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技师考试内容(电车发展史?)
1. 新能源技师考试内容
第一部分 专业知识(应知)
(一)考试科目与分值比例
1、计算机应用基础,约占30%。
2、汽车文化,约占30%。
3、电工电子基础,约占40%
(二)试卷结构及分值比例
1、单项选择题,占20%。
2、是非判断题,占20%。
3、主观题,主要包括识图题、计算题和问答题,占60%。
(三)考试范围及要求
【计算机应用基础】
1、计算机基础知识
2、Windows 7操作系统
3、Office 2010办公软件的应用
4、网络应用基础
【汽车文化】
1、汽车的发展史
2、汽车的认识
3、世界重要的汽车城及著名车展
4、汽车名人
5、著名汽车企业及汽车商标
6、汽车文化
7、汽车与环境
8、汽车时尚
9、汽车驾驶与安全
2. 电车发展史?
电车的发展始于19世纪末期,最初是通过架空电线供电的有轨电车,后来发展出了内燃机电车和无轨电车。20世纪初,电车成为城市公共交通的主力,尤其在欧洲和美国广泛使用。但是,二战后,汽车的普及和公路的建设导致电车的衰落。近年来,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和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日益突出,电车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新能源电车的发展和应用也在快速推进。
3. 电车发展史?
电车的发展始于19世纪末期,最初是通过架空电线供电的有轨电车,后来发展出了内燃机电车和无轨电车。20世纪初,电车成为城市公共交通的主力,尤其在欧洲和美国广泛使用。但是,二战后,汽车的普及和公路的建设导致电车的衰落。近年来,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和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日益突出,电车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新能源电车的发展和应用也在快速推进。
4. 新能源技师考试内容
第一部分 专业知识(应知)
(一)考试科目与分值比例
1、计算机应用基础,约占30%。
2、汽车文化,约占30%。
3、电工电子基础,约占40%
(二)试卷结构及分值比例
1、单项选择题,占20%。
2、是非判断题,占20%。
3、主观题,主要包括识图题、计算题和问答题,占60%。
(三)考试范围及要求
【计算机应用基础】
1、计算机基础知识
2、Windows 7操作系统
3、Office 2010办公软件的应用
4、网络应用基础
【汽车文化】
1、汽车的发展史
2、汽车的认识
3、世界重要的汽车城及著名车展
4、汽车名人
5、著名汽车企业及汽车商标
6、汽车文化
7、汽车与环境
8、汽车时尚
9、汽车驾驶与安全
5. 电车发展史?
电车的发展始于19世纪末期,最初是通过架空电线供电的有轨电车,后来发展出了内燃机电车和无轨电车。20世纪初,电车成为城市公共交通的主力,尤其在欧洲和美国广泛使用。但是,二战后,汽车的普及和公路的建设导致电车的衰落。近年来,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和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日益突出,电车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新能源电车的发展和应用也在快速推进。
6. 电车发展史?
电车的发展始于19世纪末期,最初是通过架空电线供电的有轨电车,后来发展出了内燃机电车和无轨电车。20世纪初,电车成为城市公共交通的主力,尤其在欧洲和美国广泛使用。但是,二战后,汽车的普及和公路的建设导致电车的衰落。近年来,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和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日益突出,电车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新能源电车的发展和应用也在快速推进。
7. 新能源技师考试内容
第一部分 专业知识(应知)
(一)考试科目与分值比例
1、计算机应用基础,约占30%。
2、汽车文化,约占30%。
3、电工电子基础,约占40%
(二)试卷结构及分值比例
1、单项选择题,占20%。
2、是非判断题,占20%。
3、主观题,主要包括识图题、计算题和问答题,占60%。
(三)考试范围及要求
【计算机应用基础】
1、计算机基础知识
2、Windows 7操作系统
3、Office 2010办公软件的应用
4、网络应用基础
【汽车文化】
1、汽车的发展史
2、汽车的认识
3、世界重要的汽车城及著名车展
4、汽车名人
5、著名汽车企业及汽车商标
6、汽车文化
7、汽车与环境
8、汽车时尚
9、汽车驾驶与安全
8. 人类工业发展史?
第一次工业革命:指18世纪60年代从英国发起的技术革命,以工作机的诞生开始的,以蒸汽机作为动力机被广泛使用为标志的,它开创了以机器代替手工劳动的时代。
第二次工业革命:指19世纪中期,欧洲国家和美国、日本的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的完成,促进了经济的发展。19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第二次工业革命。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
第三次科技革命: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空间技术和生物工程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涉及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等诸多领域的一场信息控制技术革命。
第四次工业革命:是以石墨烯,基因,虚拟现实,量子信息技术,可控核聚变、清洁能源以及生物技术为技术突破口的工业革命
9. 人类工业发展史?
第一次工业革命:指18世纪60年代从英国发起的技术革命,以工作机的诞生开始的,以蒸汽机作为动力机被广泛使用为标志的,它开创了以机器代替手工劳动的时代。
第二次工业革命:指19世纪中期,欧洲国家和美国、日本的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的完成,促进了经济的发展。19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第二次工业革命。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
第三次科技革命: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空间技术和生物工程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涉及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等诸多领域的一场信息控制技术革命。
第四次工业革命:是以石墨烯,基因,虚拟现实,量子信息技术,可控核聚变、清洁能源以及生物技术为技术突破口的工业革命
10. 京东方发展史?
发展历程
1993年-1997年
1993年4月,在北京电子管厂的基础上,由2600多名员工自筹650万元种子基金,创立了北京东方电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开始了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化的创业征程。
经过存量调整和资源优化,BOE(京东方)在1993年改制当年,就实现扭亏为盈。
同时,BOE(京东方)采取与国外企业合资的方式,先后与日本旭硝子株式会社、日本端子株式会社、日伸工业株式会社合资,生产电子元器件。
通过合资企业,BOE(京东方)以少量投资迅速实现生产能力,获得新产品,又能从合资过程中培养人才、拓展国际化视野。
1997 年,BOE(京东方)进入显示终端领域,与台湾企业冠捷科技合作,成立东方冠捷电子股份有限公司,BOE(京东方)持股52%,把台式电脑的显示器做到了世界第一。
1997年6月,BOE(京东方)在中国深圳交易所成功发行境内上市外资股(B股),股票名称与交易代码为京东方B(200725),成为北京市第一家B股上市公司。
1998年-2002年
上市后,BOE(京东方)围绕以显示为重点的主营业务,积极实施两个战略性转变:以合资为主转向以发展主营事业为主,以电子零部件为主转向以发展显示业务为主。
1998 年,BOE(京东方)明确提出“进军液晶显示领域”的战略抉择,并开始战略布局与技术积累。事实上,BOE(京东方)早在1994 年就成立了预研小组,主要跟踪研究TFT、PDP、FED 等平板显示技术,而当时TFT-LCD 液晶显示技术刚开始在日本产业化。在1998 年整个中国显示产业尚未意识到进军液晶显示产业的必要性与紧迫性,且CRT 产业盈利性还较好时,BOE(京东方)就预见到新一轮的技术替代。
2001年1月,BOE(京东方)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增发A股,股票名称与交易代码为京东方A(000725)。同年8月,根据全球化战略发展的需要,北京东方电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更命名为“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03年-2008年
想真正进入TFT行业并非易事,从1998年到2001年的3年间,BOE(京东方)一直在苦苦思索进入这一新兴产业的路径。当时液晶显示产业开始进入大规模产业化阶段,率先进入的日韩企业已经形成了先行者优势,BOE(京东方)面临着大量专利和技术壁垒。[35]
TFT-LCD产业具有高技术含量、高投入和高产出的特点,必须拥有强大的基础研发、产品制造、工艺设计和市场运作能力,如何发展技术成为管理层需要抉择的难题。
正巧此时,一个绝佳的收购机遇摆在了BOE(京东方)的面前:金融危机中,韩国现代公司(HYNIX)因背负沉重债务,为保全核心的半导体业务,不得不忍痛割舍具有良好盈利潜力的TFT-LCD业务,以挽救公司的现金流危机。一些国际企业也对韩国现代的收购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谁可以获得最终的胜利?这将是对决策者毅力和决心的重大考验。
2003年1月,BOE(京东方)成功以3.5亿美元收购HINIX旗下的HYDISTFT-LCD业务,获得HYDIS的全面知识产权(包括TFT-LCD应用技术、设计技术和制造技术等)及团队,以及全球性TFT-LCD市场份额和营销网络,进入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件(TFT-LCD)领域,这标志着BOE(京东方)的TFT-LCD事业的战略布局正式全面启动。中国社会科学院全球并购研究中心将此事评为“2003年中国十大并购事件”之一。
通过收购后的消化、吸收、再创新,2003 年9 月,BOE(京东方)投资12 亿美元自主建设北京第5代TFT-LCD生产线,该产线于2005 年投产,结束了中国大陆的“无自主液晶显示屏时代”,翻开了中国自主制造液晶显示屏的新篇章。
同时,BOE(京东方)又积极布局产业链的上下游。在下游出海口方面,2003 年8 月,BOE(京东方)与冠捷科技股东签署协议,以10.64亿港币收购冠捷科技26.77% 股份,成为冠捷科技第一大股东。冠捷科技是全球知名显示器供应商,主要从事显示器产品的组装和销售,拥有完善的销售网络和出色的市场开拓能力。在上游产业链方面,BOE(京东方)于2004 年10 月至2006 年4 月,先后投建了TFT-LCD 用背光源项目、CCFL(冷阴极灯)项目和大尺寸TFT-LCD 用彩色滤光片(CF)生产线项目。而当时国内生产的TFT-LCD 面板80% 以上的原材料要靠进口,BOE(京东方)在上游产业链的布局,大大降低了原材料成本,拉动了国内相关产业的发展。
2009年-2013年
自2008年以来,BOE(京东方)开始实施“剑字”号战略(即钢剑、铁剑、木剑、无剑)。在经营团队的带领下,BOE(京东方)坚定贯彻执行“钢剑战略”,建立价值创造驱动和长期盈利的发展模式,拓展产品线和延伸产业链,提升产品与服务价值,并加速产线建设。自2008年至2013年,BOE(京东方)相继投建了成都第4.5代TFT-LCD生产线、中国大陆首条高世代线——京东方合肥第6代TFT-LCD生产线、中国大陆唯一一个TFT-LCD工艺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中国大陆首条8.5代线——京东方北京第8.5代TFT-LCD生产线、鄂尔多斯第5.5代AMOLED生产线、合肥第8.5代TFT-LCD生产线、重庆第8.5代TFT-LCD生产线,建立了具有自主创新和自我发展能力的半导体显示事业,提升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2014年-今
基于在发展显示事业中积累的显示、传感、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基础,BOE(京东方)2014年启动DSH战略转型,由单一显示器件业务向显示器件(Display Device Business)、智慧系统(Smart System Business)和健康服务(Healthcare Service Business)三大板块转型,即“DSH”战略。 2016年7月,BOE(京东方)正式升级企业定位,即由半导体显示技术、产品和服务提供商加速转型为物联网技术、产品和服务提供商。
2014年至今,BOE(京东方)投建了面向柔性的成都第6代AMOLED生产线、绵阳第6代柔性AMOLED生产线[36]、福州第8.5代TFT-LCD生产线和全球最高世代线——合肥第10.5代TFT-LCD生产线[37]。
BOE(京东方)在不断强化显示器件事业核心能力基础上,整合成立以物联网系统解决方案为主要方向的智慧系统产品和服务事业,及以信息医学和大数据为技术支点的物联网健康服务事业,跨界创新推进转型升级。
2018年3月,深交所上市公司京东方发布公告称,已完成收购法国零售物联网领域公司SES-imagotag股份。[38]
2019年3月,合肥京东方医院全面开诊[44],这是BOE(京东方)投资建设的第一家数字化三级综合医院,拥有全球先进的医疗设备和一流的专业医疗团队,可为大众提供高品质、可担负、有温度的医疗服务。7月,BOE(京东方)绵阳第6代柔性AMOLED生产线量产。[45]
2020年2月2月,合肥京东方医院、成都京东方医院派遣援鄂医疗队,开展新冠疫情防控工作[46]。10月,重庆智慧系统创新中心项目开工。[47]
2021年3月29日,BOE(京东方)举办了2021川渝媒体见面会,首次发布西南地区总体战略布局[48],即构筑成都、绵阳、重庆三地为核心的西南产业集群,包括6条半导体显示生产线、1个研发中心、2个智慧系统创新中心、1个数字医院等,累计投资规模约2000亿元,助力打造西南万亿级产值规模的电子信息产业带。
2021年9月26日,“你好 BOE”美好生活馆在深圳欢乐海岸狂欢广场亮相,集合科技感、艺术感、潮流风尚于一体。[50]
2021年12月21日,京东方 BOE MLED 事业群首款玻璃基 AM Mini LED MNT 产品量产交付仪式举办,玻璃基 MNT 背光项目顺利实现量产交付。[53]
2021年12月,京东方正式对外发布中国半导体显示领域的首个技术品牌ADS Pro、f-OLED和α-MLED,成为LCD、OLED和MLED三大领域里最前沿的高端技术解决方案。[116]
2021年12月23日,京东方环境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成立,经营范围包含:节能技术、环保新能源技术、环保设备、太阳能发电、光伏建筑一体化和绿色建筑、电力、电站运营维护的技术开发等。[54]
2021年12月28日,京东方斥资465亿元打造的重庆第6代AMOLED(柔性)生产线项目举行量产暨客户交付仪式,正式对外宣布量产。此次正式宣布量产的重庆第6代AMOLED(柔性)生产线坐落于重庆两江新区,占地约97万平方米。[55]
截至2022年1月,京东方OLED微显示器已经实现量产[56]。
2022年8月23日,BOE(京东方)正式启动为期一个月的“屏实力成王者”系列电竞体验活动,并全新推出行业首款沉浸式电竞体验舱“BBBBox”(BOE BigBest Box)。[82]
2022年9月6日,华为Mate 50系列正式发布。在屏幕上,该系列手机由国内维信诺和京东方供货柔性AMOLED屏幕。[83]9月,京东方被加入iPhone14供应商名单。[84]
2023年2月,BOE(京东方)首发创新OLED低功耗解决方案,全面赋能荣耀Magic5系列
11. 比亚迪汽车十五年的发展史?
比亚迪发展史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始建于1995年,由 20 多人的规模起步,短短十年时间内迅速成长为 IT 及电子零部件的世界级制造企业,为全球第二大移动能源供应商,被誉为“制造业基因携带者”,“国际OEM皇帝”和“世界OEM隐形冠军”。2002年,比亚迪在香港证券交易所上市,创下了54支H股最高发行价的记录。2003 年比亚迪跻身为全球第二大充电电池生产商。2006年,比亚迪入选全球企业新兴百强。今天,比亚迪股份在全球拥有员工100,000 余人,公司市值已超过300亿港币。目前,比亚迪IT及电子零部件产业已覆盖手机所有零部件及组装业务。
比亚迪汽车——比亚迪股份的直属子公司。2003 年,比亚迪正式收购陕西秦川汽车有限责任公司,组建比亚迪汽车,进入汽车制造与销售领域,开始了民族自主品牌汽车的发展征程。比亚迪汽车坚持自主研发、自主品牌、自主发展的发展模式,以“造世界水平的好车” 为产品目标,以“打造民族的世界级汽车品牌”为产业目标,立志振兴民族汽车产业。目前,比亚迪已建成西安、北京、深圳、上海四大产业基地,在整车制造、模具开发、车型研发等方面都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产业格局日渐完善。比亚迪汽车在上海建设有一流的研发中心,拥有3000多人的汽车研发队伍,每年获得国家研发专利超过500项。在西安建设有国际领先水平的轿车生产线,总产能达到20万辆。在深圳建成现代化汽车城,总产能将达到30万辆,并建成第二研发中心,将成为比亚迪汽车中高级汽车的生产基地。北京模具制造中心,业已形成专业化、规模化的模具产业格局,为世界知名汽车品牌制造整车模具。
2006年,比亚迪集团实现销售收入129亿元,同比增长101%;汽车产业取得骄人业绩,主力车型F3实现销售63153辆,同比增长472%,实现销售收入近50亿元。F3还实现出口5000余辆,产品覆盖16个国家和地区。2007年,比亚迪汽车将推出F3R、F6、F8等三款重量级车型,力争实现整车销量10万辆,进入国内主流汽车制造厂商行列。
2007年以来,比亚迪F3月销连续突破1万辆,发展势头迅猛。7月份,比亚迪另一款两厢中级轿车F3R全国上市,以超凡动力、超级安全、超酷外形引领两厢车新时尚,掀起新的两厢车销售风暴。2007年6月18日,比亚迪F3第10万辆成功下线,成为最快突破10万辆的自主品牌车型。2007年8月9日,比亚迪第一款中高级商务轿车F6在深圳坪山基地下线,自主品牌冲击中高级轿车市场从F6开始。比亚迪深圳坪山基地占地180万平方米,至此比亚迪集团已经形成700万平方米的庞大产业格局,在集团发展的强大驱动下,比亚迪汽车将以强大的实力驰骋在汽车大潮中。
12. 人类工业发展史?
第一次工业革命:指18世纪60年代从英国发起的技术革命,以工作机的诞生开始的,以蒸汽机作为动力机被广泛使用为标志的,它开创了以机器代替手工劳动的时代。
第二次工业革命:指19世纪中期,欧洲国家和美国、日本的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的完成,促进了经济的发展。19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第二次工业革命。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
第三次科技革命: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空间技术和生物工程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涉及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等诸多领域的一场信息控制技术革命。
第四次工业革命:是以石墨烯,基因,虚拟现实,量子信息技术,可控核聚变、清洁能源以及生物技术为技术突破口的工业革命
13. 京东方发展史?
发展历程
1993年-1997年
1993年4月,在北京电子管厂的基础上,由2600多名员工自筹650万元种子基金,创立了北京东方电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开始了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化的创业征程。
经过存量调整和资源优化,BOE(京东方)在1993年改制当年,就实现扭亏为盈。
同时,BOE(京东方)采取与国外企业合资的方式,先后与日本旭硝子株式会社、日本端子株式会社、日伸工业株式会社合资,生产电子元器件。
通过合资企业,BOE(京东方)以少量投资迅速实现生产能力,获得新产品,又能从合资过程中培养人才、拓展国际化视野。
1997 年,BOE(京东方)进入显示终端领域,与台湾企业冠捷科技合作,成立东方冠捷电子股份有限公司,BOE(京东方)持股52%,把台式电脑的显示器做到了世界第一。
1997年6月,BOE(京东方)在中国深圳交易所成功发行境内上市外资股(B股),股票名称与交易代码为京东方B(200725),成为北京市第一家B股上市公司。
1998年-2002年
上市后,BOE(京东方)围绕以显示为重点的主营业务,积极实施两个战略性转变:以合资为主转向以发展主营事业为主,以电子零部件为主转向以发展显示业务为主。
1998 年,BOE(京东方)明确提出“进军液晶显示领域”的战略抉择,并开始战略布局与技术积累。事实上,BOE(京东方)早在1994 年就成立了预研小组,主要跟踪研究TFT、PDP、FED 等平板显示技术,而当时TFT-LCD 液晶显示技术刚开始在日本产业化。在1998 年整个中国显示产业尚未意识到进军液晶显示产业的必要性与紧迫性,且CRT 产业盈利性还较好时,BOE(京东方)就预见到新一轮的技术替代。
2001年1月,BOE(京东方)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增发A股,股票名称与交易代码为京东方A(000725)。同年8月,根据全球化战略发展的需要,北京东方电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更命名为“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03年-2008年
想真正进入TFT行业并非易事,从1998年到2001年的3年间,BOE(京东方)一直在苦苦思索进入这一新兴产业的路径。当时液晶显示产业开始进入大规模产业化阶段,率先进入的日韩企业已经形成了先行者优势,BOE(京东方)面临着大量专利和技术壁垒。[35]
TFT-LCD产业具有高技术含量、高投入和高产出的特点,必须拥有强大的基础研发、产品制造、工艺设计和市场运作能力,如何发展技术成为管理层需要抉择的难题。
正巧此时,一个绝佳的收购机遇摆在了BOE(京东方)的面前:金融危机中,韩国现代公司(HYNIX)因背负沉重债务,为保全核心的半导体业务,不得不忍痛割舍具有良好盈利潜力的TFT-LCD业务,以挽救公司的现金流危机。一些国际企业也对韩国现代的收购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谁可以获得最终的胜利?这将是对决策者毅力和决心的重大考验。
2003年1月,BOE(京东方)成功以3.5亿美元收购HINIX旗下的HYDISTFT-LCD业务,获得HYDIS的全面知识产权(包括TFT-LCD应用技术、设计技术和制造技术等)及团队,以及全球性TFT-LCD市场份额和营销网络,进入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件(TFT-LCD)领域,这标志着BOE(京东方)的TFT-LCD事业的战略布局正式全面启动。中国社会科学院全球并购研究中心将此事评为“2003年中国十大并购事件”之一。
通过收购后的消化、吸收、再创新,2003 年9 月,BOE(京东方)投资12 亿美元自主建设北京第5代TFT-LCD生产线,该产线于2005 年投产,结束了中国大陆的“无自主液晶显示屏时代”,翻开了中国自主制造液晶显示屏的新篇章。
同时,BOE(京东方)又积极布局产业链的上下游。在下游出海口方面,2003 年8 月,BOE(京东方)与冠捷科技股东签署协议,以10.64亿港币收购冠捷科技26.77% 股份,成为冠捷科技第一大股东。冠捷科技是全球知名显示器供应商,主要从事显示器产品的组装和销售,拥有完善的销售网络和出色的市场开拓能力。在上游产业链方面,BOE(京东方)于2004 年10 月至2006 年4 月,先后投建了TFT-LCD 用背光源项目、CCFL(冷阴极灯)项目和大尺寸TFT-LCD 用彩色滤光片(CF)生产线项目。而当时国内生产的TFT-LCD 面板80% 以上的原材料要靠进口,BOE(京东方)在上游产业链的布局,大大降低了原材料成本,拉动了国内相关产业的发展。
2009年-2013年
自2008年以来,BOE(京东方)开始实施“剑字”号战略(即钢剑、铁剑、木剑、无剑)。在经营团队的带领下,BOE(京东方)坚定贯彻执行“钢剑战略”,建立价值创造驱动和长期盈利的发展模式,拓展产品线和延伸产业链,提升产品与服务价值,并加速产线建设。自2008年至2013年,BOE(京东方)相继投建了成都第4.5代TFT-LCD生产线、中国大陆首条高世代线——京东方合肥第6代TFT-LCD生产线、中国大陆唯一一个TFT-LCD工艺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中国大陆首条8.5代线——京东方北京第8.5代TFT-LCD生产线、鄂尔多斯第5.5代AMOLED生产线、合肥第8.5代TFT-LCD生产线、重庆第8.5代TFT-LCD生产线,建立了具有自主创新和自我发展能力的半导体显示事业,提升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2014年-今
基于在发展显示事业中积累的显示、传感、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基础,BOE(京东方)2014年启动DSH战略转型,由单一显示器件业务向显示器件(Display Device Business)、智慧系统(Smart System Business)和健康服务(Healthcare Service Business)三大板块转型,即“DSH”战略。 2016年7月,BOE(京东方)正式升级企业定位,即由半导体显示技术、产品和服务提供商加速转型为物联网技术、产品和服务提供商。
2014年至今,BOE(京东方)投建了面向柔性的成都第6代AMOLED生产线、绵阳第6代柔性AMOLED生产线[36]、福州第8.5代TFT-LCD生产线和全球最高世代线——合肥第10.5代TFT-LCD生产线[37]。
BOE(京东方)在不断强化显示器件事业核心能力基础上,整合成立以物联网系统解决方案为主要方向的智慧系统产品和服务事业,及以信息医学和大数据为技术支点的物联网健康服务事业,跨界创新推进转型升级。
2018年3月,深交所上市公司京东方发布公告称,已完成收购法国零售物联网领域公司SES-imagotag股份。[38]
2019年3月,合肥京东方医院全面开诊[44],这是BOE(京东方)投资建设的第一家数字化三级综合医院,拥有全球先进的医疗设备和一流的专业医疗团队,可为大众提供高品质、可担负、有温度的医疗服务。7月,BOE(京东方)绵阳第6代柔性AMOLED生产线量产。[45]
2020年2月2月,合肥京东方医院、成都京东方医院派遣援鄂医疗队,开展新冠疫情防控工作[46]。10月,重庆智慧系统创新中心项目开工。[47]
2021年3月29日,BOE(京东方)举办了2021川渝媒体见面会,首次发布西南地区总体战略布局[48],即构筑成都、绵阳、重庆三地为核心的西南产业集群,包括6条半导体显示生产线、1个研发中心、2个智慧系统创新中心、1个数字医院等,累计投资规模约2000亿元,助力打造西南万亿级产值规模的电子信息产业带。
2021年9月26日,“你好 BOE”美好生活馆在深圳欢乐海岸狂欢广场亮相,集合科技感、艺术感、潮流风尚于一体。[50]
2021年12月21日,京东方 BOE MLED 事业群首款玻璃基 AM Mini LED MNT 产品量产交付仪式举办,玻璃基 MNT 背光项目顺利实现量产交付。[53]
2021年12月,京东方正式对外发布中国半导体显示领域的首个技术品牌ADS Pro、f-OLED和α-MLED,成为LCD、OLED和MLED三大领域里最前沿的高端技术解决方案。[116]
2021年12月23日,京东方环境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成立,经营范围包含:节能技术、环保新能源技术、环保设备、太阳能发电、光伏建筑一体化和绿色建筑、电力、电站运营维护的技术开发等。[54]
2021年12月28日,京东方斥资465亿元打造的重庆第6代AMOLED(柔性)生产线项目举行量产暨客户交付仪式,正式对外宣布量产。此次正式宣布量产的重庆第6代AMOLED(柔性)生产线坐落于重庆两江新区,占地约97万平方米。[55]
截至2022年1月,京东方OLED微显示器已经实现量产[56]。
2022年8月23日,BOE(京东方)正式启动为期一个月的“屏实力成王者”系列电竞体验活动,并全新推出行业首款沉浸式电竞体验舱“BBBBox”(BOE BigBest Box)。[82]
2022年9月6日,华为Mate 50系列正式发布。在屏幕上,该系列手机由国内维信诺和京东方供货柔性AMOLED屏幕。[83]9月,京东方被加入iPhone14供应商名单。[84]
2023年2月,BOE(京东方)首发创新OLED低功耗解决方案,全面赋能荣耀Magic5系列
14. 京东方发展史?
发展历程
1993年-1997年
1993年4月,在北京电子管厂的基础上,由2600多名员工自筹650万元种子基金,创立了北京东方电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开始了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化的创业征程。
经过存量调整和资源优化,BOE(京东方)在1993年改制当年,就实现扭亏为盈。
同时,BOE(京东方)采取与国外企业合资的方式,先后与日本旭硝子株式会社、日本端子株式会社、日伸工业株式会社合资,生产电子元器件。
通过合资企业,BOE(京东方)以少量投资迅速实现生产能力,获得新产品,又能从合资过程中培养人才、拓展国际化视野。
1997 年,BOE(京东方)进入显示终端领域,与台湾企业冠捷科技合作,成立东方冠捷电子股份有限公司,BOE(京东方)持股52%,把台式电脑的显示器做到了世界第一。
1997年6月,BOE(京东方)在中国深圳交易所成功发行境内上市外资股(B股),股票名称与交易代码为京东方B(200725),成为北京市第一家B股上市公司。
1998年-2002年
上市后,BOE(京东方)围绕以显示为重点的主营业务,积极实施两个战略性转变:以合资为主转向以发展主营事业为主,以电子零部件为主转向以发展显示业务为主。
1998 年,BOE(京东方)明确提出“进军液晶显示领域”的战略抉择,并开始战略布局与技术积累。事实上,BOE(京东方)早在1994 年就成立了预研小组,主要跟踪研究TFT、PDP、FED 等平板显示技术,而当时TFT-LCD 液晶显示技术刚开始在日本产业化。在1998 年整个中国显示产业尚未意识到进军液晶显示产业的必要性与紧迫性,且CRT 产业盈利性还较好时,BOE(京东方)就预见到新一轮的技术替代。
2001年1月,BOE(京东方)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增发A股,股票名称与交易代码为京东方A(000725)。同年8月,根据全球化战略发展的需要,北京东方电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更命名为“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03年-2008年
想真正进入TFT行业并非易事,从1998年到2001年的3年间,BOE(京东方)一直在苦苦思索进入这一新兴产业的路径。当时液晶显示产业开始进入大规模产业化阶段,率先进入的日韩企业已经形成了先行者优势,BOE(京东方)面临着大量专利和技术壁垒。[35]
TFT-LCD产业具有高技术含量、高投入和高产出的特点,必须拥有强大的基础研发、产品制造、工艺设计和市场运作能力,如何发展技术成为管理层需要抉择的难题。
正巧此时,一个绝佳的收购机遇摆在了BOE(京东方)的面前:金融危机中,韩国现代公司(HYNIX)因背负沉重债务,为保全核心的半导体业务,不得不忍痛割舍具有良好盈利潜力的TFT-LCD业务,以挽救公司的现金流危机。一些国际企业也对韩国现代的收购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谁可以获得最终的胜利?这将是对决策者毅力和决心的重大考验。
2003年1月,BOE(京东方)成功以3.5亿美元收购HINIX旗下的HYDISTFT-LCD业务,获得HYDIS的全面知识产权(包括TFT-LCD应用技术、设计技术和制造技术等)及团队,以及全球性TFT-LCD市场份额和营销网络,进入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件(TFT-LCD)领域,这标志着BOE(京东方)的TFT-LCD事业的战略布局正式全面启动。中国社会科学院全球并购研究中心将此事评为“2003年中国十大并购事件”之一。
通过收购后的消化、吸收、再创新,2003 年9 月,BOE(京东方)投资12 亿美元自主建设北京第5代TFT-LCD生产线,该产线于2005 年投产,结束了中国大陆的“无自主液晶显示屏时代”,翻开了中国自主制造液晶显示屏的新篇章。
同时,BOE(京东方)又积极布局产业链的上下游。在下游出海口方面,2003 年8 月,BOE(京东方)与冠捷科技股东签署协议,以10.64亿港币收购冠捷科技26.77% 股份,成为冠捷科技第一大股东。冠捷科技是全球知名显示器供应商,主要从事显示器产品的组装和销售,拥有完善的销售网络和出色的市场开拓能力。在上游产业链方面,BOE(京东方)于2004 年10 月至2006 年4 月,先后投建了TFT-LCD 用背光源项目、CCFL(冷阴极灯)项目和大尺寸TFT-LCD 用彩色滤光片(CF)生产线项目。而当时国内生产的TFT-LCD 面板80% 以上的原材料要靠进口,BOE(京东方)在上游产业链的布局,大大降低了原材料成本,拉动了国内相关产业的发展。
2009年-2013年
自2008年以来,BOE(京东方)开始实施“剑字”号战略(即钢剑、铁剑、木剑、无剑)。在经营团队的带领下,BOE(京东方)坚定贯彻执行“钢剑战略”,建立价值创造驱动和长期盈利的发展模式,拓展产品线和延伸产业链,提升产品与服务价值,并加速产线建设。自2008年至2013年,BOE(京东方)相继投建了成都第4.5代TFT-LCD生产线、中国大陆首条高世代线——京东方合肥第6代TFT-LCD生产线、中国大陆唯一一个TFT-LCD工艺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中国大陆首条8.5代线——京东方北京第8.5代TFT-LCD生产线、鄂尔多斯第5.5代AMOLED生产线、合肥第8.5代TFT-LCD生产线、重庆第8.5代TFT-LCD生产线,建立了具有自主创新和自我发展能力的半导体显示事业,提升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2014年-今
基于在发展显示事业中积累的显示、传感、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基础,BOE(京东方)2014年启动DSH战略转型,由单一显示器件业务向显示器件(Display Device Business)、智慧系统(Smart System Business)和健康服务(Healthcare Service Business)三大板块转型,即“DSH”战略。 2016年7月,BOE(京东方)正式升级企业定位,即由半导体显示技术、产品和服务提供商加速转型为物联网技术、产品和服务提供商。
2014年至今,BOE(京东方)投建了面向柔性的成都第6代AMOLED生产线、绵阳第6代柔性AMOLED生产线[36]、福州第8.5代TFT-LCD生产线和全球最高世代线——合肥第10.5代TFT-LCD生产线[37]。
BOE(京东方)在不断强化显示器件事业核心能力基础上,整合成立以物联网系统解决方案为主要方向的智慧系统产品和服务事业,及以信息医学和大数据为技术支点的物联网健康服务事业,跨界创新推进转型升级。
2018年3月,深交所上市公司京东方发布公告称,已完成收购法国零售物联网领域公司SES-imagotag股份。[38]
2019年3月,合肥京东方医院全面开诊[44],这是BOE(京东方)投资建设的第一家数字化三级综合医院,拥有全球先进的医疗设备和一流的专业医疗团队,可为大众提供高品质、可担负、有温度的医疗服务。7月,BOE(京东方)绵阳第6代柔性AMOLED生产线量产。[45]
2020年2月2月,合肥京东方医院、成都京东方医院派遣援鄂医疗队,开展新冠疫情防控工作[46]。10月,重庆智慧系统创新中心项目开工。[47]
2021年3月29日,BOE(京东方)举办了2021川渝媒体见面会,首次发布西南地区总体战略布局[48],即构筑成都、绵阳、重庆三地为核心的西南产业集群,包括6条半导体显示生产线、1个研发中心、2个智慧系统创新中心、1个数字医院等,累计投资规模约2000亿元,助力打造西南万亿级产值规模的电子信息产业带。
2021年9月26日,“你好 BOE”美好生活馆在深圳欢乐海岸狂欢广场亮相,集合科技感、艺术感、潮流风尚于一体。[50]
2021年12月21日,京东方 BOE MLED 事业群首款玻璃基 AM Mini LED MNT 产品量产交付仪式举办,玻璃基 MNT 背光项目顺利实现量产交付。[53]
2021年12月,京东方正式对外发布中国半导体显示领域的首个技术品牌ADS Pro、f-OLED和α-MLED,成为LCD、OLED和MLED三大领域里最前沿的高端技术解决方案。[116]
2021年12月23日,京东方环境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成立,经营范围包含:节能技术、环保新能源技术、环保设备、太阳能发电、光伏建筑一体化和绿色建筑、电力、电站运营维护的技术开发等。[54]
2021年12月28日,京东方斥资465亿元打造的重庆第6代AMOLED(柔性)生产线项目举行量产暨客户交付仪式,正式对外宣布量产。此次正式宣布量产的重庆第6代AMOLED(柔性)生产线坐落于重庆两江新区,占地约97万平方米。[55]
截至2022年1月,京东方OLED微显示器已经实现量产[56]。
2022年8月23日,BOE(京东方)正式启动为期一个月的“屏实力成王者”系列电竞体验活动,并全新推出行业首款沉浸式电竞体验舱“BBBBox”(BOE BigBest Box)。[82]
2022年9月6日,华为Mate 50系列正式发布。在屏幕上,该系列手机由国内维信诺和京东方供货柔性AMOLED屏幕。[83]9月,京东方被加入iPhone14供应商名单。[84]
2023年2月,BOE(京东方)首发创新OLED低功耗解决方案,全面赋能荣耀Magic5系列
15. 京东方发展史?
发展历程
1993年-1997年
1993年4月,在北京电子管厂的基础上,由2600多名员工自筹650万元种子基金,创立了北京东方电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开始了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化的创业征程。
经过存量调整和资源优化,BOE(京东方)在1993年改制当年,就实现扭亏为盈。
同时,BOE(京东方)采取与国外企业合资的方式,先后与日本旭硝子株式会社、日本端子株式会社、日伸工业株式会社合资,生产电子元器件。
通过合资企业,BOE(京东方)以少量投资迅速实现生产能力,获得新产品,又能从合资过程中培养人才、拓展国际化视野。
1997 年,BOE(京东方)进入显示终端领域,与台湾企业冠捷科技合作,成立东方冠捷电子股份有限公司,BOE(京东方)持股52%,把台式电脑的显示器做到了世界第一。
1997年6月,BOE(京东方)在中国深圳交易所成功发行境内上市外资股(B股),股票名称与交易代码为京东方B(200725),成为北京市第一家B股上市公司。
1998年-2002年
上市后,BOE(京东方)围绕以显示为重点的主营业务,积极实施两个战略性转变:以合资为主转向以发展主营事业为主,以电子零部件为主转向以发展显示业务为主。
1998 年,BOE(京东方)明确提出“进军液晶显示领域”的战略抉择,并开始战略布局与技术积累。事实上,BOE(京东方)早在1994 年就成立了预研小组,主要跟踪研究TFT、PDP、FED 等平板显示技术,而当时TFT-LCD 液晶显示技术刚开始在日本产业化。在1998 年整个中国显示产业尚未意识到进军液晶显示产业的必要性与紧迫性,且CRT 产业盈利性还较好时,BOE(京东方)就预见到新一轮的技术替代。
2001年1月,BOE(京东方)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增发A股,股票名称与交易代码为京东方A(000725)。同年8月,根据全球化战略发展的需要,北京东方电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更命名为“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03年-2008年
想真正进入TFT行业并非易事,从1998年到2001年的3年间,BOE(京东方)一直在苦苦思索进入这一新兴产业的路径。当时液晶显示产业开始进入大规模产业化阶段,率先进入的日韩企业已经形成了先行者优势,BOE(京东方)面临着大量专利和技术壁垒。[35]
TFT-LCD产业具有高技术含量、高投入和高产出的特点,必须拥有强大的基础研发、产品制造、工艺设计和市场运作能力,如何发展技术成为管理层需要抉择的难题。
正巧此时,一个绝佳的收购机遇摆在了BOE(京东方)的面前:金融危机中,韩国现代公司(HYNIX)因背负沉重债务,为保全核心的半导体业务,不得不忍痛割舍具有良好盈利潜力的TFT-LCD业务,以挽救公司的现金流危机。一些国际企业也对韩国现代的收购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谁可以获得最终的胜利?这将是对决策者毅力和决心的重大考验。
2003年1月,BOE(京东方)成功以3.5亿美元收购HINIX旗下的HYDISTFT-LCD业务,获得HYDIS的全面知识产权(包括TFT-LCD应用技术、设计技术和制造技术等)及团队,以及全球性TFT-LCD市场份额和营销网络,进入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件(TFT-LCD)领域,这标志着BOE(京东方)的TFT-LCD事业的战略布局正式全面启动。中国社会科学院全球并购研究中心将此事评为“2003年中国十大并购事件”之一。
通过收购后的消化、吸收、再创新,2003 年9 月,BOE(京东方)投资12 亿美元自主建设北京第5代TFT-LCD生产线,该产线于2005 年投产,结束了中国大陆的“无自主液晶显示屏时代”,翻开了中国自主制造液晶显示屏的新篇章。
同时,BOE(京东方)又积极布局产业链的上下游。在下游出海口方面,2003 年8 月,BOE(京东方)与冠捷科技股东签署协议,以10.64亿港币收购冠捷科技26.77% 股份,成为冠捷科技第一大股东。冠捷科技是全球知名显示器供应商,主要从事显示器产品的组装和销售,拥有完善的销售网络和出色的市场开拓能力。在上游产业链方面,BOE(京东方)于2004 年10 月至2006 年4 月,先后投建了TFT-LCD 用背光源项目、CCFL(冷阴极灯)项目和大尺寸TFT-LCD 用彩色滤光片(CF)生产线项目。而当时国内生产的TFT-LCD 面板80% 以上的原材料要靠进口,BOE(京东方)在上游产业链的布局,大大降低了原材料成本,拉动了国内相关产业的发展。
2009年-2013年
自2008年以来,BOE(京东方)开始实施“剑字”号战略(即钢剑、铁剑、木剑、无剑)。在经营团队的带领下,BOE(京东方)坚定贯彻执行“钢剑战略”,建立价值创造驱动和长期盈利的发展模式,拓展产品线和延伸产业链,提升产品与服务价值,并加速产线建设。自2008年至2013年,BOE(京东方)相继投建了成都第4.5代TFT-LCD生产线、中国大陆首条高世代线——京东方合肥第6代TFT-LCD生产线、中国大陆唯一一个TFT-LCD工艺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中国大陆首条8.5代线——京东方北京第8.5代TFT-LCD生产线、鄂尔多斯第5.5代AMOLED生产线、合肥第8.5代TFT-LCD生产线、重庆第8.5代TFT-LCD生产线,建立了具有自主创新和自我发展能力的半导体显示事业,提升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2014年-今
基于在发展显示事业中积累的显示、传感、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基础,BOE(京东方)2014年启动DSH战略转型,由单一显示器件业务向显示器件(Display Device Business)、智慧系统(Smart System Business)和健康服务(Healthcare Service Business)三大板块转型,即“DSH”战略。 2016年7月,BOE(京东方)正式升级企业定位,即由半导体显示技术、产品和服务提供商加速转型为物联网技术、产品和服务提供商。
2014年至今,BOE(京东方)投建了面向柔性的成都第6代AMOLED生产线、绵阳第6代柔性AMOLED生产线[36]、福州第8.5代TFT-LCD生产线和全球最高世代线——合肥第10.5代TFT-LCD生产线[37]。
BOE(京东方)在不断强化显示器件事业核心能力基础上,整合成立以物联网系统解决方案为主要方向的智慧系统产品和服务事业,及以信息医学和大数据为技术支点的物联网健康服务事业,跨界创新推进转型升级。
2018年3月,深交所上市公司京东方发布公告称,已完成收购法国零售物联网领域公司SES-imagotag股份。[38]
2019年3月,合肥京东方医院全面开诊[44],这是BOE(京东方)投资建设的第一家数字化三级综合医院,拥有全球先进的医疗设备和一流的专业医疗团队,可为大众提供高品质、可担负、有温度的医疗服务。7月,BOE(京东方)绵阳第6代柔性AMOLED生产线量产。[45]
2020年2月2月,合肥京东方医院、成都京东方医院派遣援鄂医疗队,开展新冠疫情防控工作[46]。10月,重庆智慧系统创新中心项目开工。[47]
2021年3月29日,BOE(京东方)举办了2021川渝媒体见面会,首次发布西南地区总体战略布局[48],即构筑成都、绵阳、重庆三地为核心的西南产业集群,包括6条半导体显示生产线、1个研发中心、2个智慧系统创新中心、1个数字医院等,累计投资规模约2000亿元,助力打造西南万亿级产值规模的电子信息产业带。
2021年9月26日,“你好 BOE”美好生活馆在深圳欢乐海岸狂欢广场亮相,集合科技感、艺术感、潮流风尚于一体。[50]
2021年12月21日,京东方 BOE MLED 事业群首款玻璃基 AM Mini LED MNT 产品量产交付仪式举办,玻璃基 MNT 背光项目顺利实现量产交付。[53]
2021年12月,京东方正式对外发布中国半导体显示领域的首个技术品牌ADS Pro、f-OLED和α-MLED,成为LCD、OLED和MLED三大领域里最前沿的高端技术解决方案。[116]
2021年12月23日,京东方环境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成立,经营范围包含:节能技术、环保新能源技术、环保设备、太阳能发电、光伏建筑一体化和绿色建筑、电力、电站运营维护的技术开发等。[54]
2021年12月28日,京东方斥资465亿元打造的重庆第6代AMOLED(柔性)生产线项目举行量产暨客户交付仪式,正式对外宣布量产。此次正式宣布量产的重庆第6代AMOLED(柔性)生产线坐落于重庆两江新区,占地约97万平方米。[55]
截至2022年1月,京东方OLED微显示器已经实现量产[56]。
2022年8月23日,BOE(京东方)正式启动为期一个月的“屏实力成王者”系列电竞体验活动,并全新推出行业首款沉浸式电竞体验舱“BBBBox”(BOE BigBest Box)。[82]
2022年9月6日,华为Mate 50系列正式发布。在屏幕上,该系列手机由国内维信诺和京东方供货柔性AMOLED屏幕。[83]9月,京东方被加入iPhone14供应商名单。[84]
2023年2月,BOE(京东方)首发创新OLED低功耗解决方案,全面赋能荣耀Magic5系列
16. 比亚迪汽车十五年的发展史?
比亚迪发展史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始建于1995年,由 20 多人的规模起步,短短十年时间内迅速成长为 IT 及电子零部件的世界级制造企业,为全球第二大移动能源供应商,被誉为“制造业基因携带者”,“国际OEM皇帝”和“世界OEM隐形冠军”。2002年,比亚迪在香港证券交易所上市,创下了54支H股最高发行价的记录。2003 年比亚迪跻身为全球第二大充电电池生产商。2006年,比亚迪入选全球企业新兴百强。今天,比亚迪股份在全球拥有员工100,000 余人,公司市值已超过300亿港币。目前,比亚迪IT及电子零部件产业已覆盖手机所有零部件及组装业务。
比亚迪汽车——比亚迪股份的直属子公司。2003 年,比亚迪正式收购陕西秦川汽车有限责任公司,组建比亚迪汽车,进入汽车制造与销售领域,开始了民族自主品牌汽车的发展征程。比亚迪汽车坚持自主研发、自主品牌、自主发展的发展模式,以“造世界水平的好车” 为产品目标,以“打造民族的世界级汽车品牌”为产业目标,立志振兴民族汽车产业。目前,比亚迪已建成西安、北京、深圳、上海四大产业基地,在整车制造、模具开发、车型研发等方面都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产业格局日渐完善。比亚迪汽车在上海建设有一流的研发中心,拥有3000多人的汽车研发队伍,每年获得国家研发专利超过500项。在西安建设有国际领先水平的轿车生产线,总产能达到20万辆。在深圳建成现代化汽车城,总产能将达到30万辆,并建成第二研发中心,将成为比亚迪汽车中高级汽车的生产基地。北京模具制造中心,业已形成专业化、规模化的模具产业格局,为世界知名汽车品牌制造整车模具。
2006年,比亚迪集团实现销售收入129亿元,同比增长101%;汽车产业取得骄人业绩,主力车型F3实现销售63153辆,同比增长472%,实现销售收入近50亿元。F3还实现出口5000余辆,产品覆盖16个国家和地区。2007年,比亚迪汽车将推出F3R、F6、F8等三款重量级车型,力争实现整车销量10万辆,进入国内主流汽车制造厂商行列。
2007年以来,比亚迪F3月销连续突破1万辆,发展势头迅猛。7月份,比亚迪另一款两厢中级轿车F3R全国上市,以超凡动力、超级安全、超酷外形引领两厢车新时尚,掀起新的两厢车销售风暴。2007年6月18日,比亚迪F3第10万辆成功下线,成为最快突破10万辆的自主品牌车型。2007年8月9日,比亚迪第一款中高级商务轿车F6在深圳坪山基地下线,自主品牌冲击中高级轿车市场从F6开始。比亚迪深圳坪山基地占地180万平方米,至此比亚迪集团已经形成700万平方米的庞大产业格局,在集团发展的强大驱动下,比亚迪汽车将以强大的实力驰骋在汽车大潮中。
17. 新能源技师考试内容
第一部分 专业知识(应知)
(一)考试科目与分值比例
1、计算机应用基础,约占30%。
2、汽车文化,约占30%。
3、电工电子基础,约占40%
(二)试卷结构及分值比例
1、单项选择题,占20%。
2、是非判断题,占20%。
3、主观题,主要包括识图题、计算题和问答题,占60%。
(三)考试范围及要求
【计算机应用基础】
1、计算机基础知识
2、Windows 7操作系统
3、Office 2010办公软件的应用
4、网络应用基础
【汽车文化】
1、汽车的发展史
2、汽车的认识
3、世界重要的汽车城及著名车展
4、汽车名人
5、著名汽车企业及汽车商标
6、汽车文化
7、汽车与环境
8、汽车时尚
9、汽车驾驶与安全
18. 人类工业发展史?
第一次工业革命:指18世纪60年代从英国发起的技术革命,以工作机的诞生开始的,以蒸汽机作为动力机被广泛使用为标志的,它开创了以机器代替手工劳动的时代。
第二次工业革命:指19世纪中期,欧洲国家和美国、日本的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的完成,促进了经济的发展。19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第二次工业革命。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
第三次科技革命: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空间技术和生物工程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涉及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等诸多领域的一场信息控制技术革命。
第四次工业革命:是以石墨烯,基因,虚拟现实,量子信息技术,可控核聚变、清洁能源以及生物技术为技术突破口的工业革命
19. 比亚迪汽车十五年的发展史?
比亚迪发展史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始建于1995年,由 20 多人的规模起步,短短十年时间内迅速成长为 IT 及电子零部件的世界级制造企业,为全球第二大移动能源供应商,被誉为“制造业基因携带者”,“国际OEM皇帝”和“世界OEM隐形冠军”。2002年,比亚迪在香港证券交易所上市,创下了54支H股最高发行价的记录。2003 年比亚迪跻身为全球第二大充电电池生产商。2006年,比亚迪入选全球企业新兴百强。今天,比亚迪股份在全球拥有员工100,000 余人,公司市值已超过300亿港币。目前,比亚迪IT及电子零部件产业已覆盖手机所有零部件及组装业务。
比亚迪汽车——比亚迪股份的直属子公司。2003 年,比亚迪正式收购陕西秦川汽车有限责任公司,组建比亚迪汽车,进入汽车制造与销售领域,开始了民族自主品牌汽车的发展征程。比亚迪汽车坚持自主研发、自主品牌、自主发展的发展模式,以“造世界水平的好车” 为产品目标,以“打造民族的世界级汽车品牌”为产业目标,立志振兴民族汽车产业。目前,比亚迪已建成西安、北京、深圳、上海四大产业基地,在整车制造、模具开发、车型研发等方面都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产业格局日渐完善。比亚迪汽车在上海建设有一流的研发中心,拥有3000多人的汽车研发队伍,每年获得国家研发专利超过500项。在西安建设有国际领先水平的轿车生产线,总产能达到20万辆。在深圳建成现代化汽车城,总产能将达到30万辆,并建成第二研发中心,将成为比亚迪汽车中高级汽车的生产基地。北京模具制造中心,业已形成专业化、规模化的模具产业格局,为世界知名汽车品牌制造整车模具。
2006年,比亚迪集团实现销售收入129亿元,同比增长101%;汽车产业取得骄人业绩,主力车型F3实现销售63153辆,同比增长472%,实现销售收入近50亿元。F3还实现出口5000余辆,产品覆盖16个国家和地区。2007年,比亚迪汽车将推出F3R、F6、F8等三款重量级车型,力争实现整车销量10万辆,进入国内主流汽车制造厂商行列。
2007年以来,比亚迪F3月销连续突破1万辆,发展势头迅猛。7月份,比亚迪另一款两厢中级轿车F3R全国上市,以超凡动力、超级安全、超酷外形引领两厢车新时尚,掀起新的两厢车销售风暴。2007年6月18日,比亚迪F3第10万辆成功下线,成为最快突破10万辆的自主品牌车型。2007年8月9日,比亚迪第一款中高级商务轿车F6在深圳坪山基地下线,自主品牌冲击中高级轿车市场从F6开始。比亚迪深圳坪山基地占地180万平方米,至此比亚迪集团已经形成700万平方米的庞大产业格局,在集团发展的强大驱动下,比亚迪汽车将以强大的实力驰骋在汽车大潮中。
20. 比亚迪汽车十五年的发展史?
比亚迪发展史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始建于1995年,由 20 多人的规模起步,短短十年时间内迅速成长为 IT 及电子零部件的世界级制造企业,为全球第二大移动能源供应商,被誉为“制造业基因携带者”,“国际OEM皇帝”和“世界OEM隐形冠军”。2002年,比亚迪在香港证券交易所上市,创下了54支H股最高发行价的记录。2003 年比亚迪跻身为全球第二大充电电池生产商。2006年,比亚迪入选全球企业新兴百强。今天,比亚迪股份在全球拥有员工100,000 余人,公司市值已超过300亿港币。目前,比亚迪IT及电子零部件产业已覆盖手机所有零部件及组装业务。
比亚迪汽车——比亚迪股份的直属子公司。2003 年,比亚迪正式收购陕西秦川汽车有限责任公司,组建比亚迪汽车,进入汽车制造与销售领域,开始了民族自主品牌汽车的发展征程。比亚迪汽车坚持自主研发、自主品牌、自主发展的发展模式,以“造世界水平的好车” 为产品目标,以“打造民族的世界级汽车品牌”为产业目标,立志振兴民族汽车产业。目前,比亚迪已建成西安、北京、深圳、上海四大产业基地,在整车制造、模具开发、车型研发等方面都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产业格局日渐完善。比亚迪汽车在上海建设有一流的研发中心,拥有3000多人的汽车研发队伍,每年获得国家研发专利超过500项。在西安建设有国际领先水平的轿车生产线,总产能达到20万辆。在深圳建成现代化汽车城,总产能将达到30万辆,并建成第二研发中心,将成为比亚迪汽车中高级汽车的生产基地。北京模具制造中心,业已形成专业化、规模化的模具产业格局,为世界知名汽车品牌制造整车模具。
2006年,比亚迪集团实现销售收入129亿元,同比增长101%;汽车产业取得骄人业绩,主力车型F3实现销售63153辆,同比增长472%,实现销售收入近50亿元。F3还实现出口5000余辆,产品覆盖16个国家和地区。2007年,比亚迪汽车将推出F3R、F6、F8等三款重量级车型,力争实现整车销量10万辆,进入国内主流汽车制造厂商行列。
2007年以来,比亚迪F3月销连续突破1万辆,发展势头迅猛。7月份,比亚迪另一款两厢中级轿车F3R全国上市,以超凡动力、超级安全、超酷外形引领两厢车新时尚,掀起新的两厢车销售风暴。2007年6月18日,比亚迪F3第10万辆成功下线,成为最快突破10万辆的自主品牌车型。2007年8月9日,比亚迪第一款中高级商务轿车F6在深圳坪山基地下线,自主品牌冲击中高级轿车市场从F6开始。比亚迪深圳坪山基地占地180万平方米,至此比亚迪集团已经形成700万平方米的庞大产业格局,在集团发展的强大驱动下,比亚迪汽车将以强大的实力驰骋在汽车大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