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市新规之下,散户投资者一定要规避哪些个股?
一、退市新规之下,散户投资者一定要规避哪些个股?
随着退市新规即将到来,对于股票退市规定出现很大的修改,以及新增一些退市条例;受次退市新股影响,近两个交易日ST股大面积跌停,对于这些已经有退市风险的股票就是属于重大利空。
所以投资者们为了避免踩雷买到退市股,根据退市新规得知,一定要规避以下几类股:
第一类:规避低市值的股票
退市新规增加了新的一天退市条例,20个交易日市值平均低于3亿市值的,将会实行退市处理。
所以在二级市场当中,一定要睁大眼睛,买股票还要看股票的市值,为了安全起见,一定要远离10亿市值以内的股票。
第二类:规避低价股
A股市场又一条退市规定,当股票的股价20个交易日低于面值的股票,将会直接强制退市。而退市新股也是一样的道理,过去20个交易日股价低于1元,将会直接被退市。
同样为了碰到由于低价股退市风险,最好的做法就是规避2元以内的股票,这类股票便宜也不能碰,远离2元以内低价股。
第三类:规避营收低,业绩亏损股
原先的退市规定是连续2年亏损戴帽,连续3年亏损暂停上市,但退市新股之后没有暂停上市,直接触发退市。
业绩只要连续2年亏损,并非营收低于1亿元的,交叉达标之后会被退市,所以最好的做好是远离营收2亿以内的,并并且净利润是亏损的股票,这类股票坚决不能碰。
第四类:规避问题股
这里规避问题自然就是除了以上三点之外,还有其他问题,比如出现财务造假、或者说净资产为负的公司,这些都是属于问题股。
最典型的就是类似一些公司已经发出退市风险警示的,或者财务审计不明确的,这类股票坚决规避,坚决不能去碰,有多远离多远。
第五类:规避信息披露不完整的股票
上市公司都会按照规定进行先披露后实施的,但有些上市公司就反过来,先斩后奏,先去实施之后再来进行披露,或者甚至不进行披露,隐瞒事实的。
类似这些上市公司出现先斩后奏的,尤其是一些重大事件出现违规披露的,这类上市公司也会面临退市风险,将会实施退市处理。
汇总分析
根据退市新规内容,散户投资者们不想买到退市股票的,安全考虑规避以上五类股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规避退市风险。
一定要清楚退市新股取消暂停上市和恢复上市,只有退市要么就是重新上市,希望投资者们一定要根据退市新股画个框架,设一个底线,规避哪些个股坚决不能碰,远离以上五类股。
那种一直走下坡路的股票,这个股票的走势一直不稳定等等,这些股都不要去考虑的。
二、我该如何对待有退市风险警示的股票?
我的看法,仅供参考。
如果你把ST股票卖出了,那么也存在它不退市了,反而还把ST摘了,扭亏为盈。
如果你就是不卖出,也存在它就是退市了,那样。你的损失就大了。
我的看法是,把它卖出,换另一只股票,。换股不叫割肉,就是赔交易费,因为换股以后你还是满仓,所以不叫割肉。如果你空仓了,就叫割肉。
三、风险警示股票有哪些
风险警示板是上海证券交易所(以下简称上交所),保障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切实执行,保护投资者的合法利益,拟设立的,对被予以退市风险警示的公司及其他重大风险公司实行另板交易。
2013年1月4日,风险警示板正式运行,首批入板43只股票。
2013年1月30日,ST博元获上交所批准撤销“特别处理”,更名博元投资,成为第一只离开风险警示板的股票。
2013年3月29日,A股迎来史上最大市值的ST公司*ST远洋。*ST远洋进入风险警示板时市值高达400亿元。
风险警示板独立于主板,买卖该板股票需要申请开通购买风险警示板股票权限。
四、(*ST)是退市风险警示.提示投资者该股有推市的风险
是提示退市风险的。
决不会突然退市的,肯定有公告
五、基金可以买带风险警示的股票吗
虽然没有限制,但有些激进型基金还是敢于火中取栗,从中获利。
六、*ST股票退市警告
退市风险警示
(1)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的审计结果显示其股东权益为负值
(2)最近一个会计年度被注册会计师楚剧否定意见的审计报道,或者被出具了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而且深圳证券交易所认为情形严重的
(3)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的审计结果显示出公司对外担保余额超过1亿元且占净资产值的100%以上(主营业务为担保公司除外)
(4)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的审计结果显示出公司违法违规为其控股股东级其他关联方提供的资金余额超过2000万元或者占净资产50%以上
(5)公司受到深圳证券交易所公开谴责后,在24个月内再次受到深圳证券交易所公开谴责
(6)连续20个交易日,公司股票每日收盘价均低于每股面值
(7)连续120个交易日内,公司股票通过深圳交易所交易系统实现的累计成交量低于300万股
在公司股票交易实行退市风险警示的期间,公司应当至少在每月前5个交易日内披露工作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