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亿财经网9月14日讯,马来西亚棕榈(4882, -10.00, -0.20%)油自去年11月初开启本轮下跌,以指数计算至今跌幅已经接近20%。周三发布的MPOB月度报告再次利空,但马棕榈油盘面反应较为平淡。笔者认为,随着利空逐渐兑现,棕榈油整体已经进入筑底阶段,同时存在逐渐向好的预期。
马来西亚棕榈油局周三发布8月棕榈油产销相关数据,产量162.2万吨,较去年同期下降10.4%,同时远低于过去五年均值。虽然产量下降幅度较大,但是出口量下降幅度更大,当月出口量仅为109.9万吨,低于去年同期26%。出口持续疲弱导致马来西亚境内期末库存累积至248.8万吨的历史第二高位,较去年同期增加21.9%,环比增幅12.4%。整体看,库存累积程度高于此前预期,报告利空。在历经多次相同因素的利空报告后,马棕榈油盘面反应较为温和。
棕榈油期末库存高企主要是受到出口疲弱的影响。印度今年将棕榈油进口关税调整至10年来最高水平,虽然马来西亚也做出对应的调减出口关税措施,但是印度对棕榈油的进口量依然急剧减少。印度棕榈油消费曾占食用油比例一半以上,但目前已经不足四成。据SGS数据显示,此前三个月印度进口棕榈油126.6万吨,较去年同期减少32.3。但从单月数据来看,印度8月进口量减少趋势放缓,减少幅度缩小,后续继续恶化的可能性较低。因此,随后印度进口需求问题给马来西亚棕榈油可带来的利空边际效用会显著降低。
在利空因素逐渐兑现,可产生的边际效果逐渐减弱的过程中,市场需要考虑到后续存在的转好预期。首先,棕榈油产量已经接近年内峰值,10月开始进入季节性减产周期。其次,棕榈油数月产量不及预期,存在树龄老化,需要翻种的情况,后续一段时间内,产量提升难度较大。再次,印尼地区生物柴油对棕榈油的消费需求还会继续增加。最后,由于美国大豆(3700, -15.00, -0.40%)进口成本增加,加上非洲猪瘟疫情等因素影响,国内豆油油厂有可能减少压榨,对豆油库存进行消耗。目前豆棕油价差已超过1000元/吨,棕榈油消费替代性逐渐显现,后期存在需求增量。
目前棕榈油价格重心所处位置也较低,下方空间相对有限。综合考虑上述基本面情况接近转换临界点,我们判断棕榈油逐渐利空出尽,进入筑底阶段,且后市存在转好的可能性。主要风险点在于美国大豆高单产预期带来的豆油成本端下移,如果筑底周期较长,时间及资金成本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