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曾达2W亿的保险巨头9月14日破产,用户的权益该如何保证
资产曾达2W亿的保险巨头9月14日破产,用户的权益该如何保证
保险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保险的重要性了,也越来越多的人给自己或家人购买保险了,毕竟没人能预料到意外的发生,而保险至少给了我们在发生意外后的一个经济保障,买一份保险,就是给人生买了一份保障!
在我国银行和保险公司都是很少破产的,在 8月份包商银行 申请了 破产 我在上一篇文章中就做了介绍(2020年8月6日我国史上第三家银行破产,破产后储户的钱怎么办?),但在近日安邦保险也发出了破产公告, 今天我就来向大家介绍一下这个保险公司的破产情况以及后续对于投保者处理情况吧!
2020年9月14日 ,一则令人沸腾的消息引爆了保险圈,安邦保险集团公告,安邦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召开股东大会,会议决议 解散公司,并成立清算组 。下一步,公司将按照法律法规向中国银保监会申请解散,在取得相关行政许可后及时组织清算。至此 一家资产规模超2万亿的保险巨兽,就这么 退出了 历史 舞台 。
安邦保险集团的“前身”是2004年成立的安邦财险,法人单位包括上海 汽车 集团等。
2005年开始,安邦财险在上汽的4S店代理销售车险,当年保费收入就突破了10亿元。
2008年,成立仅4年的安邦财险成为全国第一家获得许可,可同时在全国所有省份开展电话营销的企业。
2010年,安邦人寿成立,注册资本37.9亿元。同年,安邦系收购瑞福德 健康 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并更名为“和谐 健康 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至此,安邦系已经拥有财险、寿险、 健康 险等多块牌照,安邦系保险金融集团雏形已经基本形成。
2011年,保监会批准安邦财险进行集团化改组,同年12月31日,新的安邦财险成立,注册资本金为370亿元。2012年,安邦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
其实有了解过安邦保险的朋友会清楚,这家保险公司在2018年的时间就出现了问题;
2018年2月23日 , 原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发布公告,鉴于安邦集团存在违反《保险法》规定的经营行为,可能严重危及公司偿付能力,依照《保险法》第144条规定,决定对安邦集团实施接管, 接管 期限一年。与此同时,安邦原董事长吴小晖也因涉嫌经济犯罪,被依法提起公诉
2019年2月22日 ,中国银保监会表示为巩固成果、积极推进安邦集团转入正常经营,依照《保险法》第146条规定, 中国银保监会决定将安邦集团接管期限延长一年 。
2020年9月14日 ,正式对外发出 破产 清算公告。
这么大一个保险机构,涉及的用户千千万万,在保险行业 用户有中国银保监会这个‘大家长’撑腰,是会保障我们的权益的。
其实 在2018年中国银保监会 实施接管以来, 就一直在依法有序地推动风险处置工作 ,在有关方面的共同努力和支持下,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其中标志性的成果就是【大家保险集团】的成立, 2019年7月 ,银保监会批准中国保险保障基金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上海 汽车 工业(集团)总公司共同出资 设立 一家新的保险主体—— 大家保险集团 ,注册资本203.6亿元。
大家保险集团成立以后,开始管理重整安邦保险的业务以及进行业务转型,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大家保险集团依法受让 安邦人寿 、 安邦养老 和 安邦资管股权 以及 安邦财险 的部分保险业务、资产和负债。安邦人寿、安邦养老、安邦资管和安邦财险分别更名为 大家人寿 、 大家养老 、 大家资管 和 大家财险 。
对于安邦保险的 理财产品 ,银保监会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在接管期间截至2020年1月,接管前安邦集团发行的1.5万亿元中短存续期 理财保险已全部兑付 ,未发生一起逾期和违约事件。基本完成世纪证券、邦银金租、和谐 健康 等非核心金融牌照处置,成都农商行也已挂牌。
这是 大家保险2019年发布的年度理赔报告 ,大家保险2019年7月11日才正式揭牌,但19年的理赔报告居然有这么大的数据,相信大家也清楚是怎么回事了吧。
安邦保险集团的破产对消费者来说是没有太大影响的,说通俗点,就是 安邦保险集团保险破产 ,但国家新成立了 大家保险集团来接盘 , 用户该有的保障一样也不会少 ,用户拥有的保单继续生效,保障内容也不会改变,合同会继续执行。
而安邦之所以在这个时候跳出来说要解散清算,也是因为需要处理的事情都处理好了,现在就差一个明面上的结束环节了,给这个 历史 事件画上一个句号罢了。
所以整个事件最艰难的阶段其实已经过去,现在只是在收尾。对于消费者来说,该担忧的事情,银保监会也早已经处理好了。
大家对于保险公司是怎么看的呢?对于此次银监会的处理是不是感觉还比较合理呢?欢迎大家在评论区说出自己的看法,我们一起来交流。
真的有保险公司倒闭了!万亿安邦解散清算,买的保险还算数吗?
这两天保险行业最大的新闻莫过于9月14号安邦保险集团发布“拟解散并清算”的公告。
此事一出,就在朋友圈引起了“轩然大波”。很多保险营销员开始疯狂转发此条信息,意在引发消费者恐慌,从而强调自己所在公司经营的稳定性、不会破产解散。
对待这一事件,我们一定要 理性分析 ,不要被有心之人利用!
我国有比较严格、健全的保险公司监管制度——“偿二代”,它要求保险公司需要同时符合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50%、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100%、风险综合评级在B类及以上三项监管要求的,为偿付能力达标的公司。
当保险公司因为资金情况、现金流、偿付能力不足等原因导致的触发了《保险法》中的接管条件,那么银保监会就会对这些保险公司进行接管。而安邦就是因为偿付能力问题导致其触发了《保险法》中的接管条件,所以银保监会在2018年2月份发布了对安邦保险集团进行接管的公告。
针对此问题,我们可以看下《保险法》的第89条、第92条是怎么规定的:
第八十九条保险公司因分立、合并需要解散,或者股东会、股东大会决议解散,或者公司章程规定的解散事由出现,经国务院保险监督管理机构批准后解散。经营有人寿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除因分立、合并或者被依法撤销外,不得解散。
第九十二条经营有人寿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被依法撤销或者被依法宣告破产的,其持有的人寿保险合同及责任准备金,必须转让给其他经营有人寿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不能同其他保险公司达成转让协议的,由国务院保险监督管理机构指定经营有人寿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接受转让。
同样的,我们在安邦集团的官网首页也能找到答案:
从《保险法》的这2条规定以及保险公司的公告可以看出:安邦之前的保单业务,已经全部随旗下各个保险公司,转出到大家保险。安邦保险破产后由大家保险继续履行原有的保险合同义务,原有的保单合同继续有效的。对于消费者来说,这只是换了一家保险公司继续承保而已。
作为一家曾经资产近2万亿、全国第三大保险巨头、世界500强的保险公司,安邦是怎么从盛极一时到黯然落幕的呢?
感兴趣的朋友请继续往下看:
安邦保险集团的发展史非常顺利且神秘:
安邦保险最早拿到的是财产险牌照,在2004年建立了第一家安邦财险公司,第2年分支机构就扩展到了22家,基本实现了全国范围内铺设。
2010年,安邦人寿成立,自此产险、 健康 险、寿险牌照集齐,具备了构建金融帝国的基础。
2014年,安邦保险集团注册资本增资到619亿元,超过了中国人寿、人保和平安,成为注册资本NO.1。
2017年,安邦保险集团入选《财富》世界500强企业,排名139位。
安邦保险集团的快速增资引起了监管的注意,十年间增资123.8倍。而且存在关联企业相互投资,疑似虚假增资的情况。
此外,安邦的个人股东并未真实出资619亿元,而是通过控股49家号称注册资本24亿元的企业,然后再撬动安邦600多亿元注册资本,真实资本能力令人怀疑。而其海外保险资产占比超过60%,比重过大,有转移资产之嫌。
2018年2月23日,安邦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安邦集团)原董事长、总经理吴小晖犯集资诈骗罪、职务侵占罪,被依法提起公诉。
与此同时,中国保监会发布公告,鉴于安邦集团存在违反《保险法》规定的经营行为,可能严重危及公司偿付能力,依照《保险法》第144条规定,决定对安邦集团实施接管,接管期限一年。
2019年2月22日,依照《保险法》第146条规定,中国银保监会决定将安邦集团接管期限延长一年。
那么,在接管的这两年发生了什么呢?
2019年5月,安邦主要股东变更为:中国保险保障基金有限责任公司(持股占比98.23%)。
2019年6月,大家保险集团成立。
2019年7月,银保监会批准,大家保险集团依法接手安邦保险旗下的安邦人寿、安邦养老和安邦资管股权,并设立大家财险。
2020年2月,银保监会发布公告称,从安邦保险集团拆分新设的大家保险集团已基本具备正常经营能力,银保监会依法结束对安邦保险集团的接管。
2020年9月14日,解散公司及时清算,退出 历史 舞台。
首先,我们要看合同条款是否描述清楚。
如果条款无异议,那么这就是将来保单持有人请求保险公司给付保险金的法定依据。不管到任何时候,都要依法依合同办事。
如果条款存在疑义,要通过保险经纪人或者保险代理人,或者直接和保险公司取得联系,沟通疑义,甚至可以要求保险公司在合同上批注或备注。
其次,要看保险公司的经营情况。 保险的本质是保障,这就要求保险公司的经营是稳健的,不能大起大落。如果一家保险公司以往的发展太激进,那么在购买这家保险公司的产品时,要格外小心,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最后,要看个人需求。 一定要以需求为准,不要觉得哪家保险公司的某一款产品好,就肆无忌惮的购买。一是个人风险保额会增加,有的公司规定超过一定保额,要提供一些证明材料,防止投保人出现逆选择;二是增加不必要的家庭财务支出。虽说保险能提供保障,但也是在出现合同规定的事由或者时间时,才能获得保险金,前期的投入还是有的。
远离红线,守住底线,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和是非观,做人和做事才会有长久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