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墨烯产业发展现状(石墨烯半导体发展趋势?)
1. 石墨烯半导体发展趋势?
石墨烯的研究与应用开发持续升温,石墨和石墨烯有关的材料广泛应用在电池电极材料、半导体器件、透明显示屏、传感器、电容器、晶体管等方面。鉴于石墨烯材料优异的性能及其潜在的应用价值,在化学、材料、物理、生物、环境、能源等众多学科领域已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
研究者们致力于在不同领域尝试不同方法以求制备高质量、大面积石墨烯材料。并通过对石墨烯制备工艺的不断优化和改进,降低石墨烯制备成本使其优异的材料性能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并逐步走向产业化。
中国在石墨烯研究上也具有独特的优势,从生产角度看,作为石墨烯生产原料的石墨,在我国储能丰富,价格低廉。正是看到了石墨烯的应用前景,许多国家纷纷建立石墨烯相关技术研发中心,尝试使用石墨烯商业化,进而在工业、技术和电子相关领域获得潜在的应用专利。
如欧盟委员会将石墨烯作为“未来新兴旗舰技术项目”,设立专项研发计划,未来10年内拨出10亿欧元经费。英国政府也投资建立国家石墨烯研究所(NGI),力图使这种材料在未来几十年里可以从实验室进入生产线和市场。
石墨烯有望在诸多应用领域中成为新一代器件,为了探寻石墨烯更广阔的应用领域,还需继续寻求更为优异的石墨烯制备工艺,使其得到更好的应用。
石墨烯虽然从合成和证实存在到今天只有短短十几年的时间,但是已成为今年学者研究的热点。其优异的光学、电学、力学、热学性质促使研究人员不断对其深入研究,随着石墨烯的制备方法不断被开发,石墨烯必将在不久的将来被更广泛地应用到各领域中。
石墨烯产业化还处于初期阶段,一些应用还不足以体现出石墨烯的多种“理想”性能,而世界上很多科研人员正在探索“杀手锏级”的应用,未来在检测及认证方面需要面对太多挑战,有待在手段及方法上不断创新
2. 石墨烯芯片龙头企业?
1、中科电气(300035):是“磁电装备+锂电负极”双主业,一体化生产布局深厚,两全资子公司星城石墨与格瑞特新材料都从事碳基复合材料研发、生产和销售。
2、宝泰隆(601011):北京石墨烯研究院研发出石墨烯单晶晶圆。2021年第二季度,实现扣非净利润3574万元,同比增长728.18%;毛利润是1.158亿。
3、金博股份(688598):公司深耕碳基复合材料领域15年,是行业标准制定者,掌握高温纯化以及高纯涂层制备等核心技术,碳基复合材料尖端制造商。
4、银龙股份(603969):天津聚合碳基研究院专注于碳材料的研究及应用。2021年第二季度,净利润达到7191万元。
3. 石墨烯取暖的真实状况?
效果不错。
首先,石墨烯相比传统的电阻发热材料,没有断电击穿、老化功率下降明显等问题。与常规发热膜不同的地方在于,石墨烯电热膜电暖器发热稳定安全,而且散发出来的红外线被称为“生命光线”。
而且常规发热膜如果出了故障破损就无法 继续使用了,但是由于石墨烯发热膜的整体发热性,即使破了个洞、即使被剪掉一块,只要还留有能让正负极连接起来的部分就能继续发热!所以石墨烯材料用来做电热膜是很靠谱的!
其次,石墨烯很贵指的是高纯石墨烯价格确实很贵,一般能用来做发热膜的是石墨烯复合物,而且由于现在制备工艺的提升,价格已经在可以控制的范围内了。
石墨烯电热膜在行业里面叫做石墨烯发热膜的会更多,这个产品刚出来的时候偏贵,现在咱技术已经非常成熟,所以在成本上也优化了很多,性价比很高了
4. 石墨烯前十名股票?
第九位:杉杉股份
锂电池材料大型企业
属于产业链下游,下游应用方面,石墨烯导电浆料目前已建成一条年产约400吨的生产线目前处于试生产阶段,与中科院宁波材料所合作开发的石墨烯导热垫目前处于产品工艺验证试验的中试阶段,距实现量产供货尚存不确定性。
目前,杉杉股份总市值为329亿。
第八位:东方材料
国内最早一批生产环保油墨的企业
控股子公司新东方油墨与多凌科技战略合作,新东方油墨通过现有的成熟油墨树脂研发生产技术为基础,开发适用于石墨烯应用的电子油墨的连接料树脂,借助多凌科技现有的石墨烯生产及应用技术,进一步合作开发适用于导电、导热应用的电子油墨产品和其他石墨烯产品。
目前,东方材料总市值为66亿。
第七位:宝泰隆
石墨烯全产业链覆盖
产业链上游石墨矿方面,坐拥七台河市密林石墨矿区已探明石墨矿体56条;中游制备方面,宝泰隆于18年9月30日打通50吨/年物理法石墨烯项目所有生产环节,进入试生产阶段下游应用方面,年产2000吨超导电型石墨烯/磷酸铁锂正极材料、400吨柔性石墨纸已建成试生产。
目前,宝泰隆总市值为68亿。
第六位:雄韬股份
大规模的能源电池制造商
已对石墨烯电池进行多年研究,尝试多种方案优化,目前在实验室中取得了良好的成果,但还需要加大投入以便实现工业化。持续投入研发的氢燃料电池是最核心的发展战略。重点研发的氢燃料电池项目,取得了多项的研发成果和重大进展,自主研发的电堆已经顺利投产。
目前,雄韬股份总市值为63亿。
第五位:中科电气
连铸EMS设备行业龙头企业
属于产业链上游和中游,上游石墨矿方面,收购的星城石墨主营石墨矿产品;中游制备方面,目前掌握了石墨烯的实验室制备方法,但技术还不太完善。在宁德时代、比亚迪等客户拓展的新项目如期放量,奠定全年高速增长的基调。现有负极产能约 5 万吨,基本处于满产状态,预计 2021 年底将扩产至9-10万吨产能,全年有效产能或将达6-7万吨。
目前,中科电气总市值为123亿。
第四位:中国宝安
新材料高新技术企业
属于全产业链,上游石墨矿方面,拥有鸡西天然石墨产业链、人造石墨产业链;中游制备方面,具备用氧化还原法制备石墨烯的能力;下游应用方面,参与先进石墨烯应用技术研究院,专注解决石墨烯在锂电、储能产业的应用;已投产石墨烯复合导电液产能为5000吨/年。
目前,中国宝安总市值为331亿。
第三位:电工合金
新材料研发供应龙头
与北京石墨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联合开展石墨烯铜合金材料的应用研究和推进产业化应用,成功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2019年工业强基重点产品、工艺“一条龙”应用计划示范企业和示范项目”中的“石墨烯‘一条龙’应用计划示范企业”。
目前,电工合金总市值为46亿。
第二位:西藏城投
矿业布局龙头企业
属于产业链下游,下游应用方面,石墨烯杂化物的规模化制备技术研究存在不确定性,还处于市场开拓的初期阶段;公司依托清华大学的技术优势,已经建成石墨烯杂化物吨级工业化试验线,该工业化试验线目前是该领域技术领先的生产线。
目前,西藏城投总市值为107亿。
还有伟星新材。
5. 石墨烯产量全国排名?
排名 企业
1 方大炭素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 东旭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3 宁波杉杉股份有限公司
4 深圳市贝特瑞新能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5 宜宾天原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6 深圳市德方纳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7 江苏中超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8 碳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9 四川金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0 深圳市沃特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11 常州二维碳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2 鸡西市唯大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13 恒力盛泰(夏门)石墨烯科技有限公司
14 德阳烯碳科技有限公司
15 重庆石墨烯研究院有限公司
16 浙江美都墨烯科技有限公司
17 北京墨烯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8 北京石墨烯研究院有限公司
19 成都炭素有限责任公司
20 深圳莱宝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1 宁波墨西科技有限公司
22 芜湖长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3 张家港康得新装备科技有限公司
24 七台河宝泰隆石墨烯新材料有限公司
25 浙江金洲管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6 重庆新恒力盛泰石墨烯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
27 新奥石墨烯技术有限公司
28 深圳市翔丰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9 江苏悦达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30 湖南中科星城石墨有限公司
31 内蒙古奥原新材料有限公司
32 深圳市国创珈伟石墨烯科技有限公司
33 大英聚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34 硕阳科技股份公司
35 新疆烯金石墨烯科技有限公司
36 中国科学院成都有机化学有限公司
37 青岛德通纳米技术有限公司
38 天津玉汉尧石墨烯储能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39 厦门凯纳石墨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40 北京华科讯能石墨烯研究院
41 江苏汉高石墨烯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42 四川领航石墨制品有限公司
43 牛墨石墨烯应用科技有限公司
44 江苏江南烯元石墨烯科技有限公司
45 重庆元石盛石墨烯薄膜产业有限公司
46 鸿纳(东莞)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47 鸡西市金宇石墨有限公司
48 山东金城石墨烯科技有限公司
49 厦门烯成石墨烯科技有限公司
50 烯旺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51 青岛昊鑫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52 上海悦达墨特瑞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53 新东方油墨有限公司
54 昂星新型碳材料常州有限公司
55 苏州碳丰石墨烯科技有限公司
56 北京德科岛金科技有限公司
57 重庆华阳石墨烯科技有限公司
58 天津普兰纳米科技有限公司
59 上海南江(集团)有限公司
60 苏州曼佳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61 南京先丰纳米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62 上海中天铝线有限公司
63 浙江正泰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64 厦门信达股份有限公司
65 安庆美晶新材料有限公司
66 上海新池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67 常州第六元素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68 宁波中车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69 唐山建华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70 青岛华高墨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71 苏州高通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72 济南墨希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73 山东玉皇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74 无锡格菲电子薄膜科技有限公司
75 山东利特纳米技术有限公司
76 常州墨之萃科技有限公司
77 宣城亨旺新材料有限公司
78 常州立方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79 深圳市本征方程石墨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80 山东欧铂新材料有限公司
81 青岛迈可威微波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82 宁波中科建华新材料有限公司
83 厦门祥福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84 珠海聚碳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85 贵州新碳高科有限责任公司
86 纳富迪斯科技有限公司
87 常州碳维纳米科技有限公司
88 常州碳星科技有限公司
89 徐州捷创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90 常州鸿昌高科新材料有限公司
91 苏州格瑞丰纳米科技有限公司
92 无锡永亮碳科技有限公司
93 上海墨高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94 苏州优锆纳米材料有限公司
95 青岛昊玉石墨制品有限公司
96 常州碳时代投资有限公司
97 宁波柔碳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98 南京吉仓纳米科技有限公司
99 泰州巨纳新能源有限公司
100 南京科孚纳米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