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明日最具投资机会六大牛股一览
中亿财经网5月9日讯,5月9日明日最具投资机会六大牛股一览
恒逸石化:"PTA-聚酯"龙头企业,产业链布局成效显著
推荐逻辑:公司是全球最大的PTA和领先的聚酯纤维制造商,目前业务集中在中游PTA,其次为下游聚酯行业。1)公司近年加大产业拓展步伐,产业链布局现已成效显著,形成“原油-芳烃-PTA-涤纶”和“原油-苯-CPL-锦纶”双产业链的“双纶驱动”优势;2)产业链上游PX过去供给紧张的局面不复存在,产能即将迎来爆发式增长,价格有望适度下行,中游PTA在19年上半年产能仍然紧张,下游服装行业需求平稳增长拉动聚酯需求,产业链利润有望向中游PTA业务聚集。公司参控股PTA产能市占率达28.5%,中游利润聚集将直接利好公司PTA业务;3)新增文莱一期800万吨原油加工项目将于2019年7月投产,二期1400万吨项目将于2022年投产,届时公司将完成从基础资源到纺织业原料的覆盖的全产业链布局,实现上游原料自给,强化公司成本优势。
公司全产业链布局,盈利能力不断提高。公司围绕石化产业、石化贸易、石化金融、石化物流的“石化+”战略思想,持续完善产业链布局、改善经营结构、提升成本控制能力,近五年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复合增速分别达到22.5%、35.5%。伴随公司横纵向业务扩展,文莱项目即将投产等,我们预计2019-2021年公司营业收入、归母净利复合增速将分别达到21.3%、27.1%。
增加聚酯产能,完善下游布局。公司积极采用并购、扩建而非新建的方式扩充产能,自2017年集团收购红剑、龙腾、明辉后,2018年12月,公司完成对嘉兴逸鹏化纤、太仓逸枫、双兔新材料的收购,增加聚酯纤维产能144.5万吨(太仓逸枫24.5万吨、嘉兴逸鹏20万吨、双兔100万吨),且拟利用配套融资在嘉兴逸鹏扩建50万吨FDY,已于近日建成并正式投产运行,进一步扩大公司聚酯涤纶规模。目前公司拥有聚酯参控股产能630万吨,市占率达到10.1%,超过桐昆股份跃居行业第一。近期公司成功竞拍逸达新材料、拟现金收购杭州逸暻、发行可转债建设海宁恒逸新材料,化纤龙头地位稳固。
文莱项目即将投产,助力全产业链布局。公司与文莱政府签订了恒逸文莱PMB综合炼化项目,分两期实施。一期投资34.5亿美元,原油加工能力800万吨,生产150万吨对二甲苯和50万吨苯。目前项目总体进度累计完成逾95%,首船原油已顺利进厂,标志项目正式进入生产试运行阶段,预计将于2019年7月份正式投产,试车后有望在短时间内实现满负荷产出。
“双纶”驱动,锦纶产业链继续巩固。公司确定了“双纶”驱动的发展战略,即“原油—PX—PTA—涤纶”、“原油—苯—环己酮—己内酰胺”。随着我国经济的稳定发展,纺织、汽车、电子、交通等行业对PA6的需求不断增长,国内己内酰胺的需求量持续增加。公司目前参股己内酰胺产能达到30万吨,并计划进一步扩建为40万吨年产能,预计2019年6月投产,市占率将达到8.8%。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19-2021年EPS分别为1.07元、1.39元、1.51元,对应PE分别为13X、10X、9X。我们认为公司未来全产业链布局的价值将持续显现,给予公司2019年15X PE估值,对应目标价为16元,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原材料原油价格大幅上涨;PTA检修进度不及预期或价格大幅下滑的风险;行业竞争加剧;公司产品开工率大幅下滑的风险;海外经营风险;收购企业业绩实现或不及承诺风险;在建项目投产及达产进度或不及预期的风险。
大秦铁路:春季检修结束,运量有望恢复高位
2019年4月,大秦线日均运量109.47万吨,同比提高1.96%
5月8日,公司发布月度数据公告:2019年4月,大秦线完成货运量3284万吨,同比增长1.96%,日均运量109.47万吨,日均开行重车75.1列;2019年1-4月,大秦线累计完成货运量14256万吨,日均运量118.80万吨,同比减少2.46%。我们认为:1)4月运量符合预期,春季集中检修使4月运量环比降低601万吨;2)随着例行检修的结束,5月运量有望恢复高位。公司股息率仍有吸引力,维持“增持”评级和目标价9.20-9.70元。
4月运量受检修抑制,5月运量有望恢复高位
4月7日至30日,大秦线进行例行的春季集中检修。受春季检修与张家口供电故障的影响,4月大秦线完成货运量3284万吨,环比降低601万吨;4月日均运量109.47万吨,与满载运量130万吨相比,存在15.8%空间。我们预计5月大秦线拉运恢复正常,运量有望回升至125-130万吨的高位(2019年1-3月的日均运量约为121.90万吨)。5月1-8日,秦港日均铁路煤炭调入量达到60.73万吨,而4月7-30日检修期间仅为50.11万吨。
节点库存维持高位,水电增长影响4月煤电需求
4月电厂和港口煤炭库存维持高位,波动较小。6大发电集团库存从月初的1569万吨降低至月末的1540万吨;秦皇岛库存从月初的640万吨降低至月末的635万吨。从同比角度看,5月8日,6大电厂库存为1553万吨,高出去年同期229万吨;秦港库存为649万吨,高出去年同期142万吨。4月电厂煤炭日耗同比下降5.32%,可能受到水电的挤压,同期三峡水库出库流量同比增长20%。我们认为5月电厂主动大幅补库存的可能性较低,基于:1)5月是传统用煤淡季,水电占发电量比重较高;2)6大发电集团的煤炭可用天数约为28天,处于较高水平。
“公转铁”保障大秦线高运量,2019年业绩预计基本持平
煤炭供给向“三西地区”集中、“公转铁”、公路治超载,为大秦线的高运量提供了保障。2月受矿难及高库存影响,大秦线运量下滑10.48%;1、3、4月运量同比基本持平。我们预计2019年公司业绩基本持平。在收入端,大秦线货运量接近满负荷,同比增长空间较小;唐港铁路受益于蒙冀线发运量增长、返程货运量增长,利润预计小幅增加。铁总实施减税降费,预计略有负面影响。因利率中枢下移、债务到期归还、账面现金增多,财务
费用预计小幅改善。
股息率仍具有吸引力,维持“增持”评级和目标价9.20-9.70元4月大秦线运量符合预期,我们维持盈利预测不变,预计2019-2021年归母净利为144.70、146.84、145.78亿元。维持目标价9.20-9.70元不变。公司股息率较高,作为防御或类现金配置仍有吸引力。假设2019-2021年分红率与2018年基本持平,公司股息率预计为5.85%、5.94%、5.90%(基于2019/5/8收盘价)。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经济快速下行,蒙冀和瓦日铁路运能加速释放,公路治超放松。
康龙化成:业绩符合预期,一体化平台实现业务协同增长
事件
4月28日,康龙化成发布2019年一季度报告,实现营收、归母净利润、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63亿、5440万、5338万元,相比去年同期分别增长31.12%、33.24%和32.25%,实现EPS为0.09元/股
简评
业绩符合预期,收入稳健提升
康龙化成一季度实现营收增速为31.12%,相较去年同期有较强的增长,利润端增长与收入基本匹配。公司经营性现金流相比去年同期增长71.10%,经营情况持续向上。公司一季度毛利率为32.90%,相较去年同期降低0.76个百分点,基本稳定。费用方面,公司一季度销售(1275万,+26.68%)、管理(1.16亿,+38.05%)、研发(869万,+34.33%)、财务(3891万,-3.92%)费用率分别为1.67%、15.24%、1.14%和5.10%,相较去年同期分别改变-0.06、0.76、0.03和-1.86个百分点,基本保持稳定,其中财务费用变动主要是由于汇率波动引起的汇兑损益影响
实验室业务增长稳健,CMC及临床业务未来具有较大空间
公司实验室业务实现收入4.99亿元,同比增长24.30%,此项业务是公司较为成熟的板块,其中实验室化学细分板块实现稳定的业绩增长,且通过业务间的协同和导流,带动生物科学和药物安全评价业务的增长,我们预计未来整体将保持稳健的提升。
CMC业务实现营收1.69亿元,同比增长69.91%,相较去年同期有大幅提升。2018H1公司CMC业务子公司康龙天津产能利用率较低,仅为53%;后续随着新产能的投入业绩预计将有持续快速提升。公司CMC业务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服务能力不断增强。目前康龙化成已经能够为I-III期临床试验提供相应的服务,后续将在天津、宁波、绍兴等地持续进行CMC业务的拓展布局,并通过在境外整合默沙东位于Hoddesdon的资产进行业务扩张,我们认为此项业务未来有望有快速的提升推动公司整体业绩增长。
公司临床研究服务实现收入9049万元,同比增长18.41%。公司通过收购康龙(美国)临床服务、康龙(美国)分析技术和康龙(英国)以及参股南京思睿生物,完成了国内外临床CRO平台的搭建,未来将逐步完善相应的服务打造一体化全流程平台。我们认为公司临床业务未来有望通过平台业务协同和导流效应获得快速提升。国内CRO领军企业,一体化全流程平台实现业务协同导流
康龙化成是国内CRO领域的领军企业之一,公司目前通过近年的并购整合,已经逐步实现了药物研发生产外包的全流程覆盖。公司规模和技术实力均在行业内具备领先优势。目前公司的业务仍以实验室化学为主,后续在临床CRO、CMC甚至大分子领域仍有较大发展空间。公司的全流程一体化服务平台是深度整合的全流程一体化,药物研发相关所有的服务均在一个平台上进行,药物发现、药物开发等服务环节内部得以打通,协同能力较强,我们认为公司后续有望通过对新业务的导流实现业绩提升。
盈利预测及投资评级
我们预计2019-2021年康龙化成实现归母净利润4.75、6.49、8.66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9.9%、36.7%和33.4%,对应当前股价的PE分别为45、33、25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
公司在手订单增长低于预期;国内新药研发投入下降;市场竞争激烈。
中天科技:多元化战略助力公司持续稳健增长,看好长期发展
事件:公司公告,2018年营业收入339.2亿元,同比增长25.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21.2亿元,同比增长18.98%。同时,2019年一季度收入108.19亿元,同比增长63.4%,归母净利润5.15亿元,同比增长15.31%。
2019Q1逆周期持续稳健增长,多元化战略效果显现2018年公司收入339.2亿元,同比增长25.3%,其中光通信及网络营收75.4亿元,同比增长7.42%;电力传输营收80.5亿元,同比增长27.38%;海洋业务营收10.7亿元,同比增长33.7%;铜产品15.6亿元,同比增长11.44%;商品贸易营收139.5亿元,同比增长46.88%。虽然公司2018年光通信业务收入增速显现放缓,但是电力和海洋板块实现快速增长,公司的多元化战略布局效果显现,在光纤光缆行业波动的环境下,仍能实现持续稳定快速增长。
2018年归母净利润为21.2亿元,同比增长18.98%,源于:1)光纤光缆新增产能释放以及价格上涨,叠加公司棒-纤-缆匹配共同带动光通信业务毛利率大幅提升;2)电力和海洋板块实现快速增长。
2019Q1收入108.19亿元,同比增长63.4%,主要系大宗商品、电缆销售收入增加所致。2019Q1归母净利润5.15亿元,同比增长15.31%,其增长好于竞争对手,预计源于公司棒-纤-缆完全匹配后,成本端有所改善,同时电力和海洋板块增长趋势较好。
光纤光缆毛利率预计承压,但电力和海洋板块有望持续改善
公司2018年总体毛利率14.68%,同比下降0.78个百分点,主要源于低毛利的商品贸易业务营收占比提升。分业务看,光通信及网络毛利率为40.95%,同比提升5.02个百分点;电力传输毛利率13.41%,同比略降0.17个百分点;海洋业务毛利率28.26%,同比下降1.9个百分点。公司2019Q1毛利率为10.96%,同比下降6.05个百分点,源于低毛利的大宗商品业务收入大幅增长。我们认为,在光纤光缆集采价格大幅下降的背景下,预计未来光通信业务毛利率承压,但是电力业务随着高压/特高压收入占比提升,毛利率有望改善,海洋业务也有望维持或提升。
四大业务板块战略布局逐步完善,看好公司长期发展
公司已形成光通信、电力、新能源和海洋四大业务板块,战略布局逐步完善。1)光通信:光棒-光纤-光缆上下游产能100%匹配,规模效应逐渐释放。同时,为更好地服务于5G通信产品需求,拓展光模块、5G天线新业务;2)电力:受益国内特高压项目持续建设和国外一带一路国家电网升级,迎来市场新机遇;3)新能源:新能源汽车及国家电网大储能项目高速发展带来高性能动力、储能锂电池的大量需求,公司新产品突破后有望进入收获期;4)海洋装备:受益跨洋通信、海上风电、海底监测网等持续建设,订单充裕,同时海缆向系统发展,充分发挥海底光、电缆品牌、技术优势,进一步延伸海底接驳盒、水下连接器业务,实现海底通信、输电、观测完整产业链,面临广阔成长空间。
我们认为,中天科技一方面大幅开拓海外市场提升海外光纤光缆销量;另一方面,公司通过工艺优化提升原材料产出率、智能化生产提升效率等措施持续降低成本。未来随着5G规模建设,光纤光缆需求端有望逐步改善。中天科技光棒稳步扩产,外销比例有望持续提升,棒纤缆匹配/工艺优化等驱动成本下降,竞争力将进一步强化,看好公司长期发展。
盈利预测及投资建议:
公司光通信+电力+海缆+新能源多元化稳健经营,战略布局已完善。短期光纤光缆市场供求格局变差,价格承压,但公司成本、规模等优势显现有望进一步提升份额,为未来5G奠定良好基础。同时,电力、海缆、新能源板块有望持续稳定快速增长,成为公司业绩的稳定器。考虑公司2019Q1业绩超我们预测,我们将公司2019-2021年盈利预测上调为18.58亿、23.34亿和28亿元(19-20年原值为15.03亿和18.57亿元),对应19年PE 15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光纤光缆市场竞争恶化、5G建设力度低于预期等。
首钢股份:产能瓶颈解除,京唐二期贡献未来增量
事件:
公司发布2018年年报与2019年一季报:2018年实现营收、归母净利657.77亿元、24.04亿元,同比增幅9.18%、8.73%。2019年一季度实现营收、归母净利153.88亿元、2.74亿元,同比增5.31%、-45.65%。2018年基本每股收益为0.45元。
投资要点:
2018年生产经营情况:公司2018年钢材产销分别为1470万吨、1469万吨,同比增长1.19%、0.73%。从主要子公司和核心产品产量来看,迁钢产钢材745万吨、同比增3.91%,智新公司产电工钢160万吨、同比持平,冷轧公司产冷轧板材170万吨、同比下降4.49%,京唐公司产钢材818万吨、同比增长6.23%。拆分主营构成,主要产品冷轧薄板、热轧、其他业务2018年实现营收394.4亿元、223.7亿元、27亿元,收入分别较上年增长9.62%、4.87%、36.18%。盈利能力方面,冷轧薄板、热轧、其他业务的毛利率分别为9.87%、16.82%、25.98%,较去年分别上升-2.47pct.、4.07pct.、-2.77pct.,综合毛利率下降0.2pct.至12.97%。2018年吨钢售价、吨钢成本及吨钢毛利为4294元/吨、3760元/吨、533元/吨,同比上升297元/吨、268元/吨、28元/吨。
成本削减情况及主要财务指标:由于汽车销售增速承压,主要产品冷轧板材盈利能力回落,导致公司业绩增长趋缓。2018年销售、管理、财务及研发合计营收占比为7.4%。资产负债率73.1%,较2017年略微上行0.3pct.,去杠杠效果欠佳。
京津冀龙头钢企,达标超低排放改造、产能抑制瓶颈解除。公司主产高端板材,定位特殊行业、军工等高端产品市场,汽车板、家电板市场占有率全国排名前三,是京津冀地区龙头钢企,具备年产1700万吨钢及其配套生产能力。由于公司主要生产基地均位于京津冀限产区域内,过去产能利用率受到一定抑制。2018年公司持续投入超低排放改造,现主要环保指标均已达标河北超低排放改造标准。另外京唐公司二期工程施工顺利进行中,该项目将是公司未来主要的产能增量。
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暂不考虑京唐二期项目未来投产,预计公司2019-2021年EPS为0.33/0.35/0.39元、对应PE11.56/10.82/9.78倍,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走低,下游需求不及预期;主要产品原材料镍价走高;排放标准再度提高,限产再度趋严压制公司产量;京唐二期项目投产滞后。
新钢股份:年报业绩亮眼,盈利创历史新高
事件:
公司发布2018年年报:2018年实现营收、归母净利570亿元、59.05亿元,同比增幅14.0%、89.8%。基本每股收益为1.85元,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2元。
2018年生产经营情况:公司全年实现钢材产销量888万吨、891万吨,同比增长3.83%、5.26%,销量创历史新高,其中主要产品冷轧、热轧实现销售175.78万吨、712.25万吨。报告期内,公司完成生铁903.56万吨、钢893.17万吨、钢材坯843.54万吨,同比分别增产3.99%、4.43%、5.18%。盈利能力方面,主要产品卷板(冷轧、热轧)、厚板、中板、线材等毛利率为18.52%、25.41%、15.62%、15.91%、24.47%,分别较上年提高4.62pct.、5.11pct、9.39pct、8.08pct、5.51pct,公司综合毛利率提升3.42pct.至14.39%。2018年全年公司吨钢售价、吨钢成本、吨钢净利分别为4269元/吨、3511元/吨、757元/吨,同比上升451元/吨、195元/吨、256元/吨。
成本削减情况及主要财务指标:公司业绩平稳增长,实现利润总额66.4亿元并创历史新高。经营管控方面,2018年三费及研发合计营收占比较上年下降0.3pct.至2.2%,属行业较优水平。负债率较年初下降5.1pct.至53.1%,去杠杆效果较为显著。
“供需双强”,2019年盈利或好于预期。因2018年末大宗商品价格普跌,需求转弱及限产有所放松,年初市场对2019年钢铁行业走势表现出供给松、需求弱,价格随PMI持续下行悲观预期。但节后下游需求整体呈现良好的韧性,基建投资随积极财政反弹确定,地产施工竣工加快、一、二线销售也出现回暖,制造业中汽车对钢材需求逐步企稳回升、家电保持较好韧性、工程机械对钢材的需求则维持较高景气,总体看行业走势是“供需双强”。虽然行业产品价格难回去年三季度高点,但一季度经济回暖超预期,下游需求均表现出较强韧性,二季度往后钢企盈利或好于市场预期。
维持增持评级。公司费用控制良好、盈利能力出色,自发电项目投产后、成本还有下行空间。暂不考虑自发电项目投产,预计公司2019-2021年EPS为1.28/1.29/1.30元、对应PE4.16/4.15/4.12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走低,下游需求不及预期;主要产品原材料铁矿石价格大幅走高;自发电项目投产滞后。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