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鸡蛋壳卖2000万什么情况?背后隐藏了什么商机
中亿财经网5月31日讯,发明新技术是一件艰难的事情,而敢于使用这项新技术,同样是一件需要勇气的事情,科技成果转化如何走好进入市场的最后一公里,是完成这项工作最关键的一个环节。
在湖北武汉,一位教授十多年研究取得的科技专利,在进入市场应用时,就遭遇了无人敢用的尴尬局面。
大学教授潜心钻研18年 新技术让PM的降低率达到50%以上
2016年底,武汉华中科技大学煤燃烧国家重点实验室张军营教授研发的PM2.5团聚强化除尘技术,在丰城发电有限公司被首次运营,技术的创新在业界引起轰动,被业界评价为降低煤炭燃烧产生PM2.5细微颗粒等污染物的一项重大突破,张军营教授获得成功的核心,就是一个味道闻起来像奶粉一样的粉末状的团聚剂。
张军营开发的拥有知识产权的复合团聚剂,是由多种物质组成,可以起到团聚的作用,也可以起到润湿的作用,这样就可以使细颗粒团聚长大,提高除尘效率,最终达到超低排放烟尘的空气治理目标。
团聚剂
这项技术是张军营从18年前就开始研究的。PM2.5甚至2.5以下的超细颗粒由于体积微小,很难有效去除,张军营的研究方向是希望能研发出一种可以使超细颗粒“团聚”在一起迅速“变胖”的方法。
颗粒
2002年,张军营的研究课题就得到了国家科技部的专项支持,张军营教授带领团队,开始在成千上万种化合物中寻找最合适的材料。苦苦煎熬十年,科研团队在实验室里完成了数不清的化学实验,2012年,他们从果冻添加剂上获得灵感,用有机化合物来进行开发,结果PM的降低率可以达到50%以上,效果非常明显。
2012年,张军营和他的团队发明的“燃煤超细颗粒化学团聚促进剂”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
发明专利证书
有了技术的专利,张军营并没有料到,推广使用一项新科技技术的难度,其实比研发这项技术更为艰难。他拿着自己的科技成果想找个企业进行技术示范,得到的答案竟然是无人问津。
华中科技大学煤燃烧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 张军营:他们就说,你技术好都没有用过,你怎么证明你的技术好呢?我说我在实验室好,他们说实验室的技术不能代表在工业上应用的效果,你必须通过工业的示范才能知道你的效果好还是不好,所以说非常失败,都没有人用这个技术,更别提有人来买。
李湧是武汉一家环保公司的负责人,几年前,他慧眼识珠找到张军营一起搞合作,但刚开始同样四处碰壁。
武汉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李湧:第一次去江西电厂的时候,基本上他们认为我们是一个新的技术,他说不可能这个事情。
没有人敢吃第一只螃蟹,张军营和李湧没有别的选择,决定免费提供技术来快速打开市场。2016年底,PM2.5团聚除尘技术在江西丰城首次安装使用。
PM2.5团聚除尘技术安装使用
2017年江西省环保厅的检测数据显示,团聚强化除尘技术投入使用后完全满足超低排放10毫克的要求,鉴定结果是1.7毫克每立方米。虽然湿式电除尘技术比团聚强化除尘技术投资大概少三分之一,投资额省3000多万元。
但是,湿式电除尘技术的运维费是150万元左右,而团聚强化除尘技术的运营费以及电耗才35万元左右。
江西省环保厅鉴定结果
眼下,张军营正在和李湧以及公司的研发团队商量着武汉青山区一家电厂即将上马的项目设计方案。为了更好地推广技术,张军营以技术入股的形式加入李湧的环保公司。除了华中科技大学的教授头衔之外,张军营还有另外一个身份,就是这家公司的首席科学家,对于未来,张教授充满信心。
张军营
华中科技大学煤燃烧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 张军营:看到这些设备就像看到我的孩子一样,经过18年的努力终于长大成人,最大的愿望就是我们的技术能够不断推广应用,为我们的蓝天保卫战做一份贡献。
大学教授让废弃的鸡蛋壳创出5亿元的签约金额
一项科技成果转化成最终的产品,每一个环节似乎都不容易,十年的研发,其中的艰辛是可想而知的,而进入到具体应用,却面临着无形的篱笆墙,新技术没有相应的应用经验,自然是万事开头难,如何为新技术的市场应用打开局面,武汉华中农业大学里又有一个新故事。
武汉 华中农业大学
在华中农业大学蛋品加工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的中试车间,华中农业大学的马美湖教授和一家企业的研发人员对即将推出市场的新产品蛋壳膜多肽胶囊的各项参数指标进行调试,为6月底的量产做准备。
壳膜多肽,主要是用鸡蛋的壳膜胶原蛋白经过酶解制成的,对关节修复或关节保健都有好处。而壳膜分离技术是将平时废弃的、不用的蛋膜资源变废为宝,而蛋壳粉也含有很好的补钙物质。
蛋膜
早在十多年前,一直从事蛋品加工研究领域的马美湖,就开始壳膜分离技术的研究。中国是世界上家禽养殖最多的国家,产蛋量一直居世界前列,禽蛋年产值约3000亿元,但从事蛋品深加工的技术和企业微乎其微。马美湖通过一次到国外考察的经历,下定决心自主研发。
废弃的蛋壳
2009年,马美湖和武汉一家禽蛋加工企业走到了一起,这家企业每天消耗的鲜鸡蛋有40吨,大量废弃蛋壳处理一直是他们头疼的问题。在企业的大力支持下,实验室一直致力于壳膜分离技术的研发,并终于在两年后见到了成果,他们在逐一攻克水的预处理和蛋壳粉碎的力度大小等关键技术难点之后,自主研发的壳膜分离技术终于研制成功,而且这种水法分离的膜,纯度至少在97%以上。
壳膜分离技术
十年来,马美湖和他的研发团队陆续开展液体蛋、专用蛋粉、高活性功能成分以及蛋壳蛋膜综合利用等在禽领域的研发,先后有十几项新技术获得发明专利授权,其中“从鸡蛋清中联合提取多种蛋白质方法”的创新技术不仅获国内发明专利授权,还先后在美国、日本获得认可的授权。
发明专利证书
马美湖感慨,如果没有校企联合,单靠学校的资金,研发的难度还是很大的。比如,酶的中试车间,没有几百万元的投入是不可能的,而校企联合的另一个优势是让实验室的研发更加接近市场的需要。
中试车间
湖北某禽蛋加工企业总经理 杨丰帆:像蛋壳果蔬净、漱口水、壳膜多肽这些产品研发出来才一、两年的时间,现在已经有一、两千万元销售额,如果我国蛋品深加工市场一旦打开,那绝对是个千亿级的蓝海市场。
把普通的鸡蛋变成了一颗“金蛋”,这家禽蛋加工企业已经从一个传统的养殖企业成为国内禽蛋深加工类型企业中的佼佼者。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引进高级科技的成果,使企业产品进行提档,向现代生物科技企业发展转型升级。
2017年,高校云集的武汉市成立了全国第一个科技成果转化局,并逐步构建起“大学—产业—市场—政府”四位一体的创新生态系统。
在武汉市“2018年第二批科技成果转化签约大会·华中农业大学专场”对接活动中,华中农业大学马美湖教授开发的禽蛋精深加工新技术项目,签约金额5亿元。
武汉市科学技术局局长 李记泽:加强科技成果转化的目的是为了促进高质量发展,为经济的转型升级提供更多的科技支撑,同时也为人民的美好生活提供更多的科技支撑。
科技成果转化签约大会
半小时观察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法规,这些政策法规的实施已经产生了巨大的改革红利,但同时我们也发现,许多政策还有很大完善提升的空间。
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因此,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还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着力体制改革、机制创新,只有这样,知识转变成生产力的动力才能更足,科技成果转化的成功案例才会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