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扶贫的产业链(山东省农村信用社扶贫政策?)
1. 山东省农村信用社扶贫政策?
山东省联社带领全省农商银行聚焦“一个对接”、关注“两个重点”、强化“三项服务”、依托“四个带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金融精准扶贫工作。截至3月末,全省农商银行累计发放扶贫贷款217亿元,惠及10万贫困人口增收。
聚焦“一个对接”,深入开展精准扶贫
今年以来,山东省联社确定六个方面23项工作措施,积极与当地扶贫部门对接合作,获取符合扶贫贷款条件的主体,做到贷款精准投放、有效投放。对脱贫的困难户,脱贫不脱政策,继续给予帮扶。各农商银行以贫困户清单为基础,对贫困户进行走访摸排、建档立卡,明确落实帮扶举措。对于受疫情影响暂时遇到困难的贫困户或是贷款到期仍有用款需求的贫困户,稳妥推进办理无还本续贷业务,减轻贫困户负担,降低贫困户融资成本。目前已办理延长还款期限55户、2230万元。
关注“两个重点”,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山东省联社带领全省农商银行坚决扛起脱贫攻坚责任,紧紧围绕省委确立的“4个2”深度贫困地区(菏泽和临沂2个市、20个脱贫任务比较重的县市区、200个重点扶持乡镇、2000个省扶贫工作重点村)和黄河滩区“两个重点”,各级主要领导亲自安排、带头落实,持续跟进,统筹做好各项扶贫工作。一是持续加大对深度贫困地区的金融支持力度,实行差别化信贷管理,引导各农商银行合理调配信贷资源,新增信贷资金对贫困发生率高、脱贫难度大的“4个2”地区进行重点支持。截至3月末,累计向深度贫困地区贫困户发放小额贷款103.2亿元。二是持续助推滩区迁建工作。省联社创新采取“双降、一提、一优先”的优惠信贷政策,对滩区贫困户降低贷款执行利率、降低贷款准入门槛,提高不良贷款容忍度,优先办理、优先审批,确保滩区人民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截至3月末,全省农商银行系统发放滩区迁建贷款17.1亿元。
强化“三项服务”,进一步提升扶贫服务水平
一是强化阳光信贷服务,开辟贷款“绿色通道”。按照“特事特办、急事急办”原则,简化扶贫贷款手续,开辟绿色通道,实行容缺办理,提高审批效率,缩短办贷时限。二是强化信贷产品创新服务,拓宽融资渠道。全省农商银行积极探索内生式、可持续的精准扶贫模式,按照“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游则游、宜商则商”思路,创新扶贫信贷产品,支持规模化、集约化、市场化的农、林、牧、渔业生产经营,推动新产业、新业态提档升级。三是加大普惠金融服务力度,加强基础金融服务建设。指导辖内农商银行加大农金通、ATM、智慧柜员机等机具的布放力度,做好未脱贫人口存取款、转账汇款、生活缴费、社保存取等基础金融服务。加大与品牌电商企业的合作,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畅通贫困地区农产品进城、农用物资下乡渠道。大力推行干部挂职服务,选派4538名优秀员工到乡镇、村居挂职,主动参与乡村经济社会事务管理,为贫困户脱贫提供人力、智力支持。
依托“四个带动”,帮助贫困人员就业增收
一是依托产业带动。产业扶贫是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帮助群众就地就业的长远之计,就业是贫困群众增加收入、摆脱贫困的重要途径。山东农商银行注重“内源式产业造血”,将信贷支持经营主体、产业链等与扶贫攻坚相结合,先由农商银行对经营主体进行信贷支持,“贷”动企业,再由企业带动贫困户,帮助贫困户脱贫。
二是依托农业龙头企业带动。积极探索“金融+农业特色基地+贫困户”“金融+合作社+贫困户”模式,主动对接辖内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鼓励龙头企业通过订单、合同、贷款担保等方式,带动当地贫困人口参与生产,实现就业增收,努力构建银行、政府、市场协同推进的扶贫开发新格局。
三是依托产业链带动。山东省联社积极推广链条式扶贫,加大对复工复产企业生产、销售、流通环节的信贷支持力度,增强企业带贫脱贫能力,支持贫困户持续、稳定纳入产业发展链条。
四是依托“央行资金产业扶贫贷”带动。省联社指导辖内各农商银行及时了解受疫情影响复工复产客户资金需求,重点关注已脱贫户、新致贫户、返贫户、贷款到期户等客户,充分利用“央行资金产业扶贫贷”扶贫小额信贷政策支持贫困户尽快恢复生产。脱贫攻坚期内,坚持脱贫不脱政策,扶贫小额信贷贴息政策不变、支持力度不减。
2. 扶贫四集中四种模式是什么?
一、聚焦党建扶贫。碧桂园通过组织党支部开展党群活动,引领广大党员群众开展精准扶贫。如面向因残因病致贫群体开展慰问、送义诊下乡等活动;面向因学致贫群体,开展设立助学金、认捐助学、推荐就学等,并且开展送演出等各类文艺活动。
二、聚焦产业扶贫。目前我们的产业扶贫措施以导入碧桂园自身产业链资源及外部优势产业为主,运用自身产业资源推进绿色苗木扶贫、现代农业扶贫、消费扶贫、绿色建筑产业扶贫等。
在不具备导入上述产业条件的地区,以培育当地优势产业为主,采取“三个一”的方式,即建立一批扶贫创业工厂,设立一个扶贫创业基金,扶持一批青年致富带头人。
三、聚焦教育扶贫。通过设立爱心助学基金、开展结对帮扶等措施,发动全集团员工踊跃参与捐资,按照一对一、一对多或多对一的形式,结对帮扶贫困学生。
四、聚焦就业扶贫。对有劳动能力但缺技术的贫困人口进行集中培训、远程培训,培训合格发放相关职业资格证书。联动物业公司、酒店管理公司等单位,动员合作伙伴为有劳动技能的人提供就业岗位。
3. 企业扶贫对社会的帮助?
企业是最重要的市场主体,是社会生产和流通的直接承担者,在各类扶贫后盾单位中具有独特优势。
企业既能直接投入人力、物力、财力用于产业扶贫,又能够发挥产业链的优势,撬动整合社会资源用于产业扶贫;既可以通过“以购代捐”“以买代帮”等消费扶贫方式直接帮助贫困地区发展产业、开拓市场、打造品牌,又能够借助其销售渠道、采购渠道、生态圈等帮助扶贫产业项目快速对接市场、产生效益。
4. 2021农村电商新趋势?
农村电商呈现以下四个发展趋势:
一、乡村振兴战略带来的新机遇:农村电商的发展促进了城乡资源要素的双向流动,初步形成了农村电商新的经营形式,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巨大活力。
二、农村电商模式的进一步演变:主要表现为零售批发并重、社交电商和社区电商别开生面、。随着农村电商市场规模的扩大及其模式的不断演进,农产品的上行趋势已经从单一的线上零售向线上零售、线上批发转变,从传统电商向社交电商、社区电商转变,从只注重线上销售向线上线下融合转变。
三、电商扶贫的实践路径日益多样化:主要表现为“赋能”贫困主体和赋能产业。各大电商平台依托自身资源优势,探索出自己独特的电商扶贫模式。
四、农村电子商务进一步推动农业产业结构升级:主要表现为重塑农产品供应链,众多电商企业开始进军农业产业链,进一步推动农业标准化生产、商品化加工、品牌化销售和产业化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