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县麝产业(陕西最大的林麝基地?)
1. 陕西最大的林麝基地?
在陕西省风县。
陕西最大的林麝养殖基地在陕西省凤县,农户养殖92户,专业养殖公司2家,存栏数1700只。今年可突破2300只。陕西省总数可达2600只。
2. 全国有多少麝养殖基地?
最大的林麝养殖基地在陕西省凤县,农户养殖92户,专业养殖公司2家,存栏数1700只。今年可突破2300只。陕西省总数可达2600只。排行第2的为四川省的都江堰、密亚罗、马尔康,全省存栏数为1200只。
3. 原麝有养殖的吗?
目前还没听说东北有这样专业的基地。在吉林省,有白山原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养殖的主要在四川的马尔康、理县、陕西凤县和镇平等地有
4. 全国有多少麝养殖基地?
最大的林麝养殖基地在陕西省凤县,农户养殖92户,专业养殖公司2家,存栏数1700只。今年可突破2300只。陕西省总数可达2600只。排行第2的为四川省的都江堰、密亚罗、马尔康,全省存栏数为1200只。
5. 中国林麝基地有哪些?
最大的林麝养殖基地在陕西省凤县,农户养殖92户,专业养殖公司2家,存栏数1700只。今年可突破2300只。陕西省总数可达2600只。
排行第2的为四川省的都江堰、密亚罗、马尔康,全省存栏数为1200只。养殖也很不容易,技术含量高,但前景不错,特别是麝香,很贵的
6. 麝养殖利润?
麝养殖的条件非常苛刻,对养殖技术的要求也很高,不过,养殖利润也很可观,一头麝净利润在1万元以上。
7. 陕西最大的林麝基地?
在陕西省风县。
陕西最大的林麝养殖基地在陕西省凤县,农户养殖92户,专业养殖公司2家,存栏数1700只。今年可突破2300只。陕西省总数可达2600只。
8. 内蒙赤峰适合养殖林麝吗?
可以养殖,但是前提是要有饲料基地,林麝以树叶为主,作为内蒙来说,桑树、榆树都是可以种植的。
林麝人工养殖主要集中在陕西、四川、山西、甘肃、河南、安徽等地区。目前全国人工林麝养殖总存栏在10000头左右。陕西、四川、山西属于早期林麝人工养殖地区,目前技术较为成功。以陕西凤县为例,目前全国人工林麝养殖近一半数量在该地区。也良好的养殖环境及养殖技术也使得凤县成为全国最大的林麝人工繁育基地。
问答:
1、问:林麝在那些地区可以饲养?
答:林麝野生分布较广,所以根据经验给出的结论是:有林区的地方均可饲养林麝。但主要存在的问题是您所在的地区山场能否提供足够的林麝草料供其食用?
2、问:林麝喜食植物种类都有那些?还可喂食那些东西?
答:平常喂养主要选用的饲草种类有:杏树叶、桑树叶、梁子叶、刺槐叶、榆树叶、漆树叶、苦木树叶、五倍树叶、构树叶、三角枫叶、黄杨木叶、杜仲树叶、樱桃树叶等。农作物叶以及其他一些草本植物的茎和叶,如:蒲公英、车前子、板蓝根、千里光、三叶草、苜蓿等,另外还可搭自配饲料饲喂一些多汁的如:红白萝卜、南瓜、西葫芦、苹果、牛腿瓜、莴笋、杨桃等。
3、问:林麝养殖市场前景如何?
答:雄性林麝能分泌麝香。麝香的香气醇浓,经久不散,早已闻名于世。它是配制高级香水、香精的定香剂,又是刺激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剂,用来配制多种苏醒和强心等急救药物,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和药用价值。目前全国人工林麝养殖总存栏在10000头左右,麝香的供给远远无法满足国内市场,更别说国际市场的缺口有多大。2013年国内麝香的批量采购价格在45-50万1kg之间。所以说林麝养殖前景极其可观。
4、问:林麝种源炒种?风险大?
答:众所周知,“物以稀为贵”这句话。林麝养殖业发展了这么多年,全国总存栏也就10000头左右。何况林麝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不是谁说养就能养的。目前国内养殖林麝的企业都需要在国家林业局审批办理相关手续。林麝不同于其他养殖业,第一:林麝养殖是以保护特种频危动物面临灭绝的前提为基础开始实施的。第二:林麝的市场价值决定了它的自身价值,按取麝为例:每头公麝年产麝香在15g,每克麝香按450元计算,一头公麝的一年产值在6750元左右,而每头林麝的饲养成本在300-400元/年之间(不含人工费用)而一头公麝取麝在12年以上,这个账大家都可以自己算。第三:母麝繁育种群带来的经济价值不可估量。
投资有风险,入行需谨慎!任何投资都存在潜在的风险,没有那个行业敢保证100%的利润和0%的风险。所以各种投资的成功完全取决于投资人的眼光和市场洞察力以及投资人能否对该行业100%的投入精力来做这个事情。
5、问:林麝会被吓死?
答:在很多群内看到有人说,林麝会被吓死之说。我只想说:林麝不会被吓死,只会被累死。林麝喜安静,人为的过度惊扰以及林麝换场地陌生环境都可能会导致林麝的剧烈运动,如不及时处理会造成林麝肺部受伤而出现死亡。最好的办法就是减少人为惊扰,林麝换场地后先关在小圈舍内(光线暗)等林麝熟悉环境,平息焦躁情绪后在打开圈舍小门放其到大场地活动,这样就会避免此类事故发生。
6、问:如何判断林麝是否健康?
答:一听、三观是最简单的判断方式。一听:是指听林麝的胃部蠕动声,林麝属于反刍类动物,正常林麝胃部会有“咕嘟”声响。三观:一观鼻梁,正常林麝鼻梁湿润,有水珠存在。二观回草,正常林麝会经常“回草”所谓的回草就是将吃下的草料回到口腔咀嚼后再次下咽。三观粪便,正常林麝粪便圆润饱满,颗粒均匀。
9. 中国林麝基地有哪些?
最大的林麝养殖基地在陕西省凤县,农户养殖92户,专业养殖公司2家,存栏数1700只。今年可突破2300只。陕西省总数可达2600只。
排行第2的为四川省的都江堰、密亚罗、马尔康,全省存栏数为1200只。养殖也很不容易,技术含量高,但前景不错,特别是麝香,很贵的
10. 内蒙赤峰适合养殖林麝吗?
可以养殖,但是前提是要有饲料基地,林麝以树叶为主,作为内蒙来说,桑树、榆树都是可以种植的。
林麝人工养殖主要集中在陕西、四川、山西、甘肃、河南、安徽等地区。目前全国人工林麝养殖总存栏在10000头左右。陕西、四川、山西属于早期林麝人工养殖地区,目前技术较为成功。以陕西凤县为例,目前全国人工林麝养殖近一半数量在该地区。也良好的养殖环境及养殖技术也使得凤县成为全国最大的林麝人工繁育基地。
问答:
1、问:林麝在那些地区可以饲养?
答:林麝野生分布较广,所以根据经验给出的结论是:有林区的地方均可饲养林麝。但主要存在的问题是您所在的地区山场能否提供足够的林麝草料供其食用?
2、问:林麝喜食植物种类都有那些?还可喂食那些东西?
答:平常喂养主要选用的饲草种类有:杏树叶、桑树叶、梁子叶、刺槐叶、榆树叶、漆树叶、苦木树叶、五倍树叶、构树叶、三角枫叶、黄杨木叶、杜仲树叶、樱桃树叶等。农作物叶以及其他一些草本植物的茎和叶,如:蒲公英、车前子、板蓝根、千里光、三叶草、苜蓿等,另外还可搭自配饲料饲喂一些多汁的如:红白萝卜、南瓜、西葫芦、苹果、牛腿瓜、莴笋、杨桃等。
3、问:林麝养殖市场前景如何?
答:雄性林麝能分泌麝香。麝香的香气醇浓,经久不散,早已闻名于世。它是配制高级香水、香精的定香剂,又是刺激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剂,用来配制多种苏醒和强心等急救药物,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和药用价值。目前全国人工林麝养殖总存栏在10000头左右,麝香的供给远远无法满足国内市场,更别说国际市场的缺口有多大。2013年国内麝香的批量采购价格在45-50万1kg之间。所以说林麝养殖前景极其可观。
4、问:林麝种源炒种?风险大?
答:众所周知,“物以稀为贵”这句话。林麝养殖业发展了这么多年,全国总存栏也就10000头左右。何况林麝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不是谁说养就能养的。目前国内养殖林麝的企业都需要在国家林业局审批办理相关手续。林麝不同于其他养殖业,第一:林麝养殖是以保护特种频危动物面临灭绝的前提为基础开始实施的。第二:林麝的市场价值决定了它的自身价值,按取麝为例:每头公麝年产麝香在15g,每克麝香按450元计算,一头公麝的一年产值在6750元左右,而每头林麝的饲养成本在300-400元/年之间(不含人工费用)而一头公麝取麝在12年以上,这个账大家都可以自己算。第三:母麝繁育种群带来的经济价值不可估量。
投资有风险,入行需谨慎!任何投资都存在潜在的风险,没有那个行业敢保证100%的利润和0%的风险。所以各种投资的成功完全取决于投资人的眼光和市场洞察力以及投资人能否对该行业100%的投入精力来做这个事情。
5、问:林麝会被吓死?
答:在很多群内看到有人说,林麝会被吓死之说。我只想说:林麝不会被吓死,只会被累死。林麝喜安静,人为的过度惊扰以及林麝换场地陌生环境都可能会导致林麝的剧烈运动,如不及时处理会造成林麝肺部受伤而出现死亡。最好的办法就是减少人为惊扰,林麝换场地后先关在小圈舍内(光线暗)等林麝熟悉环境,平息焦躁情绪后在打开圈舍小门放其到大场地活动,这样就会避免此类事故发生。
6、问:如何判断林麝是否健康?
答:一听、三观是最简单的判断方式。一听:是指听林麝的胃部蠕动声,林麝属于反刍类动物,正常林麝胃部会有“咕嘟”声响。三观:一观鼻梁,正常林麝鼻梁湿润,有水珠存在。二观回草,正常林麝会经常“回草”所谓的回草就是将吃下的草料回到口腔咀嚼后再次下咽。三观粪便,正常林麝粪便圆润饱满,颗粒均匀。
11. 为什么不建议养林麝?
1、养殖户难增收
(1)一度时期林麝的市场非常火爆,但是从2014年起,林麝几乎无人问津。
(2)县上及相关部门做了大量工作,主要是因为养殖户难增收的局面没有从根本上扭转,所以就使一些养殖户逐渐产生畏难消极的情绪。
2、种群品质退化
(1)凤县从林麝人工繁殖驯养以来,一直都是县内之间进行调配,近两年对外调拨关口有所放开,但外地有想发展的客商人工繁殖驯养许可证很难办理。
(2)这就导致林麝近亲繁殖,品质退化严重,发病率、难产率、死亡率很高,影响规模化发展。
3、疾病防控难
圈养的林麝非常容易受细菌、病毒感染,化脓性疾病在一年四季都有发生,呈散发的形式,发病多,病程长,治愈率低,死亡率高。
4、缺乏专业人才
(1)凤县有一些林麝的养殖“土专家”,但他们缺乏专业培训、没有报酬待遇,只能凭经验、靠实践摸索,一般能治病、做手术的专业技术人员非常缺乏。
(2)林麝发病时,没有一个专门的统筹协调指挥机构,只能碰运气。
(3)尤其是林麝生产期比较集中,难产率也会很高,如果只有几个会做难产手术的专家根本忙不过来。
5、草料采摘难
(1)随着林麝种群规模不断扩大,林麝食用的草料也越来越难采摘,县内又没有专门研制营养成分高的颗粒饲料生产企业。
(2)尤其是在晾晒、储备冬季草料时,由于原料少、缺劳力、晾晒期短、储存量大,养殖户只能去邻近镇、相邻县采摘,而且还要高价收购,这样就会增加饲养成本。
12. 麝养殖利润?
麝养殖的条件非常苛刻,对养殖技术的要求也很高,不过,养殖利润也很可观,一头麝净利润在1万元以上。
13. 为什么不建议养林麝?
1、养殖户难增收
(1)一度时期林麝的市场非常火爆,但是从2014年起,林麝几乎无人问津。
(2)县上及相关部门做了大量工作,主要是因为养殖户难增收的局面没有从根本上扭转,所以就使一些养殖户逐渐产生畏难消极的情绪。
2、种群品质退化
(1)凤县从林麝人工繁殖驯养以来,一直都是县内之间进行调配,近两年对外调拨关口有所放开,但外地有想发展的客商人工繁殖驯养许可证很难办理。
(2)这就导致林麝近亲繁殖,品质退化严重,发病率、难产率、死亡率很高,影响规模化发展。
3、疾病防控难
圈养的林麝非常容易受细菌、病毒感染,化脓性疾病在一年四季都有发生,呈散发的形式,发病多,病程长,治愈率低,死亡率高。
4、缺乏专业人才
(1)凤县有一些林麝的养殖“土专家”,但他们缺乏专业培训、没有报酬待遇,只能凭经验、靠实践摸索,一般能治病、做手术的专业技术人员非常缺乏。
(2)林麝发病时,没有一个专门的统筹协调指挥机构,只能碰运气。
(3)尤其是林麝生产期比较集中,难产率也会很高,如果只有几个会做难产手术的专家根本忙不过来。
5、草料采摘难
(1)随着林麝种群规模不断扩大,林麝食用的草料也越来越难采摘,县内又没有专门研制营养成分高的颗粒饲料生产企业。
(2)尤其是在晾晒、储备冬季草料时,由于原料少、缺劳力、晾晒期短、储存量大,养殖户只能去邻近镇、相邻县采摘,而且还要高价收购,这样就会增加饲养成本。
14. 原麝有养殖的吗?
目前还没听说东北有这样专业的基地。在吉林省,有白山原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养殖的主要在四川的马尔康、理县、陕西凤县和镇平等地有
15. 地方经济发展典型成功案例?
1. 地理坐标
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州市普古乡舍烹村,距离六盘水 100 公里,车程约 2 小时。
2. 村庄规模
全村 487 户、1294 人,总面积 9255 亩。其中林业用地面积 3401 亩,森林覆盖率28.98%,林业占 23%,耕地占 57%,水田占 15%,其他占 14%。
3. 开发理念
立足“1+6=1”的发展战略,即立足旅游资源,实施产业富村、商贸活村、生态立村、旅游兴村、科技强村,建成百姓富、生态美的乡村发展示范区域,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发展。
4. 获得荣誉
贵州省同步小康创建最佳示范村、第四届全国文明村。
5. 产业规划
大力发展农业休闲旅游。将农业产业当作旅游来做,种植作物除注重其本身的生态价值、经济价值,还充分挖掘科普价值、观赏价值和旅游价值。在果园农田中建设休闲栈道、观景平台、休息设施、农业乐等设施;建设农耕文化园、百草园和百花园、现代农业科技展示园,提升农业产业观赏性、体验性、科普性,实现了旅游与农业的深度融合。
舍烹村美景 摄/易俊
6. 运作模式
三变模式(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发源地。
2012 年 5 月,农民企业家陶正学回乡发动大家成立盘县普古银湖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此后又成立了贵州娘娘山高原湿地生态农业旅游开发有限公司(银湖合作社占股 20%)。通过合作社和旅游开发公司,舍烹及周边村的荒山、河流、洞穴、森林、水域、河滩、自然风光和土地等,被量化成集体和村民的资产,再整合闲散资金和财政扶贫资金变成了村民和集体的股金,465 户农户 1161 名农民变成了合作社的股东。利用村庄绝美的自然风光、地质地貌、生态环境和区域小气候等优势,大力发展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山地旅游业和大健康产业,引入深圳苏式山水有限公司、盘县旅游文化投资有限公司等企业进驻,共同开发村庄资源。
引进企业的同时,银湖合作社和娘娘山旅游公司支持 8 个村成立村级农民专业合作社,因地制宜发展村级经济;采取合作社现金奖励方式,鼓励群众积极从事农家旅馆、农家饭店和特色种植养殖,提升园区服务配套设施。目前已有企业 17 家、农家饭店 30多家、农家旅馆 12 家,激发了群众的创业激情。
通过三变模式,舍烹村成立了村集体经济组织,通过引入外部企业、群众全面参与,走出了一条不同于其他地区的新道路,实现了自身的转型升级。
16. 地方经济发展典型成功案例?
1. 地理坐标
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州市普古乡舍烹村,距离六盘水 100 公里,车程约 2 小时。
2. 村庄规模
全村 487 户、1294 人,总面积 9255 亩。其中林业用地面积 3401 亩,森林覆盖率28.98%,林业占 23%,耕地占 57%,水田占 15%,其他占 14%。
3. 开发理念
立足“1+6=1”的发展战略,即立足旅游资源,实施产业富村、商贸活村、生态立村、旅游兴村、科技强村,建成百姓富、生态美的乡村发展示范区域,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发展。
4. 获得荣誉
贵州省同步小康创建最佳示范村、第四届全国文明村。
5. 产业规划
大力发展农业休闲旅游。将农业产业当作旅游来做,种植作物除注重其本身的生态价值、经济价值,还充分挖掘科普价值、观赏价值和旅游价值。在果园农田中建设休闲栈道、观景平台、休息设施、农业乐等设施;建设农耕文化园、百草园和百花园、现代农业科技展示园,提升农业产业观赏性、体验性、科普性,实现了旅游与农业的深度融合。
舍烹村美景 摄/易俊
6. 运作模式
三变模式(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发源地。
2012 年 5 月,农民企业家陶正学回乡发动大家成立盘县普古银湖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此后又成立了贵州娘娘山高原湿地生态农业旅游开发有限公司(银湖合作社占股 20%)。通过合作社和旅游开发公司,舍烹及周边村的荒山、河流、洞穴、森林、水域、河滩、自然风光和土地等,被量化成集体和村民的资产,再整合闲散资金和财政扶贫资金变成了村民和集体的股金,465 户农户 1161 名农民变成了合作社的股东。利用村庄绝美的自然风光、地质地貌、生态环境和区域小气候等优势,大力发展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山地旅游业和大健康产业,引入深圳苏式山水有限公司、盘县旅游文化投资有限公司等企业进驻,共同开发村庄资源。
引进企业的同时,银湖合作社和娘娘山旅游公司支持 8 个村成立村级农民专业合作社,因地制宜发展村级经济;采取合作社现金奖励方式,鼓励群众积极从事农家旅馆、农家饭店和特色种植养殖,提升园区服务配套设施。目前已有企业 17 家、农家饭店 30多家、农家旅馆 12 家,激发了群众的创业激情。
通过三变模式,舍烹村成立了村集体经济组织,通过引入外部企业、群众全面参与,走出了一条不同于其他地区的新道路,实现了自身的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