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并没想象中那么难,为何“的哥”们还是不愿意开纯电动车?
随着车市逐渐复苏,新能源市场也迎来了回暖的迹象。
在今年上半年,新能源市场的跌幅从1月份的51.3%收缩至6月份的34.9%,整体呈现出一种小步快跑的态势。到了7月份,更是迎来了一波小惊喜。
从乘联会的数据来看,7月份新能源市场同比增幅达到了28.3%,远高于整体市场的7.7%,结束了自去年补贴退坡以来的12连跌。其中,纯电动车在7月份增速达到了37%,这当然离不开特斯拉的爆发式增长,而比亚迪、广汽新能源等传统车企的高速发展也功不可没。
1-7月纯电动车销量:特斯拉Model3持续稳居榜首,比亚迪全新秦EV,广汽新能源AionS紧追其后。
对于新能源市场的逐渐回暖,乃至重回2位数的增长,我们似乎还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因素——营运车辆。
据统计,2019年全年,纯电动车私人用户的占比只有不到50%,其余都是单位用户和营运车用户,在私人用户群体里,也有相当一部分是网约车用户。真正个人使用的比例,都集中在25万以上的高端车型,以及10万元以下小型代步车。
在政府的大力推动之下,以纯电动车为主的新能源车,已成为一线大城市营运车辆的主力。这对于纯电动车制造商而言,其实也算一件好事,但对于各位“的哥”和网约车司机而言,会是好事吗?电动车普遍存在的充电难、出行范围受限等问题,在营运车辆上会造成更大的困扰吗?
路上挂着“绿牌”的本土品牌轿车越来越多,大家对它们的第一印象,都是出租车/网约车。
对此,笔者对广州市内的纯电动运营车司机做了一次小调查。
所谓的“调查”,也就是在每次打车的时候跟司机“搭讪”一下,在闲聊过程中了解他们对纯电动车的看法以及自身使用情况。这样的调查方式,好处是比较真实、客观,坏处是所获得的信息比较有限且零碎。为了确保调查质量,在每一次“闲聊”过程中,都围绕着以下这几个问题。
01,“车辆续航够用吗?”
在我访谈过的20多位司机里,几乎没有一个表示续航不够用的。正如一位开荣威Ei5的出租车司机所说,“我这车说是能跑400公里,实际上只有300公里出头,但我并没觉得不够用。如果只在市区跑短途,我从上班到交班这段时间都可以不充电。”
荣威Ei5在NEDC工况下的续航里程为420公里。
以今天的眼光来看,NEDC续航里程只有四百多公里的纯电动车,已显得有点落后。但正是用这样的车,在广州市区几乎能不间断地跑10小时以上(的士司机的“一班”通常为12小时),这有可能吗?
我从另一位的士司机口中得知,在广州市区内跑“一班”,其实也就250公里左右。实际续航里程在300公里以上的电动车,确实就能满足“的哥”的需求。由此可以看出,如果你买纯电动车的目的只是市区通勤代步,那续航距离在300公里左右,其实就足够了。
02,“充电麻烦吗?”
充电站(桩)少,充电桩规格不统一,充电时间长,这些问题一直是电动车用户的痛点。
笔者此前在测试特斯拉Model3时,就因第三方充电桩不匹配的问题,差点在路上抛锚。而对于出租车/网约车而言,时间就是金钱,岂能被充电问题耽误?
如果你是一名电动车新手,肯定会觉得充电是一件十分麻烦的事情。
让笔者感到意外的是,大部分受访司机都表示,充电问题并没有造成太大的困扰。而且,对于何时充电,每次充多久,他们都有着各自的小心得:
“现在广州的充电站比加油站还多呢,根本不怕充不了电。”一位年轻的网约车司机说道。
“我们没有固定的充电时间,(电量)实在不够用了,那就在中午吃饭的时候充半小时,基本就可以撑到下一班。”一上年纪的出租车司机说道。
“我都是避开高峰期充电的,去充电站基本都有空位,而且也不会充太久,大概充20分钟,能增加100多公里续航就够用了。”一个滴滴司机如是说。
开北汽新能源电动车的司机则完全没有充电难的烦恼,因为他们的车都是采用换电池的形式,每次换电只需3-5分钟,跟加一次油的时间基本接近。唯一问题是换电站数量不多,而且离市中心比较远,司机们都选择交班的时候换电。
▲北汽新能源EU系列电动车可以采用换电形式补充能源,换电时间跟加油差不多,但广州市内的专用换电站数量较少,而且位置较为偏远。
司机们的充电计划各不相同,从他们口中,很难总结出一套统一的“运营车充电方案”。不过这也正常,因为不同司机的工作时间安排都不同,大家都会摸索出最适合自己的充电方式,久而久之,一种不成文的行业规则就会形成,充电遇到的各种难题,都会被这些“久经沙场”的老司机们解决。
03,“运营成本有何改变?”
据受访的出租车司机透露,电动车的行驶成本大概0.1-0.2元/公里,相较之下,以往采用天然气作能源的出租车则要0.3元/公里以上。以每天单班平均跑300公里,一个月跑26天(每周休息一天)来算,司机们至少能节省约780元。
这个费用是不包括维修保养成本在内的,在这方面,纯电动车有着天生的优势。像机油、火花塞、冷却液等消耗品的费用都免除了。如此看来,电动车用于营运,确实挺划算的。
但事实并非如此。大多数“的哥”表示,换开电动车之后,运营成本反而上涨了。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份子钱更高了。
大部分出租车公司及网约车平台的“份子钱”都是根据车辆价格而定的。纯电动车的售价普遍比同级别的燃油车要高,即便算上补贴,分摊到司机头上的份子钱也比以往更高。
究竟高了多少?一位开比亚迪秦的“的哥”是这么说的:“以前开油车的时候,一辆车大概要交7000元(份子钱),现在的电动车,最低也要9000元,算上社保费用的话,接近一万了!”即便份子钱由两名轮班司机分摊,每个人所承担的费用也至少上升了1000元/月。
▲“份子钱”是出租车司机最大的成本支出,几乎所有出租车司机都表示,纯电动车的“份子钱”比以往的燃油车贵了不少。
用车成本节省780元/月,个人份子钱上升1000元/月,这看似没亏多少,但别忘了,电动车折旧成本——主要是电池——也是要司机来承担的。一位司机向笔者吐槽道,“我这车用了才不到两年,电池就开始衰减了。新车的时候,满电是可以跑450多公里的,现在充满也过不了400(公里)。过多几年这电池说不定得换了,那可是好几万块啊!”
笔者按:
刚开始调查的时候,笔者还会对每个司机问这样一个问题:“你愿意开油车还是电动车?”
听了几个人的回答之后,我感觉没必要再问了,因为答案都基本相同。就像一位工作多年的出租车司机所说,“如果可以选,谁愿意开电动车啊!但问题是没得选,政府大力推动营运车辆电动化,我们只好慢慢适应了。”
不得不说,的哥们的适应能力真的很强,从只言片语中,能感受到他们的乐观和从容,我们眼中难以解决的充电便利性问题,对他们来说只是小菜一碟。但在这背后,必然埋藏着各种抱怨和顾虑,因为纯电动车出行自由度受限的问题,还没得到真正解决。
▲理论上说,纯电动车更适合作为营运车辆,但出租车/网约车对机动性要求极高,纯电动车在出行自由度方面还是存在各种限制。
出租车/网约车与公交车不同,它们没有固定的出行计划,不能提前规划路线,每个客人上车,都是一次说走就走的出行,很多出行场景都是无法事先预料的——这与私人用户的用车场景有着很高相似度。
假设客人的目的地在100公里之外,途中还要走一段高速,而当前剩余电量只能跑120公里,那这一单生意接还是不接?
在机场排了半小时队,好不容易接到客人,对方急着要去150公里之外的深圳高铁站,但剩余续航里程不够,这可咋办?难道要客人等着你充电?
当然了,遇到类似情况的几率会比较低,更多时候都是市区内的短途行程,但这也给广大消费者一个警示:纯电动车只适合在充当城市短途通勤工具,要出远门的话,还是老老实实开燃油车吧。
文|超人
?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