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县产业(福建南平最好的产业?)

妈妈金融财经网 gengxing 2023-05-24 17:50:04

1. 福建南平最好的产业?

南平的装备制造业优势比较明显,产业主要集中在南平中心城市、邵武、建瓯、建阳等地,依托城市功能,已经形成较好的品牌、技术、人才、产业配套等基础,主要包括电线电缆、汽车配件、电池制造、照明电器等行业。4qC妈妈金融财经网财经门户

2. 邵武的经济实力在南平的排名是多少呢?

排第三 延平第一(理由:市政府所在地,地区经济中心,国家木竹原材料重要产地,工业相对发达,拥有国家驰名品牌南孚电池及全省奶制品龙头企业长富集团) 武夷山第二 (享誉国际的双世遗旅游胜地,我省旅游创收之核心部分,仅旅游业一项之财政收入亦相当可观,第三产业发展之势亦是闽北其他地区所不可及,,,其经济实力现已仅次延平,大有后来居上之势)4qC妈妈金融财经网财经门户

3. 南平未来发展方向?

《规划》是进入新发展阶段后编制的第一个发展规划,更加重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有机衔接,不仅提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还提出2035年南平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绿色高质量发展超越的远景目标为:高质量建成全国绿色发展示范区,全方位展示“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新南平。4qC妈妈金融财经网财经门户

4. 福建南平近几年的发展变化与远景规划?

全市生产总值321.70亿元,比上年增长10.9%。全社会工业总产值264.55亿元,增长16.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209.33亿元,增长20.9%。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33.7亿元,增长7.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6.42亿元,增长28.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5.72亿元,增长13%。三次产业结构从上年的24.9∶34.4∶40.2调整为25.9∶34.7∶39.4。外贸出口2.21亿美元,增长31.7%。实际利用外资2.81亿美元,增长1.6%。财政总收入22.83亿元,增长9.37%;可比增长11.45%;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13.16亿元,增长10.64%;可比增长14.29%。全年接待旅游人数661.46万人,旅游总收入17.69亿元,分别增长22.8%和20.4%。京福高速公路一期建成并通车,浦南高速公路、宁武高速公路、武夷山兴田至邵武和平段高速公路前期工作进展顺利。建立享受政府津贴的村级农民技术员队伍,1628名农技员和378名农民动物防疫员受聘上岗。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继续推进,累计完成林权登记128.7万公顷、发(换)证面积48.6万公顷。教育“两基”巩固提高,高中阶段教育规模扩大,高考录取率达70.1%,提高近4个百分点。改造中小学危房9.6万平方米。40个国家级、省级科技项目进展顺利。基本建成市、县两级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造乡镇卫生院20所。推介公益文化项目304项,65%的行政村实现广播电视联网。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324元,比上年增加948元,增长11.3%;农民人均纯收入3756元,比上年增加402元,增长12%;取消农业税4495万元,农民人均减负24.73元。全面实施农村低保制度,全市农村家庭年人均收入低于1000元的3.9万户、9.09万贫困人口全部纳入低保范围。建成319个乡村供水工程,解决27.46万人饮水困难。“造福工程”完成搬迁3388人。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继续推进,新增就业3.03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64万人。全市净增转移农村劳动力4.4万人,其中就地转移1.66万人。企业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覆盖率分别为95%、97%和94%。1.24万户、3.05万人享受城镇低保,基本实现应保尽保,城镇登记失业率5.8%,降至6%以下。“平安南平”全面启动,严格执行安全工作领导责任制和重大事故责任追究制,全年各类事故死亡人数下降10.14%。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力度加大,打防控一体化机制建设继续加强,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满意率为94.9%。  【京福高速公路南平段一期工程建成通车】  2004年12月28日,京福高速公路南平段一期工程建成通车,标志着南平告别了没有高速公路的历史。京福高速公路南平段工程计划总投资36.56亿元,计划于5年内完工,其中一期工程总造价24.23亿元,建设里程46.42公里(主线27.91公里,连接线18.51公里)。京福高速公路一期工程的开通为南平的高速公路建设拉开了序幕,未来几年浦南、宁武、武夷山兴田至邵武和平段等多条高速公路将相继破土动工,南平将迎来高速公路网建设的高潮。  【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绿色腹地战略构想】  为主动融入福建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发展战略,南平市委在二届九次全会作出了建设用高新科技武装的可持续发展的旅游生态经济区,打造开放、发展、和谐的海峡西岸经济区绿色腹地的战略构想。在经济功能上,把南平建设成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腹地;在区位功能上,把南平建设成为南接北联的战略通道;在生态功能上,把南平打造成为中国南方的生态绿谷。海峡西岸经济区绿色腹地战略构想的提出,使南平主动融入全省发展大局,进一步理清了思路,发挥了区位、资源、生态三大比较优势,凝聚了人心,集聚了合力,为南平今后的发展描绘了宏伟的蓝图。  【粮食生产实现恢复性增长】  2004年国家和福建省出台了粮食收购最低保护价、种粮免税、售粮直补、良种补贴等一系列惠农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南平作为全省产粮区,全面落实有关政策,粮食播种面积增加1.04万公顷,粮食总产量增加10.69万吨,水稻亩净收入增加172元,实现面积、总产和效益“三增长”,粮食与非粮食作物种植面积比例调整为61.75∶38.25,粮食收购任务全面完成。全市生产总值321.70亿元,比上年增长10.9%。全社会工业总产值264.55亿元,增长16.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209.33亿元,增长20.9%。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33.7亿元,增长7.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6.42亿元,增长28.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5.72亿元,增长13%。三次产业结构从上年的24.9∶34.4∶40.2调整为25.9∶34.7∶39.4。外贸出口2.21亿美元,增长31.7%。实际利用外资2.81亿美元,增长1.6%。财政总收入22.83亿元,增长9.37%;可比增长11.45%;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13.16亿元,增长10.64%;可比增长14.29%。全年接待旅游人数661.46万人,旅游总收入17.69亿元,分别增长22.8%和20.4%。京福高速公路一期建成并通车,浦南高速公路、宁武高速公路、武夷山兴田至邵武和平段高速公路前期工作进展顺利。建立享受政府津贴的村级农民技术员队伍,1628名农技员和378名农民动物防疫员受聘上岗。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继续推进,累计完成林权登记128.7万公顷、发(换)证面积48.6万公顷。教育“两基”巩固提高,高中阶段教育规模扩大,高考录取率达70.1%,提高近4个百分点。改造中小学危房9.6万平方米。40个国家级、省级科技项目进展顺利。基本建成市、县两级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造乡镇卫生院20所。推介公益文化项目304项,65%的行政村实现广播电视联网。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324元,比上年增加948元,增长11.3%;农民人均纯收入3756元,比上年增加402元,增长12%;取消农业税4495万元,农民人均减负24.73元。全面实施农村低保制度,全市农村家庭年人均收入低于1000元的3.9万户、9.09万贫困人口全部纳入低保范围。建成319个乡村供水工程,解决27.46万人饮水困难。“造福工程”完成搬迁3388人。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继续推进,新增就业3.03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64万人。全市净增转移农村劳动力4.4万人,其中就地转移1.66万人。企业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覆盖率分别为95%、97%和94%。1.24万户、3.05万人享受城镇低保,基本实现应保尽保,城镇登记失业率5.8%,降至6%以下。“平安南平”全面启动,严格执行安全工作领导责任制和重大事故责任追究制,全年各类事故死亡人数下降10.14%。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力度加大,打防控一体化机制建设继续加强,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满意率为94.9%。  【京福高速公路南平段一期工程建成通车】  2004年12月28日,京福高速公路南平段一期工程建成通车,标志着南平告别了没有高速公路的历史。京福高速公路南平段工程计划总投资36.56亿元,计划于5年内完工,其中一期工程总造价24.23亿元,建设里程46.42公里(主线27.91公里,连接线18.51公里)。京福高速公路一期工程的开通为南平的高速公路建设拉开了序幕,未来几年浦南、宁武、武夷山兴田至邵武和平段等多条高速公路将相继破土动工,南平将迎来高速公路网建设的高潮。  【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绿色腹地战略构想】  为主动融入福建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发展战略,南平市委在二届九次全会作出了建设用高新科技武装的可持续发展的旅游生态经济区,打造开放、发展、和谐的海峡西岸经济区绿色腹地的战略构想。在经济功能上,把南平建设成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腹地;在区位功能上,把南平建设成为南接北联的战略通道;在生态功能上,把南平打造成为中国南方的生态绿谷。海峡西岸经济区绿色腹地战略构想的提出,使南平主动融入全省发展大局,进一步理清了思路,发挥了区位、资源、生态三大比较优势,凝聚了人心,集聚了合力,为南平今后的发展描绘了宏伟的蓝图。  【粮食生产实现恢复性增长】  2004年国家和福建省出台了粮食收购最低保护价、种粮免税、售粮直补、良种补贴等一系列惠农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南平作为全省产粮区,全面落实有关政策,粮食播种面积增加1.04万公顷,粮食总产量增加10.69万吨,水稻亩净收入增加172元,实现面积、总产和效益“三增长”,粮食与非粮食作物种植面积比例调整为61.75∶38.25,粮食收购任务全面完成。全市生产总值321.70亿元,比上年增长10.9%。全社会工业总产值264.55亿元,增长16.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209.33亿元,增长20.9%。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33.7亿元,增长7.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6.42亿元,增长28.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5.72亿元,增长13%。三次产业结构从上年的24.9∶34.4∶40.2调整为25.9∶34.7∶39.4。外贸出口2.21亿美元,增长31.7%。实际利用外资2.81亿美元,增长1.6%。财政总收入22.83亿元,增长9.37%;可比增长11.45%;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13.16亿元,增长10.64%;可比增长14.29%。全年接待旅游人数661.46万人,旅游总收入17.69亿元,分别增长22.8%和20.4%。京福高速公路一期建成并通车,浦南高速公路、宁武高速公路、武夷山兴田至邵武和平段高速公路前期工作进展顺利。建立享受政府津贴的村级农民技术员队伍,1628名农技员和378名农民动物防疫员受聘上岗。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继续推进,累计完成林权登记128.7万公顷、发(换)证面积48.6万公顷。教育“两基”巩固提高,高中阶段教育规模扩大,高考录取率达70.1%,提高近4个百分点。改造中小学危房9.6万平方米。40个国家级、省级科技项目进展顺利。基本建成市、县两级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造乡镇卫生院20所。推介公益文化项目304项,65%的行政村实现广播电视联网。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324元,比上年增加948元,增长11.3%;农民人均纯收入3756元,比上年增加402元,增长12%;取消农业税4495万元,农民人均减负24.73元。全面实施农村低保制度,全市农村家庭年人均收入低于1000元的3.9万户、9.09万贫困人口全部纳入低保范围。建成319个乡村供水工程,解决27.46万人饮水困难。“造福工程”完成搬迁3388人。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继续推进,新增就业3.03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64万人。全市净增转移农村劳动力4.4万人,其中就地转移1.66万人。企业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覆盖率分别为95%、97%和94%。1.24万户、3.05万人享受城镇低保,基本实现应保尽保,城镇登记失业率5.8%,降至6%以下。“平安南平”全面启动,严格执行安全工作领导责任制和重大事故责任追究制,全年各类事故死亡人数下降10.14%。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力度加大,打防控一体化机制建设继续加强,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满意率为94.9%。  【京福高速公路南平段一期工程建成通车】  2004年12月28日,京福高速公路南平段一期工程建成通车,标志着南平告别了没有高速公路的历史。京福高速公路南平段工程计划总投资36.56亿元,计划于5年内完工,其中一期工程总造价24.23亿元,建设里程46.42公里(主线27.91公里,连接线18.51公里)。京福高速公路一期工程的开通为南平的高速公路建设拉开了序幕,未来几年浦南、宁武、武夷山兴田至邵武和平段等多条高速公路将相继破土动工,南平将迎来高速公路网建设的高潮。  【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绿色腹地战略构想】  为主动融入福建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发展战略,南平市委在二届九次全会作出了建设用高新科技武装的可持续发展的旅游生态经济区,打造开放、发展、和谐的海峡西岸经济区绿色腹地的战略构想。在经济功能上,把南平建设成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腹地;在区位功能上,把南平建设成为南接北联的战略通道;在生态功能上,把南平打造成为中国南方的生态绿谷。海峡西岸经济区绿色腹地战略构想的提出,使南平主动融入全省发展大局,进一步理清了思路,发挥了区位、资源、生态三大比较优势,凝聚了人心,集聚了合力,为南平今后的发展描绘了宏伟的蓝图。  【粮食生产实现恢复性增长】  2004年国家和福建省出台了粮食收购最低保护价、种粮免税、售粮直补、良种补贴等一系列惠农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南平作为全省产粮区,全面落实有关政策,粮食播种面积增加1.04万公顷,粮食总产量增加10.69万吨,水稻亩净收入增加172元,实现面积、总产和效益“三增长”,粮食与非粮食作物种植面积比例调整为61.75∶38.25,粮食收购任务全面完成。全市生产总值321.70亿元,比上年增长10.9%。全社会工业总产值264.55亿元,增长16.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209.33亿元,增长20.9%。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33.7亿元,增长7.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6.42亿元,增长28.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5.72亿元,增长13%。三次产业结构从上年的24.9∶34.4∶40.2调整为25.9∶34.7∶39.4。外贸出口2.21亿美元,增长31.7%。实际利用外资2.81亿美元,增长1.6%。财政总收入22.83亿元,增长9.37%;可比增长11.45%;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13.16亿元,增长10.64%;可比增长14.29%。全年接待旅游人数661.46万人,旅游总收入17.69亿元,分别增长22.8%和20.4%。京福高速公路一期建成并通车,浦南高速公路、宁武高速公路、武夷山兴田至邵武和平段高速公路前期工作进展顺利。建立享受政府津贴的村级农民技术员队伍,1628名农技员和378名农民动物防疫员受聘上岗。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继续推进,累计完成林权登记128.7万公顷、发(换)证面积48.6万公顷。教育“两基”巩固提高,高中阶段教育规模扩大,高考录取率达70.1%,提高近4个百分点。改造中小学危房9.6万平方米。40个国家级、省级科技项目进展顺利。基本建成市、县两级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造乡镇卫生院20所。推介公益文化项目304项,65%的行政村实现广播电视联网。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324元,比上年增加948元,增长11.3%;农民人均纯收入3756元,比上年增加402元,增长12%;取消农业税4495万元,农民人均减负24.73元。全面实施农村低保制度,全市农村家庭年人均收入低于1000元的3.9万户、9.09万贫困人口全部纳入低保范围。建成319个乡村供水工程,解决27.46万人饮水困难。“造福工程”完成搬迁3388人。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继续推进,新增就业3.03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64万人。全市净增转移农村劳动力4.4万人,其中就地转移1.66万人。企业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覆盖率分别为95%、97%和94%。1.24万户、3.05万人享受城镇低保,基本实现应保尽保,城镇登记失业率5.8%,降至6%以下。“平安南平”全面启动,严格执行安全工作领导责任制和重大事故责任追究制,全年各类事故死亡人数下降10.14%。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力度加大,打防控一体化机制建设继续加强,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满意率为94.9%。  【京福高速公路南平段一期工程建成通车】  2004年12月28日,京福高速公路南平段一期工程建成通车,标志着南平告别了没有高速公路的历史。京福高速公路南平段工程计划总投资36.56亿元,计划于5年内完工,其中一期工程总造价24.23亿元,建设里程46.42公里(主线27.91公里,连接线18.51公里)。京福高速公路一期工程的开通为南平的高速公路建设拉开了序幕,未来几年浦南、宁武、武夷山兴田至邵武和平段等多条高速公路将相继破土动工,南平将迎来高速公路网建设的高潮。  【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绿色腹地战略构想】  为主动融入福建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发展战略,南平市委在二届九次全会作出了建设用高新科技武装的可持续发展的旅游生态经济区,打造开放、发展、和谐的海峡西岸经济区绿色腹地的战略构想。在经济功能上,把南平建设成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腹地;在区位功能上,把南平建设成为南接北联的战略通道;在生态功能上,把南平打造成为中国南方的生态绿谷。海峡西岸经济区绿色腹地战略构想的提出,使南平主动融入全省发展大局,进一步理清了思路,发挥了区位、资源、生态三大比较优势,凝聚了人心,集聚了合力,为南平今后的发展描绘了宏伟的蓝图。  【粮食生产实现恢复性增长】  2004年国家和福建省出台了粮食收购最低保护价、种粮免税、售粮直补、良种补贴等一系列惠农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南平作为全省产粮区,全面落实有关政策,粮食播种面积增加1.04万公顷,粮食总产量增加10.69万吨,水稻亩净收入增加172元,实现面积、总产和效益“三增长”,粮食与非粮食作物种植面积比例调整为61.75∶38.25,粮食收购任务全面完成。全市生产总值321.70亿元,比上年增长10.9%。全社会工业总产值264.55亿元,增长16.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209.33亿元,增长20.9%。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33.7亿元,增长7.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6.42亿元,增长28.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5.72亿元,增长13%。三次产业结构从上年的24.9∶34.4∶40.2调整为25.9∶34.7∶39.4。外贸出口2.21亿美元,增长31.7%。实际利用外资2.81亿美元,增长1.6%。财政总收入22.83亿元,增长9.37%;可比增长11.45%;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13.16亿元,增长10.64%;可比增长14.29%。全年接待旅游人数661.46万人,旅游总收入17.69亿元,分别增长22.8%和20.4%。京福高速公路一期建成并通车,浦南高速公路、宁武高速公路、武夷山兴田至邵武和平段高速公路前期工作进展顺利。建立享受政府津贴的村级农民技术员队伍,1628名农技员和378名农民动物防疫员受聘上岗。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继续推进,累计完成林权登记128.7万公顷、发(换)证面积48.6万公顷。教育“两基”巩固提高,高中阶段教育规模扩大,高考录取率达70.1%,提高近4个百分点。改造中小学危房9.6万平方米。40个国家级、省级科技项目进展顺利。基本建成市、县两级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造乡镇卫生院20所。推介公益文化项目304项,65%的行政村实现广播电视联网。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324元,比上年增加948元,增长11.3%;农民人均纯收入3756元,比上年增加402元,增长12%;取消农业税4495万元,农民人均减负24.73元。全面实施农村低保制度,全市农村家庭年人均收入低于1000元的3.9万户、9.09万贫困人口全部纳入低保范围。建成319个乡村供水工程,解决27.46万人饮水困难。“造福工程”完成搬迁3388人。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继续推进,新增就业3.03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64万人。全市净增转移农村劳动力4.4万人,其中就地转移1.66万人。企业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覆盖率分别为95%、97%和94%。1.24万户、3.05万人享受城镇低保,基本实现应保尽保,城镇登记失业率5.8%,降至6%以下。“平安南平”全面启动,严格执行安全工作领导责任制和重大事故责任追究制,全年各类事故死亡人数下降10.14%。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力度加大,打防控一体化机制建设继续加强,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满意率为94.9%。  【京福高速公路南平段一期工程建成通车】  2004年12月28日,京福高速公路南平段一期工程建成通车,标志着南平告别了没有高速公路的历史。京福高速公路南平段工程计划总投资36.56亿元,计划于5年内完工,其中一期工程总造价24.23亿元,建设里程46.42公里(主线27.91公里,连接线18.51公里)。京福高速公路一期工程的开通为南平的高速公路建设拉开了序幕,未来几年浦南、宁武、武夷山兴田至邵武和平段等多条高速公路将相继破土动工,南平将迎来高速公路网建设的高潮。  【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绿色腹地战略构想】  为主动融入福建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发展战略,南平市委在二届九次全会作出了建设用高新科技武装的可持续发展的旅游生态经济区,打造开放、发展、和谐的海峡西岸经济区绿色腹地的战略构想。在经济功能上,把南平建设成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腹地;在区位功能上,把南平建设成为南接北联的战略通道;在生态功能上,把南平打造成为中国南方的生态绿谷。海峡西岸经济区绿色腹地战略构想的提出,使南平主动融入全省发展大局,进一步理清了思路,发挥了区位、资源、生态三大比较优势,凝聚了人心,集聚了合力,为南平今后的发展描绘了宏伟的蓝图。  【粮食生产实现恢复性增长】  2004年国家和福建省出台了粮食收购最低保护价、种粮免税、售粮直补、良种补贴等一系列惠农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南平作为全省产粮区,全面落实有关政策,粮食播种面积增加1.04万公顷,粮食总产量增加10.69万吨,水稻亩净收入增加172元,实现面积、总产和效益“三增长”,粮食与非粮食作物种植面积比例调整为61.75∶38.25,粮食收购任务全面完成。4qC妈妈金融财经网财经门户

5. 福建南平那边的人经济如何?

我是南平本地人,在家乡生活了20年,今年刚离开家乡.我可以告诉你答案.4qC妈妈金融财经网财经门户

1经济的确不若厦门和福州.因为沿海和内地不能比,但是不是福建最不发达的城市.4qC妈妈金融财经网财经门户

2市内都讲普通话,沟通绝对不会有障碍.少数人会讲福州话.4qC妈妈金融财经网财经门户

3武夷山是南平辖区的一个市,南平是山区,地处武夷山脉,经济还行,本地产业有南孚电池和南平铝厂,其中南铝是福建唯一的有色金属厂家.4qC妈妈金融财经网财经门户

6. 福建省南平市发展得怎么样?

福建省南平市是一个山区城市,以茶叶、烤烟、橡胶等农产品驰名全国。随着国家的发展,南平市的经济增长逐步壮大,近年来已形成以制造业为主力、以旅游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南平市最为著名的景点是武夷山,这个有着2000年历史的地方赏景点吸引了众多游客,成为福建省旅游业的重要支柱。此外,南平市的科技、文化、教育等领域也在不断提升,城市面貌不断改善。相信在国家的引导下,南平市未来将会有更加美好的发展。4qC妈妈金融财经网财经门户

7. 南平白酒最出名什么酒?

武夷王酒——大潭佳酿三家崭4qC妈妈金融财经网财经门户

武夷王酒,原称“建兰香酒、九种兰酒、九兰香酒、建平李叶青等”。据建阳地方史料记载,建兰香酒为建阳县久负盛名的古代名酒,盛产于宋代,为李姓人家(延宾)首创酿造,因其酒香味道独特,得大家称道,故人们称其为“李独家”。据考证:建兰香酒曲种须以石缸封存,并以雪水配上建溪河畔(史称锦江)的龙井石罅清泉酿制,后以石缸封存于地窑,在春夏秋三季的九个月中,每月开坛,酒香都会更换一种特有的建兰香味。史有“品冠京华,醉李独家”的记载。宋代理学家、教育家朱熹诗云:“大潭佳酿三家崭,石酝陈缸九种兰。玉液琼浆不足喻,锦江沁酿誉京杭”。足以说明“建兰香酒”当时在京城杭州的知名度。自明清以来,由“建兰香酒”演化而来的名酒尚有:建南檀酒、大潭金酒、潭阳苏合酒等名酒,史有“锦江沁液”的美称。据《建阳文史资料》黄金德记载:“民国期间,潭城酿酒名家首推黄炳林、黄金德父子,其酿造的河清酒、金樱酒、金盘露酒、绿豆烧酒等知名度很高”。其经营的“恒有酒店”生意兴隆。此外,潭城酿酒名家尚有詹家和吴家,他们的制酒工艺也有悠久的历史。但在潭城历来所有酿酒名家中,惟李家(延宾)名望最高,其“建兰香酒”被誉为“一品七醇九种兰”。至明清以后,此酒渐渐失传。共和国50年代后开始,建阳酒厂恢复了此种传统制酒业,一度名声远扬,引来了全国制酒现场会在潭召开。经过几十年时间的研发,传统的建兰香酒逐步被“武夷王酒”“武夷特曲”系列名酒所取代。4qC妈妈金融财经网财经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