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美药业300亿不翼而飞牵出广发证券?被让帮凶跑了
中亿财经网5月14日讯,康美药业300亿不翼而飞牵出广发证券?被让帮凶跑了
康美药业(5.73 -0.87%,诊股)300亿元现金不翼而飞,全市场为止震惊。
这些年的投资者什么没见过,獐子岛(3.68 -0.54%,诊股)(维权)的扇贝都能长腿,可如此规模巨大、堂而皇之的财务事故,事后公司却还能镇定的以“会计差错”来搪塞质疑,这是前所未有的。
“公司核算账户资金时存在错误,造成货币资金多计299.44亿元”
作为一种公开市场建制,A股从不是一个可以裸奔的场所,上市公司的一切重大动作,都要有券商、会计、律所这些第三方机构来背书的。
如此重大的财务事故,中介机构干什么去了,回答这个问题非常关键。
证监会去年就开始对康美药业进行调查,上个周末,会计师事务所正中珠江也被立案。
可时至今日,还有一位可能是康美药业事件中最重要的主角,不但没有受到追责,更没发出任何声音。
那就是广发证券(13.85 -1.07%,诊股)。
一默契之交
广发证券是康美药业的“老朋友”了。
18年前康美药业上市时,保荐券商就是广发证券。
但细数两家公司深度交好的起源,要追溯到中信证券(19.88 -0.80%,诊股)对广发证券的那起收购案。
2004年,中信证券突然发起股东要约收购。
一时间,广发证券上下如临大敌。这并不奇怪,与万科类似,广发证券是一家股权结构分散、无实控人企业,一旦遭遇龙头收购,管理层大权必然旁落。
于是广发证券内部想到了一个方法,其动员2000多名员工集资设立了一家持股平台“吉富投资”,火速买下了12.55%的外部股份,加上辽宁成大(13.30 +0.38%,诊股)、吉林敖东(16.60 -0.78%,诊股)这些盟友助阵,广发成功抵御了来自中信的突袭。
看似事态已经平息,但这场“员工护盘行动”却为广发证券两年后的借壳上市买下隐患。
因为吉富投资无论在持股人数超过200人还是受让程序上先斩后奏,都触及了法律底线,必须限期清理。
于是,有四家公司成为这些广发员工股的接盘方。康美药业副董事长许冬瑾创设的“普宁市信宏实业投资有限公司”受让了6200万股,成为其中的四分之一。
要知道,吉富投资持有的这些员工股,是广发证券对抗中信收购的利器,如果不是过命的交情,又怎敢拱手出让。
不仅如此,吉富投资转让这些员工股时,居然是以2元多的每股净资产来定价转让的,当时A股牛市汹汹,券商股动辄出现数倍溢价。
所以这四家公司的“低价受让”,也难免让市场质疑这场交易背后,是康美药业们为广发员工股提供的代持。
而自此之后,康美药业开启了疯狂融资模式,从2006年至2019年的13年间,康美药业筹资活动净现金流入高达430.14亿元,平均每年达33.09亿元;在此前的2001年至2005年间,这个年均额只有2.35亿元。
提供这一切的正是广发证券。
从2006年至2019年的13年间,广发证券为康美药业提供的融资工具可谓五花八门,涵盖了公开增发、定增、配股、公司债、可转债、优先股等,合计规模高达252.55亿元,占康美药业同期筹资净现金流入总额的接近6成。
以上统计都只是公开市场融资,这还不包括早年的1000万元委托贷款和后来出现的多笔质押融资。
统计显示,康美药业大股东康美实业2014年以来在广发证券及其资管子公司处实现了多达33次股票质押,为康美药业大股东提供以康美药业为质押的33次,涉及质押股票规模近40亿股。
广发证券助力康美药业融资一览
这种深度绑定关系,可不是谁想拥有就能拥有的。
二纵容之恶
帮忙融资只是一个维度,广发和康美间的暧昧关系却远不止此:
康美家族旗下的投资公司,投资了广发证券保荐的多个项目。
康美的一名高管,通过定增成为广发证券的间接股东。
广发证券投行部的前员工,常年在康美担任董事和顾问。
接盘广发员工股后的2007年,康美药业获得广发证券子公司广发基金10%的股权。
这笔股权在今年1月份又被广发证券回购,康美药业通过12年的持股一举获得超过8亿元的投资收益。
广发和康美的关系,到今天康美事件的爆发,无疑向资本市场提出了一个伦理难题。
那就是中介机构公司关系可以好到一个什么程度,有怎样的边界。
当超出这个边界时,中介机构还算是“中介”,还具有独立性吗?
明眼人知道,在一些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案中,中介机构很多时候不止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未能勤勉尽责的疏忽者,而是出谋划策、竭尽全力帮甲方擦屁股的始作俑者。
在广发和康美的关系上,这种已经突破中介机构独立性底线的存在已经成为一张明牌,几乎是市场中的公开秘密。
可这种关系,已经不止一次逃脱了决策者的问责与制裁。
2012年,康美药业被曝存在十多亿元的虚增资产,出具“无虚增结论”的广发证券就曾被市场质疑“不具有独立性、适当性”,但此事最终却因证监局一句“广发证券调查符合法律规定”没了下文。
纵容之下,必有甚恶。
面对今天康美药业300亿现金的“差错”,广发证券随之出具的督导报告书仍然对其坚定力挺:
“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和重大遗漏的情形”
不仅如此,这份报告书落款处居然没有日期,如此问题已不是首次出现,2017年的督导报告里,广发证券同样没写日期。
不知两家公司的合作关系是否也包括“我盖好章,你拿去用”这种极致体验。
说个题外话。
在广发证券的“老朋友”中,康美药业并不是近来唯一不太平的公司。
在担任广发员工股“接盘侠”的四家企业中,一家名为“宜华企业集团”的公司赫然在列,老板刘绍喜更是资本运作的高手。
宜华系旗下的宜化生活同样是广发证券保荐上市的。
如今这家公司的18年年报出现存贷双高、子公司占款、存货激增等异常情况,刚刚才遭到交易所19个连环追问。
回到眼下,康美药业的案件并不能就此了之。
300亿货币资金的虚列非同小可,前后如此巨大的差错更是视上市规则为儿戏,作为医药白马股的典型代表,这个案件的走向不仅关乎无数股民的信任,更将成为资本市场法治化建设能否突破既得利益集团的关键一局。
证监会已经对正中珠江立了案,这是个好兆头,但广发证券要从中承担何种责任,仍然没有说法。
作为头部券商,广发证券是一家内部人控制公司,自身的组织人事又接受当地领导,无论在证监系统,还是在属地,都具有难以撼动的人脉、资源和根基,牵一发而动全身。
毫无疑问,必将会出现一股强大的势力在康美药业案上死保广发证券,何况热点频出的资本市场又是极其健忘的。
如果今天放弃了对相关机构的追责,猖狂者又将前赴后继,而买单者将是资本市场和投资者自己。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