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推进实现产业兴旺的重点任务主要包括什么?(什么是重点产业发展?)
1. 国家推进实现产业兴旺的重点任务主要包括什么?
现代生态农业积极推进,工业的换代升级,金融服务业的创新
2. 什么是重点产业发展?
重点产业是指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并在国民经齐规划中需要重点发展的产业。重点产业的概念比较含物,缺乏科学性。它可以包括主导产业先导、纺纺产业、支柱产业、先行产业、瓶预产业、基础产业等。
3. 安全产业涵盖了哪三个方面?
安全生产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一、安全生产管理。
主要包括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安全生产管理组织机构和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操作规程;安全生产教育与培训;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安全生产资金投入;奖励与处罚等。
二、安全技术。
主要包括机械设备伤害预防;车辆伤害预防;电气伤害预防;火灾预防;有毒有害气体预防;地理、气候等自然因素伤害的预防;化学性灼伤、烫伤的防护;安全防护装置、保险装置、信号装置、检测装置的设置等。
三、劳动卫生。
主要是防止职业病、职业中毒和物理伤害,确保劳动者的身心健康。例如:低温、高温等异常条件下作业健康的防护;高频、微波、紫外线等放射线物质对员工健康危害的防护;静电危害与预防;预防控制噪音对员工听觉系统的危害;防止强光和照明不足对员工视觉的危害。
四、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管理。
主要是执行国家有关工作时间、休息时间的规定;执行国家有关年度休假和探亲假规定;严格限制加班加点等。
4. 12个重点产业项目是什么?
12个重点产业包括热带特色高效农业和农村发展、旅游产业、互联网产业、医疗健康产业、现代金融服务业、会展业、现代物流业、油气开发及加工产业链延伸、医药产业、低碳制造业、房地产业、高新技术教育文化体育产业。以上就是具体的12个重点产业项目。
5. 全面推进乡村产业振兴是指?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乡村振兴是包括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全面振兴,这一战略的总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一是保供能力稳步提升,粮食产量连续6年超过1.3万亿斤,生猪产能基本恢复到常年水平,其它农产品市场供应充足。
二是农民收入连年增长,提前一年实现比2010年翻一番目标,城乡居民收入比不断缩小,决战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
三是农村生态建设得到加强,村容村貌明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取得重要成果,卫生厕所普及率超过68%。四是农村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城乡协调发展的格局正在形成。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当前和今后时期重点抓好以下四个方面工作:
第一,提升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水平。只有端牢中国人的饭碗,乡村振兴基础才牢固。要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抓住种子和耕地两个“要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打好种业翻身仗。建设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加强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建设。推动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确保粮食面积稳定、产能稳步提升。
第二,大力发展乡村产业。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引导加工企业重心下沉,把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增值收益留在农村、留给农民。大力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满足城乡居民多样化需求。发掘乡村多种功能,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康养、电子商务等新产业新业态,拓展农民就业增收空间。推进农村创业创新,培育返乡农民工、入乡科技人员、在乡能人等创业主体,增强乡村产业发展动能。
第三,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加强乡村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也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要实施村庄道路、农村供水安全、新一轮农村电网升级改造、乡村物流体系建设、农村住房质量提升等一批工程项目,改善乡村基础设施条件。持续推进县乡村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推动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资源在县域内优化配置。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建设美丽宜居乡村。
第四,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要突出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创新乡村治理方式,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农民科技文化
6. 中国重点开发的领域?
中国将来可能重点发展六大产业领域:
第一个是体现国家战略要求,由国家直接大量投资支撑的产业,如军事工业,航空航天产业。
第二个是具有显著市场和生产规模经济优势产业,如钢铁、有 色、化工、汽车等产业。
第三个是以较强的生产制造能力为基础,同时具有一定研发设计能力的技术密集型产业,如电信设备制造行业。
第四个是以劳动密集和产业 配套优势为基础,同时具有研发设计、市场营销、品牌等优势的产业,主要是轻工、纺织服装,部分电子机械等产业。
第五个是由于技术重大突破,形成新的技术平 台和发展机遇的产业,如平板电视对电视行业发展带来的冲击和机遇。
第六个是全球范围内打破技术瓶颈的新产业,如最近出现的新能源、环保能源产业。
7. 产业兴旺重点任务主要包括?
产业兴旺主要包括产业结构优,产业关联度高,产业组织完善,产业布局科学等等。
1、产业结构是指各产业之间和各产业内部的联系与比例关系。产业结构优体现在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度化。产业结构合理化是产业与其他产业之间的横向协调发展;产业结构高度化是产业自身从低级向高级的纵向转型升级。
2、产业关联是指产业间以各种投入品和产出品为连续纽带的技术经济联系。产业关联的纽带可以是产品劳务、产品价格、生产技术、投资就业等联系;产业关联的方式可以是单向或多向联系、顺向或逆向联系、直接或间接联系。
3、产业组织是指同一产业内主体间的组织或者市场关系。产业内主体主要包括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等,市场关系主要包括交易关系、行为关系、资源占用关系、利益关系。
4、产业布局是产业在空间上的分布。科学的产业布局要求充分考虑地理位置、资源环境、社会经济、政策规划等各种因素,实现产业的最优组合和最优区位,并利用产业集聚带来的集群效应,促进产业分工与产业间协作,推进资源的综合循环利用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8. 14个重点行业都有哪些?
具体来看,其中提到的未来5年值得关注的行业主要包括:
一)前沿科技领域
新一代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路、脑科学与类脑研究、基因与生物技术、临床医学与健康、深空深地深海和极地探测
二)战略性新兴产业
1、新支柱(如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北斗系统等)
2、未来产业(如类脑智能、未来网络、氢能与储能等)
三)5G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5G网络、6G网络、一体化大数据、工业物联网和车联网、遥感空间基础设施等
四)教育
基本公共教育、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教师队伍、教育改革
五)养老
适老化改造、社区居家养老、养老机构
六)婴幼儿照护
托育服务、儿童友好城市、科学育儿
七)文化旅游
文艺创作、融合发展、文化遗产保护、旅游质量提升
八)数字经济重点产业
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VR与AR、数字社会建设
九)体育
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育消费、竞技体育
十)医药卫生
医护人员培养、家庭医生、社会办医、中医药
十一)服务业
生产性服务业、生活性服务业
十二)制造业
高端新材料、重大技术装备、智能制造与机器人技术、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
十三)制造业
北斗产业化应用、新能源汽车和智能(联网)汽车、高端医疗装备和创新药、农业机械装备
十四)农业
农业综合生产、乡村建设
9. 江西省十大重点产业?
由江西省农业厅、江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江西省扶贫和移民办公室印发的《江西省“十三五”产业精准扶贫规划》产业扶贫重点任务中写进了十大产业,那么有哪些产业入围?至2018年,这些产业要求达到怎样的规模?扶贫带动目标是什么
1.蔬菜产业
产业布局:积极融入环南昌优势产区、乐平优势产区、上饶优势产区、九江优势产区、萍宜新优势产区、鹰抚优势产区、赣州优势产区、永丰优势产区等八个优势蔬菜产区,以及白莲产区、食用菌产区、山药产区、水生蔬菜产区、西甜瓜产区五个特色蔬菜产区。
产业规模:至2018年,改造蔬菜基地30万亩,新建蔬菜种植50万亩。
建设措施:加强标准菜田和设施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基础设施建设,配套喷滴灌等灌溉设施和排灌沟渠等排水设施,保证道路、供电等通畅,加快完善工厂化育苗、产品检验、采后处理等基本设施,提高抵御灾害的能力。
扶贫带动目标:蔬菜产业覆盖带动20万贫困人口,结对扶贫人数2万,实现年人均纯收入2438元,直接脱贫人数达到12.56万人。
2.柑橘产业
产业布局:重点建设16个脐橙产区、13个蜜桔产区、12个甜柚产区和1个金桔产区。
产业规模:到2018年,发展脐橙、蜜桔、甜柚、金桔等柑橘类果树60万亩,其中新开发20万亩,改造40万亩。
建设措施:对部分集中连片基地,政府实现水、电、路“三通”,改造和完善灌溉和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
扶贫带动目标:柑橘产业覆盖带动20万贫困人口,结对扶贫人数2万,实现年人均纯收入2000元,直接脱贫人数达到12.53万人。
3.茶叶产业
产业布局:重点建设赣东北茶区、赣西北茶区、赣中南茶区三大茶区。
产业规模:到2018年,共发展茶园90万亩,其中改造低产茶园60万亩,新扩茶园30万亩。
建设措施:合理改造茶树间距,增强通风透气能力,改善茶园生态环境,改良茶园土壤。同时对交通不便的山路进行整平疏宽,保证人力及生产物资正常进出。
扶贫带动目标:茶叶产业覆盖带动15万贫困人口,结对扶贫人数2万,实现年人均纯收入4320元,直接脱贫人数达到9.93万人。
4.水稻制种
产业布局:重点发展区域包括赣中春制杂交水稻、赣中北夏制杂交水稻、赣南秋制杂交水稻、环鄱阳湖区优质常规稻等制种区域。
产业规模:到2018年,发展杂交水稻制种10万亩,其中改造7万亩,新增3万亩。
建设措施:按照标准化粮田建设标准实施田间工程,并实施小流域治理工程;全面加强种子生产基地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条件,提高种子生产能力,最终形成相对集中稳定的标准化、规模化、集体化、机械化的优势种子生产基地。
扶贫带动目标:水稻制种产业覆盖带动2万贫困人口,结对扶贫人数0.2万,实现年人均纯收入2275元,直接脱贫人数达到1.25万人。
5.草食畜产业
产业布局:积极融入吉安、宜春两个肉牛优势产区和南昌、赣州两个优质奶源基地,以及赣西、赣西北肉羊基地发展。
产业规模:至2018年,新增草食畜养殖120万个羊单位。
建设措施:开展草山草坡的天然改良和优质稳产人工饲草地建植,建设和完善养殖基础设施和草产品加工设施设备。构建“农业资源-农业产品-农业废弃物再利用”循环体系,积极推行过腹还田、畜-沼-果(蔬)的种养模式,实现畜禽粪便资源再利用,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
扶贫带动目标:草食畜产业覆盖带动20万贫困人口,结对扶贫人数2万,实现年人均纯收入2925元,直接脱贫人数达到12.52万人。
6.家禽产业
产业布局:肉鸡、蛋鸡主要分布于赣中南地区。水禽产业主要分布于赣江沿线、环鄱阳湖区。
产业规模:至2018年,新增家禽养殖3000万羽。
建设措施:扩建和改造家禽饲养场,实行养殖设备自动化,规范消毒防疫设施和增加禽蛋贮存设施。加强地方家禽品种的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做好地方家禽品种种质资源的保护,提升创新能力,促进品种更新换代。
扶贫带动目标:家禽产业覆盖带动15万贫困人口,结对扶贫人数1.5万,实现年人均纯收入2400元,直接脱贫人数达到9.4万人。
7.水产产业
产业布局:重点建设环鄱阳湖区和赣中湖库聚集区大宗淡水鱼产业等“环鄱阳湖”渔业生产基地。
产业规模:至2018年,改造水产养殖水面50万亩,新建贫困户水产养殖10万亩。
建设措施:大力实施池塘标准化改造和暂养场基地建设,加强水生动物防疫和渔业质量安全体系建立,重点推进规模良繁体系建设。
扶贫带动目标:水产产业覆盖带动10万贫困人口,结对扶贫人数1万,实现年人均纯收入3080元,直接脱贫人数达到6.27万人。
8.休闲农业
产业布局:重点建设赣北现代休闲农业示范区、赣东北景观农业度假区、赣西绿色生态农业养生区、赣中乡村耕读文化探秘区、赣南客家民俗风情体验区五大功能片区。
产业规模:至2018年,新建休闲农业点1500个,提升休闲农业点1500个。
建设措施:续完善配套设施,改善休闲农业发展的硬件设施;打造好特色农业节庆,着力提升从业人员的素质;深度开发休闲农业特色商品,大力发展智慧休闲农业,延长农业产业链。
扶贫带动目标:休闲农业产业覆盖带动10万贫困人口,结对扶贫人数1万,实现年人均纯收入2700元,直接脱贫人数达到6.26万人。
9.油茶产业
产业布局:油茶产业发展建设布局划定为重点发展区和一般发展区,突出打造吉泰盆地、环鄱阳湖地区、赣南原中央苏区为发展重点地域的油茶产业发展重点地域。
产业规模:到2018年,新造精准扶贫油茶面积20万亩,改造精准扶贫低产油茶面积30万亩。
建设措施:退耕还林地开发种植油茶林,扩大种植面积,实现高产高效,逐步实现优良品种替换老品种,并全面推广丰产技术措施,大力提高油茶产量,实现高产高效。
扶贫带动目标:油茶产业覆盖带动18万贫困人口,结对扶贫人数1.8万,实现年人均纯收入1867元,直接脱贫人数达到11.28万人。
10.竹产业
产业布局:根据全省竹类资源分布状况和现有竹产业基础,结合自然环境、交通条件和区位优势,在全省建设赣东北、赣东、赣西、赣西南、赣南五个竹产业重点发展区。
产业规模:到2018年,改造毛竹低产林面积80万亩,新建笋用林或笋竹两用林基地3万亩。
建设措施:以毛竹低产林改造为主,结合笋用林或笋竹两用林基地建设和竹林经营道路建设,加快推进竹林资源培育步伐,提高贫困地区竹林经营者收入。
扶贫带动目标:竹产业覆盖带动20万贫困人口,结对扶贫2万人,实现年人均纯收入1500元,直接脱贫人数达到12万人。
10. 数字经济重点产业的范畴?
前沿科技领域:新一代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路、脑科学与类脑研究、基因与生物技术、临床医学与健康、深空深地深海和极地探测。
战略性新兴产业:新支柱(如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北斗系统等、未来产业(如类脑智能、未来网络、氢能与储能等。
5G新型基础设施建设:5G网络、6G网络、一体化大数据、工业物联网和车联网、遥感空间基础设施等。
教育:基本公共教育、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教师队伍、教育改革。
养老:适老化改造、社区居家养老、养老机构。六、婴幼儿照护:托育服务、儿童友好城市、科学育儿。
文化旅游:文艺创作、融合发展、文化遗产保护、旅游质量提升。
数字经济重点产业: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VR与AR、数字社会建设。
体育: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育消费、竞技体育。
医药卫生:医护人员培养、家庭医生、社会办医、中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