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一大批产业(为什么洛阳发展步入了一个新阶段?)
1. 为什么洛阳发展步入了一个新阶段?
洛阳作为老工业基地,拥有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高端石油化工等一大批传统优势产业,“洛阳制造”享誉全球。
去年,随着洛阳市加快构建“565”现代产业体系,金融、电子商务、旅游、物流等产业飞速发展,成为洛阳经济发展的新兴力量。
根据洛阳市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洛阳市去年实现了产业结构从“二三一”到“三二一”的重大转变。这意味着传统工业城市洛阳,进入了由现代服务业引领发展的新时代。
2. 产业联盟的重要意义?
自20世纪70年代末起,产业联盟开始在美国、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蓬勃发展。据统计,自1985年以来,产业联盟组织的年增长率高达25%。在美国最大的1000家企业的收入中,16%是来自各种联盟。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产业联盟在我国也初见端倪,TD-SCDMA产业联盟、宽带联盟、WAPI联盟、闪联等一大批高新技术领域的产业联盟日益兴起。产业联盟目前已然成为一种重要的产业组织形式,对产业发展、企业成长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的快速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产业联盟的好处可以说十分显著,相对于企业并购等模式,产业联盟能以较低的风险实现较大范围的资源调配,避免了兼并收购中可能耗时数月乃至数年的整合过程,从而成为企业优势互补、拓展发展空间、提高产业或行业竞争力、实现超常规发展的重要手段。
3. 临港工业区的作用?
上海临港产业区位于上海东南角,地处长江口和杭州湾的交汇处,规划面积近247平方公里(含保税港区),包括临港产业区、物流园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奉贤园区、主产业区及综合园区。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是目前世界上少有的集航空、海运、铁路、高速公路、内河运输等五种交通功能于一体。
区域由装备产业区、物流园区(包括洋山保税港陆域部分)、综合产业园区、三新园区以及临港奉贤分区五大区域组成。已经基本形成了汽车整车及零部件、大型船舶关键件、发电及输变电设备、海洋工程设备、航空零部件配套等五大装备产业制造基地。
2010年临港产业区获得国家工信部“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装备产业、航空产业)两块授牌,被认定为“上海市品牌园区”。
按照国家经济发展战略与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将上海临港产业区建成集先进重大装备、民用航空制造、现代物流、海洋科技、研发服务、出口加工、教育培训等功能为一体的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上海临港产业区面积241平方公里,主要分为重装备区、物流园区、主产业区、综合园区、奉贤园区五大功能区块。
上海临港产业区北至大治河,西至G1501高速公路─奉贤浦东新区界─浦东铁路四团站(平安站)预控制用地─三团港接规划两港大道接中港,东、南至规划海岸线围合区域接北护城河至人民塘接S2高速公路至顺翔路接规划E1路河至杭州湾。
上海临港产业区已经基本形成了汽车整车及零部件、大型船舶关键件、发电及输变电设备、海洋工程设备、航空零部件配套等五大装备产业制造基地。物流园区依托洋山保税港和浦东国际航空港,作为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发展保税物流和非保税物流。随着临港装备制造产业与现代物流业的集聚效应和联动发展,启动开发建设航空产业园区和临港奉贤园区,将为临港产业区进一步提升装备产业和供应链能级提供新的发展空间。
上海临港产业区因其高起点规划、政策聚焦、立体交通、配套功能完善等优越条件已经得到越来越多国内外大型制造和物流产业集团的认可和青睐,成为他们建设制造基地和物流基地的首选之地,中船集团、中集集团、中国商用飞机公司、中航工业集团、上海电气、上海汽车、卡特彼勒、西门子、沃尔沃、蒂森克虏伯伯尔克、卡哥特科、瓦锡兰、中远集团、中海集团、马士基、敦豪国际(DHL)、联合包裹集团(UPS)、施洁、丰树、叶水福物流、日本邮船、川崎汽船、东方海外、怡亚通供应链等一大批国内外著名产业集团和物流企业,已经入驻临港产业区。
目前临港产业区已成为全国最大最先进、成套最全的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之一,全国最大最先进、成套最全的船用柴油机制造基地之一,全国最大最先进的挖掘机制造基地之一,全国最先进的精密机床制造基地之一。
未来还将成为全国最大最先进的民用航空发动机制造基地之一,全国最大、产业链最全的LED照明设备制造基地之一,全国最大、技术最先进的汽车和机电产品再制造基地之一。
临港产业区先后诞生:首台上海制造的自主品牌的高中级汽车和发动机、全国首台(套)百万千瓦级的各类核电主设备、全国首台百万千瓦级的超超临界汽轮机、全国首台6兆瓦海上风电机舱、全国最长的58米的风电复合材料叶片、世界最大的350吨汽轮机转子高速动平衡试验站、世界最大的缸径980毫米的低速大功率柴油机以及配套船用曲轴、世界最先进的JU2000E型自升式钻井平台、全国最先进的50伏高压LED芯片、全国最大的液压式履带挖掘机。
临港产业区未来还将诞生: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C919大飞机发动机、中国最大的精密机床单体工厂之一、世界先进的110伏高压LED芯片、中国先进的核级柴油发电机组、世界先进的光纤预制棒、世界先进的3D光伏组件打印机和银浆技术、世界先进的膨胀发电机组。
4. 现代物流与传统物流区别?
现代物流是伴随社会化大生产进程产生和发展的,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贸易范围的扩大,其功能也在不断拓展,服务领域不断延伸,因此现代物流的发展呈现出一体化、网络化、智能化、专业化、社会化、国际化等趋势,由于这些趋势大多数也呈现于许多其他产业的发展轨迹之上,而且在这些方面前人已有较多论著,本文不再重复。
现代物流业存在于国民经济体系之中,但又具有区别于其他产业门类的独特产业特性,它是一个复合产业,依附于其他产业,具有明显的外部性等等,这些产业特性必然使物流业的发展有着个性化的独特趋势。随着产业环境、服务对象以及产业自身的发展变化,现代物流正呈现出许多新的发展趋势。
一、产业布局:新的物流中心伴随产业转移而兴超
现代物流这种先进的管理模式首先是从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发展起来的。在这些地区,随着产业规模的扩大、分工的细化,要求物资在生产、流通和消费环节之间更为顺畅地流转。在需求的引导下,现代物流逐渐发展、成熟起来,一些大的物流中心也在这些地区逐渐形成。
但是,产业的积聚也使这些地区的土地、原材料、劳动力等生产成本不断上升,资源约束也日益凸现,于是大批产业特别是对原材料、劳动力投入量较大的制造业开始从这些地区转移出来,而承接这些产业的基本都是经济相对欠发达,拥有大量廉价原材料和劳动力的地区。
以制造业为主的这些转移产业生成的物流量巨大,对物流服务需求旺盛,因此,产业的转移必然引起物流中心的转移。海运是国际物流最主要的载体,20世纪90年代以前,全球的大型港口主要集中于欧洲和北美,但近些年来亚洲港口以令人惊讶的速度成长起来,如今,全球最繁忙的集装箱港和远洋班轮航线都集中于亚洲和太平洋地区,这些港口绝大多数都是具有综合物流功能的第三代港口。这些地区以港口为核心,整合其他运输方式,拓展各种物流服务功能,成为新兴的国际物流中心;这些物流中心又通过国际航线的延伸和信息的交汇构筑了覆盖全球的物流网络。
由于国际间的产业转移是发生在国与国之间的,发达国家转移出来的产业首先落户于发展中国家区位条件相对较好、物流环境相对完善的地区,而这些地区会因为承接了转移产业而使经济发展加速,同时其本地产业也依靠外来资金和技术的注入而迅速成长起来。因此,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达地区其产业达到饱和所经历的时间一般要比发达国家短,由此也加速了产业二次转移的进程,即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达地区转向相对落后地区。伴随产业的二次转移,新的物流中心又会在承接产业二次转移的地区兴起。
二、产业分工:物流产业由水平分工转向垂直分工
物流业是一个复合产业,它是在运输、仓储、包装、加工等多个传统产业的基础上整合发展而来的,因此,过去物流产业内部分工一般是水平横向的,即按照功能进行划分,而物流供应商也是运输企业、仓储企业、配送企业、装卸公司等这些具有单一功能的传统物流企业。但是,随着现代物流理念的发展,整合了各种物流服务功能的现代物流服务模式也应运而生,并且逐渐取代了传统物流服务模式的主体地位。物流服务主体也由功能单一的运输、仓储等传统物流企业,发展到具备运输、仓储、配送、加工等多种服务功能的综合物流企业,物流产业水平分工的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
与此同时,物流需求时间与空间跨度的不断加大促使物流网络不断扩展,物流服务范围不断扩大,而“门到门”、“JIT”等物流服务理念的产生又要求不断提高物流服务的专业化水平和运作精度。在这种情况下,很少有物流供应商能够在构建覆盖全球物流网络的同时,又在所有网点建立起综合各种功能的物流服务企业,再加上不同国家物流市场准入条件的限制,物流企业独立建立纵向的经营链条难度很大。因此,物流产业只能依靠垂直分工来整合和完善整个系统,形成国际物流、区域物流、国内物流乃至地区物流的垂直层次结构。如今,许多跨国物流集团与当地物流企业之间就已经建立起_r这种垂直纵向分工关系,这些大的集团布设了覆盖全球的物流网络,但在许多物流节点上都采用或部分采用向当地物流企业购买服务的方式开展物流活动。这种垂直产业分工模式既降低了大集团开辟新市场的门槛和风险,也充分利用了当地资源,拓展了小企业的生存空间,是双赢之举,也有利于物流产业的健康发展。
三、运营模式:物流管理与设施“软”,“硬”分离
最原始的物流形态是企业自办物流,即生产和销售企业自己拥有运输工具、仓库堆场、装卸机械等物流设施设备,并且这些设施一般只为本企业服务。随着物流业的发展,出现了企业间的联合配送,之后又出现了第三方物流,物流开始走向社会化,物流服务供应商和服务对象逐渐分离。但由于第三方物流企业一股都拥有一定数量的物流硬件设施设备,因此,这个阶段物流产业还维持着硬件设施与软件管理一体化的状态。
现代物流的进一步发展产生了第四方、第五方物流,即专门提供物流方案和进行物流人才培训的企业或机构。虽然这些划分方法在学术界还有争论,但是应该看到,那些不依托或者不完全依托物流硬件设施设备的物流服务提供者或参与者在产业内开始涌现,并且其市场份额在逐渐扩大。这种类型的物流服务供应商本身不拥有物流设施设备,但它们会为所服务的企业制定完整的物流方案,然后利用社会物流资源实现方案。还有一些第三方物流企业也在向这一方向发展,它们保持甚至减少自有物流设施设备的规模,与此同时整合社会物流资源服务于自身,也就是变“拥有”物流硬件为“控制”物流硬件。
物流产业内“软”的管理、设计与“硬”的设施、没备相分离,使产业分工更加明晰,提高了服务的专业化程度和服务水平,并且能够加速市场发育和产业升级,这一物流产业新的发展趋势在未来会更加明显。
四、产业驱动力:物流的经济效益与社会环境效益趋于—致
传统物流业发展模式将物流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这样就使物流具有明显的外部成本与外部效益。在传统发展模式下,物流产业对资源占用、能源消耗只需付出极低的价格,对环境污染的补偿十分有限,甚至无需补偿,这就造成了物流产业的外部成本;而物流企业通过采用先进技术手段、设施设备提高物流效率和服务质量,节约了资源并保护了环境,企业加大了内部的成本投入,但获益的是物流服务对象和全体社会成员,如果在无序竞争的状态下,物流企业得不到合理的补偿和回报,这就造成了外部效益。物流业的成本与效益独立于社会、环境系统之外,而企业具有逐利性,因此必然以牺牲社会利益为代价追求自身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但是,现代物流理念已经意识到物流业是一个独立地位较弱的产业,它不能独立地创造价值,而是依附于其他产业创造附加值,物流服务的提供者和接受者之间由竞争关系转变为合作关系,成为利益共同体,这样物流服务提供者就必须充分考虑服务对象的需求和利益。此外,现代物流始终追求系统的整体效益最大化,而这个系统不仅限于各个功能组成的内部系统,而是涉及由物流连接的整个供应链系统及其所在的社会和自然环境大系统。伴随“绿色物流”理念在全球的推广,高消耗、高污染的传统物流业发展模式将受到限制或付出高昂成本,同时,“服务更好”而不是“价格更低”的物流企业将在市场中获得更加有利的竞争地位和更加合理的回报,物流业的外部成本与外部效益都将逐渐内部化。现代物流理念的进化推动产业发展模式的转变,产业回报与社会、环境效益将在共同的利益基础上推动现代物流业健康、快速、持续发展。
5. 中国第四产业?
在当日北京举行的2021联想创新科技大会上,李稻葵说,第一产业农业满足了人类最基本的生命能源;第二产业工业+建筑业满足了人类基本的物质需求;第三产业是将这些物质方面的产品个性化地直接提供给个人。
李稻葵认为,第四产业是解决人对信息需求的产业,包括信息的加工、智慧化的提升等。未来中国经济升级,一定是与全世界经济密切融合在一起,并在第四产业方面发力。
李稻葵预测,第四产业将占到主要经济体的10%左右,并对第一、第二、第三产业进行升级。在未来十年之内,中国一定会成长出一大批第四产业的新领军企业,这些企业很可能是现在已经有了跨国生产、硬件生产经验的一批企业。联想走的就是一条软硬件结合,从硬件走向信息服务的道路。
李稻葵认为,中国发展第四产业有三个巨大优势:工业基础非常好,发展第四产业,离不开硬件基础设施;中国拥有丰富的互联网平台,培养了全球最大的对信息服务非常渴望的人群;中国每年超百万的年轻工程师可以编程序,懂信息技术,这是巨大优势。
6. 阿拉善三大宝是什么?
浩瀚无垠的大漠蕴藏着丰富的宝藏,肉苁蓉、锁阳、沙葱这些依沙而生的纯天然的野生植物阿拉善三大宝,在勇于探索、创新的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左旗人的“驯化”下,已经成功进行人工嫁接和种植,并深加工成药用、保健和食用的佳品,成为人们改造、利用大自然的沙漠“三宝”。他们广泛当的应用,又为改善生态、提高农牧民收入、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成为阿拉善人引以为荣的对外宣介的“名片”。
肉苁蓉、锁阳,均是珍贵的药用植物,是阿拉善左旗率先研发的沙产品,经过多年的市场打拼,目前苁蓉、锁阳产、供、销一条龙产业已经形成,并打造出以宏魁苁蓉集团为龙头的沙产业企业4家,开发出酒类、药品、保健品、食品、饮料、果品等一大批沙产业产品,并远销全区、享誉全国。阿拉善左旗肉苁蓉、锁阳沙产业链不断延长、产值不断增长,带动了全盟加工、贮藏、包装、运输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为农牧民增收、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7. 开发旅游带动了哪些其他产业的发展?
开发旅游带动了哪些其他产业的发展?
主要是带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
1,餐饮业,民以食为天,古语有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此虽为军事术语,但是用在旅游上也是恰如其分,尤其是外出游玩的人,报着吃遍天下美食者大有人在,这也就无形中带动了当地餐饮业的发展。
2,导游业,游玩的目的不能仅仅是吃喝吧,了解当地风土人情,也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目的,怎样去了解?总不能一个个去向人打听吧,那还不挂一漏万呀,导游业自然就应运而生了。
3,宾馆住宿,吃罢喝得也游累了,人困马乏就得找个落脚点休息一下下,所以宾馆住宿业自然不能少。
4,食品业,游走各地,不带点当地的特色糕点回去,分享给亲朋好友,那就不太象话,所以食品业也不能不发展吧!
除了以上所说的,另外还有户外用具,比如旅行帐篷,睡袋饮食餐具,野外灶具等等不一而足。
总之,发展旅游经济绝对是促进经济发展的良方妙招。当然前题还得是国民手中要有一定的闲钱,否则一切都是空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