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塔三次产业(河源灯塔镇哪里有桃花看?)
1. 河源灯塔镇哪里有桃花看?
灯塔镇白礤村
三月赏花,七月品果。白礤村鹰嘴蜜桃基地是灯塔镇以产业振兴助力乡村振兴,拓宽村民增收致富空间,打造“一村一品”示范村的具体举措。如今,鹰嘴蜜桃种植已经成为白礤村的特色支柱产业,通过农旅融合发展,将进一步带动村民增收致富,助力乡村振兴。
2. 佛山未来发展总体规划?
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部署、全省“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部署,遵循“创新驱动、数学赋能、融合发展”理念,围绕佛山“中部强核、东西两带、南北两圈”产业发展大格局,结合服务业发展基础和优势,以开创新局面、增强新动能、激发新活力为导向,以构建结构合理、优势突出、特色鲜明、协同发展的服务业体系助力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为目标,构建“一核、两翼、两廊、多节点”(即1+2+2+X)的服务业发展总体格局。
一核:禅桂新都市服务业核心区。加强体制机制创新,破解行政跨界管理难题,重点发展带动型经济,打造服务业中心强核。以佛山国家高新区、三龙湾科技城、佛中人才创新灯塔产业园、千灯湖金融高新区、环文华公园创新活力区等为支撑,强化科技创新、金融创新、人才创新,大力发展创意产业、创意设计、创意文化多种业态,培养创意社群,建设创客空间,形成科创性行业、服务性行业、文创性行业三大集群,扩大创新创造、科教文卫的辐射半径。推动禅城、桂城、佛山新城产业联动、协调发展。禅城区依托行政首府的优势,聚集科技服务业、信息服务业、金融保险业、创意设计、都市产业与总部经济、商贸会展、知识产权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全面提升禅城区行政区首位度,打造引领辐射全市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桂城立足“金融+总部+科创+文创+研发”产业定位,依托广东金融高新区和千灯湖创投小镇等金融载体,加快发展各类金融业态,加强财富管理产品创新,提高企业直接融资比例。佛山新城加快CBD打造,加快发展综合服务。
两翼:南北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紧扣佛山向南打造中高端制造产业集聚区、向北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圈的产业空间布局,突出南海、顺德区域先进制造业发展优势,围绕产品全生命周期各环节,全面提升与先进制造业发展相关的金融服务、工业设计、科技服务、商贸会展、现代物流等,推动生产性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相融相长、耦合共生,全面提升服务与制造协同性,有效提升制造业对服务业发展的需求,推动形成一批创新活跃、效益显著、质量卓越、带动效应突出的两业深度融合发展企业、平台和示范区。1.南海区以北部装备制造业产业集聚区为中心,重点以广东金融高新区、佛山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佛山西站枢纽新城国家两业融合试点先导区、南海国家环境服务业华南集聚区、西樵纺织综合性生产服务业集聚区、粤港澳合作高端服务示范区为建设载体,推动现代金融、现代物流、环境服务、科创服务、商贸会展和总部经济等服务业集聚发展,打造佛山市北部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争取成为国家级两业融合示范区。以大沥、狮山、广佛交界处、货物运输线等区域为点轴,推动老旧专业市场、仓储设施改造提升,积极规划一批“高标仓+智能化”现代物流产业园。2.顺德区重点发展工业设计、产业金融、保税物流、检验检测认证标准计量、商务服务、商贸会展、知识产权服务、餐饮服务、医疗健康服务和总部经济等服务业。优化提升广东工业设计城、顺德创意设计产业园、广东国通物流城快递物流服务专区、乐从三大专业市场集聚区,重点建设综合保税区、科技质量服务集聚区等载体,打造佛山南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强芯。
两廊:文旅康养生活性服务业走廊。积极融入服务业总体布局,发挥高明区、三水区“两廊”生态比较优势,充分挖掘文化、旅游、康养、运动、美食等资源优势,推进生态资源资产化、效益化,创造新优势、激活新动能、拓展新空间,培育服务业新增长极。1.高明区充分释放珠江西岸门户效应和枢纽优势,以建设珠三角枢纽(广州新)机场为契机,统筹发展文化旅游、现代物流、绿色环保等,突出山水特色和田园本色,以生态度假、健康养生、文旅体验、乡村休闲等为特色,擦亮“碧水绕城·点亮西江”生态名片,培育环皂幕山生态康养核、环云勇山森林旅居圈、环凌云山花旅产业带、十里西江滨水活力休闲带、百里沧江乡村振兴示范带,将高明区建设成粤港澳大湾区休闲度假生活目的地。2.三水区充分发挥广佛肇区域中心优势和承接大项目的空间优势,以山水城融合一体大湾区休闲旅游胜地为导向,打造区域性产业服务基地和佛山国家高新区核心园休闲商务区,释放改革活力,推动三江汇流之地、富裕长寿之乡打造乡村全域振兴示范样本。
多节点:“多节点支撑”发展格局。依托各区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区位交通条件,打造特色鲜明、富有竞争力和虹吸效应的资源、信息、要素集聚中心。继续加大对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支持力度,以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为载体建设“多节点支撑”发展格局,重点支持集聚区做好发展规划、配套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和环境改造等。加快培育一批产业集聚程度高、辐射带动作用大、示范复制能力强的服务业强镇,充分发挥乡镇街道集聚产业、服务周边的重要作用,增强服务经济业态功能。发挥陶艺之乡、武术之乡、粤剧之乡、美食之乡的IP效应,推进文化、旅游、住宿、餐饮、创意设计等服务业融合集聚,形成新增长点。
3. 三一集团发展史?
1986年,梁稳根、唐修国、袁金华、毛中吾从亲戚朋友那里凑来6万元钱,在家乡涟源茅塘道童村成立了焊接材料厂,由于产品适销对路,涟源茅塘焊接材料厂取得了快速发展。
3年后,他们走出茅塘乡,在涟源市成立了“涟源焊接材料总厂”。时任湖南省委书记熊清泉来厂考察,见总厂大门口贴着一副对联“创建一流企业,造就一流人才”,就建议加一个横批“做出一流贡献”,这“三个一流”最终成就了“三一”的企业之名。
1991年,向文波加盟三一,这位后来被称为“三一战略第一人”的合伙人,与梁稳根的想法碰撞出串串火花,之后,董事会提出了三一历史上著名的“双进”战略:进入中心城市——长沙;进入大行业——装备制造业,首先进入工程机械制造业。也是在这一年,公司正式更名为三一集团。
1994年,三一重工成立,在“双进”战略的支撑下,三一重工落户长沙星沙镇,开始以混凝土泵送产品为敲门砖进军工程机械领域,最终进入国家支柱性产业。这一年,三一重工还研制出我国第一台大排量、高压力混凝土输送泵。
成立9年后,2003年三一重工A股在上海上市,成为工程机械行业第一家民企上市公司。以三一重工上市为契机,三一集团全面进入工程机械制造领域及其他装备制造领域。
2005年6月,三一重工冲破种种困难,成为“中国股改第一股”,开启了中国股权分置改革的新纪元,中国股市进入全流通时代。
此时的三一集团已经在发展的道路上越走越稳,越走越快。2006年,三一重型装备有限公司成立,进入煤炭机械制造领域,3年后在中国香港上市;紧接着,2011年和2012年,三一海洋重工有限公司和三一重工与奥地利帕尔菲格的合资公司成立,分别进军海工装备领域与随车吊市场。
自2012年开始,工程机械行业遭遇了长达5年的调整。市场需求低迷,产能过剩,粗放发展模式难以为继,工程机械产业陷入迷茫。与此同时,在工业4.0的趋势下,主要国家纷纷将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作为着力点,加大战略布局力度,抢占全球科技和产业竞争。
2015年,“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行动计划发布,7月,工信部公布2015年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名单,三一集团成为工程机械行业首批入选企业。
即便2016年是工程机械行业最困难的时期,但三一集团在智能制造方面却加快了研发和布局。平台体系是工业互联网的核心,这一年,“根云”平台成立,通过将机器、数据、流程、人等因素有机结合,为客户提供从便捷接入到应用创新的多层级跨行业赋能服务。
数字化制造也给三一集团带来巨大的收益,2018年三一集团的销售规模增长了50%,但是一线工人和管理人员各减少了30%,“三一集团的人均产值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预计今年全年人均产值将达到500万元。” 李梁健说道。
李梁健还表示,2019年是三一集团智能制造的元年,接下来会投资几十亿元在全国建立6个“灯塔工厂”,“绿色、环保、高效、无人化,今年下半年开始行动,现在已经在做方案了,我们希望未来,智能制造会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
除此之外,三一集团在工程机械的智能化和电动化方面也走在了行业前列。
由三一集团、华为、跃薪智能等联合打造的全球第一台5G遥控挖掘机正式亮相,三一大型挖掘机研究所所长石向星表示:“5G技术让远程遥控终于突破了信号传输的瓶颈,这是全球工程机械行业第一个5G应用落地的案例。”
同月底,全球首款纯电动无人驾驶搅拌车在“灯塔工厂”三一集团专汽下线。
2012年,三一重工联合中信产业基金投资顾问公司,共同出资3.6亿欧元,收购德国混凝土泵生产商普茨迈斯特(大象)的全部股权,,三一重工也从“中国泵王”真正变成了“世界泵王”,加速了其国际化进程。
在国际化方面,三一重工还赶上了“一带一路”的发展战略。
2018年三一集团与华为、腾讯、阿里巴巴等知名品牌一道,荣获中央电视台“改革开放40年40品牌”。
始创于1989年的三一集团已发展成为全球领先的装备制造企业,其混凝土机械是全球第一品牌,被誉为“世界泵王”,挖掘机械连续8年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三一集团的发展历程宛如一部浓缩的中国民营制造企业的奋斗史、创新史,其也成为中国名片,向世界证明了“中国制造”的力量。
4. 三一灯塔工厂什么意思?
三一集团在西部的灯塔工厂,项目用地100万平方米,总投资额50亿元,建成后年均产值100-200亿元。如此巨量的产业势必给龙兴带来较多的就业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