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科技产业(关于科技创新和未来产业的项目?)
1. 关于科技创新和未来产业的项目?
在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方面,到“十三五”收官之年,全社会R&D投入强度达3.5%,全市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73297件,PCT国际专利申请量2030件,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全球创新指数城市排行榜中,杭州排名跃居第25位。
在科技企业培育方面,通过组织实施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倍增行动计划,杭州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从2015年的1979家增加到2020年的7711家,增长近3倍;科技型中小企业从6032家增加到14576家,增长1.4倍。
在高端创新平台建设方面,之江实验室、西湖大学、阿里达摩院、北航杭州创新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初成规模,国家超重力离心模拟与实验装置等重大科学装置(平台)建设加快推进,为杭州加强前沿基础研究、谋划争取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奠定了重要基础。
然而,面向“十四五”,相比国内外科技先进城市,制约杭州在新时期打造更高水平“创新活力之城”的短板仍然突出。比如科技创新基础“先天不足”,一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新型实验室等相对缺乏;位于产业链顶端、大而强、有持续竞争力的创新型头部企业还不够多;引进国内外高端科技人才、建设世界人才蓄水池的创新生态面临激烈竞争;科技创新政策供给的协同性、精准性不高,全面打通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生态链融合发展还有待突破……
2.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点有哪些?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点
首先,重点要打通科技成果转化通道。科学技术要转化成生产力,关键是如何促进“万众”的创新用于“大众”的创业,这就要求我们减少对创新转化的限制,加强创新转化的对接,增强创新转化的活力,因此,我们就必须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渠道,鼓励各式各样的创新,直接用于创业,合作参与创业,转让促进创业等。
进一步来看,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关键在于激励人们主动创造新成果和愿意转化新技术。因此,我们要加快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管理改革,扩大股权和分红激励政策实施范围,完善科技成果转化、职务发明法律制度,使创新人才分享成果收益,从而促进科技人员愿意创新、愿意创业、愿意转化。
3. 大力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建设什么生态圈?
科技创新生态圈。
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是实现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的关键环节。
科技创新已成为推动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的核心和关键。发挥科技进步和创新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支撑作用,必须大力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显著提升经济社会发展的科技含量,使科技创新成为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要素,促进先进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