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如何发展低碳经济
发展有中国特色的低碳经济如何做到全面、统筹、可持续发展呢?
一是倡导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的绿色发展。
在绿色经济的框架下,推动包括循环经济、低碳经
中国的低碳选择
发展有中国特色的低碳经济如何做到全面、统筹、可持续发展呢?
一是倡导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的绿色发展。
在绿色经济的框架下,推动包括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生态经济、合理消费等在内各领域的发展。把低碳经济的概念落在节能减排、环保、能源效率提高上,落在传统产业的改造和提升上,落在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上。
二是低碳技术要建立在科技创新的基础上发展。我们应根据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国际社会未来应对气候变化的趋势,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技术、适用技术的层次体系,做到各种技术之间互相协调。不仅要加大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力度,也要着力加强新能源技术、清洁煤技术、节能降耗等战略性技术的研发和储备。
三是通过低碳技术和产业政策,扬长避短,改造提升传统工业,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推动低碳经济技术发展涉及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和各个行业,关系到经济结构的调整,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关系到国际的科技竞争和市场竞争。低碳经济必须“魂要附体”,而传统产业以及新兴产业正是这个“体”之所在。
四是充分考虑碳关税等贸易保护措施的反制措施。
一方面,我们要自主实现节能减排,服务我们自身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应充分考虑对碳关税等贸易保护措施的反制措施,在全球变化经济博弈中不受损失或少受损失。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努力建设美丽中国,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1)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只有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才能克服“短视”,实现绿色发展。(2分)②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2分)遵循社会发展的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才能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克服“短视”,实现绿色发展。(2分)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2分)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2分)生态“示范创建”,是从特殊性中总结出普遍性,再以普遍性为指导,解决好矛盾的特殊性,从而共同推进美丽中国建设。(2分)
(3)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2分)②文化是政治经济的反映,又反作用于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2分)③文化对人有着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2分)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历史唯物主义、唯物辩证法以及文化的社会作用等角度,第(1)问:考查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考生可以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等角度作答。第(2)问:考查辩证法,但是考生只要仔细分析即可得出本问其实的角度是辩证法中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原理,考生结合该原理的内容结合材料分析即可。第(3)问:考查文化生活知识,角度是文化与生活,考生可以从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反作用于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文化对人的影响(有着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等角度作答。
点评:本题中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知识点,考生注意全面把握其内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及规律、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人民群众、人生价值、价值观、价值判断与选择、人生价值的创造和实现等。辩证法的内容属于哲学中范围中最多的内容,但是本题其实通过分析材料,可知是一道关于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试题,文化的作用是文化生活中最重要的考点之一,考生需要全面仔细的准确的把握,包括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文化对经济政治的作用、文化对综合国力、文化对个人等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