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缺乏亮点 豆粕易跌难涨
中亿财经网1月2日讯,2018年,注定是豆粕市场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阿根廷的大幅减产令连粕在年后开启暴走模式,而随后中美贸易战的爆发及反复则又让豆粕行情坐上了过山车,起起落落。随着G20会谈后中美重回谈判桌前,在贸易战边际影响降低的背景下,预计2019年豆粕市场将重回基本面。
中美贸易战令2018年国内大豆需求放缓,美豆在丰产之下结转库存创下历史新高。进入2019年,巴西大豆丰产在即,阿根廷产量恢复性增长,而美豆高库存亟待消化,在南北美竞争出口的局面下,预计美豆盘面及大豆升贴水报价难有起色,进口成本端难有太多支撑。而国内需求端却缺乏增长亮点,非洲猪瘟蔓延对国内豆粕需求形成不利影响,国内在贸易战后采取措施多元化蛋白进口来源,杂粕替代增长成为趋势。在供需两方面均不支持豆粕行情大涨的情况下,预计豆粕价格易跌难涨。
1、非洲猪瘟影响
今年8月,国内首例非洲猪瘟在东北爆发,短短几个月已成燎原之势。根据农业农村部生猪及其产品跨省调运监管的要求,全国除港澳台以外的省市生猪跨省调运受到限制,全国生猪跨省流通基本陷入瘫痪状态。
国内生猪养殖呈现明显的区域分布,主产区主要集中于四川盆地、黄淮流域及长江中下游、东北等粮食主产区,而销区则更集中于经济发达及人口众多的沿海地区。因国内猪肉消费以热鲜肉为主,在产销区分离的情况下,跨省调运的暂停令生猪供需出现错配,疫情区猪价及需求陷入持续低迷,养殖产能在亏损下出现较快淘汰。与此同时,养殖产能的淘汰令仔猪补栏需求转差,仔猪价格走跌,母猪繁育出现亏损,养殖户放缓后备母猪补栏甚至提前淘汰母猪,预计将对明年生猪存栏补栏情况造成较大影响。此外,在疫情的持续蔓延下,年前生猪集中出栏后中小养殖户补栏意愿减弱,非洲猪瘟对豆粕需求的不利影响预计将在明年逐渐显现,对豆粕年消费的削减幅度预计可达100-150万吨。因当前非洲猪瘟尚无有效疫苗,俄罗斯花了十年时间仍未根除疫情,预计对国内生猪养殖、豆粕需求的影响也将是长期性的。
2、替代增长
除却非洲猪瘟疫情对豆粕需求的不利影响,因中美贸易摩擦的契机,国内开始有意识地加强粮油的进口多元化,豆粕替代产品的增加成为一种趋势。中美贸易战的爆发令国内大幅缩减美豆进口,在四季度缺口的恐慌之下,豆粕价格一度拉涨至3500元/吨上方,对CPI上行形成较大压力。为弥补美豆进口缺失导致的蛋白供应缺口,亦为控制国内通胀,政府积极采取措施多元化国内蛋白进口来源,先后放开乌克兰葵粕及印度菜粕的进口。12月24日,为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减轻对G3大豆进口的集中依赖程度,政府将2019年杂粕进口关税暂定为零。显而易见,多元化国内蛋白来源成为一种政策倾向,与之相应的将会是更多利好杂粕进口及消费的政策推行。在政策利好之下,杂粕相对豆粕将更有价格优势,杂粕的替代性需求预计将有所增长。从供应增长的角度来看,预计2018/19年度杂粕替代豆粕的用量可达100-150万吨。
当前中美双方正处于贸易谈判阶段,近期国内在降调汽车及配件关税之后,重启储备对美豆的采购,从侧面反映谈判进程良好。若中美双方最终达成谈判协定,为在不削减国内出口的前提下缩小美国贸易逆差,扩大美国商品的进口成为必然选择,预计将大概率增加对美国猪肉及DDGS的进口。当前国内非洲猪瘟蔓延,生猪养殖产能加速淘汰,令国内后期猪肉及其制品供应潜能大幅减少。因猪肉及其制品的需求存在一定刚性,扩大美国猪肉的进口成为双赢举措,预计将进一步削减国内豆粕需求。在前几年对美国DDGS征收“双反”关税之后,国内DDGS进口就几乎陷入停滞,重启DDGS进口或令其夺回原市场份额,进一步减少国内豆粕需求。
当然,中美谈崩风险仍需考虑。若中美谈判最终无法达成协议,美国继续上调对中国商品加征的关税,中美贸易战再度恶化。那么,2018/19年度美豆将继续缺席国内商业大豆采购,大豆进口量的受限将令国内豆粕供应受限、价格上涨,在蛋白粕进口途径走向多元化的情况下,杂粕供给有保障将有助于其对豆粕的替代,而饲料配方中蛋白含量的调降将进一步对豆粕用量形成削减。
总体来看,全球大豆供应充裕,而在非洲猪瘟蔓延及中美贸易摩擦的背景下,国内豆粕增长缺乏亮点。预计2018/19年度国内豆粕价格将易跌难涨,建议以逢高沽空操作为主,亦可考虑油粕比的逢低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