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产业能级(数字安徽总体建设方案?)
1. 数字安徽总体建设方案?
《数字安徽建设总体方案》指出,到2024年,安徽力争产业数字化转型迈上新台阶、数字产业化水平显著提升、数字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其中,5G网络覆盖能力进入全国前列,全省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力争达到全国平均水平,信息制造业规模力争突破6000亿元,中国声谷营业收入力争超过3500亿元。
数字科创行动
根据《数字安徽建设总体方案》,我省将推动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数据空间研究院、人工智能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重点研发计划。加快计算基础理论研究和行业级计算产品转化。高水平建设合芜蚌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
产业数字化转型行动
我省还将加快农业农村生产、经营、管理、服务数字化改造。在制造业重点行业领域,支持企业加快生产线全线、系统改造,推动智能制造单元、智能产线、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建设,实现减人节能、提质增效。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有序发展在线教育、互联网医疗、智慧旅游等。以工业互联网构建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等全面连接的新型工业生产制造和服务体系。宣传推广工业互联网创新模式。依托“羚羊”平台推动产学研协同。
数字产业能级提升行动
同时,强化产业基础,滚动实施工业强基项目,编制“三首”产品研制需求清单并引导企业对标研制。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产业补链延链固链强链。大力发展新型显示、集成电路、整机终端等,到2024年电子信息制造业规模力争突破6000亿元。加快发展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到2024年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主营业务收入达2500亿元。支持数字产业集群发展,中国声谷营业收入力争超过3500亿元。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行动
加快建成合肥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支持打造双千兆宽带示范城市。加快5G网络建设,累计建成5G基站12万个。加快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长三角国家枢纽节点芜湖数据中心集群建设,推进合肥先进计算中心二期建设。扩大省工业互联网安全态势感知平台覆盖范围。
数据价值提升行动
推动数据资源标准体系建设。探索政府数据授权运营。构建高标准数据要素市场体系,探索数据入股、抵押融资,推进数据要素资源化、资产化、资本化。高标准建设省大数据交易服务机构,积极争取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国家级试点示范。
2. 大连主要经济支柱?
大连的支柱产业现在和过去还是有很大变化的,过去的支柱产业主要是以工业,特别是重工业为基础,比如像造船,机车,大钢,还有海港等等,但随着产业的变化,和城市的发展,现在的支柱产业也有所变化,像旅游,商务,软件,物流,这些基本上是现在大连的支柱型产业,当然工业也有,但基本上边缘化了,随着产业的不断创新和变化,还有城市的发展,那么支柱型产业也是在不断的变化中。
3. 化工新领域发展意义?
精细化工是一个综合性较强的技术密集型工业,是当今化学工业中最具活力的新兴领域之一。
精细化工产品品种类多、附加值高、用途广、产业关联度大,是新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材料产业的“十三五”发展指南中,高端聚烯烃、特种合成橡胶及工程塑料等化工材料作为先进基础材料,反渗透膜、全氟离子交换膜等高性能分离膜材料及高性能碳纤维、芳纶纤维等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作为关键战略材料,都被指定为“十三五”期间与化工相关的新材料产业发展的重点方向和重点任务。
近年来,精细化工已成为化工行业主要的利润来源和经济增长点,特别是新领域精细化工作为化学工业发展的战略重点和新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发展精细化工已成为世界各国调整化学工业结构、提升化学工业产业能级和扩大经济效益的战略重点。
精细化工率(精细化工产值占化工总产值的比例)的高低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化学工业发达程度和化工科技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可以说,精细化工是化学工业发展的战略重点,我国精细化工发展起步较晚,后发优势明显,目前我国部分精细化工产品已经完全可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部分产品实现了出品,具有一定的国际竞争力。
随着我国工业化及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深入、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尤其是国家对精细化工行业的高度重视,未来我国精细化工行业将迎来良好机遇和广阔空间。
4. 化工行业哪个行业最好?
精细化工行业最好。
新材料,精细化工是当今化学工业中最具活力的新兴领域之一,是新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
精细化工产品种类多、附加值高、用途广、产业关联度大,直接服务于国民经济的诸多行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各个领域。大力发展精细化工已成为世界各国调整化学工业结构、提升化学工业产业能级和扩大经济效益的战略重点。
精细化工率(精细化工产值占化工总产值的比例)的高低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化学工业发达程度和化工科技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
5. 中央对温江区的规划?
规划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即第一篇“规划背景,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总结了“十三五”时期温江经济社会等各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科学分析预判了“十四五”时期面临的宏观环境,提出了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三个方面内容。
第二部分即第二篇至第六篇,提出了5个方面共25项重点任务。
第二篇“聚焦高质量,推动三医融合产业之城形成新支撑”,主要包括推动“三医+”产业能级跃升、推动现代服务业高端融合发展、促进都市现代农业特色发展、大力培育新经济形态、实施产业功能区提升行动等五个方面重点任务。
第三篇“聚焦高能级,推动创新开放进取之城形成新动能”,主要包括加快提升创新策源能力、聚力畅通创新服务生态链、着力激发自贸区协同改革活力、全面推动国内外战略合作、持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等五个方面重点任务。
第四篇“聚焦高效率,推动便捷高效协调之城形成新格局”,主要包括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提升城市功能品质、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构建城乡一体化交通体系、创新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等五个方面重点任务。
第五篇“聚焦高水平,推动天蓝地绿亲水之城形成新意境”,主要包括构筑公园城市大美形态、强化重点领域环境治理、推进生态价值转化、推动绿色低碳城市建设、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等五个方面重点任务。
第六篇“聚焦高品质,推进文明和谐幸福之城形成新典范”,主要包含擦亮三大民生品牌、提升社会保障水平、增强城市文化软实力、增强城市安全韧性、推动城市治理体系现代化等五个方面重点任务。
第三部分即第七篇“切实有效保障规划实施”。提出了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完善规划体系支撑作用、夯实规划重大项目支撑、促进政策形成协同合力、强化规划实施监督评估等保障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