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体产业土地(近代史上救亡图存的事件的影响?)
1. 近代史上救亡图存的事件的影响?
一、太平天国运动
1. 背景
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西方列强凭借《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民族矛盾的加剧促进了国内阶级矛盾的激化,广大农民饥寒交迫,纷纷揭竿而起,在道光三十年末爆发了洪秀全领导的大规模的太平天国农民起义。
2. 制度纲领
(1)《天朝田亩制度》
原则: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内容:废除封建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意义: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突出反映了农民阶级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但只是空想,无法实施。
(2)《资政新篇》
内容:向西方学习,进行经济、政治和文化改革。评价: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方案,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和趋势,但未涉及农民土地问题,无法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未能真正推行。
3. 结果
由于指挥失误,内部腐败严重以及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导致天京陷落,标志着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失败。
二、洋务运动
1. 背景
经过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以及太平天国的打击,清朝内外交困。为了解除内忧外患,实现富国强兵,以维护清朝统治,开始学习西方文化及先进的技术。
2. 目的:“师夷长技以自强”,维护清政府封建统治。
3. 代表人物:中央:奕。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4. 指导思想:中体西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5. 口号:前期“自强”,后期“求富”。
6. 内容(19世纪60年代-90年代)
(1)军事工业代表:安庆内军械所(曾国藩)、江南制造总局(李鸿章)、福州船政局(左宗棠)、天津机器局(崇厚)。
(2)民用工业代表:上海轮船招商局(李鸿章)、湖北织布局(张之洞)、汉阳铁厂(张之洞,中国近代最早的官办钢铁企业,被西方视为中国觉醒的标志)。
(3)海军:筹建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中央成立海军衙门。
(4)新式教育:同文馆建立,举办新式学校,派遣留学生出国。
7. 结果
甲午中日战争惨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其根本原因在于未从根本上变革落后的封建制度。
三、戊戌变法
1. 背景
1895年4月,《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在康有为、梁启超等的组织下发动了“公车上书”。后在康有为、梁启超的领导下,发动了维新运动。
2. 内容
严复,译亚当·斯密《原富》,孟德斯鸠《法意》,赫胥黎《天演论》。创办了《国闻报》,系统地介绍西方民主和科学,宣传维新变法思想,提出的“信、达、雅”的翻译标准。《天演论》中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为戊戌变法提供了思想基础。
2. 结果
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变法开始。经过百日,被囚至中南海瀛台,以失败告终。维新志士谭嗣同、康广仁、林旭、杨深秀、杨锐、刘光第6人惨遭杀害,史称“戊戌六君子”。
四、辛亥革命
1. 背景
《辛丑条约》签订,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武昌起义爆发,辛亥革命开始。
2. 革命过程
(1)兴中会:在檀香山,革命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
(2)同盟会
1905年在东京创立,是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政治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3)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
民族主义,反对满清专治和列强的侵略,打倒与帝国主义相勾结之军阀,求得国内各民族之平等,承认民族自决权。
民权主义,实行为一般平民所共有的民主政治,而防止欧美现行制度之流弊,人民有选举、罢免、创制、复决四权(政权)以管理政府,政府则有立法、司法、行政、考试、监察五权(治权)以治理国家。其核心观念强调直接民权与权能区分,亦即政府拥有治权,人民则拥有政权。
民生主义,其最重要之原则有两个,一为平均地权(实行耕者有其田),二为节制资本(私人不能操纵国民生计)。
(4)武昌起义
①时间:1911 年10 月10 日
②成果:1912 年1 月1 日,中华民国成立(总统制的共和政体);成立南京临时政府,为资产阶级民主政府;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我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
3. 结果: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失败。
4. 失败原因: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根本);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5. 评价:推翻了封建王朝的统治,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对近代亚洲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起了推动作用。
五、新文化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一)新文化运动
1. 背景
(1)帝国主义加紧侵略;(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登上政治舞台,强烈要求实行民主政治,发展资本主义,这是根本原因。(3)辛亥革命后,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播,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经过辛亥革命,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革命失败的根源在于国民脑中缺乏民主共和意识,必须通过普及共和思想来实现真正的共和政体。
2. 过程内容
(1)兴起: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
(2)前期主要内容:提倡民主科学;提倡新文学;提倡新道德
(3)后期内容:李大钊发表《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庶民的胜利》,马克思主义开始传播
(4)胡适发表了中国第一首白话诗《两只蝴蝶》。
3. 影响
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形成空前的思想解放。它在政治上和思想上给专制主义以空前沉重的打击,动摇了传统礼教的思想统治地位,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开辟了道路。
(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 1920年,在上海成立了最早的共产主义小组,称为上海共产主义小组。
2. 中共一大
时间地点:1921年7月23日,上海
内容:①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决定建立中国共产党,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②确定党的奋斗目标是:用无产阶级军队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实现共产主义。党的中心任务: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③选举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
2. 近代史上救亡图存的事件的影响?
一、太平天国运动
1. 背景
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西方列强凭借《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民族矛盾的加剧促进了国内阶级矛盾的激化,广大农民饥寒交迫,纷纷揭竿而起,在道光三十年末爆发了洪秀全领导的大规模的太平天国农民起义。
2. 制度纲领
(1)《天朝田亩制度》
原则: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内容:废除封建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意义: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突出反映了农民阶级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但只是空想,无法实施。
(2)《资政新篇》
内容:向西方学习,进行经济、政治和文化改革。评价: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方案,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和趋势,但未涉及农民土地问题,无法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未能真正推行。
3. 结果
由于指挥失误,内部腐败严重以及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导致天京陷落,标志着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失败。
二、洋务运动
1. 背景
经过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以及太平天国的打击,清朝内外交困。为了解除内忧外患,实现富国强兵,以维护清朝统治,开始学习西方文化及先进的技术。
2. 目的:“师夷长技以自强”,维护清政府封建统治。
3. 代表人物:中央:奕。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4. 指导思想:中体西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5. 口号:前期“自强”,后期“求富”。
6. 内容(19世纪60年代-90年代)
(1)军事工业代表:安庆内军械所(曾国藩)、江南制造总局(李鸿章)、福州船政局(左宗棠)、天津机器局(崇厚)。
(2)民用工业代表:上海轮船招商局(李鸿章)、湖北织布局(张之洞)、汉阳铁厂(张之洞,中国近代最早的官办钢铁企业,被西方视为中国觉醒的标志)。
(3)海军:筹建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中央成立海军衙门。
(4)新式教育:同文馆建立,举办新式学校,派遣留学生出国。
7. 结果
甲午中日战争惨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其根本原因在于未从根本上变革落后的封建制度。
三、戊戌变法
1. 背景
1895年4月,《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在康有为、梁启超等的组织下发动了“公车上书”。后在康有为、梁启超的领导下,发动了维新运动。
2. 内容
严复,译亚当·斯密《原富》,孟德斯鸠《法意》,赫胥黎《天演论》。创办了《国闻报》,系统地介绍西方民主和科学,宣传维新变法思想,提出的“信、达、雅”的翻译标准。《天演论》中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为戊戌变法提供了思想基础。
2. 结果
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变法开始。经过百日,被囚至中南海瀛台,以失败告终。维新志士谭嗣同、康广仁、林旭、杨深秀、杨锐、刘光第6人惨遭杀害,史称“戊戌六君子”。
四、辛亥革命
1. 背景
《辛丑条约》签订,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武昌起义爆发,辛亥革命开始。
2. 革命过程
(1)兴中会:在檀香山,革命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
(2)同盟会
1905年在东京创立,是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政治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3)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
民族主义,反对满清专治和列强的侵略,打倒与帝国主义相勾结之军阀,求得国内各民族之平等,承认民族自决权。
民权主义,实行为一般平民所共有的民主政治,而防止欧美现行制度之流弊,人民有选举、罢免、创制、复决四权(政权)以管理政府,政府则有立法、司法、行政、考试、监察五权(治权)以治理国家。其核心观念强调直接民权与权能区分,亦即政府拥有治权,人民则拥有政权。
民生主义,其最重要之原则有两个,一为平均地权(实行耕者有其田),二为节制资本(私人不能操纵国民生计)。
(4)武昌起义
①时间:1911 年10 月10 日
②成果:1912 年1 月1 日,中华民国成立(总统制的共和政体);成立南京临时政府,为资产阶级民主政府;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我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
3. 结果: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失败。
4. 失败原因: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根本);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5. 评价:推翻了封建王朝的统治,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对近代亚洲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起了推动作用。
五、新文化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一)新文化运动
1. 背景
(1)帝国主义加紧侵略;(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登上政治舞台,强烈要求实行民主政治,发展资本主义,这是根本原因。(3)辛亥革命后,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播,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经过辛亥革命,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革命失败的根源在于国民脑中缺乏民主共和意识,必须通过普及共和思想来实现真正的共和政体。
2. 过程内容
(1)兴起: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
(2)前期主要内容:提倡民主科学;提倡新文学;提倡新道德
(3)后期内容:李大钊发表《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庶民的胜利》,马克思主义开始传播
(4)胡适发表了中国第一首白话诗《两只蝴蝶》。
3. 影响
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形成空前的思想解放。它在政治上和思想上给专制主义以空前沉重的打击,动摇了传统礼教的思想统治地位,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开辟了道路。
(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 1920年,在上海成立了最早的共产主义小组,称为上海共产主义小组。
2. 中共一大
时间地点:1921年7月23日,上海
内容:①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决定建立中国共产党,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②确定党的奋斗目标是:用无产阶级军队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实现共产主义。党的中心任务: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③选举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
3. 近代史上救亡图存的事件的影响?
一、太平天国运动
1. 背景
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西方列强凭借《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民族矛盾的加剧促进了国内阶级矛盾的激化,广大农民饥寒交迫,纷纷揭竿而起,在道光三十年末爆发了洪秀全领导的大规模的太平天国农民起义。
2. 制度纲领
(1)《天朝田亩制度》
原则: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内容:废除封建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意义: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突出反映了农民阶级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但只是空想,无法实施。
(2)《资政新篇》
内容:向西方学习,进行经济、政治和文化改革。评价: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方案,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和趋势,但未涉及农民土地问题,无法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未能真正推行。
3. 结果
由于指挥失误,内部腐败严重以及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导致天京陷落,标志着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失败。
二、洋务运动
1. 背景
经过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以及太平天国的打击,清朝内外交困。为了解除内忧外患,实现富国强兵,以维护清朝统治,开始学习西方文化及先进的技术。
2. 目的:“师夷长技以自强”,维护清政府封建统治。
3. 代表人物:中央:奕。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4. 指导思想:中体西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5. 口号:前期“自强”,后期“求富”。
6. 内容(19世纪60年代-90年代)
(1)军事工业代表:安庆内军械所(曾国藩)、江南制造总局(李鸿章)、福州船政局(左宗棠)、天津机器局(崇厚)。
(2)民用工业代表:上海轮船招商局(李鸿章)、湖北织布局(张之洞)、汉阳铁厂(张之洞,中国近代最早的官办钢铁企业,被西方视为中国觉醒的标志)。
(3)海军:筹建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中央成立海军衙门。
(4)新式教育:同文馆建立,举办新式学校,派遣留学生出国。
7. 结果
甲午中日战争惨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其根本原因在于未从根本上变革落后的封建制度。
三、戊戌变法
1. 背景
1895年4月,《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在康有为、梁启超等的组织下发动了“公车上书”。后在康有为、梁启超的领导下,发动了维新运动。
2. 内容
严复,译亚当·斯密《原富》,孟德斯鸠《法意》,赫胥黎《天演论》。创办了《国闻报》,系统地介绍西方民主和科学,宣传维新变法思想,提出的“信、达、雅”的翻译标准。《天演论》中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为戊戌变法提供了思想基础。
2. 结果
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变法开始。经过百日,被囚至中南海瀛台,以失败告终。维新志士谭嗣同、康广仁、林旭、杨深秀、杨锐、刘光第6人惨遭杀害,史称“戊戌六君子”。
四、辛亥革命
1. 背景
《辛丑条约》签订,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武昌起义爆发,辛亥革命开始。
2. 革命过程
(1)兴中会:在檀香山,革命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
(2)同盟会
1905年在东京创立,是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政治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3)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
民族主义,反对满清专治和列强的侵略,打倒与帝国主义相勾结之军阀,求得国内各民族之平等,承认民族自决权。
民权主义,实行为一般平民所共有的民主政治,而防止欧美现行制度之流弊,人民有选举、罢免、创制、复决四权(政权)以管理政府,政府则有立法、司法、行政、考试、监察五权(治权)以治理国家。其核心观念强调直接民权与权能区分,亦即政府拥有治权,人民则拥有政权。
民生主义,其最重要之原则有两个,一为平均地权(实行耕者有其田),二为节制资本(私人不能操纵国民生计)。
(4)武昌起义
①时间:1911 年10 月10 日
②成果:1912 年1 月1 日,中华民国成立(总统制的共和政体);成立南京临时政府,为资产阶级民主政府;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我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
3. 结果: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失败。
4. 失败原因: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根本);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5. 评价:推翻了封建王朝的统治,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对近代亚洲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起了推动作用。
五、新文化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一)新文化运动
1. 背景
(1)帝国主义加紧侵略;(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登上政治舞台,强烈要求实行民主政治,发展资本主义,这是根本原因。(3)辛亥革命后,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播,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经过辛亥革命,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革命失败的根源在于国民脑中缺乏民主共和意识,必须通过普及共和思想来实现真正的共和政体。
2. 过程内容
(1)兴起: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
(2)前期主要内容:提倡民主科学;提倡新文学;提倡新道德
(3)后期内容:李大钊发表《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庶民的胜利》,马克思主义开始传播
(4)胡适发表了中国第一首白话诗《两只蝴蝶》。
3. 影响
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形成空前的思想解放。它在政治上和思想上给专制主义以空前沉重的打击,动摇了传统礼教的思想统治地位,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开辟了道路。
(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 1920年,在上海成立了最早的共产主义小组,称为上海共产主义小组。
2. 中共一大
时间地点:1921年7月23日,上海
内容:①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决定建立中国共产党,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②确定党的奋斗目标是:用无产阶级军队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实现共产主义。党的中心任务: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③选举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
4. 近代史上救亡图存的事件的影响?
一、太平天国运动
1. 背景
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西方列强凭借《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民族矛盾的加剧促进了国内阶级矛盾的激化,广大农民饥寒交迫,纷纷揭竿而起,在道光三十年末爆发了洪秀全领导的大规模的太平天国农民起义。
2. 制度纲领
(1)《天朝田亩制度》
原则: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内容:废除封建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意义: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突出反映了农民阶级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但只是空想,无法实施。
(2)《资政新篇》
内容:向西方学习,进行经济、政治和文化改革。评价: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方案,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和趋势,但未涉及农民土地问题,无法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未能真正推行。
3. 结果
由于指挥失误,内部腐败严重以及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导致天京陷落,标志着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失败。
二、洋务运动
1. 背景
经过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以及太平天国的打击,清朝内外交困。为了解除内忧外患,实现富国强兵,以维护清朝统治,开始学习西方文化及先进的技术。
2. 目的:“师夷长技以自强”,维护清政府封建统治。
3. 代表人物:中央:奕。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4. 指导思想:中体西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5. 口号:前期“自强”,后期“求富”。
6. 内容(19世纪60年代-90年代)
(1)军事工业代表:安庆内军械所(曾国藩)、江南制造总局(李鸿章)、福州船政局(左宗棠)、天津机器局(崇厚)。
(2)民用工业代表:上海轮船招商局(李鸿章)、湖北织布局(张之洞)、汉阳铁厂(张之洞,中国近代最早的官办钢铁企业,被西方视为中国觉醒的标志)。
(3)海军:筹建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中央成立海军衙门。
(4)新式教育:同文馆建立,举办新式学校,派遣留学生出国。
7. 结果
甲午中日战争惨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其根本原因在于未从根本上变革落后的封建制度。
三、戊戌变法
1. 背景
1895年4月,《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在康有为、梁启超等的组织下发动了“公车上书”。后在康有为、梁启超的领导下,发动了维新运动。
2. 内容
严复,译亚当·斯密《原富》,孟德斯鸠《法意》,赫胥黎《天演论》。创办了《国闻报》,系统地介绍西方民主和科学,宣传维新变法思想,提出的“信、达、雅”的翻译标准。《天演论》中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为戊戌变法提供了思想基础。
2. 结果
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变法开始。经过百日,被囚至中南海瀛台,以失败告终。维新志士谭嗣同、康广仁、林旭、杨深秀、杨锐、刘光第6人惨遭杀害,史称“戊戌六君子”。
四、辛亥革命
1. 背景
《辛丑条约》签订,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武昌起义爆发,辛亥革命开始。
2. 革命过程
(1)兴中会:在檀香山,革命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
(2)同盟会
1905年在东京创立,是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政治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3)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
民族主义,反对满清专治和列强的侵略,打倒与帝国主义相勾结之军阀,求得国内各民族之平等,承认民族自决权。
民权主义,实行为一般平民所共有的民主政治,而防止欧美现行制度之流弊,人民有选举、罢免、创制、复决四权(政权)以管理政府,政府则有立法、司法、行政、考试、监察五权(治权)以治理国家。其核心观念强调直接民权与权能区分,亦即政府拥有治权,人民则拥有政权。
民生主义,其最重要之原则有两个,一为平均地权(实行耕者有其田),二为节制资本(私人不能操纵国民生计)。
(4)武昌起义
①时间:1911 年10 月10 日
②成果:1912 年1 月1 日,中华民国成立(总统制的共和政体);成立南京临时政府,为资产阶级民主政府;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我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
3. 结果: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失败。
4. 失败原因: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根本);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5. 评价:推翻了封建王朝的统治,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对近代亚洲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起了推动作用。
五、新文化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一)新文化运动
1. 背景
(1)帝国主义加紧侵略;(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登上政治舞台,强烈要求实行民主政治,发展资本主义,这是根本原因。(3)辛亥革命后,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播,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经过辛亥革命,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革命失败的根源在于国民脑中缺乏民主共和意识,必须通过普及共和思想来实现真正的共和政体。
2. 过程内容
(1)兴起: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
(2)前期主要内容:提倡民主科学;提倡新文学;提倡新道德
(3)后期内容:李大钊发表《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庶民的胜利》,马克思主义开始传播
(4)胡适发表了中国第一首白话诗《两只蝴蝶》。
3. 影响
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形成空前的思想解放。它在政治上和思想上给专制主义以空前沉重的打击,动摇了传统礼教的思想统治地位,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开辟了道路。
(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 1920年,在上海成立了最早的共产主义小组,称为上海共产主义小组。
2. 中共一大
时间地点:1921年7月23日,上海
内容:①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决定建立中国共产党,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②确定党的奋斗目标是:用无产阶级军队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实现共产主义。党的中心任务: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③选举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