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建地产上市(中国交建和中国电建有什么区别?)
1. 中国交建和中国电建有什么区别?
1、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电建”),成立于2011年9月29日,是经国务院批准,由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履行出资人职责,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登记注册的国有独资公司。
主要业务:境内外水利电力工程和基础设施项目的工程总承包与规划、勘测设计、施工安装、科技研发、建设管理、咨询监理、设备制造和投资运营、生产销售、进出口;房地产开发与经营;实业投资、经营管理;物流;国际资本运作与境外项目投融资;对外派遣劳务人员和对外承包工程。受委托负责国家水电、风电、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和新能源的产业规划、政策研究、标准制定、项目审查等。
2、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交股份)成立于2006年10月8日,经国务院批准,由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国务院国资委监管的中央企业)整体重组改制并独家发起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并于2006年12月15日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挂牌上市交易,成为中国第一家实现境外整体上市的特大型国有基建企业。
主营业务:涵盖以沿海、内河港口工程和以公路、桥梁、隧道工程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为主的水运、公路基础工程建设业,以港口机械、筑路机械、桥机构件为主的设备制造业,以及以国际工程承包、劳务合作和进出口贸易为主的外经外贸业。集团具有港口与航道工程、公路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和多项工程总承包一级资质及专业承包资质,同时具有大型工程总承包能力和项目投融资能力。
2. 山东电力上市公司有哪些?
山东电力集团为国家电网集团全资子公司,经营着山东省17个市电力业务在内的23家分公司及山东电力公司,山东核电集团,鲁能控股集团公司,鑫源控股有限公司4大全资子公司以及控股,参股,受托22家发电企业7家电力施工设计企业,23家从事多种产业的公司和6家金融企业。
3. 江苏省苏源集团的介绍?
苏源集团是以常州苏源集团有限公司为核心企业,常州苏源集团电力安装有限公司等16家控股子公司紧密层企业,常州苏源集团物业管理有限公司等25家参股子公司为半紧密层企业,配套协作单位为松散层企业,按现代企业制度要求,集团形成了产权清晰、权责明确、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联合体。主管单位是常州供电公司。 该集团有员工3159名,专业技术人员698名,占地面积2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2.5万平方米,净资产9亿元,核心企业与紧密层中有11家企业通过ISO9001或ISO9002质量体系认证,1家企业获得建筑施工二级资质,7家企业获得建筑施工三级资质。2002年,集团多种经营总收入达到12.5亿元,利润8.8千万元,成为常州市重点企业集团之一。 该集团弘扬“竞争求发展、创新当先行”企业精神,以常州电网发展规划和常州发展战略为指导,以市场为导向、资产为纽带、骨干企业为依托,发展加工制造业,稳定建筑安装业,开拓多种经营,形成以电为主体、多元化并举、集团化经营、规范化管理的格局中。“十五”期间,集团将进一步建立以资本为核心的多元化经营体系,通过投资、联营、吸纳、并购、控股、等多种低成本扩张方式,进一步涉足信息通讯、旅游、金融投资,环境保护等领域;以电建设计施工安装业为基础,加工制造销售、民电调峰供热、汽车一体化服务、房地产开发为支柱;以高新技术为特色,创建“苏源品牌”;以连接国际资本市场的投资需求和国内经济建设的融资需求为着眼点,强化产业资本金融的结合,形成集民电供热、制造、商贸、饮服、娱乐、物业、金融、信息、通讯、汽服、装饰、房地产、印刷业等为一体,产业布局科学合理的大型企业集团,为实行股份制改造和日后上市奠定坚实的基础。 与时俱进创新业,永攀高峰不停步。常州苏源集团将以良好的信誉、卓越的品质、科学的管理、优质的服务赢得更多的客户、赢得更大的市场,为企业的明天谱写更加美好的篇章
4. 河南省四建属于国企还是央企?
河南省四建属于国企。
河南四建集团组建于2018年12月18日,其核心公司为河南四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原为中国建筑工程部洛阳工程局二公司,成立于1957年3月4日,后更名为河南省第四建筑工程公司,隶属于河南省建设厅。
2000年5月19日,经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改制为河南四建股份有限公司,2018年12月更名为河南四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集团总部位于闻名遐迩的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八朝古都”开封。目前公司的经营范围涵盖建筑工程、市政工程、钢结构工程、起重设备安装等20多个领域。现拥有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机电工程施工总承包三级、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一级资质、钢结构工程、建筑装修装饰工程、消防设施工程、古建筑工程、防水防腐保温工程、建筑机电安装工程、建筑幕墙工程、地基基础工程、环保工程专业承包一级资质,建筑行业(建筑工程、人防工程)设计甲级资质,同时,还具有起重设备安装工程、模板脚手架等专业承包资质、压力管道安装改造维修许可证及房地产开发资质。公司取得了国际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三位一体”管理体系认证证书。
集团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才1200余人,注册资本33亿多元,具有年施工产值100亿元以上、竣工面积800余万平方米的施工能力。
集团成立60余年来,在电力、工业、民用和国防建设领域参与建设的项目达5000多项。特别是在电力建设领域,优质快速建成了大中型电厂近200座,其中:华润盘锦电厂工程、河南心连心化肥工程、华润电力渤海新区电厂工程等先后斩获荣获国家优质工程奖,河南禹州电厂工程、华润浙江苍南电厂工程、河南鹤壁鹤淇电厂工程、山东十里泉电厂工程荣获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
新能源电力建设方面,集团在风力发电、光伏发电领域取得长足发展,内蒙古巴拉贡光伏发电项目荣获了河南省优质工程。集团在我国电建市场上取得良好口碑,被誉为建设领域的“电建劲旅、中原铁军”。
5. 中国十大化建企业排名?
中国建筑行业前十名
第十名,广西建工集团;
立足于广西,是核心员工三元持股结构的混合所有制企业,旗下员工3.3万人。
第九名,太平洋建设;
前身是锦江公司,始建于1986年,在国内首创BT模式,是国内较大的城市建设运营商。
第八名,上海建工,创立于1953年,知名国际工程承包商,前身为上海市人民政府建筑工程局,打造了从工程建设全过程。到商品混凝土和建筑构配件生产供应全产业链的集团化企业。
第七名,中国能源建设成立于2011年,是中国特大型能源建设集团,为中国乃至全球能源电力行业提供解决方案全产业链服务,业务足迹遍布世界上140多个国家及地区。
第六,中国冶金建设公司隶属于冶金工业部,2009年,中国冶金在上海、香港两地成功上市,是中国钢铁工业的开拓者和主力军。
第五名,中国电力建设集团;
简称中国电建,是全球清洁低碳能源、水资源与环境建设领域的引导者,拥有九个国家研发机构,11个院士工作站,九个博士后工作站,拥有专利18393项。
第四名,中国交通建设;主要从事交通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运营、装备制造、房地产及城市综合开发的,拥有60多家全资、控股子公司。
第三名,中国铁建;
前身是铁道兵的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铁建是中国乃至全球具有实力规模的特大型综合建设集团之一。
第二名,中国中铁是多项业务于一体的特大型企业集团,拥有100多年的历史源流,连续16年进入世界企业五百强,目前在全球90多个国家和地区摄影机构和实施项目。
第一名,中国建筑集团,简称中建,拥有着上市公司七家,控股子公司100余家,经营业绩店铺100多。等国家和地区。据说每25个中国人中就有一人使用中国建筑建造的房子。
6. epc概念上市公司?
有关epc概念上市公司:华自科技、特变电工、精工钢构、苏美达、中天科技、华设集团、拓日新能、能辉科技、双良节能、远东股份、珈伟新能。
7. 中字头央企股有哪些?
1、在股市中,中字开头的央企股票有非常多,比如中国银行、中国石化、中国石油、中国中车、中国重工、中国巨石等等。股市中很多上市公司都是央企,最少有500家,很难在此一一列出,可通过股票软件中的F10 "股东研究”查看公司是否是国有企业。
2、股票市场是已经发行的股票转让、买卖和流通的场所,包括交易所市场和场外交易市场两大类别。由于它是建立在发行市场基础上的,因此又称作二级市场。股票市场的结构和交易活动比发行市场(一级市场)更为复杂,其作用和影响力也更大。
8. 特高压上市公司一览?
1、国电南瑞(600406)、
2、中国电建(601669)、
3、特变电工(600089)、
4、中天科技(600522)、
5、亨通光电(600487)、
6、中国西电(601179)、
许继电气、平高电气、保变电气、思源电气、森源电气、置信电气、长高集团、尚纬股份、晶澳科技、四方股份、恒星科技、长缆科技、威腾电气、佛塑科技、汇金通
9. 中国电建在国企排名?
北京时间2021年8月2日,《财富》官方APP发布了最新的《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中国大陆(含香港)上榜公司数量连续第二年居首,达到135家,比上一年增加11家。加上中国台湾地区企业,中国共有143家公司上榜。
《国资报告》记者初步统计发现,今年的上榜企业中,国务院国资委监管的中央企业为49家,其中一级央企为47家,另有招商银行和华润置地两家独立参评的央企二级公司上榜;地方国资委监管企业33家上榜,较上年增加一家;财政部出资企业12家上榜,另有福建财政厅出资的兴业银行上榜。
2021年度《财富》世界500强上榜国企数量合计为95家,较上年度增加了3家。其中,中国船舶集团、潍柴动力、浙江省交通投资集团、广州市建筑集团、广州医药集团、华润置地、云南省投资控股集团、紫金矿业集团、中国再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9家国企为首次上榜——其中,中国船舶是重组后的新身份重新登榜。
有关专家表示,时至今日,争创世界一流的中国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已经能够更加客观理性地看待世界五百强榜单,在做大的基础上做优做强,实现高质量的可持续发展。中国企业既要争当“大智慧”“大视野”“大格局”的“大块头”,更要在改革上有“高标准”、创新上有“高水平”、发展上有“高质量”。这样,才能在世界经济舞台上,走出坚实而务实的中国企业路径、形成独特而自主的中国企业发展模式、贡献丰富而厚重的中国企业治理经验。
49家央企入围 世界一流企业建设成效明显
近几年,中央企业入围世界五百强的数量基本稳定在48家、49家上下,增长幅度有所放缓。不过,从入围企业的各项指标来看,中央企业“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成效明显,发展质量明显提升,竞争能力持续增强,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风险应对能力提升,发展韧性更加强大。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球经济受到明显冲击。在此背景下,以中央企业为代表的国有企业,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经营发展,在疫情防控斗争中冲锋在前、勇挑重担,充分发挥了大国重器顶梁柱和国家队作用;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迎难而上、奋力拼搏,充分发挥了国民经济压舱石和主力军作用。
从排名看,一批央企发挥稳定,领先优势突出。比如,国家电网、中国石油、中国石化的排名虽有微小变动,但已连续多年稳居全球五百强前五;中建集团近三年的排名分别为21位、18位、13位,百尺竿头持续进步;中国中铁、中国铁建双双跻身前五十名,中国电建排名上升50名至107位;中远海运由264位前进至231位,超越排名297位的马士基;中国五矿排名65位,位居金属行业第一。
二是创新能力持续优化,发展动力更加强劲。近年来,中央企业紧紧抓住自主创新这个牛鼻子,推动资金、人才、政策向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倾斜,相关企业在高端装备、信息技术、新材料等关键领域和重点行业加快布局,实力持续增强。
相关中央企业的世界五百强排名大幅跃升,在全球同行业中的排名持续前进。比如,中核集团位列第371位,排名较去年大幅上升122位;国药集团位列第109位,较上年提升36名,利润总额突破200亿大关;航空工业前进23名至140位,超越波音、空客以及洛克希德·马丁等同行业企业;中国电科和中国电子排名分别由去年的381位、386位提升至354位、334位;中国通用技术集团排名前进了47名,为430位。
值得一提的是,该榜单中,中化集团和中国化工分列151位、161位。而在今年的5月,这两家央企已经正式重组为新的中国中化。重组后,该公司在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等领域的实力进一步增强。可以预见,到了明年,中国中化在世界五百强中的排名和影响力将同步提升。
三是国企改革不断深化,企业活力持续释放。《国资报告》记者注意到,今年的入围央企中,无论是华润集团、招商局等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试点,还是航天科技、中国宝武等世界一流示范企业,还是国家能源、中国船舶等联合重组企业,均有亮眼表现。比如,航天科技排名由去年的352位前进至307位;中国宝武由111位跃升至72位。
再比如,华润集团今年与其旗下的华润置地分别参评,双双入围。其中,华润集团位列69位,较上年有所上升,首次入围的华润置地位列470位。而招商局和招商银行已连续三年分别参评,今年分列163位和162位,而上年的排名分别为235位和189位,较上年均有大幅跃升。
33家地方国企入围 产业和区域分布格局进一步优化
今年入围的地方国资委监管企业为33家,较上年增加1家。值得注意的是,这是在多家曾入围世界五百强的地方国企联合重组后新增的数量。今年,广药集团、潍柴动力、浙江省交通投资集团、广州市建筑集团、云南省投资控股集团、紫金矿业集团等6家地方国企是首次上榜。
随着广药集团的上榜,国企中入围世界五百强的医药企业已增至3家,分别为国药集团、上海医药集团和广药集团。其中,广药集团是中国最大的中成药生产基地,也是首家以中医药为主业进入世界500强的企业。
山西的晋能控股集团,位列第138位,排名大幅跃升325位,是进步最快的上榜地方国有企业,该企业由原同煤集团、晋煤集团、晋能集团和潞安集团等公司重组而成。2020年10月,山西阳煤集团正式更名为华阳新材料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按照规划,该企业肩负着山西省推动制造业结构性反转、加速新旧动能转换、实现工业转型升级的历史重任。在今年的榜单中,华阳新材料排名481位,较去年上升18名。
山东能源集团上升225名,位列第70位。该企业由山东能源集团与兖矿集团联合重组而成。
此外,地方国企中的江西铜业集团、厦门国贸控股集团、厦门象屿集团排名上升均超过百位。
从行业分布来看,受联合重组等影响,地方国企中的能源企业占比持续下降,以潍柴动力、华阳新材料、云南投资等为代表的新面孔正在不断增加;从地域分布来看,东部沿海省市仍然是五百强大户,陕西、山西、甘肃的入围企业也以能源化工为主,不过,随着云南投资、广西投资等企业的入围,西部地区转型发展的潜力正不断释放。
值得一提的是,入围的地方国企,绝大多数是省国资委、直辖市国资委和厦门、深圳、广州等副省级市的国资委监管企业,紫金矿业堪称其中的“另类”。《国资报告》了解到,紫金矿业第一大股东为福建省上杭县国资局,国有股份占比为23.11%。不过,作为一家上市企业,紫金矿业市场化程度极高,很多人很难注意到这是一家国有相对控股的公司。2020年,紫金矿业营收为1715亿元,利润为归母净利润65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6%、52%。2021年上半年,紫金矿业实现营收1099亿元,归母净利润66.49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2%、174%,创历史新高。
此外,排名160位的万科第一大股东为深圳地铁集团,但万科并未列入深圳市国资委监管企业名录,该企业仍按照市场化方式进行管理、运营。
排名488位的格力电器,此前第一大股东为珠海市属国企格力集团。2019年12月,高瓴资本旗下的珠海明骏受让格力集团持有的15%的格力电器股份,格力电器第一大股东发生变动,格力电器自此退出国有企业序列。
13家财政系统监管企业入围 主要分布在金融行业
除国资委系统上榜企业外,还有13家财政系统出资企业上榜,其中12家为财政部出资,1家为福建财政厅出资——即兴业银行。
整体看,财政系统监管企业主要分布在金融行业,其中五大国有银行和中国人保、中国人寿、中国太平已经连续多年上榜。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太平和上海市所属的太平洋保险名称非常接近,极易混淆。中国再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为首次入围,排名497。
中国邮政、中国中信和中国光大三家企业业务覆盖面很广,但金融业务占比仍然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