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产业对策(农村食品安全问题现状及对策?)
1. 农村食品安全问题现状及对策?
1、首先要加强食品安全问题的宣传工作。现在的农村,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居多,普遍生活条件不是很好,而且文化程度没有那么高。对吃的方面更是不讲究,有的吃,吃得饱就可以了,这就造成了很有不良的企业把有问题的食品运往乡镇,而一些代销点为了贪图便宜就会进行销售,特别是那些跟名牌很接近的品牌,更是猖狂至极。在一定程度上,只有唤醒老百姓的认识,才能拒绝购买。
2、加强对市场的整顿。市场上之所以销售有问题的食品比比皆是,很大一方面就是缺乏打压他们的手段。对那些以营利为生的销售点就进行必要的抽查,制约他们的进货渠道,一旦发现问题,一定要严惩不贷,不管责任出在哪里,这样才会引起更多人的重视。不要因为不懂法就去触犯法律。
3、对进货渠道进行清洗。一般乡镇的小超市和小零售部比较多,而且门槛又低,有营业执照就可以,这就让那些唯利是图的小人趁虚而入,明着是在好好的做生意,其实不知道挂着羊头实际卖的是什么。对于那些仿冒的,过期的东西完全不加把控。
4、对生产企业进行源头上的整顿。对于那些故意跟一些有名品牌的品牌企业要进行一定的调查,生产的材料,工序,制作都要进行严格的把握,不放过任何一个环节,对于那些过期后再投入到生产中的情况一定很严惩不贷,不管是出于什么目的,都要依法承办。
5、对于一些小规模的食品加工厂更要严格的把控。特别是面对资金短缺,生产设备不齐全,他们就会投机取巧,用一些廉价的劳动力,对工人完全没有健康方面的要求,这就导致了食品问题不断。而且工人完全没有卫生可言,比如每年都会爆出的一些黑作坊。
6、要对消费者的举报采取奖励政策。如果有消费者举报有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经核实一旦属实,要对消费者采取保护奖励,这样也可以鼓励老百姓对市场进行监督,也能够让他们注重食品的质量,长期以往,养成了习惯,市场就会得到控制
2. 应对老龄化的对策?
人口老龄化是指人口生育率降低和人均寿命延长导致的总人口中因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年长人口数量增加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的动态。人口老龄化的解决对策有:
1、调整我国的人口结构;
2、积极开发“银发市场”;
3、建立和健全老年医疗保险制度;
4、要逐步实现健康老龄化;5、实行弹性退休年龄制度,充分发挥老年人力资源优势;
6、家庭养老逐渐向社会养老过渡
3. 个人和社会如何关爱老人?
1、多去和老人坐坐,看看老人有什么生活上的需要,以及不便解决的问题。
2、多陪陪老人,或者是带老人出去走走,如果有车的话,还可以带老人去郊外旅行一下,一同体会一下生活的快乐。
3、如果父母有什么爱好,可以给他们买一些喜欢的物品,物件。
4、帮助老人打理一下个人卫生。比如帮老人修剪一下头发,整理一下面容,还可以帮老人清洗一下衣物。
5、让孩子帮老人捶背。这样既是和老人的娱乐,也是对老人的关爱,还是对儿女的教育。
6、帮老人打理一下家务。帮老人打理家务要比较经常性,比如刷锅,清洁房间,晾晒被子等等。
4. 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原因和措施?
答: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原因:造成中国人口老龄化加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最直接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长期以来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出现的较低生育率。
为了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减轻人口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的压力,自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实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由此大大降低了全社会的生育水平。
另一方面是经济的快速增长、科学技术的进步,人民医疗条件的改善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使人类在健康和长寿方面已取得了惊人的成就,人口寿命大大延长。
以上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就是在全社会人口中,年轻人口比重的进一步降低和老年人口比重相对的提高,最终表现为全社会人口中老年人口过快增长和比重的加大,即人口老龄化社会的提前到来。
应对措施:
家庭养老、集体供养和社会救济是我国农村养老的三种主要形式。
目前,家庭养老仍然是农村养老保障的主要形式。
家庭养老实际上是以个人终身劳动积累为基础,在家庭内部进行代际交换的“反哺式”养老;集体供养主要是对鳏寡孤独老人实行具有救济性质的“五保”,包括分散和集中供养。
社会养老包括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计划生育养老保险和少数地方实行的农民退休金制度。
现阶段,我国发生的一系列与农民养老密切相关的重大社会变迁,使传统养老模式面临严峻挑战,老年人口的不断增加,对中国社会现有的保障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解决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关键在于,抓住未来20年人口抚养负担轻、劳动力资源丰富的有利时机,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建立健全覆盖全社会的社会保障体系,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
(一)高度重视和密切关注人口老龄化问题,并将解决老龄问题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战略。
1997年6月召开的西方七国首脑丹佛会议提出了积极老龄化(active aging)的主张。
1999年5月,欧盟通过了老龄政策公报,即,“建立不分年龄的欧盟??促进繁荣和代际和谐”。
积极老龄化战略的基本内容是通过各种方式为老年人参与社会创造条件,以期老年人能更好的适应老龄化社会的发展变化。
倡导积极老龄化战略,需要各级政府和老龄工作协调机构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老龄事业发展方针,以及“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目标,贯彻落实《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和地方老年法规,制定不同时期的老龄事业发展规划和相关,切实采取措施,保护亿万老年人的合法权益,提高了他们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
(二)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兴办社会化养老事业。
社会化养老主要包括:一是投资主体多元化。
要改变过去主要靠国家和集体投入这种单一的投资渠道,形成国家、集体、企业、个人多渠道投资,多种所有制养老机构共同发展的局面。
二是服务对象公众化。
过去福利机构只面对“三无”老人、“五保”老人,今后要面对全社会的老年人。
三是服务形式多样化。
过去对“三无”老人基本是供养,今后要有多种形式的服务,特别是通过上门、包护、日托等各种社区服务的方式为家庭提供支持。
四是服务队伍实现专业人员和志愿者相结合。
(三)推动医疗卫生机构积极为老年人提供卫生服务。
要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把老年卫生服务列为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内容,纳入社区发展规划;大力发展社区卫生保健服务体系。
通过体制改革、机构改造、资源重组等多种形式,引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转型为社区服务中心,将病房改造成多种形式的为老年人提供生活、保健、医疗等服务的场所;拓宽筹资渠道,加大对社区卫生的投入,不断提高老年卫生保健的经济保障水平;开展多种形式的老年卫生保健服务,拓展老年医疗、护理、保健、康复等服务领域,加大对大病和重病导致生活困难的老年人的帮困力度。
(四)增加经费投入。
要缓解今后日益严重的养老金支付压力,必须实行“两条腿走路”的办法,一方面,进一步扩大养老保险覆盖范围,加强基金征缴增加基金收入,发挥养老保险资金的主渠道作用;另一方面继续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应逐步提高社会保障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