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大电大脚可以用哪些轮胎,有没有比原装更大些的?
一、南大电大脚可以用哪些轮胎,有没有比原装更大些的?
沙发,南大的已经够大了175mm的直径,其他车才150mm左右,再大的可以上,怕你车子受不了。
二、国产车和现代车哪个耐用性更好点
国产车中听说过吉利比亚迪的车跑过百万公里且无大修,而且仍在跑的,可现代车至今未闻哪辆在国内跑过百万公里的.你说哪个耐用.现在有价位很低的现代车如某纳等,真的是价格相近合资就合算吗?全面对比一下配置与安全方面的参数再说吧,别拿900公斤的和1.3吨左右的车说省油,有时省油是需要付出代价的,日韩车省油多是从减重上省出来的(每百公斤多用油0.8升左右手,发动机高出一点效率不容易,油耗在丁点效率方面的差别不大),省不省油主要看传动机构的效率以及轮胎风阻车重来说话.
对于家用,一线的国产车是完全可以胜任的,看看跑出租的, 一年十一二万公里国产车一样跑. 一从动力上讲, 同排量最大功率上可能不及个别外资的,但最大功率(6000转左右)在实际使用中根本用不上,关键还要看正常转速时的效率和功率(要会看特性曲线),当然不可否认的个别外资的个别发动机确实在效率上先进点, 但基本都是一两个点(当前要高一点非常不易),大家可以参考某网站给出的百公里加速排序(测试的许多车型都是老车型了,排量和车重要参考一下). 二从配置上讲,这方面国产车无疑有很大的优势, 看看合资家用轿车有的用175甚至更窄的车胎,这个比较易见,而国产家轿多用195及以上. 三就是质量, 这个别看国内的统计了,既然大家现在都不相信,那就找一下国外机构给的答案吧,JDpower,可以参考一下. 一线国产车的质量, 许多车型已超部分合资,特别是个别车型故障率已低于大部分合资车型.
许多人对三菱的发动机情有独钟,这个无可厚非,但必需要面对现实.刚开始国产车企大量采用其发动机, 但在这些车企后陆续停用了, 为何,这个大家可以查阅一下更换前后两台发动机的性能,特别是效率与输出特性. 网上盛传国产发动机不行,这种言论的依据是什么? 特别可笑的是有人讲国产车企根本没有能力和现代比, 现代的销量在全球依旧是五大车企这一, 国内销量不行是反萨反的,这个可能算是其中一个因素,但这几年现代的质量问题却常年上榜,这个可能是个重要因素(当然起亚的质量在许多调查结果里是得到肯定的,有具体的款).
许多人说国产车小毛病多,我个人用的一辆国产车,五年六万多公里, 碰到一次怠速高(端子氧化), 若是把温度变化大了有时会听到塑胶变形声, 雨点落下的叭声,路不好时的咣咣声等算上这有点画不上吧, 许多人说国产车爱锈, 我见过合资车也锈的而且是锈透了,个人认为这是个例. 我买的低端国产,隔音确实不理想,外形并不时尚, 车停那儿被别人的车碰的缝有点大了.
家用车十多年的平均寿命(欧美多不过12年), 大部分人跑不出30万公里, 这个里程你正常驾驶想把国产车跑烂还是需要一定功底的, 当然了国际大厂的车也是这样 , 若是要国际大牌你还是选现代吧,若是要性价比还是选国产, 选一线的国产成熟车型.
有些人买了国产车就不停的挑毛病, 买了合资车就认为毛病就是该有的(烧机油,对于一些款型的车主在跑长途时是要备上些机油的,但没见哪个人要求修的,但国产车却有人不停的修一些异响顿措等),这是一种心态. 不要认为百年车企生产的就好, 现在的汽车技术已完全不同于九十年代之前的技术了, 之前的技术集累只是企业的光辉历史, 甚至2000年前的技术拿到现在和国产车企比就已经落后了.我们是站在巨人的肩上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 看看特斯拉, 再看看spaceX.
三、卡尔本茨 和 奔驰 的渊源?
尔本茨(KarlBenz,1884-1929)是现代汽车工业的先驱者之一,人称“汽车之父”。
1883 年,卡尔本茨同两位合作伙伴在曼海姆成立了奔驰公司。
1844年,本茨以遗腹子的身份出生于德国,父亲原是一位火车司机,但在他出世前的1843年因发生事故去世了。从中学时期,本茨就对自然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860年进入卡尔斯鲁厄综合科技学校学习。在这所学校,他较为系统地学习了机械构造、机械原理、发动机制造、机械制造经济核算等课程,为他日后的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在经历过学徒工、服兵役、娶妻生子等人生经历后,他于1872年组建了“奔驰铁器铸造公司和机械工场”,专门生产建筑材料。由于当时建筑业不景气,本茨工场经营困难,面临倒闭危险,万般无奈之际,他决定制造发动机获取高额利润以摆脱困境。于是,他领来了生产奥托四冲程煤气发动机的营业执照,经过一年多的设计与试制,于1879年12月31日制造出第一台单缸煤气发动机(转速为200转/分,功率约为0.7千瓦)。不过,这台发动机并没有使奔驰摆脱经济困境,他依然面临着破产的危险,生活十分艰苦。但是,清贫的生活并没有改变本茨投身发动机研究的决心,经过多年努力,他终于研制成单缸汽油发动机,并将客观存在安装在自己设计的三轮车架上。取得了世界上第一个“汽车制造专利权”(1886年1月29日)。
1893年,本茨研制成功了性能近先进在“维克托得亚”牌汽车。它采用本茨专利的3升发动机,方向盘安装在汽车中部。尽管该车性能先进,但由于价格高达3875马克,因而很少有人购买得起,成为公司的滞销品。这样,这种在技术上为奔驰带来了极高荣誉的汽车,在经济上并没有给他多大的好处。后来,本茨听从了商人的建议,于1894年开发生产了便宜的“自行车”(定价2000马克)。这种“自行车”销路很好,在一年时间内就销出了125辆。由于是世界上第一种批量生产的机动车,因而给奔驰带来了较高的利润。后来,奔驰又对前期生产的“维克托得亚”牌汽车进行了改进,将车箱座位设计成面对面的18个,它因此成为了世界上第一辆公共汽车。
在发明汽车的过程中,卡尔本茨的勇气令人十分钦佩:首先,他甘心清苦,埋头于自己的发明工作。其次,他果敢地摒弃了在技术上已十分成熟的蒸汽机而选用了自己并不被人看好的内燃机作动力,反映了他在观念上的巨大转变。再次,他既能开发生产反映汽车技术最高水平的“高档车”,又能及时调整产品结构,组织生产适销对路的“普通车”,为公司赢得可观的利润,说明他既有工程师的基本素质,又有企业家的经营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