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资金买卖指标公式(流动资金指标公式?)
1. 流动资金指标公式?
流动资金在报表里的计算方法是:流动资金=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其中: 流动资产=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存货+现金
流动负债=应付账款+预收账款 年流动资金投资额(垫支数)=本年流动资金需用额-截至上年的流动资金投资额 =本年流动资金需用数-上年流动资金需用数
扩大指标估算法: 扩大指标估算法是根据现有企业的实际资料,求得各种流动资金率指标,将各类流动资金率乘以相应的费用基数来估算流动资金。
计算公式: 年流动资金额=年费用基数×各类流动资金率 年流动资金额=年产量×单位产品产量占用流动资金额
2. 资金等值计算的六个基本公式?
1. 等值基本公式:资金等于价值,即资产减去负债等于净值
资产 - 负债 = 净值
2. 费用计算公式:费用包括固定费用和变动费用,总费用等于固定费用加上变动费用
总费用 = 固定费用 + 变动费用
3. 成本计算公式:成本等于生产成本加上销售和管理费用
成本 = 生产成本 + 销售和管理费用
4. 利润计算公式:利润等于总收入减去总成本
利润 = 总收入 - 总成本
5. 投资回报率公式:投资回报率等于净利润除以总投资,乘以100%
投资回报率 = (净利润 ÷ 总投资) × 100%
6. 毛利润率公式:毛利润率等于毛利润除以总收入,乘以100%
毛利润率 = (毛利润 ÷ 总收入) × 100%
3. 项目经营测算公式?
一、现金流入
现金流入=补贴收入+其他收入+销项税+回收固定资产余值+回收流动资金
=(可用性服务费+运维绩效服务费-第三方收入)+(可用性服务费+运维绩效服务费)÷(1+增值税税率)×增值税税率+其他收入+回收固定资产余值+回收流动资金
1、补贴收入 =财政补贴测算表中的“财政补贴总额”
=可用性服务费+运维绩效服务费-第三方收入(使用者付费)
①可用性服务费=年均建设成本×POWER(1+折现率,n)(现值P求终值F)×(1+合理利润率)
=
注:项目全部建设成本=资金筹措表中的“资金筹措”-“政府方占股”
POWER:返回数字乘幂的计算结果。POWER(底数,指数)
②运维绩效服务费=运营成本×(1+合理利润率)
=总成本费用表中的“经营成本(不含税)”×(1+增值税税率)×(1+合理利润率)
注:总成本费用表中的“经营成本(不含税)”=外购原材料+外购燃料及动力费+工资及福利费+养护费+其他费用
2、其他收入=其他收入估算表中的“其他收入”
3、销项税 =税费估算表中“销项税额”
=营业收入-不含税价格
=(财政补贴收入+第三方收入)-(财政补贴收入+第三方收入)÷(1+增值税税率)
=(可用性服务费+运维绩效服务费)-(可用性服务费+运维绩效服务费)÷(1+增值税税率)
=(可用性服务费+运维绩效服务费)÷(1+增值税税率)×增值税税率
财政补贴收入=财政补贴测算表中的“财政补贴总额”
=可用性服务费+运维绩效服务费-第三方收入
4、回收固定资产余值=固定资产折旧与无形资产摊销估算表中计计算期最后一年“折旧净值”
5、回收流动资金=流动资金估算表中计算期最后一年“流动资金”
=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应收账款+存货+现金+预付账款)-(应付账款+预收账款)
注:存货=原材料+燃料及动力+在产品+产成品
二、现金流出
现金流出=建设投资+流动资金+经营成本+应纳增值税+进项税+附加税+维持运营投资
1、建设投资=资金筹措表中的“建设投资”
2、流动资金 =流动资金估算表中的“流动资金”
=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应收账款+存货+现金+预付账款)-(应付账款+预收账款)
3、经营成本 =财政补贴测算表中的“运营成本”
=总成本费用表中的“经营成本(不含税)”×(1+增值税率)
4、应纳增值税 =税费估算表中的“应纳增值税”
=当年销项税额-当年进行税额-上一年进项税额留抵额
=(财政补贴收入+第三方收入)÷(1+增值税税率)×增值税税率-(总成本费用表中的“外购原材料(不含税)”×适用增值税税率+“外购燃料及动力费(不含税)”×适用增值税税率+“养护费用(不含税)”×适用增值税税率)-上一年进项税额留抵额
=IF(上一年进项税额留抵额+当年进项税额-当年销项税额>0,0,-(上一年进项税额留抵额+当年进项税额-当年销项税额))
注:计算期第一年进行税额=计算期第一年进项税额留抵额=总投资÷(1+增值税率)×增值税率×80%
以后各年进项税额留抵额=IF(上一年进项税额留抵额+当年进项税额-当年销项税额>0,上一年进项税额留抵额+当年进项税额-当年销项税额,0)
5、进项税 =税费估算表中的“进项税额”
=总成本费用表中的“外购原材料(不含税)”×适用增值税税率+“外购燃料及动力费(不含税)”×适用增值税税率+“养护费用(不含税)”×适用增值税税率
6、附加税 =税费估算表中的“附加税”
=城建税+教育附加税+地方教育附加
=[应纳增值税×(7%、5%、1%)]+(应纳增值税×3%)+(应纳增值税×2%)
7、维持运营投资指的是某些项目在运营期需要投入一定的固定资产投资才能得以维持正常运营;例如设备更新费用、油田的开发费用、矿山的井巷开拓延伸费用等。不同类型和不同行业的项目其投资内容可能不同,如发生维持运营投资应将其列入现金流量表作为现金流出。
三、净现金流量
1、所得税前净现金流量=现金流入-现金流出
2、所得税后净现金流量=所得税前净现金流量-调整所得税
调整所得税=损益表(利润表)中的“息税前利润”×25%
=(利润总额+利息)×25%
=(营业收入-附加税-经营成本-折旧-摊销-维持运营投资+补贴收入)×25%
累计所得税前(后)净现金流量=上一年累计所得税前(后)净现金流量+当年所得税前(后)净现金流量
四、IRR、NPV、Pt的计算
IRR(净现金流)
NPV(折现率,净现金流)
Pt=(累计净现金流量出现正值的年份数-1)+上年累计净现金流量的绝对值÷当年净现金流量
项目资本金现金流量表
一、现金流入
现金流入=补贴收入+其他收入+销项税+回收固定资产余值+回收流动资金
(各项公式及链接同“项目(全)投资现金流量表”)
二、现金流出
现金流出=社会资本方资本金+借款本金偿还+借款利息支付+经营成本+应纳增值税+进项税+附加税+所得税+维持运营投资
1、社会资本方资本金=资金筹措表中的“社会资本方占股”
2、借款本金偿还 =借款还本付息估算表中的“借款本金偿还”
=借款总额÷运营期期限
3、借款利息支付 =借款还本付息估算表中的“借款本金偿还”
=(期初贷款本息累计+本期贷款)×年贷款利率
建设期利息=(期初贷款本息累计+本期贷款÷2)×年贷款利率
4、所得税 =损益表(利润表)中的“所得税”
=应纳税所得额×25%=(利润总额-弥补以前年度亏损)×25%
=(营业收入-总成本费用-附加税-弥补以前年度亏损)×25%
(其它各项公式及链接同“项目(全)投资现金流量表”)
三、净现金流量
净现金流量=现金流入-现金流出
四、IRR、NPV的计算
IRR、NPV的计算同“项目(全)投资现金流量表”。
PSC值测算表
PSC值=初始PSC值+竞争性中立调整值+项目全部风险成本
=(建设净成本+运营维护净成本)+竞争性中立调整值+项目全部风险成本
=[(建设成本-资本性收益)+(运营维护成本-第三方收入+其他成本)]+竞争性中立调整值+(可转移风险承担成本+自留风险承担成本)
1、建设成本=项目总投资=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流动资金
2、运营维护成本 =运营成本+财务费用
=总成本费用表中的“经营成本”×(1+增值税率)+财务费用
=外购原材料+燃料及动力费+工资及福利费+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
3、竞争性中立调整值主要是采用政府传统投资方式比采用PPP模式实施项目少支出的费用,通常包括少支出的土地费用、行政审批费用、有关税费(增值税、附加税、所得税)等。
4、项目全部风险成本 =项目建设运营成本×10%=(建设成本+运营维护成本)×10%
=可转移风险承担成本+自留风险承担成本
可转移风险承担成本=项目全部风险成本×80%
自留风险承担成本=项目全部风险成本×20%
PSC值NPV=PSC值×POWER(1+折现率,-折现年数)(终值F求现值P)
PPP值测算表
PPP值=财政支出总额
=股权投资+运营补贴+风险承担+配套投入
=PPP值测算表中的“政府建设运营维护净成本”+“政府自留风险承担成本”
=政府建设成本+运营维护成本+项目全部风险成本×20%
=资金筹措表中“政府方占股”+(政府运营维护成本+运营补贴金额)+(政府建设成本+运营维护成本)×10%×20%
=资金筹措表中“政府方占股”+(政府运营维护成本+财政补贴测算表中的“财政补贴总额”)+[资金筹措表中“政府方占股”+(政府运营维护成本+财政补贴测算表中的“财政补贴总额”)]×10%×20%
PPP值NPV=PPP值×POWER(1+折现率,-折现年数)(终值F求现值P)
财政支出责任测算表
财政支出责任=股权投资支出+运营补贴支出+风险承担支出+配套投入指出
=财政支出测算表中的“政府建设成本”+“政府补贴支出”+“政府自留风险承担成本”
=资金筹措表中“政府方占股”+财政补贴测算表中的“财政补贴总额”+财政补贴测算表中的“政府自留风险承担成本”
财政支出责任现值=财政支出责任×POWER(1+折现率,-折现年数)(终值F求现值P)
4. 流动资金指标公式?
流动资金在报表里的计算方法是:流动资金=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其中: 流动资产=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存货+现金
流动负债=应付账款+预收账款 年流动资金投资额(垫支数)=本年流动资金需用额-截至上年的流动资金投资额 =本年流动资金需用数-上年流动资金需用数
扩大指标估算法: 扩大指标估算法是根据现有企业的实际资料,求得各种流动资金率指标,将各类流动资金率乘以相应的费用基数来估算流动资金。
计算公式: 年流动资金额=年费用基数×各类流动资金率 年流动资金额=年产量×单位产品产量占用流动资金额
5. 资金等值计算的六个基本公式?
1. 等值基本公式:资金等于价值,即资产减去负债等于净值
资产 - 负债 = 净值
2. 费用计算公式:费用包括固定费用和变动费用,总费用等于固定费用加上变动费用
总费用 = 固定费用 + 变动费用
3. 成本计算公式:成本等于生产成本加上销售和管理费用
成本 = 生产成本 + 销售和管理费用
4. 利润计算公式:利润等于总收入减去总成本
利润 = 总收入 - 总成本
5. 投资回报率公式:投资回报率等于净利润除以总投资,乘以100%
投资回报率 = (净利润 ÷ 总投资) × 100%
6. 毛利润率公式:毛利润率等于毛利润除以总收入,乘以100%
毛利润率 = (毛利润 ÷ 总收入) × 100%
6. 流动资金指标公式?
流动资金在报表里的计算方法是:流动资金=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其中: 流动资产=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存货+现金
流动负债=应付账款+预收账款 年流动资金投资额(垫支数)=本年流动资金需用额-截至上年的流动资金投资额 =本年流动资金需用数-上年流动资金需用数
扩大指标估算法: 扩大指标估算法是根据现有企业的实际资料,求得各种流动资金率指标,将各类流动资金率乘以相应的费用基数来估算流动资金。
计算公式: 年流动资金额=年费用基数×各类流动资金率 年流动资金额=年产量×单位产品产量占用流动资金额
7. 资金等值计算的六个基本公式?
1. 等值基本公式:资金等于价值,即资产减去负债等于净值
资产 - 负债 = 净值
2. 费用计算公式:费用包括固定费用和变动费用,总费用等于固定费用加上变动费用
总费用 = 固定费用 + 变动费用
3. 成本计算公式:成本等于生产成本加上销售和管理费用
成本 = 生产成本 + 销售和管理费用
4. 利润计算公式:利润等于总收入减去总成本
利润 = 总收入 - 总成本
5. 投资回报率公式:投资回报率等于净利润除以总投资,乘以100%
投资回报率 = (净利润 ÷ 总投资) × 100%
6. 毛利润率公式:毛利润率等于毛利润除以总收入,乘以100%
毛利润率 = (毛利润 ÷ 总收入) × 100%
8. 资金等值计算的六个基本公式?
1. 等值基本公式:资金等于价值,即资产减去负债等于净值
资产 - 负债 = 净值
2. 费用计算公式:费用包括固定费用和变动费用,总费用等于固定费用加上变动费用
总费用 = 固定费用 + 变动费用
3. 成本计算公式:成本等于生产成本加上销售和管理费用
成本 = 生产成本 + 销售和管理费用
4. 利润计算公式:利润等于总收入减去总成本
利润 = 总收入 - 总成本
5. 投资回报率公式:投资回报率等于净利润除以总投资,乘以100%
投资回报率 = (净利润 ÷ 总投资) × 100%
6. 毛利润率公式:毛利润率等于毛利润除以总收入,乘以100%
毛利润率 = (毛利润 ÷ 总收入) × 100%
9. 求同花顺或大智慧中可以显示主力持仓量及主力持仓成本的公式或指标?
大智慧LV2收费软件只有按以下方法粗略判断主力持仓变化,主要是以下的方法判断:
1、根据底部周期的长短判断。对底部周期明显的个股,笔者的经验是将底部周期内每天的成交量乘以底部运行时间,即可大致估算出庄家的持仓量,庄家持仓量=底部周期×主动性买入量(忽略散户的买入量)。底部周期越长,庄家持仓量越大;主动性买入量越大,庄家吸货越多。因此,若投资者看到底部长期横盘整理的个股,通常为资金默默吸纳。主力为了降低进货成本所以高抛低吸并且不断清洗短线客;但仍有一小部长线资金介入。因此,这段时期主力吸到的货。至多也只达到总成交量的1/3-1/2左右。所以忽略散户的买入量的主动性买入量可以结算为总成交量×1/3或总成交量×1/2 。例如,有一个5000万的中盘股,在长期下跌过程后进入横盘整理。最近一段时期出现成交活跃的现象,经过走势图上分析,确定前期最低价为主力吸筹的起始日,并从这个起始日起至250日均线附近已经有90个交易日,累计成交量5500万股,主动性买入量为1700或2700万股左右,那么我们就可以估计得出这段时期主力吸筹的数量为1700-2700万股之间,但分析时最好以低持仓作为基点,以免受其误导。
2、根据阶段换手率判断。在低位出现成交活跃、换手率较高、而股价涨幅不大(设定标准为阶段涨幅小于50%,最好为小于30%)的个股,通常为庄家吸货。此间换手率越大,主力吸筹越充分,投资者可重点关注“价”暂时落后于“量”的个股。笔者的经验是换手率以50%为基数,每经过倍数阶段如2、3、4等,股价走势就进入新的阶段,也预示着庄家持仓发生变化,利用换手率计算庄家持仓的公式:个股流通盘×(个股某段时期换手率-同期大盘换手率);计算结果除以3,此公式的实战意义是主力资金以超越大盘换手率的买入量(即平均买入量)的数额通常为先知先觉资金的介入,一般适用于长期下跌的冷门股。因此,主力一旦对冷门股持续吸纳,我们就能相对容易地测算出主力手中的持仓量。所取时间一般以60-120个交易日为宜。因为一个波段庄家的建仓周期通常在55天左右。例如:某股流通盘为8000万股,2003年年低至2004年初某股连续90个交易日的换手率为250%,而同期大盘的换手率为160%,据此可算出:(1)8000万×(250%-160%)=7200万股;7200万股/3=2400万股。因此,庄家实际持股数可能在2400万股之间。也主就是说,庄家的持仓量可能处于流通盘的30%左右,据此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主力参与的时间较短,股价仍有波折。
3、根据大盘整理期该股的表现来分析。有些个股吸货期不明显,或是盘中老庄卷土重来,或是庄家边拉边吸,或在下跌过程中不断吸货,难以明确划分吸货期。这些个股庄家持仓量可通过其在整理期的表现来判断,杉杉股份(600884)2003年年逐波下行,吸货期不明显,5-6月份的震荡明显属于庄家行为,7-9月份大盘调整,而该股持续调整,成家量萎缩较为明显,庄家介入程度深,明显被套;近期大盘调整,该股强势上扬,再看该股流通股达22800万,对这样的大盘股主力调控自如,持筹量可见一斑。
4、从分时走势和单笔成交来判断。若分时走势极不连贯、单笔成交量小,通常庄家持仓量较大、筹码集中度通常较高,如ST东锅(600786)前期分时走势上上下下,波动不连续,成交稀落,成交时间间隔长,有时数分钟过去才成交一两笔,5400万的流通盘有时每天仅成交数百手,这是典型的筹码被主力通吃(持仓在60%),涨跌完全取决于主力意愿,大盘走势对其影响甚微。
5、从价量背离来判断。若上升过程中成交并未放大,保持均衡状态,甚至价量背离的个股,筹码通常已集中在主力手中,如海正药业(600267)从去年6月份上升以来,随着股价不断上涨,成交量却在不断萎缩,股价创出上市以来的新高,量能亦未明显放大,分时走势上只要放出小量即可把股价推高,筹码锁定性良好,主力持仓为稳步推高,不存在吸筹期,持仓通常为60%以上。
6、配股除权后能迅速填权。2月04日为000401冀东水泥配股除权日,当天成交并未出现异常,2月27日配股上市,该股却能逆市而上,显示筹码已被充分锁定,主力持仓较重。随后该股连续放量上攻。
7、通过人均持股与大股东持股数判断庄家持仓。笔者经验为人均持股在2400左右,十大股东持股占流通盘的5%以上,可以判断主力初步持仓,如600585海螺水泥在2003年6月后,通过半年报分析,人均持股在5000多股,大股东持股在8%左右,可以判断主力持仓教重。
10. 项目经营测算公式?
一、现金流入
现金流入=补贴收入+其他收入+销项税+回收固定资产余值+回收流动资金
=(可用性服务费+运维绩效服务费-第三方收入)+(可用性服务费+运维绩效服务费)÷(1+增值税税率)×增值税税率+其他收入+回收固定资产余值+回收流动资金
1、补贴收入 =财政补贴测算表中的“财政补贴总额”
=可用性服务费+运维绩效服务费-第三方收入(使用者付费)
①可用性服务费=年均建设成本×POWER(1+折现率,n)(现值P求终值F)×(1+合理利润率)
=
注:项目全部建设成本=资金筹措表中的“资金筹措”-“政府方占股”
POWER:返回数字乘幂的计算结果。POWER(底数,指数)
②运维绩效服务费=运营成本×(1+合理利润率)
=总成本费用表中的“经营成本(不含税)”×(1+增值税税率)×(1+合理利润率)
注:总成本费用表中的“经营成本(不含税)”=外购原材料+外购燃料及动力费+工资及福利费+养护费+其他费用
2、其他收入=其他收入估算表中的“其他收入”
3、销项税 =税费估算表中“销项税额”
=营业收入-不含税价格
=(财政补贴收入+第三方收入)-(财政补贴收入+第三方收入)÷(1+增值税税率)
=(可用性服务费+运维绩效服务费)-(可用性服务费+运维绩效服务费)÷(1+增值税税率)
=(可用性服务费+运维绩效服务费)÷(1+增值税税率)×增值税税率
财政补贴收入=财政补贴测算表中的“财政补贴总额”
=可用性服务费+运维绩效服务费-第三方收入
4、回收固定资产余值=固定资产折旧与无形资产摊销估算表中计计算期最后一年“折旧净值”
5、回收流动资金=流动资金估算表中计算期最后一年“流动资金”
=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应收账款+存货+现金+预付账款)-(应付账款+预收账款)
注:存货=原材料+燃料及动力+在产品+产成品
二、现金流出
现金流出=建设投资+流动资金+经营成本+应纳增值税+进项税+附加税+维持运营投资
1、建设投资=资金筹措表中的“建设投资”
2、流动资金 =流动资金估算表中的“流动资金”
=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应收账款+存货+现金+预付账款)-(应付账款+预收账款)
3、经营成本 =财政补贴测算表中的“运营成本”
=总成本费用表中的“经营成本(不含税)”×(1+增值税率)
4、应纳增值税 =税费估算表中的“应纳增值税”
=当年销项税额-当年进行税额-上一年进项税额留抵额
=(财政补贴收入+第三方收入)÷(1+增值税税率)×增值税税率-(总成本费用表中的“外购原材料(不含税)”×适用增值税税率+“外购燃料及动力费(不含税)”×适用增值税税率+“养护费用(不含税)”×适用增值税税率)-上一年进项税额留抵额
=IF(上一年进项税额留抵额+当年进项税额-当年销项税额>0,0,-(上一年进项税额留抵额+当年进项税额-当年销项税额))
注:计算期第一年进行税额=计算期第一年进项税额留抵额=总投资÷(1+增值税率)×增值税率×80%
以后各年进项税额留抵额=IF(上一年进项税额留抵额+当年进项税额-当年销项税额>0,上一年进项税额留抵额+当年进项税额-当年销项税额,0)
5、进项税 =税费估算表中的“进项税额”
=总成本费用表中的“外购原材料(不含税)”×适用增值税税率+“外购燃料及动力费(不含税)”×适用增值税税率+“养护费用(不含税)”×适用增值税税率
6、附加税 =税费估算表中的“附加税”
=城建税+教育附加税+地方教育附加
=[应纳增值税×(7%、5%、1%)]+(应纳增值税×3%)+(应纳增值税×2%)
7、维持运营投资指的是某些项目在运营期需要投入一定的固定资产投资才能得以维持正常运营;例如设备更新费用、油田的开发费用、矿山的井巷开拓延伸费用等。不同类型和不同行业的项目其投资内容可能不同,如发生维持运营投资应将其列入现金流量表作为现金流出。
三、净现金流量
1、所得税前净现金流量=现金流入-现金流出
2、所得税后净现金流量=所得税前净现金流量-调整所得税
调整所得税=损益表(利润表)中的“息税前利润”×25%
=(利润总额+利息)×25%
=(营业收入-附加税-经营成本-折旧-摊销-维持运营投资+补贴收入)×25%
累计所得税前(后)净现金流量=上一年累计所得税前(后)净现金流量+当年所得税前(后)净现金流量
四、IRR、NPV、Pt的计算
IRR(净现金流)
NPV(折现率,净现金流)
Pt=(累计净现金流量出现正值的年份数-1)+上年累计净现金流量的绝对值÷当年净现金流量
项目资本金现金流量表
一、现金流入
现金流入=补贴收入+其他收入+销项税+回收固定资产余值+回收流动资金
(各项公式及链接同“项目(全)投资现金流量表”)
二、现金流出
现金流出=社会资本方资本金+借款本金偿还+借款利息支付+经营成本+应纳增值税+进项税+附加税+所得税+维持运营投资
1、社会资本方资本金=资金筹措表中的“社会资本方占股”
2、借款本金偿还 =借款还本付息估算表中的“借款本金偿还”
=借款总额÷运营期期限
3、借款利息支付 =借款还本付息估算表中的“借款本金偿还”
=(期初贷款本息累计+本期贷款)×年贷款利率
建设期利息=(期初贷款本息累计+本期贷款÷2)×年贷款利率
4、所得税 =损益表(利润表)中的“所得税”
=应纳税所得额×25%=(利润总额-弥补以前年度亏损)×25%
=(营业收入-总成本费用-附加税-弥补以前年度亏损)×25%
(其它各项公式及链接同“项目(全)投资现金流量表”)
三、净现金流量
净现金流量=现金流入-现金流出
四、IRR、NPV的计算
IRR、NPV的计算同“项目(全)投资现金流量表”。
PSC值测算表
PSC值=初始PSC值+竞争性中立调整值+项目全部风险成本
=(建设净成本+运营维护净成本)+竞争性中立调整值+项目全部风险成本
=[(建设成本-资本性收益)+(运营维护成本-第三方收入+其他成本)]+竞争性中立调整值+(可转移风险承担成本+自留风险承担成本)
1、建设成本=项目总投资=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流动资金
2、运营维护成本 =运营成本+财务费用
=总成本费用表中的“经营成本”×(1+增值税率)+财务费用
=外购原材料+燃料及动力费+工资及福利费+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
3、竞争性中立调整值主要是采用政府传统投资方式比采用PPP模式实施项目少支出的费用,通常包括少支出的土地费用、行政审批费用、有关税费(增值税、附加税、所得税)等。
4、项目全部风险成本 =项目建设运营成本×10%=(建设成本+运营维护成本)×10%
=可转移风险承担成本+自留风险承担成本
可转移风险承担成本=项目全部风险成本×80%
自留风险承担成本=项目全部风险成本×20%
PSC值NPV=PSC值×POWER(1+折现率,-折现年数)(终值F求现值P)
PPP值测算表
PPP值=财政支出总额
=股权投资+运营补贴+风险承担+配套投入
=PPP值测算表中的“政府建设运营维护净成本”+“政府自留风险承担成本”
=政府建设成本+运营维护成本+项目全部风险成本×20%
=资金筹措表中“政府方占股”+(政府运营维护成本+运营补贴金额)+(政府建设成本+运营维护成本)×10%×20%
=资金筹措表中“政府方占股”+(政府运营维护成本+财政补贴测算表中的“财政补贴总额”)+[资金筹措表中“政府方占股”+(政府运营维护成本+财政补贴测算表中的“财政补贴总额”)]×10%×20%
PPP值NPV=PPP值×POWER(1+折现率,-折现年数)(终值F求现值P)
财政支出责任测算表
财政支出责任=股权投资支出+运营补贴支出+风险承担支出+配套投入指出
=财政支出测算表中的“政府建设成本”+“政府补贴支出”+“政府自留风险承担成本”
=资金筹措表中“政府方占股”+财政补贴测算表中的“财政补贴总额”+财政补贴测算表中的“政府自留风险承担成本”
财政支出责任现值=财政支出责任×POWER(1+折现率,-折现年数)(终值F求现值P)
11. 项目经营测算公式?
一、现金流入
现金流入=补贴收入+其他收入+销项税+回收固定资产余值+回收流动资金
=(可用性服务费+运维绩效服务费-第三方收入)+(可用性服务费+运维绩效服务费)÷(1+增值税税率)×增值税税率+其他收入+回收固定资产余值+回收流动资金
1、补贴收入 =财政补贴测算表中的“财政补贴总额”
=可用性服务费+运维绩效服务费-第三方收入(使用者付费)
①可用性服务费=年均建设成本×POWER(1+折现率,n)(现值P求终值F)×(1+合理利润率)
=
注:项目全部建设成本=资金筹措表中的“资金筹措”-“政府方占股”
POWER:返回数字乘幂的计算结果。POWER(底数,指数)
②运维绩效服务费=运营成本×(1+合理利润率)
=总成本费用表中的“经营成本(不含税)”×(1+增值税税率)×(1+合理利润率)
注:总成本费用表中的“经营成本(不含税)”=外购原材料+外购燃料及动力费+工资及福利费+养护费+其他费用
2、其他收入=其他收入估算表中的“其他收入”
3、销项税 =税费估算表中“销项税额”
=营业收入-不含税价格
=(财政补贴收入+第三方收入)-(财政补贴收入+第三方收入)÷(1+增值税税率)
=(可用性服务费+运维绩效服务费)-(可用性服务费+运维绩效服务费)÷(1+增值税税率)
=(可用性服务费+运维绩效服务费)÷(1+增值税税率)×增值税税率
财政补贴收入=财政补贴测算表中的“财政补贴总额”
=可用性服务费+运维绩效服务费-第三方收入
4、回收固定资产余值=固定资产折旧与无形资产摊销估算表中计计算期最后一年“折旧净值”
5、回收流动资金=流动资金估算表中计算期最后一年“流动资金”
=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应收账款+存货+现金+预付账款)-(应付账款+预收账款)
注:存货=原材料+燃料及动力+在产品+产成品
二、现金流出
现金流出=建设投资+流动资金+经营成本+应纳增值税+进项税+附加税+维持运营投资
1、建设投资=资金筹措表中的“建设投资”
2、流动资金 =流动资金估算表中的“流动资金”
=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应收账款+存货+现金+预付账款)-(应付账款+预收账款)
3、经营成本 =财政补贴测算表中的“运营成本”
=总成本费用表中的“经营成本(不含税)”×(1+增值税率)
4、应纳增值税 =税费估算表中的“应纳增值税”
=当年销项税额-当年进行税额-上一年进项税额留抵额
=(财政补贴收入+第三方收入)÷(1+增值税税率)×增值税税率-(总成本费用表中的“外购原材料(不含税)”×适用增值税税率+“外购燃料及动力费(不含税)”×适用增值税税率+“养护费用(不含税)”×适用增值税税率)-上一年进项税额留抵额
=IF(上一年进项税额留抵额+当年进项税额-当年销项税额>0,0,-(上一年进项税额留抵额+当年进项税额-当年销项税额))
注:计算期第一年进行税额=计算期第一年进项税额留抵额=总投资÷(1+增值税率)×增值税率×80%
以后各年进项税额留抵额=IF(上一年进项税额留抵额+当年进项税额-当年销项税额>0,上一年进项税额留抵额+当年进项税额-当年销项税额,0)
5、进项税 =税费估算表中的“进项税额”
=总成本费用表中的“外购原材料(不含税)”×适用增值税税率+“外购燃料及动力费(不含税)”×适用增值税税率+“养护费用(不含税)”×适用增值税税率
6、附加税 =税费估算表中的“附加税”
=城建税+教育附加税+地方教育附加
=[应纳增值税×(7%、5%、1%)]+(应纳增值税×3%)+(应纳增值税×2%)
7、维持运营投资指的是某些项目在运营期需要投入一定的固定资产投资才能得以维持正常运营;例如设备更新费用、油田的开发费用、矿山的井巷开拓延伸费用等。不同类型和不同行业的项目其投资内容可能不同,如发生维持运营投资应将其列入现金流量表作为现金流出。
三、净现金流量
1、所得税前净现金流量=现金流入-现金流出
2、所得税后净现金流量=所得税前净现金流量-调整所得税
调整所得税=损益表(利润表)中的“息税前利润”×25%
=(利润总额+利息)×25%
=(营业收入-附加税-经营成本-折旧-摊销-维持运营投资+补贴收入)×25%
累计所得税前(后)净现金流量=上一年累计所得税前(后)净现金流量+当年所得税前(后)净现金流量
四、IRR、NPV、Pt的计算
IRR(净现金流)
NPV(折现率,净现金流)
Pt=(累计净现金流量出现正值的年份数-1)+上年累计净现金流量的绝对值÷当年净现金流量
项目资本金现金流量表
一、现金流入
现金流入=补贴收入+其他收入+销项税+回收固定资产余值+回收流动资金
(各项公式及链接同“项目(全)投资现金流量表”)
二、现金流出
现金流出=社会资本方资本金+借款本金偿还+借款利息支付+经营成本+应纳增值税+进项税+附加税+所得税+维持运营投资
1、社会资本方资本金=资金筹措表中的“社会资本方占股”
2、借款本金偿还 =借款还本付息估算表中的“借款本金偿还”
=借款总额÷运营期期限
3、借款利息支付 =借款还本付息估算表中的“借款本金偿还”
=(期初贷款本息累计+本期贷款)×年贷款利率
建设期利息=(期初贷款本息累计+本期贷款÷2)×年贷款利率
4、所得税 =损益表(利润表)中的“所得税”
=应纳税所得额×25%=(利润总额-弥补以前年度亏损)×25%
=(营业收入-总成本费用-附加税-弥补以前年度亏损)×25%
(其它各项公式及链接同“项目(全)投资现金流量表”)
三、净现金流量
净现金流量=现金流入-现金流出
四、IRR、NPV的计算
IRR、NPV的计算同“项目(全)投资现金流量表”。
PSC值测算表
PSC值=初始PSC值+竞争性中立调整值+项目全部风险成本
=(建设净成本+运营维护净成本)+竞争性中立调整值+项目全部风险成本
=[(建设成本-资本性收益)+(运营维护成本-第三方收入+其他成本)]+竞争性中立调整值+(可转移风险承担成本+自留风险承担成本)
1、建设成本=项目总投资=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流动资金
2、运营维护成本 =运营成本+财务费用
=总成本费用表中的“经营成本”×(1+增值税率)+财务费用
=外购原材料+燃料及动力费+工资及福利费+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
3、竞争性中立调整值主要是采用政府传统投资方式比采用PPP模式实施项目少支出的费用,通常包括少支出的土地费用、行政审批费用、有关税费(增值税、附加税、所得税)等。
4、项目全部风险成本 =项目建设运营成本×10%=(建设成本+运营维护成本)×10%
=可转移风险承担成本+自留风险承担成本
可转移风险承担成本=项目全部风险成本×80%
自留风险承担成本=项目全部风险成本×20%
PSC值NPV=PSC值×POWER(1+折现率,-折现年数)(终值F求现值P)
PPP值测算表
PPP值=财政支出总额
=股权投资+运营补贴+风险承担+配套投入
=PPP值测算表中的“政府建设运营维护净成本”+“政府自留风险承担成本”
=政府建设成本+运营维护成本+项目全部风险成本×20%
=资金筹措表中“政府方占股”+(政府运营维护成本+运营补贴金额)+(政府建设成本+运营维护成本)×10%×20%
=资金筹措表中“政府方占股”+(政府运营维护成本+财政补贴测算表中的“财政补贴总额”)+[资金筹措表中“政府方占股”+(政府运营维护成本+财政补贴测算表中的“财政补贴总额”)]×10%×20%
PPP值NPV=PPP值×POWER(1+折现率,-折现年数)(终值F求现值P)
财政支出责任测算表
财政支出责任=股权投资支出+运营补贴支出+风险承担支出+配套投入指出
=财政支出测算表中的“政府建设成本”+“政府补贴支出”+“政府自留风险承担成本”
=资金筹措表中“政府方占股”+财政补贴测算表中的“财政补贴总额”+财政补贴测算表中的“政府自留风险承担成本”
财政支出责任现值=财政支出责任×POWER(1+折现率,-折现年数)(终值F求现值P)
12. 股权资金计算公式?
每个股东的出资额(除以)所有股东出资额的总数等于得到的数字再(乘以)100,就是这个股东应该占的股份比例。《公司法》第二十七条,股东可以用货币出资,也可以用实物、知识产权、土地使用权等可以用货币估价并可以依法转让的非货币财产作价出资;但是,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不得作为出资的财产除外。对作为出资的非货币财产应当评估作价,核实财产,不得高估或者低估作价。法律、行政法规对评估作价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13. 股权资金计算公式?
每个股东的出资额(除以)所有股东出资额的总数等于得到的数字再(乘以)100,就是这个股东应该占的股份比例。《公司法》第二十七条,股东可以用货币出资,也可以用实物、知识产权、土地使用权等可以用货币估价并可以依法转让的非货币财产作价出资;但是,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不得作为出资的财产除外。对作为出资的非货币财产应当评估作价,核实财产,不得高估或者低估作价。法律、行政法规对评估作价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14. 求同花顺或大智慧中可以显示主力持仓量及主力持仓成本的公式或指标?
大智慧LV2收费软件只有按以下方法粗略判断主力持仓变化,主要是以下的方法判断:
1、根据底部周期的长短判断。对底部周期明显的个股,笔者的经验是将底部周期内每天的成交量乘以底部运行时间,即可大致估算出庄家的持仓量,庄家持仓量=底部周期×主动性买入量(忽略散户的买入量)。底部周期越长,庄家持仓量越大;主动性买入量越大,庄家吸货越多。因此,若投资者看到底部长期横盘整理的个股,通常为资金默默吸纳。主力为了降低进货成本所以高抛低吸并且不断清洗短线客;但仍有一小部长线资金介入。因此,这段时期主力吸到的货。至多也只达到总成交量的1/3-1/2左右。所以忽略散户的买入量的主动性买入量可以结算为总成交量×1/3或总成交量×1/2 。例如,有一个5000万的中盘股,在长期下跌过程后进入横盘整理。最近一段时期出现成交活跃的现象,经过走势图上分析,确定前期最低价为主力吸筹的起始日,并从这个起始日起至250日均线附近已经有90个交易日,累计成交量5500万股,主动性买入量为1700或2700万股左右,那么我们就可以估计得出这段时期主力吸筹的数量为1700-2700万股之间,但分析时最好以低持仓作为基点,以免受其误导。
2、根据阶段换手率判断。在低位出现成交活跃、换手率较高、而股价涨幅不大(设定标准为阶段涨幅小于50%,最好为小于30%)的个股,通常为庄家吸货。此间换手率越大,主力吸筹越充分,投资者可重点关注“价”暂时落后于“量”的个股。笔者的经验是换手率以50%为基数,每经过倍数阶段如2、3、4等,股价走势就进入新的阶段,也预示着庄家持仓发生变化,利用换手率计算庄家持仓的公式:个股流通盘×(个股某段时期换手率-同期大盘换手率);计算结果除以3,此公式的实战意义是主力资金以超越大盘换手率的买入量(即平均买入量)的数额通常为先知先觉资金的介入,一般适用于长期下跌的冷门股。因此,主力一旦对冷门股持续吸纳,我们就能相对容易地测算出主力手中的持仓量。所取时间一般以60-120个交易日为宜。因为一个波段庄家的建仓周期通常在55天左右。例如:某股流通盘为8000万股,2003年年低至2004年初某股连续90个交易日的换手率为250%,而同期大盘的换手率为160%,据此可算出:(1)8000万×(250%-160%)=7200万股;7200万股/3=2400万股。因此,庄家实际持股数可能在2400万股之间。也主就是说,庄家的持仓量可能处于流通盘的30%左右,据此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主力参与的时间较短,股价仍有波折。
3、根据大盘整理期该股的表现来分析。有些个股吸货期不明显,或是盘中老庄卷土重来,或是庄家边拉边吸,或在下跌过程中不断吸货,难以明确划分吸货期。这些个股庄家持仓量可通过其在整理期的表现来判断,杉杉股份(600884)2003年年逐波下行,吸货期不明显,5-6月份的震荡明显属于庄家行为,7-9月份大盘调整,而该股持续调整,成家量萎缩较为明显,庄家介入程度深,明显被套;近期大盘调整,该股强势上扬,再看该股流通股达22800万,对这样的大盘股主力调控自如,持筹量可见一斑。
4、从分时走势和单笔成交来判断。若分时走势极不连贯、单笔成交量小,通常庄家持仓量较大、筹码集中度通常较高,如ST东锅(600786)前期分时走势上上下下,波动不连续,成交稀落,成交时间间隔长,有时数分钟过去才成交一两笔,5400万的流通盘有时每天仅成交数百手,这是典型的筹码被主力通吃(持仓在60%),涨跌完全取决于主力意愿,大盘走势对其影响甚微。
5、从价量背离来判断。若上升过程中成交并未放大,保持均衡状态,甚至价量背离的个股,筹码通常已集中在主力手中,如海正药业(600267)从去年6月份上升以来,随着股价不断上涨,成交量却在不断萎缩,股价创出上市以来的新高,量能亦未明显放大,分时走势上只要放出小量即可把股价推高,筹码锁定性良好,主力持仓为稳步推高,不存在吸筹期,持仓通常为60%以上。
6、配股除权后能迅速填权。2月04日为000401冀东水泥配股除权日,当天成交并未出现异常,2月27日配股上市,该股却能逆市而上,显示筹码已被充分锁定,主力持仓较重。随后该股连续放量上攻。
7、通过人均持股与大股东持股数判断庄家持仓。笔者经验为人均持股在2400左右,十大股东持股占流通盘的5%以上,可以判断主力初步持仓,如600585海螺水泥在2003年6月后,通过半年报分析,人均持股在5000多股,大股东持股在8%左右,可以判断主力持仓教重。
15. 求同花顺或大智慧中可以显示主力持仓量及主力持仓成本的公式或指标?
大智慧LV2收费软件只有按以下方法粗略判断主力持仓变化,主要是以下的方法判断:
1、根据底部周期的长短判断。对底部周期明显的个股,笔者的经验是将底部周期内每天的成交量乘以底部运行时间,即可大致估算出庄家的持仓量,庄家持仓量=底部周期×主动性买入量(忽略散户的买入量)。底部周期越长,庄家持仓量越大;主动性买入量越大,庄家吸货越多。因此,若投资者看到底部长期横盘整理的个股,通常为资金默默吸纳。主力为了降低进货成本所以高抛低吸并且不断清洗短线客;但仍有一小部长线资金介入。因此,这段时期主力吸到的货。至多也只达到总成交量的1/3-1/2左右。所以忽略散户的买入量的主动性买入量可以结算为总成交量×1/3或总成交量×1/2 。例如,有一个5000万的中盘股,在长期下跌过程后进入横盘整理。最近一段时期出现成交活跃的现象,经过走势图上分析,确定前期最低价为主力吸筹的起始日,并从这个起始日起至250日均线附近已经有90个交易日,累计成交量5500万股,主动性买入量为1700或2700万股左右,那么我们就可以估计得出这段时期主力吸筹的数量为1700-2700万股之间,但分析时最好以低持仓作为基点,以免受其误导。
2、根据阶段换手率判断。在低位出现成交活跃、换手率较高、而股价涨幅不大(设定标准为阶段涨幅小于50%,最好为小于30%)的个股,通常为庄家吸货。此间换手率越大,主力吸筹越充分,投资者可重点关注“价”暂时落后于“量”的个股。笔者的经验是换手率以50%为基数,每经过倍数阶段如2、3、4等,股价走势就进入新的阶段,也预示着庄家持仓发生变化,利用换手率计算庄家持仓的公式:个股流通盘×(个股某段时期换手率-同期大盘换手率);计算结果除以3,此公式的实战意义是主力资金以超越大盘换手率的买入量(即平均买入量)的数额通常为先知先觉资金的介入,一般适用于长期下跌的冷门股。因此,主力一旦对冷门股持续吸纳,我们就能相对容易地测算出主力手中的持仓量。所取时间一般以60-120个交易日为宜。因为一个波段庄家的建仓周期通常在55天左右。例如:某股流通盘为8000万股,2003年年低至2004年初某股连续90个交易日的换手率为250%,而同期大盘的换手率为160%,据此可算出:(1)8000万×(250%-160%)=7200万股;7200万股/3=2400万股。因此,庄家实际持股数可能在2400万股之间。也主就是说,庄家的持仓量可能处于流通盘的30%左右,据此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主力参与的时间较短,股价仍有波折。
3、根据大盘整理期该股的表现来分析。有些个股吸货期不明显,或是盘中老庄卷土重来,或是庄家边拉边吸,或在下跌过程中不断吸货,难以明确划分吸货期。这些个股庄家持仓量可通过其在整理期的表现来判断,杉杉股份(600884)2003年年逐波下行,吸货期不明显,5-6月份的震荡明显属于庄家行为,7-9月份大盘调整,而该股持续调整,成家量萎缩较为明显,庄家介入程度深,明显被套;近期大盘调整,该股强势上扬,再看该股流通股达22800万,对这样的大盘股主力调控自如,持筹量可见一斑。
4、从分时走势和单笔成交来判断。若分时走势极不连贯、单笔成交量小,通常庄家持仓量较大、筹码集中度通常较高,如ST东锅(600786)前期分时走势上上下下,波动不连续,成交稀落,成交时间间隔长,有时数分钟过去才成交一两笔,5400万的流通盘有时每天仅成交数百手,这是典型的筹码被主力通吃(持仓在60%),涨跌完全取决于主力意愿,大盘走势对其影响甚微。
5、从价量背离来判断。若上升过程中成交并未放大,保持均衡状态,甚至价量背离的个股,筹码通常已集中在主力手中,如海正药业(600267)从去年6月份上升以来,随着股价不断上涨,成交量却在不断萎缩,股价创出上市以来的新高,量能亦未明显放大,分时走势上只要放出小量即可把股价推高,筹码锁定性良好,主力持仓为稳步推高,不存在吸筹期,持仓通常为60%以上。
6、配股除权后能迅速填权。2月04日为000401冀东水泥配股除权日,当天成交并未出现异常,2月27日配股上市,该股却能逆市而上,显示筹码已被充分锁定,主力持仓较重。随后该股连续放量上攻。
7、通过人均持股与大股东持股数判断庄家持仓。笔者经验为人均持股在2400左右,十大股东持股占流通盘的5%以上,可以判断主力初步持仓,如600585海螺水泥在2003年6月后,通过半年报分析,人均持股在5000多股,大股东持股在8%左右,可以判断主力持仓教重。
16. 项目经营测算公式?
一、现金流入
现金流入=补贴收入+其他收入+销项税+回收固定资产余值+回收流动资金
=(可用性服务费+运维绩效服务费-第三方收入)+(可用性服务费+运维绩效服务费)÷(1+增值税税率)×增值税税率+其他收入+回收固定资产余值+回收流动资金
1、补贴收入 =财政补贴测算表中的“财政补贴总额”
=可用性服务费+运维绩效服务费-第三方收入(使用者付费)
①可用性服务费=年均建设成本×POWER(1+折现率,n)(现值P求终值F)×(1+合理利润率)
=
注:项目全部建设成本=资金筹措表中的“资金筹措”-“政府方占股”
POWER:返回数字乘幂的计算结果。POWER(底数,指数)
②运维绩效服务费=运营成本×(1+合理利润率)
=总成本费用表中的“经营成本(不含税)”×(1+增值税税率)×(1+合理利润率)
注:总成本费用表中的“经营成本(不含税)”=外购原材料+外购燃料及动力费+工资及福利费+养护费+其他费用
2、其他收入=其他收入估算表中的“其他收入”
3、销项税 =税费估算表中“销项税额”
=营业收入-不含税价格
=(财政补贴收入+第三方收入)-(财政补贴收入+第三方收入)÷(1+增值税税率)
=(可用性服务费+运维绩效服务费)-(可用性服务费+运维绩效服务费)÷(1+增值税税率)
=(可用性服务费+运维绩效服务费)÷(1+增值税税率)×增值税税率
财政补贴收入=财政补贴测算表中的“财政补贴总额”
=可用性服务费+运维绩效服务费-第三方收入
4、回收固定资产余值=固定资产折旧与无形资产摊销估算表中计计算期最后一年“折旧净值”
5、回收流动资金=流动资金估算表中计算期最后一年“流动资金”
=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应收账款+存货+现金+预付账款)-(应付账款+预收账款)
注:存货=原材料+燃料及动力+在产品+产成品
二、现金流出
现金流出=建设投资+流动资金+经营成本+应纳增值税+进项税+附加税+维持运营投资
1、建设投资=资金筹措表中的“建设投资”
2、流动资金 =流动资金估算表中的“流动资金”
=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应收账款+存货+现金+预付账款)-(应付账款+预收账款)
3、经营成本 =财政补贴测算表中的“运营成本”
=总成本费用表中的“经营成本(不含税)”×(1+增值税率)
4、应纳增值税 =税费估算表中的“应纳增值税”
=当年销项税额-当年进行税额-上一年进项税额留抵额
=(财政补贴收入+第三方收入)÷(1+增值税税率)×增值税税率-(总成本费用表中的“外购原材料(不含税)”×适用增值税税率+“外购燃料及动力费(不含税)”×适用增值税税率+“养护费用(不含税)”×适用增值税税率)-上一年进项税额留抵额
=IF(上一年进项税额留抵额+当年进项税额-当年销项税额>0,0,-(上一年进项税额留抵额+当年进项税额-当年销项税额))
注:计算期第一年进行税额=计算期第一年进项税额留抵额=总投资÷(1+增值税率)×增值税率×80%
以后各年进项税额留抵额=IF(上一年进项税额留抵额+当年进项税额-当年销项税额>0,上一年进项税额留抵额+当年进项税额-当年销项税额,0)
5、进项税 =税费估算表中的“进项税额”
=总成本费用表中的“外购原材料(不含税)”×适用增值税税率+“外购燃料及动力费(不含税)”×适用增值税税率+“养护费用(不含税)”×适用增值税税率
6、附加税 =税费估算表中的“附加税”
=城建税+教育附加税+地方教育附加
=[应纳增值税×(7%、5%、1%)]+(应纳增值税×3%)+(应纳增值税×2%)
7、维持运营投资指的是某些项目在运营期需要投入一定的固定资产投资才能得以维持正常运营;例如设备更新费用、油田的开发费用、矿山的井巷开拓延伸费用等。不同类型和不同行业的项目其投资内容可能不同,如发生维持运营投资应将其列入现金流量表作为现金流出。
三、净现金流量
1、所得税前净现金流量=现金流入-现金流出
2、所得税后净现金流量=所得税前净现金流量-调整所得税
调整所得税=损益表(利润表)中的“息税前利润”×25%
=(利润总额+利息)×25%
=(营业收入-附加税-经营成本-折旧-摊销-维持运营投资+补贴收入)×25%
累计所得税前(后)净现金流量=上一年累计所得税前(后)净现金流量+当年所得税前(后)净现金流量
四、IRR、NPV、Pt的计算
IRR(净现金流)
NPV(折现率,净现金流)
Pt=(累计净现金流量出现正值的年份数-1)+上年累计净现金流量的绝对值÷当年净现金流量
项目资本金现金流量表
一、现金流入
现金流入=补贴收入+其他收入+销项税+回收固定资产余值+回收流动资金
(各项公式及链接同“项目(全)投资现金流量表”)
二、现金流出
现金流出=社会资本方资本金+借款本金偿还+借款利息支付+经营成本+应纳增值税+进项税+附加税+所得税+维持运营投资
1、社会资本方资本金=资金筹措表中的“社会资本方占股”
2、借款本金偿还 =借款还本付息估算表中的“借款本金偿还”
=借款总额÷运营期期限
3、借款利息支付 =借款还本付息估算表中的“借款本金偿还”
=(期初贷款本息累计+本期贷款)×年贷款利率
建设期利息=(期初贷款本息累计+本期贷款÷2)×年贷款利率
4、所得税 =损益表(利润表)中的“所得税”
=应纳税所得额×25%=(利润总额-弥补以前年度亏损)×25%
=(营业收入-总成本费用-附加税-弥补以前年度亏损)×25%
(其它各项公式及链接同“项目(全)投资现金流量表”)
三、净现金流量
净现金流量=现金流入-现金流出
四、IRR、NPV的计算
IRR、NPV的计算同“项目(全)投资现金流量表”。
PSC值测算表
PSC值=初始PSC值+竞争性中立调整值+项目全部风险成本
=(建设净成本+运营维护净成本)+竞争性中立调整值+项目全部风险成本
=[(建设成本-资本性收益)+(运营维护成本-第三方收入+其他成本)]+竞争性中立调整值+(可转移风险承担成本+自留风险承担成本)
1、建设成本=项目总投资=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流动资金
2、运营维护成本 =运营成本+财务费用
=总成本费用表中的“经营成本”×(1+增值税率)+财务费用
=外购原材料+燃料及动力费+工资及福利费+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
3、竞争性中立调整值主要是采用政府传统投资方式比采用PPP模式实施项目少支出的费用,通常包括少支出的土地费用、行政审批费用、有关税费(增值税、附加税、所得税)等。
4、项目全部风险成本 =项目建设运营成本×10%=(建设成本+运营维护成本)×10%
=可转移风险承担成本+自留风险承担成本
可转移风险承担成本=项目全部风险成本×80%
自留风险承担成本=项目全部风险成本×20%
PSC值NPV=PSC值×POWER(1+折现率,-折现年数)(终值F求现值P)
PPP值测算表
PPP值=财政支出总额
=股权投资+运营补贴+风险承担+配套投入
=PPP值测算表中的“政府建设运营维护净成本”+“政府自留风险承担成本”
=政府建设成本+运营维护成本+项目全部风险成本×20%
=资金筹措表中“政府方占股”+(政府运营维护成本+运营补贴金额)+(政府建设成本+运营维护成本)×10%×20%
=资金筹措表中“政府方占股”+(政府运营维护成本+财政补贴测算表中的“财政补贴总额”)+[资金筹措表中“政府方占股”+(政府运营维护成本+财政补贴测算表中的“财政补贴总额”)]×10%×20%
PPP值NPV=PPP值×POWER(1+折现率,-折现年数)(终值F求现值P)
财政支出责任测算表
财政支出责任=股权投资支出+运营补贴支出+风险承担支出+配套投入指出
=财政支出测算表中的“政府建设成本”+“政府补贴支出”+“政府自留风险承担成本”
=资金筹措表中“政府方占股”+财政补贴测算表中的“财政补贴总额”+财政补贴测算表中的“政府自留风险承担成本”
财政支出责任现值=财政支出责任×POWER(1+折现率,-折现年数)(终值F求现值P)
17. 流动资金指标公式?
流动资金在报表里的计算方法是:流动资金=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其中: 流动资产=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存货+现金
流动负债=应付账款+预收账款 年流动资金投资额(垫支数)=本年流动资金需用额-截至上年的流动资金投资额 =本年流动资金需用数-上年流动资金需用数
扩大指标估算法: 扩大指标估算法是根据现有企业的实际资料,求得各种流动资金率指标,将各类流动资金率乘以相应的费用基数来估算流动资金。
计算公式: 年流动资金额=年费用基数×各类流动资金率 年流动资金额=年产量×单位产品产量占用流动资金额
18. 求同花顺或大智慧中可以显示主力持仓量及主力持仓成本的公式或指标?
大智慧LV2收费软件只有按以下方法粗略判断主力持仓变化,主要是以下的方法判断:
1、根据底部周期的长短判断。对底部周期明显的个股,笔者的经验是将底部周期内每天的成交量乘以底部运行时间,即可大致估算出庄家的持仓量,庄家持仓量=底部周期×主动性买入量(忽略散户的买入量)。底部周期越长,庄家持仓量越大;主动性买入量越大,庄家吸货越多。因此,若投资者看到底部长期横盘整理的个股,通常为资金默默吸纳。主力为了降低进货成本所以高抛低吸并且不断清洗短线客;但仍有一小部长线资金介入。因此,这段时期主力吸到的货。至多也只达到总成交量的1/3-1/2左右。所以忽略散户的买入量的主动性买入量可以结算为总成交量×1/3或总成交量×1/2 。例如,有一个5000万的中盘股,在长期下跌过程后进入横盘整理。最近一段时期出现成交活跃的现象,经过走势图上分析,确定前期最低价为主力吸筹的起始日,并从这个起始日起至250日均线附近已经有90个交易日,累计成交量5500万股,主动性买入量为1700或2700万股左右,那么我们就可以估计得出这段时期主力吸筹的数量为1700-2700万股之间,但分析时最好以低持仓作为基点,以免受其误导。
2、根据阶段换手率判断。在低位出现成交活跃、换手率较高、而股价涨幅不大(设定标准为阶段涨幅小于50%,最好为小于30%)的个股,通常为庄家吸货。此间换手率越大,主力吸筹越充分,投资者可重点关注“价”暂时落后于“量”的个股。笔者的经验是换手率以50%为基数,每经过倍数阶段如2、3、4等,股价走势就进入新的阶段,也预示着庄家持仓发生变化,利用换手率计算庄家持仓的公式:个股流通盘×(个股某段时期换手率-同期大盘换手率);计算结果除以3,此公式的实战意义是主力资金以超越大盘换手率的买入量(即平均买入量)的数额通常为先知先觉资金的介入,一般适用于长期下跌的冷门股。因此,主力一旦对冷门股持续吸纳,我们就能相对容易地测算出主力手中的持仓量。所取时间一般以60-120个交易日为宜。因为一个波段庄家的建仓周期通常在55天左右。例如:某股流通盘为8000万股,2003年年低至2004年初某股连续90个交易日的换手率为250%,而同期大盘的换手率为160%,据此可算出:(1)8000万×(250%-160%)=7200万股;7200万股/3=2400万股。因此,庄家实际持股数可能在2400万股之间。也主就是说,庄家的持仓量可能处于流通盘的30%左右,据此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主力参与的时间较短,股价仍有波折。
3、根据大盘整理期该股的表现来分析。有些个股吸货期不明显,或是盘中老庄卷土重来,或是庄家边拉边吸,或在下跌过程中不断吸货,难以明确划分吸货期。这些个股庄家持仓量可通过其在整理期的表现来判断,杉杉股份(600884)2003年年逐波下行,吸货期不明显,5-6月份的震荡明显属于庄家行为,7-9月份大盘调整,而该股持续调整,成家量萎缩较为明显,庄家介入程度深,明显被套;近期大盘调整,该股强势上扬,再看该股流通股达22800万,对这样的大盘股主力调控自如,持筹量可见一斑。
4、从分时走势和单笔成交来判断。若分时走势极不连贯、单笔成交量小,通常庄家持仓量较大、筹码集中度通常较高,如ST东锅(600786)前期分时走势上上下下,波动不连续,成交稀落,成交时间间隔长,有时数分钟过去才成交一两笔,5400万的流通盘有时每天仅成交数百手,这是典型的筹码被主力通吃(持仓在60%),涨跌完全取决于主力意愿,大盘走势对其影响甚微。
5、从价量背离来判断。若上升过程中成交并未放大,保持均衡状态,甚至价量背离的个股,筹码通常已集中在主力手中,如海正药业(600267)从去年6月份上升以来,随着股价不断上涨,成交量却在不断萎缩,股价创出上市以来的新高,量能亦未明显放大,分时走势上只要放出小量即可把股价推高,筹码锁定性良好,主力持仓为稳步推高,不存在吸筹期,持仓通常为60%以上。
6、配股除权后能迅速填权。2月04日为000401冀东水泥配股除权日,当天成交并未出现异常,2月27日配股上市,该股却能逆市而上,显示筹码已被充分锁定,主力持仓较重。随后该股连续放量上攻。
7、通过人均持股与大股东持股数判断庄家持仓。笔者经验为人均持股在2400左右,十大股东持股占流通盘的5%以上,可以判断主力初步持仓,如600585海螺水泥在2003年6月后,通过半年报分析,人均持股在5000多股,大股东持股在8%左右,可以判断主力持仓教重。
19. 股权资金计算公式?
每个股东的出资额(除以)所有股东出资额的总数等于得到的数字再(乘以)100,就是这个股东应该占的股份比例。《公司法》第二十七条,股东可以用货币出资,也可以用实物、知识产权、土地使用权等可以用货币估价并可以依法转让的非货币财产作价出资;但是,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不得作为出资的财产除外。对作为出资的非货币财产应当评估作价,核实财产,不得高估或者低估作价。法律、行政法规对评估作价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20. 股权资金计算公式?
每个股东的出资额(除以)所有股东出资额的总数等于得到的数字再(乘以)100,就是这个股东应该占的股份比例。《公司法》第二十七条,股东可以用货币出资,也可以用实物、知识产权、土地使用权等可以用货币估价并可以依法转让的非货币财产作价出资;但是,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不得作为出资的财产除外。对作为出资的非货币财产应当评估作价,核实财产,不得高估或者低估作价。法律、行政法规对评估作价有规定的,从其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