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形势一片大好 动力电池企业则更需谨慎
中亿财经网11月23日讯,广州车展通常是中国汽车产业的年终总结,在今年的广州车展上众多新能源汽车的亮相及发布依旧延续新能源的热潮。过去几年中,政府接连推出一系列支持新能源产业的政策,新能源汽车销量虽然在车市总销量中占比很小,但这一领域火热的劲头却有目共睹,水涨船高,做为产业链上重要一环的锂离子电池产业也迎来了快速发展的环境及契机。
今年前10月,我国新能源汽车共销售49万辆,同比增长45.4%。其中,新能源乘用车1-10月共销售39.3万辆,同比大增61.3%,新能源商用车1-10月共销售9.7万辆,同比增长3.9%。
在接下来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新能源汽车产业依旧会保持高增长态势,对于任何一家资本方和电池企业来说,诱惑都是无法抵御的。
动力电池在整个新能源汽车的成本中约占40%,这意味着面对新能源汽车未来以数以万亿计的规模效应,动力电池企业可以切到最大的一块利润。据不完全统计,仅今年前三季度,涉及动力电池的投资扩产项目的总资金规模就超过了720亿元。一时间,动力电池成为资本必争之地。
根据国内主要动力电池企业公布的产能规划,比亚迪2018年扩能至26GWh,宁德时代2020年扩能至50GWh,国轩高科2020年扩能至60亿AH,亿纬锂能2017年扩能至9GWh,天津力神2020年扩能至20GWh。如果按一辆新能源汽车配45kWh电池计算,至少可以装配300万辆车。
一直以来,国内动力电池行业都存在中低端产品过剩、高端产品不足的结构性过剩,到了今年,这一问题更加突出,对于宁德时代、比亚迪等企业近两年或许是扩张的大好时机,但对于一些弱势动力电池企业而言,今年则意味着寒冬的开始。
锂离子电池燃料电池远未到分水岭
虽老生常谈,但不可否认电动汽车确实存在换道超车的机会,近两年传统车企已经大幅投入研发电动车,由于电动车较不受传统汽车供应链的和技术限制,因此也吸引了一批科技和新势造车企业的参与。但目前车企多半采用的是锂电池作为主要动力来源,而采用燃料电池作为主要动力来源的,则以日本汽车厂商为主。
虽然目前就技术而言,燃料电池能量密度远高于锂电池,对应的电池容量、快充能力和续航里程等指标上也优于当前的锂电池技术。不过,燃料电池目前因为氢气产制、运送与储存方面的相对不便利性,以及充气站建设成本远高于一般充电站,以致于充气站数量远较充电站低。
另外,在安全性方面,虽然理论上燃料电池可能比锂电池安全,不过由于燃料电池的电动车商用化程度偏低,在实际环境里变量多的情况下,目前仍难以证实会有优于锂电池车的表现。今年广州车展上汽大通V80氢燃料电池正式上市,官方指导价格为130.00万元,扣除国家及地方补贴后实际购买价格为30.00万,价格看似不贵,但目前实际使用过程中数量稀少的充氢站也是最大的障碍。
现阶段预测锂离子电池和燃料电池的未来占比,显然不合时宜,相信以锂电池或燃料电池作为动力源的电动车,都会持续在技术上进行优化和推广,最终也不排除市场上将同时存有两套不同系统的可能。
淘汰赛已经开始
近期,有关2018年新能源汽车补贴大幅退坡40%的传闻在业内广为流传,甚至引发资本市场新能源板块股价集体下跌。综合目前各方情况来看,明年新能源补贴继续退坡已经是“铁板钉钉”,但具体补贴如何调整尚在讨论之中。
政策调整对新能源汽车与动力电池行业的影响是巨大的,特别是商用车领域,实际运营达到3万公里才能领补贴的政策调整导致商用车销量受到很大影响,双积分政策则进一步倒逼乘用车企业大力发展新能源,以商用车企业为主要客户的动力电池企业今年日子就比较难过。
去年进入工信部新能源汽车推广目录的产品中,配套的动力电池企业还有200多家,今年则只有90多家。今年动力电池企业分化尤为明显,有的供不应求,有的则开工不足。
大型电池厂商技术、采购、规模生产带来的成本优势明显,市场空间逐渐向中低端市场下探,中低端产能进入残酷淘汰阶段,只有电池产品的性能和价格均占优,企业才可能存活。”
无独有偶,产业研究报告显示,未来三五年之内我国锂电行业会深度洗牌,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锂电企业将被兼并、重组或者破产倒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