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原创>正文

扩张货币政策的一般效应?

妈妈金融财经网 yyzn 2022-12-05 12:20:53

货币政策是涉及经济全局的宏观政策,与财政政策、投资政策、 分配政策和外资政策等关系十分密切,必须实施综合配套措施才能保持币值稳定。货币政策分为扩张性货币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 扩张性货币政策是货币政策的一种,通过提高货币供应增长速度来刺激总需求,在这种政策下,取得信贷更为容易,利息率会降低。因此,当总需求与经济的生产能力相比很低时,使用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最合适。货币政策调节的对象是货币供应量,即全社会总的购买力,具体表现形式为:流通中的现金和个人、企事业单位在银行的存款。流通中的现金与消费物价水平变动密切相关,是最活跃的货币,一直是中央银行关注和调节的重要目标。 扩张性货币政策与紧缩性货币政策相反。控制货币发行dcp妈妈金融财经网财经门户

这项措施的作用是,钞票可以整齐划一,防止币制混乱;中央银行可以掌握资金来源,作为控制商业银行信贷活动的基础;中央银行可以利用货币发行权调节和控制货币供应量。dcp妈妈金融财经网财经门户

对政府的贷款dcp妈妈金融财经网财经门户

为了防止政府滥用贷款助长通货膨胀,资本主义国家一般都规定以短期贷款为限,当税款或债款收足时就要还清。dcp妈妈金融财经网财经门户

公开市场业务dcp妈妈金融财经网财经门户

中央银行通过它的公开市场业务,起到调节货币供应量,进而起到调节经济的作用。dcp妈妈金融财经网财经门户

存款准备金率dcp妈妈金融财经网财经门户

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准备金率,据以控制商业银行贷款、影响商业银行的信贷活动。dcp妈妈金融财经网财经门户

调整再贴现率dcp妈妈金融财经网财经门户

再贴现率是商业银行和中央银行之间的贴现行为。调整再贴现率,可以控制和调节信贷规模,影响货币供应量。dcp妈妈金融财经网财经门户

请问一个经济学货币政策问题,为什么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会使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因为,中央银行采取扩张性货币政策将使名义货币供给增加,利率下降,总需求增加。从而总需求曲线会向右移。如果总供给曲线是一条竖直线,那么最终的均衡是总产出不变,价格升高。dcp妈妈金融财经网财经门户

财政政策和扩张的货币政策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经济运行的不同阶段其作用的效果也会有所不同。当经济出现萧条时,扩张性货币政策尽管能够降低利率水平,但是只要厂商对未来的预期比较悲观,即使较低的利率也难以刺激私人部本投资的大量增加,通常,这被称为投资呆滞。如果再考虑的到流动性陷阱的存在会使利率下降到一定水平不能再下降的情况,那么,扩张性货币政策在经济萧条时期的效果就可能很小。反之,在经济繁荣时期,紧缩性货币政策作为反通货膨胀的有力武器,其效果则比较显著。与货币政策相反,在经济萧条时期,扩张性的财政政策通常具有显著的效果,因为扩政性财政政策主要是通过增加政府支出和减少税收来实现的,无论是政府支出的增加,还是税收的减少,都会直接增加总需求,进而对国民收入和就业的增加产生直接的影响。 由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效应既具有相同的一面,又具有一定的区别,因此,政府在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干预经济运行时,通常总是有选择地把两种政策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2.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组合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组合有四种基本的方式,即扩张性财政政策和扩张性货币政策组合、紧缩性货币政策和紧缩性财政政策组合、扩张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组合、紧缩性财政政策和扩张性货币政策组合。 扩张性财政政策和扩张性货币政策组合也称双松的经济政策。这种政策组合通常在经济出现较大的负缺口即经济萧条,通货紧缩,失业严重的经济过冷时才被采用。在经济过冷的情况下,为了增加有效需求,刺激经济增长,如果单纯使用扩张性财政政策,虽然会增加产出和就业,但由于会导致利率上升和挤出私人投资,因而必然会产生挤出效应,使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效应受到削弱。如果在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的同时,再辅之以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增加货币供给,利率就不会上升。在此情况下,扩张性财政政策所产生的挤出效应就会被扩张性货币政策的效应所抵消,这样就可以使经济以较高的速度增长,尽快摆脱萧条,走出低谷,实现充分就业。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经济严重萧条,政府就使用了这样的政策组合。一方面通过减税刺激经济增长,另一方面又采用了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使利率基本保持不变,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紧缩性货币政策和紧缩性财政政策组合又称双紧的经济政策。这种政策组合通常在产出出现较大的正缺口,即通货膨胀严重的经济过热时期被采用。在经济过热的情况下,由于经济增长速度过快,生产要素被过度利用,不仅会导致资源短缺,也会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在此情况下,货币当局或中央银行为了有效地抑制通货膨胀,通常要使用紧缩性货币政策,减少货币供给。货币供给的减少会导致利率的上升,而高利率会抑制投资的过快增长,进而抑制总需求的增长速度,使物价水平降低。但是,由于货币政策的效应具有滞后性,紧缩性的货币政策难以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同时,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又是以利率的上升为前提的,而利率上升会导致许多弊端,如加剧社会的分配不公,国际游资的大量进入,由于成本上升导致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被削弱等等。在此情况下,如果在实行紧缩性货币政策的同时,再实行紧缩性财政政策,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上述弊端,并且会在更大程度上抑制经济的过快增长和抑制通货膨胀,使过热的经济尽快降温。1992年,我国的经济增长率高达14.2%,1993年依然高达13.5%,通货膨胀率达到20%左右,经济出现了过热,为了抑制经济的过快增长,1993年我国实行了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以后又实行了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到1996年,经济顺利地实现了软着陆,收到了较好的政策效果。dcp妈妈金融财经网财经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