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链措施(产业链强链补链保障措施?)
1. 产业链强链补链保障措施?
提升产业链供应链,是以高质量供应引领创造新需求,是不断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要在固链、补链、强链上下功夫,补齐短板,强化关键环节、关键领域、关键产品保障能力。
优化升级,巩固产业优势
经过艰苦努力,我国拥有完备产业体系,生产制造能力强大。以口罩生产为例,疫情发生后,产业各链条全速开动,各企业纷纷复产扩产转产,短时间内产能快速提升,不仅满足了国内需求,还出口、援助了其他国家和地区,为全球抗疫作出积极贡献。
工业互联网应用在疫情暴发期间为企业复产达产起到关键作用。应防疫之需,浪潮智能工厂仅用一天时间就恢复生产,提供用于国家调度的服务器等信息化产品;新凤鸣集团所属的化纤行业虽然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行业,然而由于早已上马14类近800台机器人,覆盖供热、检测等关键环节,2月底就基本恢复生产。
这充分说明企业智能化、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意义。我国制造能力虽然强大,但也面临人员、环境等要素成本上升压力,需要不断推动优化升级,再造基础产业链。“数字化技术是企业提升竞争力、降低成本的重要途径,对于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竞争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说。
改革创新,推进新产业新业态
最近,湖北省五峰渔洋关镇小女孩柯恩雅在卤菜店案板下上网课的照片,引起网友热议。在五峰这个少数民族山区县,集贸市场里能够上网课,体现出新基建的普及程度及广阔的发展空间。
工业和信息化部运行监测协调局局长黄利斌表示,在疫情防控中,远程会诊、远程办公、在线教育、网络购物等新的产业形态方兴未艾,要继续加大支持和引导,不断增强新经济新动能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
盘和林认为,从此次疫情中可以看到数字化技术在极端情况下保持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的独特优势。事实上,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互联网+”、数字经济领域已经成为一定意义上的“长板”。电子商务、在线教育等领域发展十分迅速,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全球竞争力,需要我们再接再厉,强化巩固这个来之不易的“长板”,发挥“互联网+”的作用,积极支持发展新模式新业态,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补齐短板,提升产业链质量
盘和林认为,当前我国部分关键零部件的进口依赖度过大,部分产业链供应链的可替代性较强,掌控力较弱。此外,供应保障能力也存在欠缺。疫情期间驻企特派员就曾呼吁,针对此次疫情暴露出来的物资储备调拨问题,应立刻着手堵漏洞、补短板,尽早健全统一的应急物资保障体系。
问题很多,办法也要多,需要我们进一步打通堵点、连接断点,提升产业链质量。这其中,推动创新是最为关键的环节。“针对疫情中暴露出的短板、弱项,要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进程,持续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维护我国供应链安全。”黄利斌表示。
当前,国际疫情仍在蔓延,全球经济活动收缩,进出口市场不确定性增加。为此,我们要密切关注全球经济新趋势,立足内需,抓紧形成市场的内循环,同时加强国际协调合作,在与主要发达国家合作的同时,加大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以及东盟等国家的产业合作,开拓非洲、拉美等未来潜在市场,形成全新格局,共同维护国际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
2.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答题模板?
1.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2.控制农村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3.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加快农业技术的应用和推广
4.发展节水农业、生态农业
5.农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
6.延长产业链,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增加农民的收入
7.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8.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3. 确保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意义?
(一)保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是实现安全发展的重要内涵
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统筹发展和安全、做到居安思危,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原则。保持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是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的基础,事关经济安全、社会安全和国家安全。
(二)保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是稳增长的重要支撑
产业链供应链体系构成了产业经济运行的基本脉络,各类生产要素、资源、商品等沿着产业链供应链循环流转,是经济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高效畅通,是经济良性循环的基础。
(三)保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基础
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的战略性布局和先手棋。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在于经济循环的畅通无阻。
(四)保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发展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在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