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亿财经网10月12日讯,“十一”长假期间,东北、华北产区玉米(1863, 6.00, 0.32%)收获不断推进,新粮上市数量增多,现货行情承压窄幅下行。博朗跟踪数据显示,假日期间国内玉米行情整体趋弱,但下行幅度不大,其中华北地区部分深加工企业收购报价自10月3日开始出现反弹,日内调整幅度为10~20元/吨,一定程度上支撑当地行情。东北地区基层贸易商报价少数窄幅下调10~20元/吨,多数维持9月底水平。究其原因,市场在供应压力增加的同时,价格底部也受到一定支撑。
天气晴好 新粮品质无忧
“十一”长假期间,全国大部气温接近常年同期或略偏低。周初至周中,东北和华北产区大部光照充足,降水偏少,利于秋收秋种顺利开展;江淮、江汉、江南和华南大部气温正常,日照偏多,利于秋收作物成熟收获。10月6日~7日,东北地区局部有轻微降水,对秋收作物成熟收晒影响不大。在晴好天气“加持”下,新季玉米品质得到一定保障,农户报价信心较去年同期偏强。
国储开收 支撑农户惜售
据了解,黑龙江多家中储粮库点对外收购2018年产新季玉米,14%水分三等以上玉米报价1700元/吨,目前在收的包括绥化海伦库点、中储粮肇东库点、双城五家库点、双城临江库点等。各库点收购数量在2万~4万吨不等,多以干粮为主。虽然各库点收购量不大,但对于存粮待涨的农户来说,惜售心理获得支撑,加上今年玉米水分相对往年偏低,农户留存质量偏好的玉米棒等待后期涨价销售的行为将有所增加。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历年新粮集中上市所带来的供应压力,也可以从容调整销售节奏,规避价格下跌风险。
与此同时,华北产区中储粮山东淄博、德州、泰安、滨州库,河南漯河库等库点也已开库收粮,其中德州中央储备库15%水分以下玉米收购价为1920元/吨。
在信息相对透明的当前,各市场主体对短期价格水平已经有所估算,不至于盲目追涨杀跌,也保证了行情走势相对平稳,即使下跌,幅度也偏窄。
进口谷物优势已不明显
截至9月28日,广东港口进口高粱、大麦库存共计51万吨,其中高粱5.4万吨、大麦45.6万吨,“十一”期间基本无到货;外贸玉米库存0.4万吨,内贸玉米库存60.4万吨。进口谷物现货供应紧张,个别贸易商进口高粱报价2000~2020元/吨,进口澳麦1900~1930元/吨,进口法麦、乌麦1850~1860元/吨,12月交货的美国2号黄玉米到中国口岸完税后总成本约为2134元/吨。
广东茂名港口二等陈玉米价格为1920~1940元/吨,局部报价1950元/吨,新玉米报价在1980元/吨左右;湛江港口集装箱一等陈玉米主流报价1960~1970元/吨,二等陈玉米1930~1950元/吨。相对于国产玉米而言,进口谷物的价格优势已不明显,其对内贸玉米市场占有率的冲击力度大大减弱。在当前需求企业采购心态谨慎的情况下,内贸玉米销售压力同比偏强。
临储玉米拍卖即将结束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9月28日,今年以来玉米竞价交易共投放19594.2万吨,成交8646.9万吨,成交率44.13%。
其中,国家临储玉米成交8616.2万吨,分贷分还玉米成交30.7万吨;2012年产玉米成交0.4万吨,2013年产成交55万吨,2014年产成交4653.8万吨,2015年产成交3937.7万吨。
去年临储玉米拍卖10月底结束,本年度拍卖是否也于10月底结束尚待考证。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届时结束拍卖对新玉米上市供应极为有利,也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转圈粮出现。
后市价格不宜过分看低
10月中旬,玉米现货市场行情无疑将处于弱势,且有继续下行风险。一方面,华北部分贸易商已着手释放粮源,深加工企业原料采购来源相对宽泛;另一方面,南方港口在途船期即将集中到货,而需求企业库存充裕、采购谨慎,贸易商为促进成交,报价也将下调。这两方面因素已给10月份玉米行情定下了弱势基调,但市场在弱势下行中仍有一定支撑,价格不宜过分看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