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基地建设区位条件(太阳辐射能开发的区位条件?)
1. 太阳辐射能开发的区位条件?
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较大,太阳辐射强;海拔较高,日照时间长,(大气削弱作用弱)太阳辐射强;云层薄,(大气削弱作用弱)太阳辐射强度大.
太阳能丰富原因主要从太阳辐射强度以及日照时间去分析.
社会经济条件:距发达地区近,输电成本低,能源需求量大,开发市场广阔。
2. 风力发电选址条件?
风电站的选址要求:
1:一般要求年平均风速在6米/秒以上(60-70米高度),山区在5.8米/秒以上。
2: 年3-25米/秒的风速累计小时数在2000小时以上(3000-5000)。
3:年平均有效风能功率密度在150瓦/平方米以上。
4:每台机的平均间距为叶片直径的4-6倍。
5:并网条件好,要求风电场离接入的电网不超过20公里。
6:离居民区300米以上的距离。
7:目前,风力发电项目的单位投资为7000-10000元/千瓦,一座5万千瓦的风力发电厂的投资约为4-5亿元。
8:风电厂的开发首先由当地市级政府与拟投资开发的企业签订合作协议,企业根据协议明确的范围开展前期的测风工作。在取得测风资料后,开展项目的论证工作,论证能满足开发的要求,便可启动相应的报批程序,开展预可研的编制工作,及相关的前期工作。预可研审查通过后,就可以开展可研报告的编制及其它专题报告的编制工作,完成后向省或自治区发改委申报项目,由省统一向国家能源局申请核准。在得到核准后,便可以开展项目的建设。整个项目从开始到投产周期约为四年左右。
9:另外,还需要考虑电价、风向、地形、地质、气候、环境以及道路交通等一系列因素。
3. 地理与生产建设的几大要素?
1.自然因素 土地:土地平坦开阔,利于建厂,土地租金低 水源:临近河流、湖泊或降水多,水源充足,水质好 环境:环境优美、气候宜人,有利于高科技工业的布局
2.经济因素 原料:靠近原料产地,原料充足──原料指向型工业 能源:靠近能源产地(煤、石油、天然气、水能、风能…),能源充足──动力指向型 市场:人口稠密或人口密集、位于或靠近大城市,市场广阔(对市场指向工业更明显) 交通:临海港、河湖或河流交汇处、临铁路、高速公路或航空港,交通和通讯便利 劳动力:人口稠密,劳动力资源丰富和劳动密集型工业;劳动力质优价廉,生产成本低 技术:科教发达或临近高等院校或科研院所,劳动力素质高和技术密集型 工农业基础:临近商品农业基地或农业发达,能提供充足的原材料和消费市场;当地工业发达,生 产协作条件好
3.社会因素 国家政策:国家政策的扶持、鼓励;国家政策的变化(解决就业的工厂设在不盈利的区位;为缩小经济差距进行的西部大开发) 国防安全:某时期国防需要(多在山区、边区) 个人行为(或偏好):如海外华人、华侨的投资 工业惯性:考虑搬迁费用或政府的影响或出于对当地经济的考虑等
4.环境因素 风向:严重污染大气的工厂,应该在城市主导风向的下风口地带,或者在主导风向的垂直两侧选择厂址,季风区布置在当地最小风频的风向的上风地带 水源:有废水排放的工厂应布局在远离水源地或远离河流上游区;自来水厂布局在居民区的水源地上游或河流上游地区 距离居民区、农田的远近:占地面积小无污染的工业,布局在城区;用地规模较大、污染较轻的工业可布局在城市的边缘或近郊地区;严重污染难以治理的大型企业,宜布局在远离市区的远郊或郊外 生态环境:工业布局应远离生态环境脆弱地区。
4. 山西省作为中国的,鲁尔区 ,其发展煤矿工业和钢铁工业区位优势条件有哪些?
工业区位因素分析
1、影响工业区位因素:
①自然区位因素:原料、燃料(动力)、土地、水源;
②社会经济因素:市场、交通、政策、科技、劳动力;
2、主导区位工业类型
①原料指向型:应接近原料产地如,制糖(甘蔗、甜菜)、水产加工、水果罐头。
②市场指向型:应接近市场如,啤酒、家具、印刷、食品。
③动力指向型:应接近火电厂、水电站如,炼铝、电镀。
④技术指向型:应接近高等教育和科技发达地区,电子、卫星、飞机、精密仪表。
⑤廉价劳动力指向型:应接近劳动力丰富的地方,普通服装、电子装配、包带、制伞、制鞋。
3、投入要素类型
包括资源密集型、劳动密集型、资金密集型(如,钢铁、化工)、技术密集型。
4、不同类型工业区的区位因素:
(1)、德国鲁尔区
区位优势:①、煤炭资源丰富; ②、离铁矿区(法国东北)较近;
③、降水丰富,河网密布,水源充沛;④、水陆交通便捷;⑤、市场广阔。
衰落原因:①生产结构单一; ②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
③世界性钢铁过剩; ④新技术革命的冲击。
整治措施:①、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促进经济结构多元化;
②、调整工业布局,保证各行业平衡发展
③、拓展交通,发展科技;
④、消除污染,美化环境。
(2)、意大利新兴工业区
工业区特点:①、(规模)以中小型企业为主; ②、(部门)以轻工业为主;
③、生产过程分散; ④、资本集中程度低;
⑤、工业分散在小城镇,甚至乡村地区。
(3)、美国“硅谷”
区位优势:①、地理位置优越,环境优美;
②、地中海气候区,温暖湿润,气候宜人;
③、高等院校云集,技术力量雄厚;
④、交通便捷。 ⑤、军事订货
工业区特点:①、从业人员知识技术水平高,科学家和工程师所占比例高;
②、增长速度快,产品更新周期短;
③、研究开发费用在销售额中所占比重大;
④、产品面向世界市场。
存在的问题:①用地紧张,地价上涨;②交通拥挤,环境压力增大。
解决的措施:①调整产业布局(将新工厂转移到内地的德克萨斯州以及东南亚、墨西哥等地);②完善基础设施,美化环境
(4)、辽中南重工业基地
区位分析:
(1)地理位置:濒临渤海、黄海;靠近俄罗斯、朝鲜、韩国;地理位置优越。
(2)自然因素:气候温和,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以辽河为水源。
(3)社会经济因素:
煤铁资源丰富;水陆交通便利;劳动力丰富;农业资源支持;
国家政策支持;国防安全,土地租金不高等。
不足:
许多矿产资源濒临枯竭,资源相对不足;水资源不足;科技发展水平不高;
产业结构相对单一;市场经济不发达,计划经济影响大;区内环境污染大。
调整措施:
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和第三产业;
加强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的建设;
大力发展科技,提高劳动者的素质;
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
加大改革开放的力度,积极引进外资;
治理环境污染。
(5)、京津唐工业基地(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区位分析:
(1)地理位置:位于温带季风区,濒临渤海,区内有全国的政治中心和重要的经济中心,地理位置重要。
(2)自然因素:温带季风区,气候温和,地形平坦。
(3)社会经济因素:
资源丰富(华北油田、开滦煤田、长芦盐场、棉花等);
交通便利(海运、铁路、高速公路、航空、管道类型齐全);
科技发达;劳动力丰富;市场广阔;能源充足(靠近山西能源基地)。
不足:水源、能源不足;污染严重
发展方向:资源型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6)、沪宁杭工业基地
区位分析:
(1)位于亚热带地区;濒临长江、东海,地理位置优越。
(2)自然因素:亚热带季风气候,热量充足,降水丰富,雨热同期;三角洲地形,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河网密布,水源充足。
(3)社会经济因素:
历史悠久,工业基础雄厚;科技水平高;水陆交通便利;劳动力丰富,素质高;
市场广阔;经济腹地宽广;工业联系好;政策扶持;
浦东开发提供新的发展机遇;丰富的农副产品等。
不足:能源、资源缺乏;人多地少,土地紧张;污染严重。
发展:高、精、尖方向发展;结构轻型化。
(7)、珠江三角洲轻工业基地(轻工业为主)
区位分析:
(1)地理位置:位于亚热带地区,濒临南海,靠近港澳地区。
(2)自然因素: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三角洲地形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3)社会经济因素:
海陆交通便利;劳动力丰富;靠近港澳地区便于引进外资和技术管理;
地处侨乡,借助华侨和华人引进外资和技术;市场经济发达。
不足:能源、资源不足
(8)、东部沿海工业地带
范围:5个经济特区(深圳、珠海、厦门、汕头、海南)、14个沿海开放城市(江苏:连云港、南通)、四个工业基地
优势条件:
有众多优良港口和通达国内外许多地区和国家的海运航线;
便于引进外资、发展外向型企业,开展对外贸易;
经济发达、技术雄厚、基础好。
发展:大秦铁路、神黄铁路;秦皇岛港煤炭输出港;秦山、大亚湾、田湾、岭澳核电站;西电东送、西气东输等工程
(9)、长江沿岸工业地带
范围:以沪宁杭为中心工业区;以武汉为中心钢铁、轻纺工业;以宜昌、重庆为中心电力、金等工业发展;以攀枝花为中心钢铁工业;以西昌为中心的火箭发射基地;湘赣地区多种有色金属工业等。
优势条件:工农业发达;人口众多;矿产、水利资源丰富;水运得天独厚;经济腹地广阔
(10)、陇海-兰新铁路工业地带
范围:连云港、徐州、郑州、洛阳、西安、兰州、新疆乌鲁木齐
优势条件:能源丰富、资源丰富;第二条欧亚大陆桥
11、城市工业布局
区位因素:
①、主导风向:盛行风的下风地带、与季风区主导风向垂直的郊外、最大风频的下风向(最小风频的上风向)、城市热力环流之外;
②、水源:产生污水工业布局在河流的下游或靠近水源;
③、地形:山谷、盆地地形易形成逆温,废气不宜扩散,不能布局冶金、化工等工业;
④、设置防护带:工业区与居民区之间设置防护带减少对居民区的直接污染,美化环境;
⑤、距离城市的远近:规模小无污染的工业布局在城区、对环境污染严重的工业布局远离城区;
⑥、交通:沿交通线分布; ⑦、环境:高科技工业布局在环境优美的地区;
⑧、资源:城市外围尽可能靠近资源分布区(例如:钢铁靠近铁矿、发电厂靠近煤炭基地);
⑨、工业联系-投入-产出联系等。 ⑩、土地租金:布局在城市的外围,土地租金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