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赏鱼产业链(养鱼有充电过滤泵吗?)
1. 养鱼有充电过滤泵吗?
有。 因为水泵的出现,让鱼缸拥有了过滤系统,把人类的观赏鱼饲养技术提高了一大步。因为有了过滤器,观赏鱼的死亡率大大降低,观赏鱼的饲养人群快速发展,带动了观赏鱼繁育和销售市场,产业链不断壮大。
因为有了过滤器,生态鱼缸横空出世,迅速走进了寻常百姓家。鱼缸制作和销售,鱼缸配套器材的生产销售,鱼食鱼药的生产销售,围绕观赏鱼形成了巨大的产业圈。
2. 2021年海南经济展望?
2021年1月24日上午9时,海南省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在海南省人大会堂开幕。海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沈晓明主持开幕会,海南省人民政府代理省长冯飞作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2021年海南将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夯实实体经济基础,形成旅游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热带特色高效农业“3+1”产业发展格局,推动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以上、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迈上新台阶。
加快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实施质量优先、全域旅游策略,环岛旅游公路、中部热带雨林等成为新的旅游吸引物,发展特色旅游产业集群,游客人均停留天数和消费额显著提高,旅游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12%。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扩大现代物流、医疗健康、现代金融、商务服务等产业规模,突破国际冷链物流、专病康养、国际设计岛等发展瓶颈,现代服务业占服务业比重过半。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产业总产值突破1万亿元。提升数字经济、石油化工新材料、现代生物医药等三个战略性新兴产业能级,产值突破4000、2000和500亿元,数字经济年均增长30%以上。
培育壮大种业、深海、航天等未来产业,“陆海空”产业总规模超350亿元。优化升级清洁能源、节能环保、高端食品加工等三个优势产业,实现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超过农业产值。加快发展热带特色高效农业。抓好“米袋子”,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
新建改造100万亩高标准农田,引进和培育特有热带水果、观赏鱼、花卉等新品种,推进“三棵树”等全产业链发展。促进海洋渔业转型和渔民转产,深水网箱数量翻番,建成12个现代化海洋牧场。加快产业园区建设。提高产业配套能力,集中培育产业集群,谋划实施一批大项目,建设若干个千亿级产业和一批百亿级园区,重点园区年营业收入1.2万亿元,对经济贡献度超30%。
3. 台湾的农业科技有哪些
1、打造精致农业
(1)台湾在农业上广泛应用高新技术,真正实现了产学研紧密结合。特别是以水果为主的地区品种更新很快,新品种层出不穷。台湾在农业品种的改良、食品加工技术、自动化技术研究等方面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2)精准的设施农业。在工厂化育苗,设施园艺和网箱养鱼3大方面,技术密集型的设施农业的实用性成效显著。
(3)台湾卓越农业的核心能力,就是育种。台湾作出的战略选择相当正确:专攻精致农产品的多样化种苗培育,抓住产业链的高端,并转型成功。台湾“亚蔬中心”建于1973年,集聚了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科学精英,库藏植物种子达4.1万种,库存蔬菜种源多达5.6万个,被称为全球最大的植物种子银行。如台湾蝴蝶兰苗产业几乎等同于蝴蝶兰产业年外销产值;台湾石斑鱼和观赏鱼的优势也是在于选育种的特长;种植业和种畜禽产业则完全着重在种苗。
2、健康农业,以土壤为本。
1980年代以后,台湾积极倡导健康农业,土壤改良和合理化施肥。
经过多年努力,一系列数据表明,总体上台湾农产品在安全农业、健康农业、有机农业上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成为台湾精致农业的基础。打造放心安全的精品,也成为新农人的自觉行动。
3、重视深加工产业发展
在台湾,农产品加工业发达,到处都是琳琅满目的农产品加工食品。农产品被加工成多种小食品、衍生品以及包装精致的礼盒,丰富了花色品种的同时,也大大增加了附加值。
台湾很多高等院校都设有食品科学院或食品工业系,科研实力强厚,为食品加工产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4、产品的分级、包装和营销,打造品牌战略
5、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促进产业融合,重视本土文化。台湾的休闲农业,琳琅满目而又生机勃勃,兼具农业生产、生活休闲、生态保护的特点,集吃、住、行、游、购、娱多功能于一体,独具规模特色。而且,农庄主们没有把主要精力放在高大上的设施建设上,而是注重以创意和设计来打造特色项目、加深游客体验。硬件投入和花费,并不大。
一大批台湾新农人、农业投资商看好大陆的资源、广阔的市场,有非常高的热情和意愿将资本和农业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带到大陆来。6月20日-22日,北京《精品农业打造之法:精品农业特训营》上,将有亲历台湾精品农业(精致农业)发展,并在大陆从事农业数十年的的两位资深过来人,绿时代(天津)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创办人、马来西亚农业部蔬菜公会顾问,专注国内四北区域农业20年的台湾资深农业专家梁维海(自称“台老农”)、以及国内标杆企业天津聚心园高管的资深台湾人陈新发,以了解大陆农业的台湾人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