差悬殊。受到严重融资约束的中小企业不得不接受高额的融资成本,对中小企业过高的风险溢价也会使金融风险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