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上市公司盯上科创板 大多以整体上市、分拆上市两种方式回A
中亿财经网4月24日讯,近期,科创板进展火热,吸引了不少港股上市公司的目光。
记者初步统计,截至4月23日午时,科创板申报企业已达90家,其中2家为港股上市公司整体申报科创板,2家为港股上市公司分拆申报科创板。
另外4月22日,上海证监局公布了复旦张江的辅导进展,拟上市板块变更为科创板。作为港股上市公司,复旦张江在3月8日便公告,有意在科创板上市。此次辅导进展公告,更是官宣进军科创板。
进军科创,各显神通
转战科创板的港股上市公司,大致采用两种方式回A:一类是整体上市,一类是分拆上市。
港股上市公司昊海生科和中国通号,采用整体上市模式申报科创板。
据了解,昊海生科主要从事研发、生产及销售医用生物材料,包括眼科、整形美容与创面护理、骨科、防黏连及止血。
目前,昊海生科的产品主要包括人工晶状体系列、医用透明质酸/玻璃酸钠系列、医用几丁糖系列、医用胶原蛋白海绵系列,外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系列。
大约7年前,昊海生科曾试图闯关创业板IPO。
不过2012年9月,昊海生科上会被否。当时发审委主要关注,昊海生科低价收购上海其胜生物制剂有限公司,以及向竞争对手收购原材料。
失败后,昊海生科转战港股,并于2015年4月上市。
2016年至2018年,昊海生科营业收入连续增长,分别为8.61亿元、13.54亿元、15.58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05亿元、3.72亿元、4.15亿元。
数据来源:申报稿
2019年1月3日,昊海生科公告称,有意在A股发行股票。
此后,昊海生科的股价开启“猛涨”模式,1月3日收盘价为36.88港元,截至4月23日收盘,其股价涨至59港元,涨幅达59.98%,总市值为94.43亿港元,约合人民币80.73亿元。
港股上市公司威胜控股和微创医疗,则选择进行分拆然后申报科创板。
以威胜控股为例,其成立于2000年,2005年在香港主板上市,主要从事能源计量与能效管理。
2019年4月4日,威胜控股公告称,建议分拆子公司威胜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威胜信息”)于科创板独立上市。
公开资料显示,威胜信息主要从事数据采集终端业务以及水、燃气及热能计量业务。2016年至2018年,威胜信息的财务数据表现良好,营业收入分别为6.8亿元、9.95亿元、10.39亿元,净利润分别为8050.5万元、1.54亿元、1.77亿元。
从体量来看,2018年威胜信息占威胜控股营业收入的31.11%,占净利润的53.47%。
数据来源:申报稿
威胜信息此次申报科创板,选择了预计市值不低于10亿元的标准,欲融资6.05亿元。
估值或为回A主因
记者发现,港股上市公司申报科创板的背后,是港股公司回A潮涌现。
东方财富显示,截至4月23日,股票全称完全相同的A+H股公司已有111家(不包含分拆等情况)。
上述111家公司中,先H后A的有77家,先A后H的有32家,A股和港股同日上市的有2家。
从近年来回A的情况来看,2016年至2018年,港股上市公司回A数量分别为1家、5家、7家。另外,截至4月23日,2019年有4家港股上市公司回A。
记者发现,上述17家企业中,金融企业最多,共有6家,其次是4家制造企业,鲜有互联网等新经济类型企业。
数据来源:东方财富数据整理
一位资深财经评论人士对记者表示,“相对港股,在A股上市的优点体现在,A股募集资金多、过去监管相对宽松、再融资方便、对开拓国内市场有帮助,可宣传公司和品牌。” 该人士指出,除了上述优点,A股估值相对高。
东方财富显示,截至4月23日收盘, 111家A+H股企业中,除海螺水泥外,港股股价(折算为人民币价后)均低于A股股价。
“港股市场和A股市场出现这种区别的原因,可能是目前港股市场外资比例较高,投资者更成熟,情绪化思考较少,投资更多地是根据公司基本面及要素来判断。”一位券商研发部高管对记者表示。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