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高新技术产业对环境要求高?(不同产业适度规模不同的原因?)
1. 为什么高新技术产业对环境要求高?
高新技术产业对于环境要求高,一方面是从事高新技术产业的员工都是社会的人才这些人对于生活的追求水平比较高,想要过优质的生活,所以说对于工作的环境要求非常的高。
其次是高新技术产业,一般不太会造成污染,对于优越的环境地带,不会造成破坏。
2. 不同产业适度规模不同的原因?
答:不同产业适度规模不同的原因是由市场决定的。市场的需要决定了产业的规模。产业规模大于市场需要就会发生供过于求,产业规模小于市场需要就会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所以任何产业都应根据市场需求而适度发展。这样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3. 石灰产业准入条件?
第一条 为规范我县石灰生产行业管理,防止环境污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环境保护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指石灰生产行业包括石灰石开采、石灰烧制和石灰加工生产。
第三条 新建石灰生产企业在符合有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应遵循以下原则:
1、矿、厂兼备、依矿建厂。实行石灰生产采烧一体化,新建石灰生产项目原则上应具备自有矿山,石灰生产设施依矿而建;无自有矿山的必须有与矿山签订的长期供矿协议,减少生产成本,提高矿产资源利用率。
2、节能减排与技术创新相结合。新建石灰生产企业必须健全环保设施,污染物排放应达到国家规定标准;鼓励企业采取技术创新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进行综合治理。
3、上大关小、淘劣批新。鼓励采用先进生产工艺和设备进行石灰生产,如电解炉、燃气炉、回转窑等先进工艺和设备,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对不符合国家发改委《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第40号令)规定的土法小石灰窑依法予以取缔关闭。
4、统一规划、合理布局。根据我县石灰石矿藏分布和石灰市场需求,全县石灰生产产业应严格控制在法门、南阳、天度三镇确定的区域范围内。
第四条 石灰生产建设项目应符合以下条件:
1、窑的有效高度不得低于20M,窑径6—10M,投资额300万元以上;
2、单孔炉窑年产能达到5万吨/年以上;
3、石灰生产煤耗控制在95(公斤)标煤/吨以内;
4、工业窑炉大气污染物排放达到环保要求的“二级标准”;
5、严禁使用高硫煤作为燃料,生产燃煤含硫量不得高于0.8%;
6、有完善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操作规程),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必须经过安全培训;
7、安全生产保护设施必须同步建设,立窑通风设施烟囱要高于7米,安全防护栏高于1.2米。
8、在法门、天度、南阳三镇确定的石灰生产产业控制区以外,以及自然保护区、水源保护区、风景旅游区等敏感区不得建设石灰生产企业,所有石灰生产企业选址应符合《石灰厂卫生防护距离标准》要求。
第五条 石灰生产实行严格的项目审批制。审批程序如下:
1、投资建设石灰生产项目的单位或个人向所在乡镇人民政府提出项目建议书,乡镇人民政府根据产业布局规划及本乡镇实际,对项目可行性进行初审;
2、县环保局对项目进行环评分类,并协同县国土资源局对项目选址进行审查;
3、项目单位委托环评单位对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报县环保局审批。
4、对环评合格的项目,县国土资源局、安监局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分别办理项目用地和安全生产相关手续;
5、县工商局依法对项目进行注册登记,并核发执照;
6、县发展计划局对项目进行备案登记。
第六条 石灰生产企业应在开工建设前15日内向发展计划部门报告项目开工基本信息,每月底报告项目建设进展情况,完工后要组织进行竣工验收。
第七条 新建石灰生产项目环保和安全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第八条 项目建成后,企业应在获得正式生产批文之日起60天内,办理排污许可证,排放污染物必须符合排放总量控制要求。
第九条 石灰生产企业应按有关规定向环境保护管理部门进行排污申报登记,报告拥有的污染物排放设施、处理设施和在正常作业条件下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数量、浓度,并提供防治大气污染方面的有关技术资料。
第十条 石灰生产企业要对石灰产品存储场所地面进行硬化,并设置围墙;在运输中必须采取防飞扬、防遗撒等措施,防止环境再次污染。
第十一条 石灰生产企业要做好安全生产突发事件防范与处置工作,制订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预案,建立应急救援队伍。
第十二条 石灰生产企业排放污染物,应按照国家规定缴纳排污费;超过国家或地方规定排放标准的,应按规定缴纳超标准排污费。
第十三条 凡是不符合准入条件的石灰生产项目,县发展计划部门不予备案;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不提供土地和矿产开采的审批手续;安全生产监管部门不予安全生产评估和许可;银行不予贷款;工商、税务部门不予注册和登记。
第十四条 对于违反本办法规定,未批先建或违法生产的石灰生产企业,由各职能部门依照国家法律法规责令其停止建设或生产,并予以行政处罚。
第十五条 行政执法人员或其他管理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的,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六条 本办法从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4. 健康咨询的基本要求?
健康咨询的基本原则包括;(1)自愿原则,避免强制。
(2)保密原则,是咨询服务提供者 必须恪守的基本准则,也是与服务对象保持信任关系的基本条件。
(3)建立平等友好信赖关系 原则,只有尊重对方,平等相待,才能提高咨询效果。
(4)鉴定需求原则,避免主动指出服务 对象存在的问题。
(5)调动参与原则,着力调动对方的参与意识和主观能动性,促使对方主动 思考,进行自我分析、自我批判,从而接受新的知识,树立新的态度。
(6)接触限制原则,接 触只能限于咨询服务内。
(7)伦理原则,必须遵循普遍认同的伦理规范与价值观
5. 发展文化产业的要求?
答:发展文化产业的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6. 农村产业路的施工标准?
1、路线设计应结合沿线的地形、地貌、地质、水文条件,根据工程造价、社会环境等因素进行路线方案比选及技术经济论证,合理运用技术指标,综合考虑平、纵、横三个方面要素,保证线形连续、均衡,行车安全。
2、贯彻保护耕地、节约用地的原则;少拆房屋、少动迁公用事业管线;充分利用旧路,安全利用原有桥隧,避免大改大调或大填大挖,防止诱发新的地质病害;方便农(牧)民出行,服务城镇化;注意与沿线地形、地物、环境和景观相协调,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和文物古迹。
3、尽量避免穿越滑坡、泥石流、软土、沼泽等地质不良地段和沙漠、多年冻土等特殊地区。必须穿过时应缩小穿越范围,并采取必要的工程技术处理措施
7. 国家级产业园标准?
1.主导产业特色优势明显,主导产业为本县(市、区)特色优势产业和支柱产业,在本省区乃至全国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主导产业集中度高、上下游连接紧密,产业间关联度强,原则上数量为1~2个,产值占产业园总产值的比重达50%以上。主导产业符合“生产+加工+科技”的发展要求,种养规模化、加工集群化、科技集成化、营销品牌化的全产业链开发的格局已经形成,实现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2.规划布局科学合理,已制定产业园专项规划,并经所在地县级或以上政府批准同意,明确了产业园发展布局和区域范围。产业园种养、加工、物流、研发、服务等一二三产业板块已经形成,且相对集中、联系紧密。产业园专项规划与村镇建设、土地利用等相关规划相衔接,产业发展与村庄建设、生态宜居统筹谋划、同步推进,形成园村一体、产村融合的格局。
3.建设水平区域领先,产业园生产设施条件良好,高标准农田占比较高,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高于本省平均水平,生产经营信息化水平高。现代要素集聚能力强,技术集成应用水平较高,职业农民和专业人才队伍初步建立,吸引人才创新创业的机制健全。生产经营体系完善,规模经营显著,新型经营主体成为园区建设主导力量。
4.绿色发展成效突出,种养结合紧密,农业生产清洁,农业环境突出问题得到有效治理,“一控两减三基本”全面推行并取得实效。生产标准化、经营品牌化、质量可追溯,产品优质安全,绿色食品认证比重较高。农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长效机制基本建立。
5.带动农民作用显著,产业园积极创新联农带农激励机制,推动发展合作制、股份制、订单农业等多种利益联结方式,推进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农民分享二三产业增值收益有保障。在帮助小农户节本增效、对接市场、抵御风险、拓展增收空间等方面,采取了有针对性的措施,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园区农民可支配收入原则上应高于当地平均水平的30%。
6.政策支持措施有力,地方政府支持力度大,统筹整合财政专项、基本建设投资等资金用于产业园建设,并在用地保障、财政扶持、金融服务、科技创新应用、人才支撑等方面有明确的政策措施,政策含金量高,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水、电、路、讯、网络等基础设施完备。
7.组织管理健全完善,产业园运行管理机制有活力,方式有创新,有适应发展要求的管理机制和开发运行机制。政府引导有力,多企业、多主体建设产业园的积极性充分调动,形成了产业园持续发展的动力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