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产业赋能(新媒体如何赋能物流货运?)
1. 新媒体如何赋能物流货运?
先说结论,新媒体要通过线上线下双线宣传推荐赋能物流货运。新媒体相较于传统媒体,在互联网和线上领域具有非常强的宣传能力,线上媒体可以利用互联网的强大信息传递力,为物流货运行业及时的传播消息。可以使相关行业获得发展前景。
2. 2021年以来什么赋能实体产业线上线下加快融合澎湃的新动能持续释放发展活力?
20世纪赋能实体产业线上线下加快融合蓬勃的新动能,持续释放,发展的活力是创新,为此我们应该贯彻创新发展理念,解决发展中的动力问题,创新是发展第一动力,我们必须把创新放在国家核心发展地位,通过科学技术的创新,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才能增强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3. 金融赋能是什么意思?
金融赋能就是在社会工作专业价值理念和方法技巧的指导下,运用金融和社会工作专业知识,提升个人和家庭的金融能力,增加经济效益。
金融赋能的前提是,被赋能者具备创造价值回报的能力,同时,这种能力所带来的收益足以覆盖还款总额。毋庸置疑,一家规范、良性运转的企业获得贷款的几率会更高,因此,金融赋能需要供给方对需求主体进行细分化的支持。以小微企业为例,该群体数量大、门类多、抗风险能力弱,但成长性良好的企业,一般都属于银行争夺的优质客户,也就是说,容易拿到贷款的企业,其本身的“能”是不弱的。金融赋能的确要看需求对象的“能”,需求方的“能”够强,赋能方会助其发展得更好。
在普惠金融领域,赋能是经常被提及的,这里的赋能包括了两个维度,对金融服务需求方的赋能及对金融供给主体的赋能。对需求方的赋能同样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让有意愿通过自身努力创造价值回报的主体,具备更多的知识、技能和资源等;其二是对其赋予必要的金融支持。对供给方的赋能,核心是帮助传统金融机构具备服务弱势群体的意识及能力,这其中,赋能的主体往往是一些着眼于普惠金融的投资、咨询及服务机构。此外,数字技术对于普惠金融的推动力在不断增强,线上与线下场景的融合为普惠金融供需双方都带来了更多机会。
金融赋能不能只是体现在信贷占比上,重点还是要看结构和质量。从结构角度看,各家金融机构应该对自身的客户按产业结构调整阶段做好阶梯式的分类,部分属于过剩产能的经营主体面临转型或退出,而新兴产业主体尚处于初创期。这种迭代就要求银行主动优化其信贷结构,这就是赋能要注重调结构。从质量来看,银行产品的设计需要更有针对性,或者说,更多地创新非标化的产品,而标准化的信贷服务未来更多是由互联网平台主体承担。因此,提高自身的信贷质量的关键是与客户深度融合,为客户设计更具前瞻性的一揽子融资计划。
金融赋能还要提升供给方的能力。产业转型,金融业面临更大的变局。金融赋能不能单单依靠传统的银行,也就是说,要更大程度地激活直接融资市场。众所周知,构建新的产业生态,是需要一个过程的,或者说,增强产业创新能力,金融创新也必须能够跟得上。一直以来,直接融资的必要性一直被业界强调,但缺乏针对相应投行业务的发展环境的营造。从本质上讲,把赋能的任务大部分放在银行身上,并不能鼓励金融创新,这种带有抑制性的赋能很难使金融与产业进入良性互益的通道。
金融赋能需要给市场释放更大的自由发展空间。供需匹配有其内在规则,监管部门主要是保持市场的秩序,控制风险则是所有主体的共同责任。如何让金融回归实体经济是当务之急,实体经济首先要能够有向好的趋势,金融的力量才可能释放出来。同时,产业政策的推动、为企业减负、创造更好的营商环境、给予金融供给主体更多创新空间等,都是必不可少的。
4. 2021年以来什么赋能实体产业线上线下加快融合澎湃的新动能持续释放活力?
一是数字产业基础更加坚实。我国已经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光纤和4G网络。截至今年8月,我国5G基站建成超过100万座,5G终端的连接数接近4.2亿,全球占比分别超过70%和80%;软件业务收入达到5.97万亿元,同比增长20.8%,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8%。
二是数字化转型稳步推进。推动大数据、工业互联网等新技术在制造业全流程、全领域的深度应用,全面加快产业数字化转型的步伐。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大型工业互联网平台已经超过100个,连接工业设备数超过7300万台套,工业App突破50万个。
三是产业发展环境持续优化。工信部联合相关部门发布《5G应用“扬帆”行动计划(2021-2023年)》,制定了一批数字经济领域的国家标准,探索成立了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支持建设了一批具有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一年多以来,面对新冠疫情带来的经济下行压力,各地发展数字经济的热情持续高涨,纷纷通过大力发展区块链、人工智能、网上购物、在线教育、远程医疗等新技术、新业态和新平台,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