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十三五以来我国取得巨大成就?)
1. 十三五以来我国取得巨大成就?
中国经济结构日益优化
这五年,中国经济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从“十二五”末的2015年到2019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50.8%增加到了53.9%,与此同时,第二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下降到39%,第一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下降到7.1%。我国经济结构日益优化,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率型,发展动力从主要依靠资源和劳动力等要素的投入转向创新驱动,产业融合速度不断加快。
与此同时,多项改革向纵深推进,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减税降费和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等政策效应明显,经济社会发展动力活力进一步增强。
财政收入持续增加 支出重点用于民生
根据估算,“十三五”时期我国财政收入累计约在88.6万亿元左右,一系列减税降费措施让企业和个人享受到了政策红利。2016-2019年,我国在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卫生健康、住房保障、节能环保等重点领域上的支出,从9.6万亿元增加到了12.4万亿元。
8亿亩农田为粮食安全提供保障
“十三五”期间,农业基础设施不断夯实,为实现粮食安全提供了重要保障。预计到2020年底,全国将建成8亿亩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的高标准农田。
中国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
五年来,我国连续增设了17个自贸试验区,总数达到了21个,260项制度创新成果向全国复制推广。这五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额从3.95万亿美元增加至4.58万亿美元。这五年,我国利用外资的水平不断提高,外资创造了2/5的对外贸易、1/6的税收收入、带动了近1/10的城镇就业。这五年,我国对外投资有序发展,2016—2019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规模合计达6344亿美元,稳居世界前列。这五年,我国出台外商投资法及其实施条例,在法律法规层面正式确立了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
中国科技创新量质齐升
五年来,我国在量子信息等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领域取得了一批重大原创成果。嫦娥四号首登月背、北斗导航全球组网、C919首飞成功、悟空、墨子等系列科学实验卫星成功发射。五年来,复兴号高铁投入运营,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5G率先商用,人工智能、区块链、新能源等领域创新加快应用,科技创新支撑引领高质量发展成效凸显。
中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如今的中国经济更加健康、更加可持续。
强大国内市场加快形成,2019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41.2万亿元,中国已成为超大规模市场,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保持在60%左右。
与此同时,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制造业增加值多年位居世界首位,2019年规模以上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比为14.4%,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53.9%,比2015年提高3.4个百分点,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新兴服务业近4年年均增速高达19.4%,成为助推服务业持续增长的新动能。
2. 为建设绿色中国都应该做什么努力?
环保联盟低碳生活: 虽然低碳生活是个新概念,但其所提出的却可持续发展的老问题。它反映了人类由于气候变化而对未来发展产生的忧虑,并由此认识到:导致气候变化的过量碳排放是在人类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出现的,要减少碳排放就要相应优化和约束某些消费和生产活动。那么如何才能做到这点,以实现低碳生活呢?下面让我们看看专家是怎么说的。 实现低碳生活,具体来说体现在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从大处说,是发展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的低碳经济,其实质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创新清洁能源结构,核心是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发展观的转变。从小处讲,就是要提高公众意识和公众参与的积极性,提倡返朴归真的低碳生活,上下共同努力,创造一个更美好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在宏观方面,低碳生活的理想形态是充分发展“阳光经济”、“风能经济”、“氢能经济”、“生物质能经济”等新能源经济和环保产业。这些代替石油、煤炭等传统能源的新能源,最大的特点是能够实现低能耗和低排放。低碳意味着节能,低碳经济就是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在环保产业发展方面,我国已经初具规模且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已形成了门类较为齐全、领域广泛、具有一定规模的产业体系。环保企业的效益不断提高,规模不断扩大,逐步形成了若干个具有比较优势和特色的环保产业集群。“十五”以来,我国环保产业年均增长速度保持在15%—20%之间,预计到2012年,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将达2.8万亿元。2006—2008年间,我国单位GDP的能源消耗下降了10.1%。预计到“十二五”期间,低碳经济思想的引入将使环保产业渗透进国民经济的各环节,与各行业的融合领域将更加广泛。由于其产业链长、涉及面广、影响力大等特点,发展低碳环保产业必将带动相关产业技术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从而促进国家或区域竞争力的提升,抢占未来国际发展制高点,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在微观方面,可从衣、食、住、行等生活细节着手实现低碳生活。我国城镇居民生活用能源约占每年全国能源消费量的26%,二氧化碳排放的30%是由居民生活行为及满足这些行为的需求所造成的。所以,下面的数据很值得我们牢记:将每张纸都双面打印,相当于保留下半片原本将被砍掉的森林;用传统的发条式闹钟替代电子钟,每天可减少48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洗衣服后不用洗衣机甩干而选择自然晾干也可减少2.3公斤的二氧化碳排放;在不用时关闭电脑及显示器,可将这些电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1/3;将在电动跑步机上45分钟的锻炼改为到附近公园慢跑,可减少近1公斤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低碳连着你我他,让我们共同为之努力吧!
3. 为建设绿色中国都应该做什么努力?
环保联盟低碳生活: 虽然低碳生活是个新概念,但其所提出的却可持续发展的老问题。它反映了人类由于气候变化而对未来发展产生的忧虑,并由此认识到:导致气候变化的过量碳排放是在人类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出现的,要减少碳排放就要相应优化和约束某些消费和生产活动。那么如何才能做到这点,以实现低碳生活呢?下面让我们看看专家是怎么说的。 实现低碳生活,具体来说体现在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从大处说,是发展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的低碳经济,其实质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创新清洁能源结构,核心是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发展观的转变。从小处讲,就是要提高公众意识和公众参与的积极性,提倡返朴归真的低碳生活,上下共同努力,创造一个更美好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在宏观方面,低碳生活的理想形态是充分发展“阳光经济”、“风能经济”、“氢能经济”、“生物质能经济”等新能源经济和环保产业。这些代替石油、煤炭等传统能源的新能源,最大的特点是能够实现低能耗和低排放。低碳意味着节能,低碳经济就是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在环保产业发展方面,我国已经初具规模且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已形成了门类较为齐全、领域广泛、具有一定规模的产业体系。环保企业的效益不断提高,规模不断扩大,逐步形成了若干个具有比较优势和特色的环保产业集群。“十五”以来,我国环保产业年均增长速度保持在15%—20%之间,预计到2012年,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将达2.8万亿元。2006—2008年间,我国单位GDP的能源消耗下降了10.1%。预计到“十二五”期间,低碳经济思想的引入将使环保产业渗透进国民经济的各环节,与各行业的融合领域将更加广泛。由于其产业链长、涉及面广、影响力大等特点,发展低碳环保产业必将带动相关产业技术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从而促进国家或区域竞争力的提升,抢占未来国际发展制高点,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在微观方面,可从衣、食、住、行等生活细节着手实现低碳生活。我国城镇居民生活用能源约占每年全国能源消费量的26%,二氧化碳排放的30%是由居民生活行为及满足这些行为的需求所造成的。所以,下面的数据很值得我们牢记:将每张纸都双面打印,相当于保留下半片原本将被砍掉的森林;用传统的发条式闹钟替代电子钟,每天可减少48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洗衣服后不用洗衣机甩干而选择自然晾干也可减少2.3公斤的二氧化碳排放;在不用时关闭电脑及显示器,可将这些电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1/3;将在电动跑步机上45分钟的锻炼改为到附近公园慢跑,可减少近1公斤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低碳连着你我他,让我们共同为之努力吧!
4. 2020年山西省统计公报?
《山西省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0年,山西省经济运行克服疫情影响实现稳定增长,转型发展态势强劲,民生福祉不断增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交出夺取山西“战疫”重大战略成果、实现转型发展入轨并呈现强劲态势和全力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份优秀答卷”。
经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651.93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46.68亿元,增长3.6%,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5.4%;第二产业增加值7675.44亿元,增长5.5%,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43.4%;第三产业增加值9029.81亿元,增长2.1%,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51.2%。
全省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9%。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3.3%。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上涨2.8%。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8.1%。
全年全省城镇新增就业48.8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37.7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3.1%。
经济新动能加快增长。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中,装备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5.7%,其中,通信设备制造业增长11.5%;高技术制造业增长9.6%,其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增长13.4%;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增长12.8%,节能环保产业增长8.5%。新产品中,光伏电池增长35.8%,环境污染防治专用设备增长22.8%,移动通信手持机增长21.4%,电子计算机整机从无到有,达到13.1万台。全省规模以上服务业中,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68.8%,快递业营业收入增长33.8%。全年网上零售额684.1亿元,增长28.1%。
脱贫攻坚实现决战决胜。截至2020年末,58个贫困县全部摘帽,7993个贫困村全部退出,329万贫困人口全部达到脱贫标准。全年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352元,比上年增长10.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8%。
5. 2020年山西省统计公报?
《山西省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0年,山西省经济运行克服疫情影响实现稳定增长,转型发展态势强劲,民生福祉不断增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交出夺取山西“战疫”重大战略成果、实现转型发展入轨并呈现强劲态势和全力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份优秀答卷”。
经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651.93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46.68亿元,增长3.6%,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5.4%;第二产业增加值7675.44亿元,增长5.5%,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43.4%;第三产业增加值9029.81亿元,增长2.1%,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51.2%。
全省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9%。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3.3%。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上涨2.8%。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8.1%。
全年全省城镇新增就业48.8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37.7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3.1%。
经济新动能加快增长。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中,装备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5.7%,其中,通信设备制造业增长11.5%;高技术制造业增长9.6%,其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增长13.4%;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增长12.8%,节能环保产业增长8.5%。新产品中,光伏电池增长35.8%,环境污染防治专用设备增长22.8%,移动通信手持机增长21.4%,电子计算机整机从无到有,达到13.1万台。全省规模以上服务业中,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68.8%,快递业营业收入增长33.8%。全年网上零售额684.1亿元,增长28.1%。
脱贫攻坚实现决战决胜。截至2020年末,58个贫困县全部摘帽,7993个贫困村全部退出,329万贫困人口全部达到脱贫标准。全年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352元,比上年增长10.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8%。
6. 2020年山西省统计公报?
《山西省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0年,山西省经济运行克服疫情影响实现稳定增长,转型发展态势强劲,民生福祉不断增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交出夺取山西“战疫”重大战略成果、实现转型发展入轨并呈现强劲态势和全力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份优秀答卷”。
经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651.93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46.68亿元,增长3.6%,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5.4%;第二产业增加值7675.44亿元,增长5.5%,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43.4%;第三产业增加值9029.81亿元,增长2.1%,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51.2%。
全省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9%。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3.3%。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上涨2.8%。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8.1%。
全年全省城镇新增就业48.8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37.7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3.1%。
经济新动能加快增长。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中,装备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5.7%,其中,通信设备制造业增长11.5%;高技术制造业增长9.6%,其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增长13.4%;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增长12.8%,节能环保产业增长8.5%。新产品中,光伏电池增长35.8%,环境污染防治专用设备增长22.8%,移动通信手持机增长21.4%,电子计算机整机从无到有,达到13.1万台。全省规模以上服务业中,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68.8%,快递业营业收入增长33.8%。全年网上零售额684.1亿元,增长28.1%。
脱贫攻坚实现决战决胜。截至2020年末,58个贫困县全部摘帽,7993个贫困村全部退出,329万贫困人口全部达到脱贫标准。全年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352元,比上年增长10.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8%。
7. 十三五以来我国取得巨大成就?
中国经济结构日益优化
这五年,中国经济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从“十二五”末的2015年到2019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50.8%增加到了53.9%,与此同时,第二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下降到39%,第一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下降到7.1%。我国经济结构日益优化,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率型,发展动力从主要依靠资源和劳动力等要素的投入转向创新驱动,产业融合速度不断加快。
与此同时,多项改革向纵深推进,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减税降费和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等政策效应明显,经济社会发展动力活力进一步增强。
财政收入持续增加 支出重点用于民生
根据估算,“十三五”时期我国财政收入累计约在88.6万亿元左右,一系列减税降费措施让企业和个人享受到了政策红利。2016-2019年,我国在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卫生健康、住房保障、节能环保等重点领域上的支出,从9.6万亿元增加到了12.4万亿元。
8亿亩农田为粮食安全提供保障
“十三五”期间,农业基础设施不断夯实,为实现粮食安全提供了重要保障。预计到2020年底,全国将建成8亿亩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的高标准农田。
中国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
五年来,我国连续增设了17个自贸试验区,总数达到了21个,260项制度创新成果向全国复制推广。这五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额从3.95万亿美元增加至4.58万亿美元。这五年,我国利用外资的水平不断提高,外资创造了2/5的对外贸易、1/6的税收收入、带动了近1/10的城镇就业。这五年,我国对外投资有序发展,2016—2019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规模合计达6344亿美元,稳居世界前列。这五年,我国出台外商投资法及其实施条例,在法律法规层面正式确立了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
中国科技创新量质齐升
五年来,我国在量子信息等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领域取得了一批重大原创成果。嫦娥四号首登月背、北斗导航全球组网、C919首飞成功、悟空、墨子等系列科学实验卫星成功发射。五年来,复兴号高铁投入运营,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5G率先商用,人工智能、区块链、新能源等领域创新加快应用,科技创新支撑引领高质量发展成效凸显。
中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如今的中国经济更加健康、更加可持续。
强大国内市场加快形成,2019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41.2万亿元,中国已成为超大规模市场,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保持在60%左右。
与此同时,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制造业增加值多年位居世界首位,2019年规模以上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比为14.4%,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53.9%,比2015年提高3.4个百分点,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新兴服务业近4年年均增速高达19.4%,成为助推服务业持续增长的新动能。
8. 2020年山西省统计公报?
《山西省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0年,山西省经济运行克服疫情影响实现稳定增长,转型发展态势强劲,民生福祉不断增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交出夺取山西“战疫”重大战略成果、实现转型发展入轨并呈现强劲态势和全力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份优秀答卷”。
经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651.93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46.68亿元,增长3.6%,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5.4%;第二产业增加值7675.44亿元,增长5.5%,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43.4%;第三产业增加值9029.81亿元,增长2.1%,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51.2%。
全省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9%。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3.3%。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上涨2.8%。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8.1%。
全年全省城镇新增就业48.8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37.7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3.1%。
经济新动能加快增长。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中,装备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5.7%,其中,通信设备制造业增长11.5%;高技术制造业增长9.6%,其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增长13.4%;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增长12.8%,节能环保产业增长8.5%。新产品中,光伏电池增长35.8%,环境污染防治专用设备增长22.8%,移动通信手持机增长21.4%,电子计算机整机从无到有,达到13.1万台。全省规模以上服务业中,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68.8%,快递业营业收入增长33.8%。全年网上零售额684.1亿元,增长28.1%。
脱贫攻坚实现决战决胜。截至2020年末,58个贫困县全部摘帽,7993个贫困村全部退出,329万贫困人口全部达到脱贫标准。全年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352元,比上年增长10.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8%。
9. 为建设绿色中国都应该做什么努力?
环保联盟低碳生活: 虽然低碳生活是个新概念,但其所提出的却可持续发展的老问题。它反映了人类由于气候变化而对未来发展产生的忧虑,并由此认识到:导致气候变化的过量碳排放是在人类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出现的,要减少碳排放就要相应优化和约束某些消费和生产活动。那么如何才能做到这点,以实现低碳生活呢?下面让我们看看专家是怎么说的。 实现低碳生活,具体来说体现在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从大处说,是发展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的低碳经济,其实质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创新清洁能源结构,核心是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发展观的转变。从小处讲,就是要提高公众意识和公众参与的积极性,提倡返朴归真的低碳生活,上下共同努力,创造一个更美好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在宏观方面,低碳生活的理想形态是充分发展“阳光经济”、“风能经济”、“氢能经济”、“生物质能经济”等新能源经济和环保产业。这些代替石油、煤炭等传统能源的新能源,最大的特点是能够实现低能耗和低排放。低碳意味着节能,低碳经济就是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在环保产业发展方面,我国已经初具规模且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已形成了门类较为齐全、领域广泛、具有一定规模的产业体系。环保企业的效益不断提高,规模不断扩大,逐步形成了若干个具有比较优势和特色的环保产业集群。“十五”以来,我国环保产业年均增长速度保持在15%—20%之间,预计到2012年,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将达2.8万亿元。2006—2008年间,我国单位GDP的能源消耗下降了10.1%。预计到“十二五”期间,低碳经济思想的引入将使环保产业渗透进国民经济的各环节,与各行业的融合领域将更加广泛。由于其产业链长、涉及面广、影响力大等特点,发展低碳环保产业必将带动相关产业技术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从而促进国家或区域竞争力的提升,抢占未来国际发展制高点,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在微观方面,可从衣、食、住、行等生活细节着手实现低碳生活。我国城镇居民生活用能源约占每年全国能源消费量的26%,二氧化碳排放的30%是由居民生活行为及满足这些行为的需求所造成的。所以,下面的数据很值得我们牢记:将每张纸都双面打印,相当于保留下半片原本将被砍掉的森林;用传统的发条式闹钟替代电子钟,每天可减少48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洗衣服后不用洗衣机甩干而选择自然晾干也可减少2.3公斤的二氧化碳排放;在不用时关闭电脑及显示器,可将这些电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1/3;将在电动跑步机上45分钟的锻炼改为到附近公园慢跑,可减少近1公斤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低碳连着你我他,让我们共同为之努力吧!
10. 十三五以来我国取得巨大成就?
中国经济结构日益优化
这五年,中国经济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从“十二五”末的2015年到2019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50.8%增加到了53.9%,与此同时,第二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下降到39%,第一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下降到7.1%。我国经济结构日益优化,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率型,发展动力从主要依靠资源和劳动力等要素的投入转向创新驱动,产业融合速度不断加快。
与此同时,多项改革向纵深推进,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减税降费和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等政策效应明显,经济社会发展动力活力进一步增强。
财政收入持续增加 支出重点用于民生
根据估算,“十三五”时期我国财政收入累计约在88.6万亿元左右,一系列减税降费措施让企业和个人享受到了政策红利。2016-2019年,我国在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卫生健康、住房保障、节能环保等重点领域上的支出,从9.6万亿元增加到了12.4万亿元。
8亿亩农田为粮食安全提供保障
“十三五”期间,农业基础设施不断夯实,为实现粮食安全提供了重要保障。预计到2020年底,全国将建成8亿亩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的高标准农田。
中国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
五年来,我国连续增设了17个自贸试验区,总数达到了21个,260项制度创新成果向全国复制推广。这五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额从3.95万亿美元增加至4.58万亿美元。这五年,我国利用外资的水平不断提高,外资创造了2/5的对外贸易、1/6的税收收入、带动了近1/10的城镇就业。这五年,我国对外投资有序发展,2016—2019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规模合计达6344亿美元,稳居世界前列。这五年,我国出台外商投资法及其实施条例,在法律法规层面正式确立了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
中国科技创新量质齐升
五年来,我国在量子信息等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领域取得了一批重大原创成果。嫦娥四号首登月背、北斗导航全球组网、C919首飞成功、悟空、墨子等系列科学实验卫星成功发射。五年来,复兴号高铁投入运营,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5G率先商用,人工智能、区块链、新能源等领域创新加快应用,科技创新支撑引领高质量发展成效凸显。
中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如今的中国经济更加健康、更加可持续。
强大国内市场加快形成,2019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41.2万亿元,中国已成为超大规模市场,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保持在60%左右。
与此同时,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制造业增加值多年位居世界首位,2019年规模以上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比为14.4%,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53.9%,比2015年提高3.4个百分点,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新兴服务业近4年年均增速高达19.4%,成为助推服务业持续增长的新动能。
11. 为建设绿色中国都应该做什么努力?
环保联盟低碳生活: 虽然低碳生活是个新概念,但其所提出的却可持续发展的老问题。它反映了人类由于气候变化而对未来发展产生的忧虑,并由此认识到:导致气候变化的过量碳排放是在人类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出现的,要减少碳排放就要相应优化和约束某些消费和生产活动。那么如何才能做到这点,以实现低碳生活呢?下面让我们看看专家是怎么说的。 实现低碳生活,具体来说体现在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从大处说,是发展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的低碳经济,其实质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创新清洁能源结构,核心是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发展观的转变。从小处讲,就是要提高公众意识和公众参与的积极性,提倡返朴归真的低碳生活,上下共同努力,创造一个更美好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在宏观方面,低碳生活的理想形态是充分发展“阳光经济”、“风能经济”、“氢能经济”、“生物质能经济”等新能源经济和环保产业。这些代替石油、煤炭等传统能源的新能源,最大的特点是能够实现低能耗和低排放。低碳意味着节能,低碳经济就是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在环保产业发展方面,我国已经初具规模且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已形成了门类较为齐全、领域广泛、具有一定规模的产业体系。环保企业的效益不断提高,规模不断扩大,逐步形成了若干个具有比较优势和特色的环保产业集群。“十五”以来,我国环保产业年均增长速度保持在15%—20%之间,预计到2012年,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将达2.8万亿元。2006—2008年间,我国单位GDP的能源消耗下降了10.1%。预计到“十二五”期间,低碳经济思想的引入将使环保产业渗透进国民经济的各环节,与各行业的融合领域将更加广泛。由于其产业链长、涉及面广、影响力大等特点,发展低碳环保产业必将带动相关产业技术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从而促进国家或区域竞争力的提升,抢占未来国际发展制高点,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在微观方面,可从衣、食、住、行等生活细节着手实现低碳生活。我国城镇居民生活用能源约占每年全国能源消费量的26%,二氧化碳排放的30%是由居民生活行为及满足这些行为的需求所造成的。所以,下面的数据很值得我们牢记:将每张纸都双面打印,相当于保留下半片原本将被砍掉的森林;用传统的发条式闹钟替代电子钟,每天可减少48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洗衣服后不用洗衣机甩干而选择自然晾干也可减少2.3公斤的二氧化碳排放;在不用时关闭电脑及显示器,可将这些电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1/3;将在电动跑步机上45分钟的锻炼改为到附近公园慢跑,可减少近1公斤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低碳连着你我他,让我们共同为之努力吧!
12. 十三五以来我国取得巨大成就?
中国经济结构日益优化
这五年,中国经济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从“十二五”末的2015年到2019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50.8%增加到了53.9%,与此同时,第二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下降到39%,第一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下降到7.1%。我国经济结构日益优化,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率型,发展动力从主要依靠资源和劳动力等要素的投入转向创新驱动,产业融合速度不断加快。
与此同时,多项改革向纵深推进,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减税降费和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等政策效应明显,经济社会发展动力活力进一步增强。
财政收入持续增加 支出重点用于民生
根据估算,“十三五”时期我国财政收入累计约在88.6万亿元左右,一系列减税降费措施让企业和个人享受到了政策红利。2016-2019年,我国在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卫生健康、住房保障、节能环保等重点领域上的支出,从9.6万亿元增加到了12.4万亿元。
8亿亩农田为粮食安全提供保障
“十三五”期间,农业基础设施不断夯实,为实现粮食安全提供了重要保障。预计到2020年底,全国将建成8亿亩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的高标准农田。
中国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
五年来,我国连续增设了17个自贸试验区,总数达到了21个,260项制度创新成果向全国复制推广。这五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额从3.95万亿美元增加至4.58万亿美元。这五年,我国利用外资的水平不断提高,外资创造了2/5的对外贸易、1/6的税收收入、带动了近1/10的城镇就业。这五年,我国对外投资有序发展,2016—2019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规模合计达6344亿美元,稳居世界前列。这五年,我国出台外商投资法及其实施条例,在法律法规层面正式确立了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
中国科技创新量质齐升
五年来,我国在量子信息等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领域取得了一批重大原创成果。嫦娥四号首登月背、北斗导航全球组网、C919首飞成功、悟空、墨子等系列科学实验卫星成功发射。五年来,复兴号高铁投入运营,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5G率先商用,人工智能、区块链、新能源等领域创新加快应用,科技创新支撑引领高质量发展成效凸显。
中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如今的中国经济更加健康、更加可持续。
强大国内市场加快形成,2019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41.2万亿元,中国已成为超大规模市场,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保持在60%左右。
与此同时,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制造业增加值多年位居世界首位,2019年规模以上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比为14.4%,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53.9%,比2015年提高3.4个百分点,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新兴服务业近4年年均增速高达19.4%,成为助推服务业持续增长的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