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1.
总供给曲线垂直的区域表明(B)
A. 资源没有被利用
B. 经济增长能力已达到了极限
C. 国民收入减少
D. 国民收入增加
满分:2 分
2.
今年的物价指数是180,通货膨胀率为20%,去年的物价指数是(B )
A. 144
B. 150
C. 160
D. 216
满分:2 分
3.
已知国民消费函数为C=80+0.8Y,如果消费增加100亿元,则国民收入(C )
A. 增加100亿元
B. 减少500亿元
C. 增加500亿元
D. 减少100亿元
满分:2 分
4.
下面不构成总需求的是哪一项( A)
A. 政府支出
B. 投资
C. 净出口
D. 税收
满分:2 分
5.
由于工资提高而引起的通货膨胀( C )
A. 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
B. 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
C. 需求拉动和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
D. 结构性通货膨胀
满分:2 分
6.
可以称为温和的通货膨胀的情况是指( C )
A. 通货膨胀率在10%以上,并且有加剧的趋势
B. 通货膨胀率以每年5%的速度增长
C. 在数年之内,通货膨胀率一直保持在2%-3%水平
D. 通货膨胀率每月都在50%以上
满分:2 分
7.
下列选项在中不是M1组成部分的是(A)
A. 旅行支票
B. 活期存款
C. 定期存款
D. 其他支票存款
满分:2 分
8.
一般来说,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B )
A. 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B. 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C. 水平线
D. 垂线
满分:2 分
9.
某人正在等待着某项工作,这种情况可归类于(B )
A. 就业
B. 失业
C. 非劳动力
D. 就业不足
满分:2 分
10.
假定挤出效应为零,边际消费倾向为0.8,政府同时增加100万元的支出和税收将使国民收入(C ) 不确定
A. 保持不变
B. 增加100万元
C. 减少100万元
D. 增加500万元
满分:2 分
11.
在国民收入决定中,如果均衡收入大于潜在收入则会出现 (c )
A. 紧缩缺口
B. 通胀缺口
C. 失业减少
D. 收入增加
满分:2 分
12.
在IS曲线不变的情况下,LM曲线的弹性大,则(b )
A. 财政政策的效果好
B. 货币政策效果差
C.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效果一样差
D. 无法确定
满分:2 分
13.
认为在长期与短期中都不存在菲利普斯曲线所表示的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交替关系的经济学流派是(d )
A. 新古典综合派
B. 货币主义学派
C. 理性预期学派
D. 新凯恩斯主义
满分:2 分
14.
属于内在稳定器的项目是(a )
A. 总需求
B. 公债
C. 税收
D. 政府公共工程支出
满分:2 分
15.
从纯经济的观点来看,最好的关税税率为( a)
A. 能使国内、外的同类商品价格相等
B. 不至于引起国外的贸易报复
C. 使国际收支达到平衡
D. 应该为零
满分:2 分
16.
.在IS曲线不变的情况下,货币供给量减少会引起国民收入(c )
A. 增加,利率下降
B. 增加,利率上升
C. 减少,利率上升
D. 减少,利率下降
满分:2 分
17.
一个国家顺差过多,表明 ( b)
A. 外汇利用充分
B. 积累了外汇
C. 通货膨胀
D.
实行了汇率管制
满分:2 分
18.
奥肯定理说明了( a)
A. 失业率和总产出之间高度负相关的关系
B. 失业率和总产出之间高度正相关的关系
C. 失业率和物价水平之间高度负相关的关系
D. 失业率和物价水平之间高度正相关的关系
满分:2 分
19.
“滞胀”理论用菲利普斯曲线表示即:(c )
A. 一条垂直于横轴的菲利普斯曲线
B. 一条长期存在的斜率为正的直线
C. 短期菲利普斯曲线的不断外移
D. 一条不规则曲线
满分:2 分
20.
紧缩性货币政策的运用会导致(c )
A. 减少货币供给量,降低利率
B. 增加货币供给量,提高利率
C. 减少货币供给量,提高利率
D. 增加货币供给量,降低利率
满分:2 分
二、多项选择题(共 5 道试题,共 20 分。)
1.
用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可以直接决定(A,C )
A. 国民收入
B. 投资
C. 价格水平
D. 利息率
E. 储蓄
满分:4 分
2.
货币需求大小与( AC)
A. 收入成正方向变动
B. 收入成反方向变动
C. 利率成反向变动
D. 利率成同方向变动
E. 价格无关
满分:4 分
3.
在以下理论的分析中考虑了人们对未来的预期(CD )
A. 短期菲利普斯曲线
B. 长期菲利普斯曲线
C. 货币主义学派通胀理论
D. 新古典综合学派通胀理论
E. 新古典综合学派通胀理论
满分:4 分
4.
影响进口的直接因素是( BC)
A. 初始进口
B. 边际进口倾向
C. 国民收入
D. 边际消费倾向
E. 消费者剩余
满分:4 分
5.
从市场机制作用,通货膨胀可分为( AB)
A. 预期的通货膨胀
B. 非预期的通货膨胀
C. 放开的通货膨胀
D. 抑制的通货膨胀
E. 混合的通货膨胀
三、判断题(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
1. 周期性失业就是由总需求不足所引起的失业。 B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2.
乘数大小取决于边际消费倾向,边际消费倾向越大乘数越大。A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3.
从经济政策的角度来看,政府的购买性支出对经济运行产生的影响大。B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4.
在汇率不变的情况下,解决外汇不足的办法是减少出口,或者增加进口。A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5.
围绕菲利普斯曲线的争论,不同的经济学派表明了他们对宏观经济政策的不同态度。B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6.
政府购买支出乘数与边际消费倾向同方向变化,与边际税收倾向反方向变化。A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7.
自然失业率是指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造成的失业率。B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8. 衡量通货膨胀的指标是物价指数。 B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9.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都是由政府制定,以调节经济。 A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0.
投资增加、消费增加和政府支出增加都会使国民收入增加。B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四、概念连线题(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
1.
自然失业率:(A )
A. 是指失业人数占就业人数与失业人数之和的百分比。
B. 是指劳动者正常流动过程产生的失业。
C. 是指由于经济结构的变化,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在职业、技能、产业、地区分布等方面的不协调所引起的失业。
D. 是指因劳动力总需求不足所引起的失业。
E. 是指由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形成的失业率。
满分:2 分
2.
投资乘数:(D )
A. 是指增加的储蓄占增加的收入的比例。
B. 是指充分就业时的国民收入均衡。
C. 是指小于充分就业时的国民收入均衡。
D. 国民收入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动量的最初注入量之间的比例。
E. 是投资引起的收入增加量与投资增加量之间的比率。
满分:2 分
3.
平均消费倾向:( A)
A. 一般是指消费与收入之间的数量关系。
B. 是指消费占收入的比例。
C. 是指增加的消费在增加的收入中所占的比例。
D. 一般是指储蓄和收入之间的数量关系。
E. 是指储蓄占收入的比例。
满分:2 分
4.
公债:(D )
A. 是指政府通过改变财政收入和支出来影响社会总需求,以便最终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
B. 是指政府为实现其职能按照法律规定的标准,强制地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手段。
C. 是政府对公众的债务,或公众对政府的债权。
D. 是指国民收入变化量与引起这种变化量的最初政府购买支出变化量的倍数关系,或者说是国民收入变化量与促成这种量变的最初政府购买支出变化量之间的比例。
E. 是指国民收入的变动量与引起这种量变的转移支付变动量之间的倍数关系,或者说是国民收入变化量与促成这种量变的政府转移支付变化量之间的比例。
满分:2 分
5.
对外贸易乘数:(C)
A. 是指一国生产某种商品所花成本绝对地低于别国,就具有绝对优势。
B. 是指一国与他国在生产不同商品上的相对成本不同,仍可以生产其相对成本较低的商品以换取其生产中相对成本较高的商品,从而得到比较利益。
C. 是指国民收入变化量与引起这种变化量的最初出口变化量的倍数关系。
满分:2 分
6.
相对优势原理:(B)
A. 是指一国生产某种商品所花成本绝对地低于别国,就具有绝对优势。
B. 是指一国与他国在生产不同商品上的相对成本不同,仍可以生产其相对成本较低的商品以换取其生产中相对成本较高的商品,从而得到比较利益。
C. 是指国民收入变化量与引起这种变化量的最初出口变化量的倍数关系。
满分:2 分
7.
货币乘数:( D)
A. 是指把派生存款D为原始存款的倍数。
B. 一般是指由基础货币创造的货币供给。
C. 是指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来调节货币供给量以实现经济发展既定目标的经济政策手段的总和。
D. 是指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购买或售卖政府债券,以增加或减少商业银行准备金,从而影响利率和货币供给量达到既定目标的一种政策措施。
满分:2 分
8.
总供给总需求模型:(E )
A. 一般是指全社会在一定价格水平条件下,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
B. 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C. 一般是指全社会在一定时间内,在一定价格水平条件下的总产出或总产量。
D. 是一条先平行于横轴、后向右上方倾斜、最后垂直于横轴的曲线。
E. 把总需求曲线和总供给曲线放在一个坐标图上,用以解释国民收入和价格水平的决定。
满分:2 分
9.
政府购买支出乘数:(D )
A. 是指政府通过改变财政收入和支出来影响社会总需求,以便最终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
B. 是指政府为实现其职能按照法律规定的标准,强制地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手段。
C. 是政府对公众的债务,或公众对政府的债权。
D. 是指国民收入变化量与引起这种变化量的最初政府购买支出变化量的倍数关系,或者说是国民收入变化量与促成这种量变的最初政府购买支出变化量之间的比例。
E. 是指国民收入的变动量与引起这种量变的转移支付变动量之间的倍数关系,或者说是国民收入变化量与促成这种量变的政府转移支付变化量之间的比例。
满分:2 分
10.
固定汇率:(A)
A. 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与所有其他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交往收支状况的统计报表。
B. 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与所有其他国或地区的经济交往收支状况的统计报表。
C. 是指把各国货币的兑换比率稳定在一定幅度之内的一种制度。
D. 是指一国政府对汇率不予固定,听任外汇市场上本国货币的兑换比率浮动的一种制度。
满分:2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