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雄花产业(楚雄有几个镇?)
1. 楚雄有几个镇?
楚雄有12个镇。
楚雄市下辖1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鹿城、东瓜、吕合、紫溪、东华、子午、苍岭、三街、八角、中山、新村、西舍路12个镇和大过口、大地基、树苴3个乡,154个村(居)民委员会,2880个村(居)民小组;全市国土面积4433平方千米,城市建成区面积达51.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城镇化率67.59%。
2. 楚雄州干旱特征?
今年入春以来,楚雄州降水偏少、气温偏高、大风频繁,大部分区域为中度到重度气象干旱。2月1日至5月26日20时,全州降水异常偏少,平均降水15毫米,比历年同期偏少87毫米,偏少幅度达85%,此期间全州平均气温17.8℃,比历年同期偏高1.5℃。据最新监测,5月19日双柏妥甸镇马龙村日最高气温42.2℃、双柏大麦地日最高气温42.0℃、元谋黄瓜园42.0℃、大姚湾碧40.6℃、元谋江边40.4℃。全州目前气象干旱为特旱等级,预计未来4天全州多分散性阵雨天气,无大范围有效降水,雨季开始将偏晚偏迟,抗旱形势十分严峻。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灾情基本情况
据初步统计,截止5月27日,旱灾共造成全州10个县市96个乡镇752个村委会46.78万人不同程度受灾;农作物受灾面积49529.81公顷,成灾30521.63公顷,绝收1049.09公顷,主要是水稻、玉米、杂粮、蔬菜、烤烟等农经作物;草场受灾196公顷;14.1万人、8.8万头(匹)大牲畜饮水困难;全州有100条河流断流,433座库塘干涸,499座机电井出水不足,直接经济损失18707.37万元。
二、救灾工作开展情况
灾情发生后,州委、州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州委书记杨斌、州长迟中华等领导先后多次对当前抗早救灾工作作出重要批示指示精神。各级党委、政府,州县市涉及部门和单位,要高度重视当前我州气候对脱贫攻坚、农业生产、群众生活影响的研判,及时采取管用务实措施,做好抗旱、病虫害防治、森林防火以及极端天气灾害防范等各项工作,确保人民群众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最大限度降低气候因素对脱贫攻坚、农业生产群众生活造成的不良影响。各级各部门要统一思想,提高政治站位,全面认识当前我州抗旱工作面临的形势,牢固树立抗大旱的思想,要从最不利的情况考虑,从最好的方向着手来安排部署抗旱保饮水、保苗工作。要把抗旱保饮水、保苗工作作为当前的中心工作,进一步落实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抗旱责任制,层层落实抗旱减灾工作责任,建立和完善旱情监控反馈机制、抗旱服务机制、干部包村包户机制,切实做到思想认识到位、责任落实到位、工作措施到位、督促检查到位。对旱情严重地区要建立健全分片分区域包干制度,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同时要将抗旱保饮水、保苗工作任务纵向落实到乡镇、村委会、村组横向落实到各部门。要求各级党委、政府按照“见事早、行动快、措施全、责任实”的工作思路,全力以赴开展抗旱救灾工作。
(一)加强监测分析预警。气象、水文、农业、水务、应急等部门加强信息的沟通和协调,加强旱情监测预报,开展旱情动态评估分析,及时掌握旱情发展,提高旱情预报、监测的准确性、科学性和实效性,密切掌握旱情动态,为各级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及时可靠的依据,为抗旱工作提供支撑。5月14日12时,楚雄州气象局启动全州重大气象灾害(干旱)Ⅳ级应急响应命令,各相关单位进入应急响应状态,并按工作流程开展相关工作。
(二)强化措施,确保生产生活平稳有序。在雨季到来前做好抗旱保饮水工作,把确保城乡供水和人畜饮水安全摆在首位,及时采取引、提、拉、运等有效措施确保基本用水需求,确保生产生活平稳有序。从最坏处打算、最好处着手,按最不利原则,倒排计划,制订科学合理的供用水计划和应急方案。按照“三个机制”“四个保障”要求做好工作,确保广大农村,特别是山区和半山区的饮水安全。
(三)加大投入,有效保障人畜饮水。采取有效措施,优先保障人畜饮水,确保不漏一村、不漏一户、不漏一人。截止5月27日,全州投入抗旱人数22.5万人,投入抗旱资金2024.77万元,抗旱浇灌面积21326.67公顷,已临时解决14.1万人和8.8万头大牲畜饮水困难。
(四)抓好抗旱保苗工作。全州各级各部门紧紧围绕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目标,积极组织科技人员深入乡村、深入田间地头分类指导,全力抓好大春抗旱保苗工作。根据供水情况,制定农业抗旱技术方案,加大培训力度,发挥科技农业、设施农业、节水农业抗旱保春耕、保增产的重要作用,各部门全力以赴做好当前抗旱工作,尽最大努力降低干旱灾害带来的损失和影响。
(五)强化科学调度,做好节约用水。严格按照“先生活、后生产、先节水、后调水、先地表、后地下”、“电调服从水调”“总量控制、合理分配、有保有压”和“突出重点、保两头”的原则,重点保障城乡居民生活用水,统筹关注影响民生较大的产业、重点工程,在全面分析、科学研判的基础上,实行计划用水和最严格节约用水措施。建立健全用水定额管理机制,严格执行用水定额和用水计划申报制度,加大用水定额执行情况的检查,严格控制高耗水企业和经营性用水项目。
(六)全面统筹协调,做好库塘蓄水工作。围绕树立“抗大旱,防大灾”的思想,密切关注气候变化,谨防旱涝急转带来的危害。在做好水库安全度汛的同时要分类指导抓好库塘蓄水工作,针对不同规模、不同类别、不同区域的库塘,采取“一库一策”、“一塘一策”制定蓄水方案,严格实行汛期水库调度运用计划,蓄防并重,突出抓好承担城乡供水任务的水库、骨干重点水库的安全蓄水工作。
(七)突出重点,分类救助。面对日趋严重的旱情,应急管理部门严格按照州委、州政府的决策部署,全力以赴做好“抗大旱、保民生、保稳定”工作。组织开展灾情调查核实,全面、准确、及时上报灾情,为抗旱救灾决策提供可靠依据。制定完善救助方案,按照“长保、短补、延伸救助”的要求,采取钱粮结合,以粮为主,解决受灾群众的困难和问题,及时将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受灾群众手中,切实保障灾区群众的基本生活。
目前,旱情还在持续,具体灾情正在进一步核实中。
3. 楚雄太阳历公园建于几年?
坐落于鹿城的中国彝族十月太阳历文化园,是楚雄市地标性建筑之一。该园自1999年建成运营以来,为彝州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提升彝州知名度和影响力发挥了重要的“窗口”作用。 太阳历是彝族人民所创造的天文历法,在彝族的太阳历中,一年分为五季十个月,每季度两个月,每个月三十六天,合计360天,余下的5-6天为过年日,太阳历中精确地计算出地球绕太阳运行一周的时间为365.25天,是古历法中最为精确的一部历法。
4. 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多少平方公里?
楚雄彝族自治州是云南省下辖的自治州,地处云南省中部,东与昆明市交界,南与普洱市、玉溪市毗邻,西与大理白族自治州接壤,北与四川省攀枝花市相连,通达四川。下辖1市9县,总面积为2.9万平方千米,州人民政府驻楚雄市,距昆明市160千米。
楚雄州地处滇中腹地,位于云南省的地理中心,是滇中城市群的新增长极。境内路网、水网、电网、能源管网、通信网密布,素有“省垣门户、迤西咽喉、川滇通道”之美誉,是滇西南地区和川滇两省互联互通的陆路要冲,是内地通往南亚、东南亚直达印度洋的大通道,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楚雄州生态优美,山水灵秀,境内乌蒙山、哀牢山、百草岭“三山鼎立”,长江、红河两大水系“二水分流”。全州森林覆盖率达68.01%,城镇空气质量保持在1—2级,饮用水水源水质保持在II类以上,有1个国家级公园、8个省级风景名胜区、17个自然保护区,常年气候温暖如春,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霜期短、日照长,被誉为“滇中翡翠”“西南氧吧”,是宜居、宜业、宜商、宜游、宜创新的首选地。
2013年,楚雄州已形成卷烟、医药、冶金、食品、建材、煤炭、电力、机械、纺织、化工、旅游服务等门类齐全的行业,烟草、冶金化工、绿色食品、文化旅游、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为楚雄州六大重点产业。2017年,楚雄全州常住人口274.40万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937.37亿元。
2021年5月14日,云南省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楚雄彝族自治州人口数量为2416747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