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三大指标(采购部kpi考核三大指标?)
1. 采购部kpi考核三大指标?
kpi考核三大指标一般有:效益类指标,如资产盈利效率、盈利水平等;营运类指标,比如部门管理费用控制、市场份额等;组织类指标,例如满意度水平、服务效率等。kpi考核就是将品德、工作绩效、能力和态度用科学方式结合组织特性划分项目与标准,用以绩效评价与业绩改善。
2. 质量部kpi考核三大指标?
质量部kpi考核的三大指标是将品德、工作绩效、能力和态度,
用科学方式结合组织特性划分项目与标准,用以绩效评价与业绩改善。但因为在三大指标中,“品德”、“能力和态度”这两点比较难界定,所以KPI会使考核者误入机械的考核方式,因此KPI并不是针对所有岗位都适用。
3. kpi考核三大指标?
①效益指标:效益指标是一家企业资产盈利效益,资产盈利效益对于一家企业来说非常重要,每一家企业都想获得更多利润,因此需要更加注意到资产盈利效益也是企业的利润源泉。
②运营指标:可以通过市场份额来判断。一家企业可以通过市场份额来判断企业在行业中的竞争力强弱,通常情况下市场份额占比越大,企业在行业内的地位和竞争力也就越强。反之如果市场份额占比较小,说明企业的行业地位较低。
③组织指标:主要指的是服务效率,企业会根据服务成本来划分效率性,还需要参考顾客的满意程度。
4. 三个利润指标是什么,分别如何计算?
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 销售费用- 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营业利润=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管理费用-财付费用,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收益+ 补贴收入+ 营业外收入-减营业外支出+以前年度损益调整净利润=利润总额*税率
5. 水泥的三大性能指标?
细度,凝结时间,体积安定性。
(1)细度
水泥颗粒的粗细对水泥的性能有很大影响。水泥颗粒粒径一般在7~200μm(0.007~0.2mm)范围内。颗粒越细,与水反应的表面积就越大。因而,水泥颗粒细,水化反应快而且完全,早期强度和后期强度都较高,但在空气中的硬化收缩性较大,生产成本也高。如果水泥颗粒过粗则不利于水泥活性的发挥。一般认为水泥颗粒小于40μm时,才具有较高的活性,大于100μm活性就很小了。
国家标准GB 175—2007《通用硅酸盐水泥》规定:硅酸盐水泥和普通硅酸盐水泥的细度以比表面积表示,且不小于300m2/kg;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复合硅酸盐水泥的细度以筛余表示,其80μm方孔筛筛余不大于10%或45μm方孔筛筛余不大于30.0%。
(2)凝结时间
凝结时间分初凝和终凝。初凝为水泥加水拌和起至标准稠度净浆开始失去可塑性所需要的时间;终凝为水泥加水拌和起至标准稠度净浆完全失去可塑性并开始产生强度所需要的时间。为了使混凝土和砂浆有充分的时间进行搅拌、运输、浇捣和砌筑,水泥初凝时间不能过短。当施工完毕后,则要求尽快硬化,具有强度,因而终凝时间不能太长。
GB 175—2007标准规定,硅酸盐水泥初凝不得早于45min,终凝不得迟于390min;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复合硅酸盐水泥初凝不得早于45min,终凝不得迟于600min。
水泥凝结时间的影响因素很多:①熟料中铝酸三钙含量高,石膏掺入量不足,使水泥快凝;②水泥的细度越细,水化作用越快,凝结越快;③水灰比越小,凝结时的温度越高,凝结越快;④混合材料掺入量大、水泥过粗等都会使水泥的凝结缓慢。
(3)体积安定性
如果在水泥已经硬化后,产生不均匀的体积变化,即所谓体积安定性不良,就会使构件产生膨胀性裂缝,降低建筑物质量,甚至引起事故。
体积安定性不良的原因,一般是由于熟料中所含有的游离氧化钙过多。也可能是由于熟料中所含有的游离氧化镁过多或者掺入的石膏过多。熟料中所含的游离氧化镁或氧化钙都是过烧的,熟化很慢,在水泥已经硬化后才开始熟化;这时体积膨胀,引起不均匀的体积变化,使水泥石开裂。当石膏掺入量过多时,在水泥硬化后,还会继续与固态的水化铝酸钙反应生成高硫型水化硫铝酸钙,体积约增大1.5倍,也会引起水泥石开裂。
6. 钢筋力学性能三大指标?
包括以下内容:
1. 屈服强度:钢筋在受到外力作用下,达到最大承载能力前的最大应力值。屈服强度是衡量钢筋抗弯抗拉能力的主要指标,通常用“fy”表示。
2. 抗拉强度:钢筋在拉伸过程中所承担的最大荷载。抗拉强度是衡量钢筋拉伸能力的主要指标,通常用“fu”表示。
3. 伸长率:在钢筋拉伸过程中,钢筋的长度与断面原始长度之比。伸长率指钢筋在拉伸过程中的形变能力,通常使用百分比表示。
这些指标是评估钢筋力学性能的主要参数,能够影响到钢筋在建筑结构中的使用效果和安全性。
7. 三大指数什么意思?
A股的三大股指是上证指数、深证成指以及创业板指。
1.上证指数:上海证券综合指数简称“上证指数”或“上证综指”,其样本股是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全部上市股票,包括A股和B股,反映了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股票价格的变动情况,自1991年7月15日起正式发布。
2.深证成指:深证成份指数简称深证成指,是深圳证券交易所的主要股指。它是按一定标准选出500家有代表性的上市公司作为样本股,用样本股的自由流通股数作为权数,采用派氏加权法编制而成的股价指标。以1994年7月20日为基期,基点为1000点。
3.创业板指:创业板指数,就是以起始日为一个基准点,按照创业板所有股票的流通市值,一个一个计算当天的股价,再加权平均,与开板之日的“基准点”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