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互联产业链(工业互联网做什么?)
1. 工业互联网做什么?
工业互联网(Industrial Internet)是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工业经济深度融合的新型基础设施、应用模式和工业生态,通过对人、机、物、系统等的全面连接,构建起覆盖全产业链、全价值链的全新制造和服务体系,为工业乃至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提供了实现途径,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重要基石。
2. 互联网+工业的体现?
工业互联网发展过程中的三个特点。
一是产业体系更加完善。网络、平台、数据、安全等全产业链体系逐步健全,由电信运营商、生产制造企业、平台服务提供商、工业应用提供商等组成的产业生态快速壮大。
二是服务领域更加广泛。从个别典型领域向钢铁、机械、电力等数十个国民经济的重点行业加速扩散,高端领域竞争力逐步提升。
三是应用环节更加深入。从生产辅助环节向生产的核心环节逐步渗透。5G的全连接工厂、机器视觉检视、精准远程操控等应用场景已经具备了规模复制的条件。
工业数据共性标准研制迫在眉睫,工业数据是工业制造企业的“无形资产”,是工厂产品服务全生命周期运维和业务优化升级的命脉。
工业互联网的赋能主要体现在工厂收集数据、分析数据、自主决策等方面。5G的高带宽、低时延、广连接的优势打通了从数据采集到传输的全过程,使得数据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生产要素作用。
3. 工业互联网三大巨头?
我国工业互联网平台三巨头是
1 树根互联股份有限公司 根云(ROOTCLOUD)平台
2 浙江蓝卓工业互联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supOS工业操作系统
3 海尔卡奥斯物联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卡奥斯COSMOPlat 工业互联网平台
4. 互联网在工业生产中的作用?
互联网时代的来临,改变着人类世界。移动互联网、互联网金融、电子商务……网络推动着很多行业发展,甚至在8月26日举行的中国互联网大会上,工信部电信研究院院长曹淑敏称“互联网驱动着新型工业革命”。
如今的产业模式不再那么“常规”,它表现出更多的“个性化”,因为互联网与制造业正在融合与创新,新的模式和应用每天都在产生。电子商务对传统零售业、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的影响显而易见。
当新的形态开始进入产业领域时,一个全新的挑战已然开始,就是让制造业由机械化、电气化、数字化,转向网络化和智能制造。我们要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智造”,而智能制造离不开信息化和信息技术的支撑。
但中国目前的现状是,信息制造业整体规模偏小。中国人均GDP水平和信息化程度显著低于发达国家。美国、日本的人均信息消费支出分别为每年3400美元和2400美元,中国仅为每年190美元。居民互联网、计算机普及率远低美日发达国家。而且国内信息产业一直以电子信息制造业为主导,信息服务业发展严重滞后。
在发达国家,先进和智能制造战略均与信息技术相关联。典型的是美国的先进制造战略和德国的工业4.0。这两个战略核心的内容是CPS,就是物联网。互联网技术、云计算、大数据、宽带网络等一系列技术也可以叫拓展的互联网或是广义的互联网,实现物理设备的信息感知、网络通信、精确控制和远程协作。
在物联网层面,通过接入不同的传感器进行实时感知。这些传感器当中具有精确计算的功能,从而达到提升效率的目的。通过宽带网络,通过数据对整个过程进行精确控制。美国和德国的两个战略都是互联网技术在工业中的应用。
值得各级政府和企业家重视的是,中国由产品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型是大势所趋,这“临门一脚”的动力来自生产性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以及将服务业快速推向信息化。
发达国家的工业之所以领先,是因为依靠设计研发、商务服务、生产营销等生产性服务业领域的优势,这些国家的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普遍达到70%以上。换句话说,谁能在生产性服务业中获得先机,谁就能占得全球产业竞争的制胜点。
“十二五”规划、2014年中国政府工作报告中,均提出产业结构调整要重点拓展服务业,而服务业正是薄弱环节。2014年上半年,我国服务业增加值达到12.54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6.6%。与传统制造业有所不同,服务业是人们用智慧和创造力,为消费者提供服务,它不仅具有无形性(如教育咨询和医疗保健),多样性(酒店服务和家政服务),而且受个性因素影响显著(如广告公司和影视公司).
我们要在努力提升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业的同时,对信息产业的结构进行调整,并注重信息技术的投入和研发。因为服务业最关键的资源之一就是“信息”。
从结构来看,中国发展信息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前景广阔,发达国家在这两方面的收入占比一般在50%-70%之间,比如美国就在72%左右。而中国的销售收入主要集中在电子信息制造业、软件和电信服务业,分别占比75%、25%。
与此同时,美国和加拿大的制造业中,信息技术投入占行业投资的比重大约在11%至18%,而信息文化、企业管理、专业技术和批发零售等服务业领域中信息产业投资占比均超过30%。而我国服务业中除金融行业外,其他服务业信息化普及程度较低。
中信证券最新报告显示,发达国家青睐于半导体及其他电子设备、通信设备、电子医疗设备等硬件设备领域。美国制造业研发投入的32.3%用于计算机电子设备制造业,中国对应的比重仅为15.5%。美国用于半导体及其他电子设备、通信设备行业的研发投入占其信息制造业的比重分别高达39%、21%,也超过对应行业收入贡献度。
美国计算机通信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电气设备制造业的税前销售利润率分别为21.9%、13.9%,均高于制造业10%的平均水平。中国计算机通信设备制造业销售收入利润率尚不足8%,尤其是计算机、通信、电子器件等领域。
中央政策和相关部委一直在推动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深度融合。党的十八大甚至提出“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程度直接关系到中国能否顺利实现跨越中等收入水平,全面迈入小康社会”。而工信部推进两化融合的方向是:智能工业发展,建立信息技术服务业新模式,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统筹信息安全与发展。
信息化的概念最早由日本学者梅棹忠夫提出,“信息化是指通讯现代化、计算机化和行为合理化的总称”,后来泛指培养、发展以计算机为主的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生产力,使之造福于社会的历史过程。而我们所要做的,就是把这种新生产力融入到工业生产和智能制造中,开启速度更快的新互联网时代。
5. 工业互联网商业模式?
你好,工业互联网商业模式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 设备制造商业务模式:设备制造商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制造设备中,提供智能化、可视化和自动化服务,并从中收取硬件和软件的销售收入以及设备维护和升级的收入。
2. 云计算平台商业模式:云计算平台提供工业数据的收集、存储、处理、分析和共享等服务,以自有的物联网云计算架构和算法体系为核心,向客户提供基于数据分析的解决方案,并从中收取软件订阅或流量使用费等收入。
3. 数据分析和应用开发商业模式:数据分析和应用开发公司对工业数据进行深入挖掘和分析,为工业企业提供精细化的生产管理、质量控制、物流处理等解决方案,从中收取软件的开发和订阅费用。
4. 工业基础设施商业模式:为工业企业提供基础设施和安全保障服务的公司,例如智能传感器、工业通讯、计量监控、能源管理、工业安全等领域,从中收取相关硬件和软件的销售、维护和升级费用等。
总之,工业互联网商业模式需要在技术研发、服务内容、用户体验、商业定价等方面进行深入思考和实践。企业需要注重创新和差异化,以便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
6. 工业互联网的两类应用?
当前工业互联网应用比较多的领域主要有两类,一是装备制造行业,二是垂直产业类,包括能源、轨道交通、生物医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