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辉:玉米供大于求的市场格局没有发生变化
中亿财经网9月12日讯,由大连商品交易所主办的“第十一届国际玉米(1907, -12.00, -0.63%)产业大会”在大连举办。本次大会以“衍生工具创新与农业风险管理”为主题,紧紧围绕玉米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以及农合组织、种粮大户等的现实需求,详细解读风险管理实务操作,切实帮助实体企业解决生产经营和风险管理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新浪财经参与全程直播。
国家粮油信息中心副主任王晓辉出席大会并作主题演讲。
王晓辉表示,尽管今年的玉米拍卖的数量,已经超过了去年,截至到上周的时候,已经超过7500万吨,上一年是5400万吨,而且大家在乐观的预测,如果说在拍卖到10月份的话,按照去年的时间来走,按照当前的成交节奏,成交8500万吨、9000万吨不是问题。但是,同样可以算清楚,就是明年的市场上,仍然有大量的临储玉米等着大家来买,供大于求的市场格局没有发生变化,还有就是市场有很多悲观的预期。包括最近在东北、华北调研的,都反映了这样的观点。
以下为文字实录:
王晓辉:非常高兴能够再次来到我们大连,再次登上讲台和各位新老朋友共同的研讨大家非常关注的玉米市场这个话题。
最近一段时间市场再次出现了一个现象,就是钱比货多。大家可以看到在过去一段时间,大连商品交易所了玉米期货价格,特别是在过去一周的时间里,出现了非常快速的上涨。那么,引起这种上涨的原因很多,包括对于天气的担心、对于产量的担忧、对于未来需求增长乐观的判断,对于未来中美贸易冲突之后,对于能量饲料带来种种利好因素的预期。同时,也伴随着对国内政策调整的种种预期。在过去几天时间里,在中美召开了非常非常多的会议,就在昨天,我们香格里拉这个酒店几场论坛同时在举办,每一个会场人数都非常多,都有人站着在听,在会上传达出非常多的信息,有看多的,有看空的,在这里我更多想把我们信息中心当前对国内玉米市场的现状,以及未来可能会产生的趋势性变化,给大家做一个简单的汇报。我很多次也都讲到,开会的目的其实是更多搭建一个平台,开会的目的绝不是为了统一思想,而是通过开会来交流信息,更多的是要求异存同,今天汇报的也是众多观点当中的一个,仅供参考。我定的题目是《当前市场的问题》,这些问题我也在思考,可能这些问题会对未来的市场有一些影响。
什么问题呢?第一个问题就是当前国内粮食供应的形式是不是发生了质变?是不是已经从供应严重大于需求,变成供求平衡,甚至是偏紧了呢?就以今天讨论的玉米为例,是不是发生了这样的变化,在这里的每一个人都可以说还没有。为什么?因为尽管今年的玉米拍卖的数量,已经超过了去年,截至到上周的时候,已经超过7500万吨,上一年是5400万吨,而且大家在乐观的预测,如果说在拍卖到10月份的话,按照去年的时间来走,按照当前的成交节奏,成交8500万吨、9000万吨不是问题。但是,同样可以算清楚,就是明年的市场上,仍然有大量的临储玉米等着大家来买,供大于求的市场格局没有发生变化,还有就是市场有很多悲观的预期。包括最近在东北、华北调研的,都反映了这样的观点。
同样,还要考虑的是去年的价格为什么会涨,在成交5470万吨的情况下为什么会涨?同样是出现了玉米在生产过程当中的品质问题,主要表现在华北地区,是去年华北地区的卫生指标不合格的比较多,造成饲用级玉米的产量减少,从华北向东北来转移。今年如果说在华北地区同样有减产的发生,指标是不会发生像去年那样的变化。这点上,大家还是要有一个认识。再往深入想想,就是今年的玉米种植效益这么好,价格这么高。那么,明年玉米种植面积是不是还会维持在今年的水平上?如果今年是减产的话,那明年是不是就是恢复性的增产呢?所以,供大于求的局面,无论是从现在的存量,还是从明年可能的增量来讲的话,我认为都没有发生变化。但是,我们需要看到的是市场的情绪在发生巨大的变化,我们说,我们焦虑的是供需关系,我们焦虑的更多的是供需关系在实际当中产生的情绪。今年以来,市场对于粮食的问题,随着中美贸易冲突的不断升级,在不断被市场强化它的关注度。
比如说如图所示,今年夏粮小麦的收购进度,按照预计同比减少了,这个减少的过程当中,也出现了品质的下降。所以,今年小麦的收购比去年是同比减少了2000万吨以上,本身这个数字没有任何的问题。但是,今年由于我刚才讲的因素,市场对于粮食安全的问题,一下子空前高涨,我在手机上,我在电脑上,可以看到很多非粮食人士在研究粮食问题,包括很多研究证券、基金、股票都在讲粮食,可想而知,这些人对于粮食的研究肯定是外行的。做粮食的我们都知道,今年的小麦收购减少有很多因素,刚才讲到了一些,同时也应该考虑到去年我们大量的收购是进入到了最低收购价的体系里面去了,今年没有大量的进入最低收购价的体系,这个是减少了最大的一块。前段时间有一个做证券的人向我咨询,你怎么看这个事情?我说非常简单,你是搞证券,也是搞经济的,如果粮食减产的数量真是非常巨大的,你看小麦的价格出现暴涨了吗?没有出现暴涨就证明供需是平衡的。这里面有优质小麦和普通小麦价格的不同,我说完之后,他说有道理,如果有减产,价格一定会有反应,而且反应一定会更为剧烈,因为大家都在关注这个事情,所以交易的情绪被引爆,所以网上文章有很多,每篇文章都带有忧虑,会不会出现问题?价格其实是一个最好的标准。
还有最近一段时间,国家粮食政策储备局,对2019年粮食储存开始做了工作,大家也给予了一些关注,这些是不是粮食库存不够了,所以要查库存。但是大家可以看到,2000年以来,我们已经搞了全国范围的,搞了两次了,每年还会进行常规性的检查,我曾经给大家举一个例子,就像每年给汽车年检一样,不是车出了问题才去检查,而是通过检查来发现问题。由于今年市场很敏感,所以,对于这个常态化的东西,都是以非常态的解释来进行解读的。在这种情况下,市场就进一步的开始进入一个焦虑的状态,所以,有一个很著名的模型就是蛛网模型,也引发了一个蛛网理论,市场在宽松情况下,会比它在市场氛围更宽松,如果是偏紧的,会比市场氛围更偏紧。我们的玉米消费2017、2018年的消费,总消费2.39亿吨,每个月消费两千万吨,饲料消费是年消费总量是1.44亿吨,每月1200万吨,工业消费量是625万吨,年消费量是7500万吨。这样一来都会多出更多的量,也会比市场多出更多的宽松的量。我一直记得在非典的时候,都到超市买84消毒液,但是非典过去之后,发现超市到处都可以看到消毒液,这种一致性的预期会使得市场的供需关系发生扭曲,所以供大于求的关系没有发生改变,改变的是我们焦虑的心态。
第二,我们现在去库存的政策导向没有改变,而且我们的力度还在加大,昨天,我也在讲这个事情。800万吨每周的投放量,在4月份成交90%以上,5、6月份开始下滑,在下滑的过程中,有一些人就讲,我们是不是要把这个投放量减下来,但是我们没有减,一直保持800万吨,就是要告诉大家,我们现在要去库存,去库存是连续几年列在中央稳健,现在就要讲加快消化粮食库存,2016—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连续三年都在讲要加快去库存,要多措并举去库存,要开展各种形式的去库存。在今年的全国粮食流通工作会议上,这个是每年开的年度会议,会布置当年的重要工作,其中就讲到,粮食的去库存工作要完善收储制度和去库存。同时,要控增量去存量,这里面讲的很细,平时大家是研究政策的,但是研究政策不是看过了就算研究了,不能把看当研究好了,这里面讲的很清楚,去库存消化方面要把握两点,一个是算大账,算长远的账,一早则早,一快则快。玉米现在消化它的库存,渠道很畅通,路径很清晰,但是库存多、压力大、产业链短、消费弹性小,是当前消化库存的难点、重点。今年以来玉米的去库存数量、进度远远超过了预期,但是稻米的去库存数量相比玉米而言,就要小。可是大家同样非常清楚的知道,稻米去库存的压力确实要比玉米大的多得多。这些都是未来我们要做的工作,因此,大家对于这些工作,对于这些文件、讲话,还是要进一步的学习、理解和应用。
今年拍卖大家也看到了,为了做好去库存的工作,拍卖时间提前了,不仅仅是玉米,我们的稻谷也提前了,价格早发、价格下调,拍卖数量800万吨,无论在哪个成交率上都保证了这个数量,同时对出库抓的很严,国家粮食局起动了一个12325的行风热线,大家有关任何粮食流通方面的问题都可以打这个电话。
展望2018—2019年度,我想有这么几个方面,一个是对于今年的产量有很大的分歧,因为有这样的分歧才导致今天的认识。这里面有很大的成分是把玉米产量放在减的这个方面,信息中心每月上旬会发布当月的,包括玉米在内的各个主要作物的供需平衡表,现在使用的是9月6号,10月份我们会发布10月份,在报告发布之前用的是9月份的数据, 10月份的数字可以关注信息中心的微信公众号方式来获取,
我们无偿给消费者提供这些信息。
今年的产量,信息中心目前判断是同比略增,去年玉米产量国家统计局的数字是2.15,今年是2.16,同比是略增的。我们认为今年的产量形势非常的看好。到东北去很多的考察团,都有一个基本的看法,吉林、内蒙要减,华北、辽宁地区也会减少,这个是一个分区域的看法。同时,今年玉米生长状况还有这样一个特点,今年的品质要差一些,比如说黄金地区的玉米品质效果降低一些,吉林的西部、黑龙江、吉林的松原、白城,辽宁的辽西,整个的单产水平比常年要好一点。整体来讲,就是好的地方没有反应的特别好,今年传统受灾比较多,干旱影响比较大的地区今年不错。
第二个,我们讲了供给是有保证的。今年,我们面临一个最大的库存结余,就是临储的,无论是8500万吨的成交量,甚至是9000万吨,甚至达到更高,这个高成交,不等于高需求。9000万吨为例,不是都被用于弥补我们的产需缺口,大量的玉米会进入到商业环节里面,是一个库存结构的转移。所以,今年玉米上市的时候,面临的就是上一年的高介于的陈玉米和新玉米同时供应市场。我之前也跟下面的朋友交流,我也在讲这样一个想法。尽管这样那样的灾、这样那样的减,但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就是,我们的现状是陈玉米的供应由新玉米主力供应是最多的时间,进入到10月份之后,玉米的供应会越来越多,春节之后会慢慢减少,是这样一个供应的节奏。
第三,需求是有增长的。信息中心预计2017年、2018年消费水平是一亿四千万吨,下一年会增长1000万吨以上,达到1.57亿吨,这个数字也在不断的调整,10月份请大家继续关注我们的报告。在讲饲料需求的时候,比如说能量饲料是不是未来会用于更多的饲料生产,以对冲豆粕(3179, -1.00, -0.03%)所形成的供应短缺,通过添加各种氨基酸的形式,提高蛋白的消费量。那么,需要关注到的不利因素也是一样的,就是我们需要看到疫情对于未来市场的影响,现在疫情的发展到底怎么样,在疫情没有结束之前,更多都要靠预测。不过,我们现在可以看到的情况,包括这段时间跟大家交流的信息,就是未来的猪价疫情之后会有一个上涨。猪价上涨逻辑反推过来之后就是猪的数量会减少,再进一步的推,就是消费的增量会下降,工业的带动同样是这样的。在2017年,我们在这里讲的时候,我在报告上讲到了,2017、2018两个年度大量的加工企业在东北密集,这个因素已经是市场上所共同认知的,未来的价格取决于增量,而不取决于存量。
第四,就是价格大家都有一个很乐观的预期,但是我在这里想跟大家讲,虽然我们认为这个价格是长期看涨,但是节奏可能比你看对方向更为重要。最后一个就是关于今年品质的问题,刚才我也讲过了,第一个就是华北地区的玉米品质和今年和去年是不一样的,第二个东北地区大量的玉米有受灾等不利因素,这些不利因素一方面减少了供给,另外一方面会使市场上差粮食增加,高质高价,也会是低质低价。这里面需要关注包括质量的变化等对于价格的影响。时间关系就不给大家做进一步展开的论述了,更多希望大家能够利用好大会提供的有利平台,把更多的信息交流出来,让我们共同去发掘市场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