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债发行指标(生产指标什么意思?)
1. 生产指标什么意思?
生产指标,是工业企业在计划时期内计划生产出的物质财富的数量表现。分为计划产品产量指标、计划产品产值指标、计划产品品种指标、计划产品质量指标。
分为:(1)计划产品产量指标,说明工业生产发展的规模、速度和水平。具体可以分为:产品实物量;产品定额工时产量,即以生产产品所需的定额工时作为计算不同产品生产量的指标。(2)计划产品产值指标,以货币为计算单位,综合反映计划期所规定的产量。具体分为:工业总产值,工业净产值,工业商品三债。(3)计划产品品种指标,反映工业企业向社会计划供应的产品种类。(4)计划产品质量指标,即企业生产的各种产品计划达到的质量标准,分为反映产品本身使用效能的质量指标和生产王作的质量指标两个方面。工业生产指标是工业生产计划的具体化、数量化,既作为制定计划、安排生产的出发点,也作为考核工业计划完成情况、监督工业企业生产过程的依据。
2. 债券的发行张数如何确定?
第一步:初步确定发债规模,一般区县级首次发债可以做到10亿,后续发债5-8亿较为常规,更优质的市级或者AA区县平台,发债规模可以做到15-30亿。
第二步:看净资产调增的空间。如果已经发过债且公开披露审计报告,一般是无法对发行人净资产做较大的调整,因此,公开发债规模的确定要严格遵守“累计债券余额不超过最近一期末净资产的40%”这一限制。如果首次发债,净资产一般是按照第一步确定的发债规模去匹配。
第三步:看净利润调增的空间。同理,如果已经发过债且公开披露审计报告,一般是无法对发行人净利润做较大的调整,因此,公开发债规模的确定要严格遵守“最近三年平均净利润足以支付本次债券一年利息”这一限制。如果首次发债,净利润一般也是按照第一步确定的发债规模去匹配。
第四步:其他因素与发债规模匹配。如果因净资产或者净利润调增受限、导致发债规模过小或者根本无新增发债的空间,这时候主办券商通常会建议“非公开发行债券”,以规避净资产与净利润的限制。此外,不论是否公开发行债券,“募投项目总投资规模”这一要素在债券发行中通常都不构成障碍——确定好发债规模,募投项目总投资规模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匹配。匹配的方式通常包括做大单个募投项目以及包装多个募投项目以做大总投规模,等等。
发债规模与哪些因素挂钩?
抛开实践中各种“灵活对策”不论,根据现行的政策规定和窗口指导意见,确定发债规模与下列因素挂钩:
1. 净资产:公开发行债券,当前累计债券余额(包括本次债券发行额度)不得超过其最近一个会计年度或者最近一期有效净资产的40%。实践中,净资产通常是根据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的审计报告数据来确定,采用最近一期数据的几乎没见过。
2. 净利润:公开发行债券,最近三年平均净利润足以支付本次债券一年利息(即利息覆盖倍数为1倍)。注意,这里采用的不是“累计债券利息”、而是“本次债券利息”。实践中,如果存在连续发债且上次发债的利息未体现在本次发债提供的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的审计报告中的情况,在计算利息覆盖时将被要求两次发债规模合并计算。此外,大公募公司债(面向社会公众发行的公司债)利息覆盖倍数要求为1.5倍。
3. 募投项目总投资规模:募集资金用于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应符合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金金制度的要求。除绿色债券和项目收益债外,原则上累计发行额度不得超过该项目总投资的70%。具体而言,参考《国务院关于调整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本金比例的通知》(国发(2009)27号)、《国务院关于调整和完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本金制度的通知》(国发(2015)51号)。
4. 非公开发行债券:以往,非公开发行债券(公司债、企业债和PPN)均不考虑净资产和净利润情况,完全依赖发行人信用发行。但是,根据近期中债登(国家发改委委托中国债券登记结算公司来做部分企业债券的实质性审核工作)的指导意见,发行人申请非公开发行企业债券(非公开发行项目收益债券除外),当前累计的非公开债券余额(包括本次债券发行额度)不得超过其净资产的60%。
5. 累计公开发行债券余额:包括:(1)本次申请公开发行的企业债券余额;(2)发行人已公开发行尚未兑付的企业债券、公司债券和中期票据;(3)发行人(合并口径)为合并范围之外的其他企业发行债券提供担保的,按担保额的三分之一计入该发行人累计债券余额;(4)担任公开发行的项目收益债券差额补偿人,按债券额度的三分之一计入累计债券余额。(5)如果是公开发行公司债券,累计债券余额只需计算公司债和企业债,不计算中期票据规模。
6. 其他因素:包括:(1)特殊债券品种在具体指标上的不同,以绿色债券为例,其募投项目总投资的80%可以使用债券发行资金;(2)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GDP情况,实践中一般参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GDP,单次发债规模不超过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GDP的8%,但这并非强制性的;(3)无效净资产的扣除,由于早期对公司做大资产没有进行有效约束,导致存在将公益性资产和无土地证或者没有缴纳出让金的划拨地块等入账的情况,需要扣除这些无效净资产重新计算有效净资产。
3. 上市公司常用财务指标有哪些?
上市公司常用财务指标有:
(一)每股收益
每股收益是综合反映企业获利能力的重要指标,可以用来判断和评价管理层的经营业绩。
1.计算
(1)基本每股收益
基本每股收益=归属于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发行在外的普通股加权平均数
发行在外的普通股加权平均数=期初发行在外的普通股股数+当期新发行普通股股数×已发行时间÷报告期时间-当期回购普通股股数×已回购时间÷报告期时间
【提示】发放股票股利新增的股数不需要按照实际增加的月份加权计算,可以直接计入分母。
(2)稀释每股收益
企业存在稀释性潜在普通股的,应当计算稀释每股收益。
潜在普通股主要包括:可转换公司债券、认股权证和股份期权等。
①可转换公司债券。对于可转换公司债券,计算稀释每股收益时,分子的调整项目为可转换公司债券当期已确认为费用的利息等的税后影响额;分母的调整项目为假定可转换公司债券当期期初或发行日转换为普通股的股数加权平均数。
②认股权证和股份期权。
对于盈利企业,认股权证、股份期权等的行权价格低于当期普通股平均市场价格时,应当考虑其稀释性。
计算稀释每股收益时,作为分子的净利润金额一般不变;分母的调整项目为增加的普通股股数,同时还应考虑时间权数。
增加的普通股股数=拟行权时转换的普通股股数-行权价格×拟行权时转换的普通股股数÷当期普通股平均市场价格
行权价格和拟行权时转换的普通股股数,按照有关认股权证合同和股份期权合约确定。公式中的当期普通股平均市场价格通常按照每周或每月具有代表性的股票交易价格进行简单算术平均计算。在股票价格比较平均的情况下,可以采用每周或每月股票的收盘价作为代表性价格。无论采用何种方法计算平均市场价格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除非有确凿证据表明原计算方法不再适用。当期发行认股权证或股份期权的,普通股平均市场价格应当自认股权证或股份期权的发行日起计算。
2.每股收益分析
对投资者来说。每股收益是一个综合性的盈利概念,能比较恰当地说明收益的增长或减少。人们一般将每股收益视为企业能否成功地达到其利润目标的计量标志,也可以将其看成一家企业管理效率、盈利能力和股利来源的标志。
每股收益这一财务指标在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上市公司之间具有相当大的可比性,因而在各上市公司之间的业绩比较中被广泛地加以引用。此指标越大,盈利能力越好,股利分配来源越充足,资产增值能力越强。
在分析每股收益指标时,应注意:
(1)企业利用回购库存股的方式减少发行在外的普通股股数,使每股收益简单增加。
(2)如果企业将盈利用于派发股票股利或配售股票,就会使企业流通在外的股票数量增加,这样将会大量稀释每股收益。
(3)在分析上市公司公布的信息时,投资者应注意区分公布的每股收益是按原始股股数还是按完全稀释后的股份计算规则计算的,以免受到误导。
(二)每股股利
每股股利反映的是上市公司每一普通股获取股利的大小。每股股利越大,则企业股本获利能力就越强;每股股利越小,则企业股本获利能力就越弱。但须注意,上市公司每股股利发放多少,除了受上市公司获利能力大小影响以外,还取决于企业的股利发放政策,如果企业为了增强企业发展的后劲而增加企业的公积金,则当前的每股股利必然会减少;反之,则当前的每股股利会增加。
反映每股股利和每股收益之间关系的一个重要指标是股利发放率,即每股股利分配额与当期的每股收益之比。借助于该指标,投资者可以了解一家上市公司的股利发放政策。
(三)市盈率
市盈率是股票每股市价与每股收益的比率,其计算公式如下:
市盈率=每股市价/每股收益
一方面,市盈率越高,意味着企业未来成长的潜力越大,也即投资者对该股票的评价越高,反之,投资者对该股票评价越低。另一方面,市盈率越高,说明投资于该股票的风险越大,市盈率越低,说明投资于该股票的风险越小。
影响企业股票市盈率的因素有:
第一,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成长性。
第二,投资者所获报酬率的稳定性。如果上市公司经营效益良好且相对稳定,则投资者获取的收益也较高且稳定,投资者就愿意持有该企业的股票,则该企业的股票市盈率会由于众多投资者的普通看好而相应提高。
第三,市盈率也受到利率水平变动的影响。当市场利率水平变化时,市盈率也应作相应的调整。
(四)每股净资产
每股净资产,又称每股账面价值,是指企业净资产与发行在外的普通股股数之间的比率。
(五)市净率
市净率是每股市价与每股净资产的比率,是投资者用以衡量、分析个股是否具有投资价值的工具之一。市净率的计算公式如下:
市净率=每股市价/每股净资产
净资产代表的是全体股东共同享有的权益,是股东拥有公司财产和公司投资价值最基本的体现,它可以用来反映企业的内在价值。一般来说,市净率较低的股票,投资价值较高;反之,则投资价值较低。但有时较低市净率反映的可能是投资者对公司前景的不良预期,而较高市净率则相反。因此,在判断某股票的投资价值时,还要综合考虑当时的市场环境以及公司经营情况,资产质量和盈利能力等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