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产业区位(光伏产业的区位条件?)
1. 光伏产业的区位条件?
以东部沿海地区为例:有利条件:地理位置优越,基础设施建设完善,输电成本低。经济发达市场需求量大。
该地区科技发达,技术水平高,高科技人才多。
国家政策支持。
缓解能源短缺局面,改善能源消费结构,提高大气质量。
不利:阴雨天气多,光照不稳定,光伏发电不稳定;土地价格高。
2. 产业区位指向名词解释?
区位指向是指某种生产要素对某一产业或企业所具有的特殊吸引力。根据区位指向进行产业分布,可以充分利用有利条件,获得比较优势。
补充
1.原料指向是指产业分布趋于接近原材料产地的倾向。当原料指数(地方性原料重量/制成品重量)大于1时,产业布点应靠近原料燃料产地;当原料指数小于1时,产业布点应靠近消费;当原料指数等于1时,产业布点设在两地之一均可。一般按此布点的产业有:制糖、榨油、纸浆与造纸、烧碱、水泥、木材和钢铁工业等。
2.市场指向是指某些产业靠近消费地比靠近原料产地布点有利的倾向。这类产业原料指数小于1,也包括产品不便于运输或保管的产业以及消费需求对生产影响较大的产业,如食品、家具、农机制造、硫酸工业等。
3.劳动力指向是指某些产业具有密集使用廉价劳动力的取向。一个产业的劳动成本指数(劳动成本/制成品重量)越大,则该产业依靠劳动力指向布点的趋势就越大,一般如纺织、服装、食品、造船工业等。
4.资金指向是指某些产业具有朝着资金丰裕地区布点的倾向,一般如重化工、机械工业等。
5.技术指向又称研究开发指向,主要是指随新技术变革而产生的一系列新兴产业朝着文化、教育、科技、发达的地区布点倾向,如电子、信息、生物基因工程等产业。
3. 工业区位优势有哪些?
优势:煤铁资源丰富;
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尤其是海运发达。劳动力丰富且廉价。
市场需求量大,国内外市场广;
对外联系发达,外向型工业为主,加工制造业技术先进,出口关税低,投资环境好。
国家政策支持,投入大量资金和技术,管理经验丰富。
4. 产业带区位名词解释?
产业带的形成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个显著特征。在产业带形成初期,企业区位行为受环境条件的影响,而表现为向某一优势区位集中,进而发展成若干城市工业集中区,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又由中心向外沿轴线扩散,这两种空间过程既相互推动又相互制约,便形成了产业带。
产业带是一条带状的链条产业集中区域,是相关或相同的产业的基地,在此区域内可以形成产业集聚效应,更好的壮大产业。在这产业带里资源会更有效地利用和配置。
区位(location)主要指某事物占有的场所,但也含有位置、布局、分布、位置关系等方面的意义。由于区位理论限定于研究人类为生存和发展而进行的诸类活动,从这个意义上讲,区位是人类活动(人类行为)所占有的场所。
5. 工业区位因素分析?
(1)自然因素:除场地和水源外,对自然因素一般不要求更多的投入。
(2)经济因素:原料、市场、动力、劳动力、技术(科技、教育)→ 原料指向型、市场指向型、动力指向型、劳动力指向型、技术指向型。
(3)社会因素:政策、个人偏好、工业惯性、文化传统 消费习惯 客户类型
(4)环境因素:污染空气、污染水源、既污染大气又污染水源、固体废弃物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