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能源央企要绿色低碳转型?
其次,我国的碳排放总量突出。我国
首先,我国人均能源资源拥有量不高,探明量仅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51%。这种先天不足再加上后天的粗放利用,客观上要求我们发展低碳经济。
其次,我国的碳排放总量突出。我国人口众多,经济增长快速,能源消耗巨大,碳排放总量不可避免地逐年增大。我们靠高碳路径生产廉价产品出口,却背上了碳排放总量大的"黑锅"。在一些发达国家将气候变化当作一个政治问题之后,我国发展低碳经济意义尤为重大。
再次,作为一个高能耗国家,我们需从节能减排,低碳发展的内在规律出发,找到我国巨大社会浪费和环境污染的本源。摒弃只关注诸如建筑节能,煤的高效利用等技术层面的问题,而忽视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理论的负面影响,城乡空间布局,国民生活方式等发面存在的巨大浪费等。
最后,低碳经济的核心是,建立起我国乃至全球的可再生能源系统,最终实现由“高碳”时代向“低碳时代”的跨越,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我们该如何发展低碳经济
要多种树,少开汽车,最好卖菜的时候不要用塑料纸,用环保袋。
如何加快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推动经济转型绿色崛起
抢抓机遇,争先发展。转型发展绿色崛起,不仅是落实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基本国策的现实和长远需要,也是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举措,是推动大同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加快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全力推进资源型城市转型,走“转型发展、绿色崛起”之路,提出了传统煤炭能源基地向新型能源基地转变、文化资源大市向历史文化名城转变、老工业城市向生态工业强市转变、传统商贸集散地向现代物流中心城市转变的发展定位和战略目标,努力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
请举例说明国内目前低碳经济项目发展情况。 答:
《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要求,要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并首次将碳减排、非化石能源比重和森林蓄积量纳入约束性指标,提出“十二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7%,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1.4%,森林蓄积量增加6亿立方米。这为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
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实现煤炭工业低碳、可持续发展出发,结合中国当前及未来经济发展、能源需求、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的特征与趋势,我们得出如下综合判断:
一是能源安全、全球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是推动我国煤炭工业低碳经济发展的核心驱动因素。低碳经济变革涉及到政府、企业、金融机构和公众等相关利益群体,是政策、制度安排、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的大范围变革,是社会经济结构的重构。
二是低碳经济已在全球悄然展开,为我国煤炭工业低碳经济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国际空间。气候变化是环境问题、经济问题、政治问题,更是发展问题。目前全球为解决气候变化问题,已开展或正在开展各种尝试和努力,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到“巴厘岛路线图”和《哥本哈根协议》;从各种各样的碳交易,到不同类型的碳市场;从美、欧、日等发达国家,到中、印、俄、巴等发展中国家;全球已经形成共识:以降低温室气体排放为目标的低碳经济是解决当前气候变化问题的有效方式,低碳经济将成为新一轮增长的推动力量,必将推动世界经济结构全面转型。
四是大型煤炭企业已进行了积极探索,为推动我国煤炭工业低碳经济发展提供了初步的理论框架和实践经验。煤炭的高碳属性决定了低碳发展是我国煤炭工业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挑战、适应新形势下能源变革、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必然要求。现阶段,煤炭工业在节能减排、CDM项目开发、高碳产业低碳发展、资源综合利用和循环经济发展等低碳经济相关领域已取得了显著成效。
截至目前,我国已经被EB签发的煤层气领域的CDM项目共20个,估计年减排量为1175万吨二氧化碳当量,煤炭工业CDM项目开发成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