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产业转型(英国工业实力?)
1. 英国工业实力?
曾经称霸世界的“日不落”帝国早已不再辉煌,美国的快速崛起让英国走向衰退,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中国等新兴经济体的逐渐崛起,西方国家的影响力正在相对下滑。但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英国工业、制造业水平在全球依然占有一席之地,实力不容小觑。
如今,英国的支柱产业是服务业,尤其是金融行业,伦敦更是全球三大金融中心之一,也是欧洲金融业最发达的城市。作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引领者,英国顺利实现工业革命,成为全球霸主,通过对全球资源的剥夺,实现了资本的原始积累,成为了当时的世界霸主。
虽然英国没有成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引领者,但是依然在后期实现了工业化,并且也赶上了第三次工业革命。如今英国是联合国五常之一,国际地位依然很高,也是欧洲仅次于德国的第二大经济体,经济实力依然很强,那么英国的工业实力有多强?还是全球一流工业强国吗?
数据显示,英国2018年工业增加值为4999亿美元,排名全球第八。经过这么多年的“去工业化”,工业增加值依然能够排名全球前十,足以说明英国的工业实力依然很强。目前,英国在化工、机械、电子、汽车、航空、食品饮料、生物制药等领域的实力位居全球前列。
在化工领域,英国有帝国化学工业集团,在全球25家化工品牌排名中,英国入围2家。英国生物制药行业非常发达,葛兰素史克、阿斯利康实力雄厚,均入围全球十大制药公司行列。此外,英国还拥有一家全球日化巨头——联合利华,旗下拥有诸多日化及食品品牌。
在汽车制造领域,英国曾经是全球一流的汽车工业强国,诞生了宾利、劳斯莱斯、阿斯顿马丁、捷豹、路虎、MINI、罗孚、MG等著名汽车品牌,可以发现几乎都是清一色的豪华汽车品牌,但是这些品牌大部分都已经被外资收购,英国汽车工业逐渐走向衰落。
关于英国的工业实力,值得一提的便是航空发动机,航发是工业皇冠上的明珠,最能说明一个国家高端制造业的实力。英国罗尔斯·罗伊斯公司(简称“罗罗公司”)是全球三大航空发动机制造商,其他两家是美国通用电气和普拉特·惠特尼。罗罗公司旗下的劳斯莱斯汽车业务被宝马集团收购,航空发动机制造依然在英国。
英国经济支柱是服务业,为什么却依然是全球制造业强国?数据显示,英国2018年制造业增加值为2525亿美元,占其GDP总量的8.8%,占比还不足10%,而服务业的占比超过70%,是英国的支柱产业,服务业占比过高几乎是大多数发达国家的现状。
在服务业占主导的前提下,英国还能保持制造业强国的地位,主要原因在于全球产业转移和产业分工,英国作为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在完成工业化之后,将大部分中低端制造业转移到其他国家,只保留了高端制造业,同时向金融业等高附加值的行业转型。
所以,如今英国依然是全球工业强国和制造业强国,但是和德国、日本这样的制造业一流强国相比还有些许差距,如果说美国、日本、德国处于全球制造第一梯队,那么英国则是第二梯队之首。不得不承认,英国在生物制药、机械制造、食品制造、化工、航空发动机等领域的实力依然很强。
2. 伦敦雾都的发展模式只会?
不会只有一种发展模式。因为伦敦雾都作为全球性大都市,其发展模式受到了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技术等多个方面的因素。不同的时期、不同的政策以及国内外环境的变化都会对其发展产生影响。比如,在过去几十年中,伦敦雾都经历了从传统工业城市向文化、金融中心的转型,未来也可能会有更多新的发展模式出现,比如数字经济、绿色经济等。因此,我们不能仅仅认为只有一种模式可以适用于伦敦雾都的发展。
3. 俄国工业革命的进程?
俄国的工业革命,始于19世纪30-40年代。
1861年以前俄国形成3个工业中心:①乌拉尔。1860年生铁产量占全国76%,生铁运到中部工业区制成最后产品。②中部工业区。包括莫斯科周围9省,棉、麻、丝纺织业都集中在这里,生铁产量也占全国16%,其南缘有新兴的甜菜制糖工业。③波罗的海沿岸工业区。以圣彼得堡和纳尔瓦为中心,用英国运来的煤和瑞典的铁矿石冶铁,用英国棉纱织布,外国资本和技术经由本区进入俄国。1861年以前,工业对全国影响甚小,7400万人口中只有76万工人,但颇为集中。
1861年农奴制改革后,大批被解放的农民成了大工厂的雇佣劳动者,解决了劳动力和市场的制约,有力地推进了工业革命的历程。
60-80年代,近代化机器工厂在轻工业中迅速普及,贝氏炼钢法和平炉炼钢法在冶金业中得到推广,铁路、航运交通加快了发展。1866-1880年间,新修铁路达1.85万俄里,国内大河出现了汽船航班。在产业结构上,轻重工业和交通运输发展不协调。俄国工业革命也从棉纺业采用机器开始,此后轻纺工业和消费品生产发展比较迅速,但重工业和生产资料的生产发展缓慢,交通运输还比较落后,全国铁路网直至90年代末才基本形成。农业机械制造业基本为空白,金属加工业极为薄弱。在一些地区和行业中,还存在手工工场和机器工厂并存现象。整个工业化进程存在很大的不平衡。
俄国工业革命中 ,铁路在各个阶段都起到带动作用。 19世纪60-70年代,俄国经济处转型时期。大规模的铁路建设激活了整个国民经济,对全俄市场的形成,劳动的地域分工,生产力配置和工业生产布局都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铁路从莫斯科辐射出去,连结中部9省主要城市,沟通乌拉尔和乌克兰。后者变成新的工业中心。英、法资本投资于采煤业、冶铁业,生产供全国使用的铁轨。最南边则发展巴库石油中心。
俄国的工业革命,80年代末基本完成。
1887年有铁路30132千米。全国1.13亿人中有132万工人。1887年以后,工业发展速度加快。农村在19 世纪90 年代已成为工业品稳定的销售市场。这时修建的西伯利亚大铁道不仅增加对煤铁的需求 ,还把工业引向东方 。1900 年有铁路53350千米。
19世纪末 ,俄国的工业革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