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产业建设带动二产业(我国的三大产业分别是什么?)
1. 我国的三大产业分别是什么?
第一产业包括农业、林业、牧业、副业和渔业;第二产业包括制造业、采掘业、建筑业和公共工程、上下水道、煤气、卫生部门;第三产业包括商业、金融、保险、不动产业、运输、通讯业、服务业及其他非物质生产部门。 简单的说农业是基础产业 为第一二产业提供生产资料等 第二产业是工业 它是支柱产业 三大产业的关系——相互依赖,相互制约: ① 第一产业为第二三产业奠定基础; ② 第一二产业为第三产业创造条件; ③ 第三产业发展促进第一二产业的进步; ④ 第二三产业对第一产业有带动作用
2. 太原万柏林区支柱产业?
招商引资空间布局
【东社产业转型示范区】 致力于依托驻地太重、中车、晋西、汾机等大型骨干企业云集优势,布局2至3家产业带动作用强的龙头企业和20家左右成长性好的高科技中小型企业,为引进一批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产业转型项目打造宏大承载平台。片区工业基础雄厚,基础设施完备,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区管委会筹备组挂牌成立,总面积10000余亩,全市首个无人机基地落地生根。
【白家庄(杜儿坪)生态修复样板区】 致力于依托西山煤电集团,以建设全国唯一地处省会城市的国家级矿山公园为载体,重点引进3家左右煤矿生产上下游高端产业链龙头企业落户,打造国家级新旧动能转换示范基地。片区总面积约7.16平方公里,距市中心15公里、高速口3公里,交通便利优势突出,已与中核华兴集团、无锡市政集团签约合作,启动建设煤炭产业新旧动能转换示范基地。
【西铭(化客头、王封)文化特色旅游区】 致力于依托独特的地域文化和自然风景,以建设太原西山省级生态文化旅游开发区为契机,发展旅游观光、农耕体验、农业创意、乡村手工艺等新业态,打造“一小时车程”都市旅游圈和城市“后花园”,为市民提供层级丰富、文化多元的田园式生活体验。片区签约的全市首家城边村改造项目万科文旅小镇建设如火如荼。
【神堂沟温泉休闲度假区】 致力于融入山西省黄河、太行、长城三大旅游板块,充分发挥太原唯一的地热资源优势,全力打造山西旅游集散中心;积极引进文化旅游龙头企业和中小型文创企业,发展水幕电影、激光动漫、文化创意、演艺酒吧等新型娱乐项目和中医养生、品牌购物等业态,力争实现每年接待游客500万人次,打造高端、高档、高雅的特色“温泉小镇”。片区总面积约1000亩,距太原市中心10公里,周边配套设施完善、温泉资源优势显著。
招商引资主导产业
【先进制造业提质升级】 聚焦打造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区,强龙头、补缺项、延链条、建集群,全面提高产业综合竞争力。支持太重、晋西、中车等国企重大技改项目,改造提升重型机械、装备制造、煤化工等传统制造业;做大做强新能源、新材料等先进制造业;培育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智慧生产、跨界服务、创意经济等高成长性制造业,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和产业支撑点。
【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 聚焦打造太原新型商业商务中心,以吸睛全太原的华润万象城开业热潮为旗舰引领,推动信达国际金融中心、中海国际中心、绿地中央广场等高端楼宇
3. 六新产业指的是什么?
六新产业是指:
一,文化和旅游产业。文化旅游产业是旅游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生物与健康产业。健康产业是具有巨大市场潜力的新兴产业,包括医疗产品、保健用品、营养食品、医疗器械。
三,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
电子信息制造业(电子产业)是研制和生产电子设备及各种电子元件、器件、仪器、仪表的工业。是军民结合型工业。由广播电视设备、通信导航设备、雷达设备、电子计算机、电子元器件、电子仪器仪表和其他电子专用设备等生产行业组成。
四,节能环保与新能源产业。
节能环保产业是指为节约能源资源、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环境提供技术基础和装备保障的产业,主要包括节能产业、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和环保装备产业,涉及节能环保技术与装备、节能产品和服务等;其六大领域包括:节能技术和装备、高效节能产品、节能服务产业、先进环保技术和装备、环保产品与环保服务。
五,高端装备制造产业。
高端装备制造业又称先进装备制造业,是指生产制造高技术、高附加值的先进工业设施设备的行业。高端装备主要包括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所需的高技术高附加值装备。高端装备制造业是以高新技术为引领,处于价值链高端和产业链核心环节,决定着整个产业链综合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是现代产业体系的脊梁,是推动工业转型升级的引擎。
六,互联网新业态。
“互联网+”是互联网思维的进一步实践成果,推动经济形态不断地发生演变,从而带动社会经济实体的生命力,为改革、创新、发展提供广阔的网络平台。通俗的说,“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
4. 2021年产业扶贫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产业扶贫作为精准扶贫的根基和关键举措,是促进贫困地区发展、增加贫困农户收入的有效途径,是扶贫开发的战略重点和主要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产业扶贫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也是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帮助群众就地就业的长远之计。”自精准扶贫实施以来,各地始终把产业扶贫作为贫困村、贫困户脱贫的治本之策,不断创新产业扶贫思路和办法,积极发挥主体作用,激活内在动力,探索带动模式,找准脱贫路径,提高产业精准扶贫实效。但是,产业扶贫不是一蹴而就的,当前在一些贫困村实施产业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一、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产业扶贫项目定位不够准确。贫困村部分产业扶贫项目前期论证不严谨,地理、环境、气候、市场等诸多因素考虑不周,农业产业化链条短,加工流通转化层次低,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不高,难以形成规范化的产业链,经济收益不稳定。
(二)产业扶贫项目单一。扶贫产业主要集中于种植业、养殖业等较单一产业,消费替代性较强,市场竞争力不足,很大程度上依靠地方宣传和价格优势,难以抵御市场风险。一旦市场不景气,就会出现亏损经营,甚至无法缴纳土地租金,造成项目不能持续发展。
(三)产业扶贫发展不平衡。一些自然禀赋好、条件便利的贫困村发展产业具备先天优势,产业项目运营好,贫困户增收效果明显;而其它贫困村因自然条件差、产业发展受制因素多、贫困户增收渠道狭窄等原因,产业项目运营较难。部分贫困户有一定劳动力,产业扶贫带动较好;部分贫困户因病、因残、因老等原因丧失劳动能力,不能成为产业扶贫的受益者。
(四)产业扶贫利益联结机制不够健全。目前产业扶贫项目主要依托种植、养殖业落实项目,但县(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少,带贫益贫能力不强,同时,产业组织化程度低,新增市场主体扶贫利益联结机制不健全。部分企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的社会责任感不强,主动参与社会扶贫的意愿不高。
(五)部分贫困户思想观念落后、内生动力不强。扶贫先扶志,只有通过贫困户自身努力,才能改变贫困现状。在产业扶贫过程中,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和产业项目发展需要,要动员广大贫困户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产业发展中。但是部分贫困户由于思想观念落后,注重眼前利益,缺乏长远思考,不能积极主动参与产业扶贫,缺失改变贫困现状机会。
(六)村组干部思想认识不到位、技术人才匮乏。部分贫困村村组干部发展思维还停留在单纯的社会治理上,能力不强、办法不多,有的存在重政策补贴、轻产业发展的思想。在如何做大做强产业上缺乏积极性、主动性,一定程度降低了产业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益和制约了产业扶贫项目的发展。同时,部分贫困村产业科技含量低,技术人才特别是创新人才、高技能人才匮乏,影响了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制约了扶贫产业的长效发展。
二、对策及建议
产业扶贫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面对存在的贫困户内生动力不足、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技术人才匮乏等问题,提出如下对策及建议。
(一)依托资源禀赋,科学制定产业发展规划。要立足贫困村发展实际,充分利用本地和贫困村资源优势,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在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休闲观光农业、乡村旅游等方面下功夫,树立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理念,科学制定产业扶贫发展规划,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优势。
(二)强化科技支撑,培育特色品牌。要立足本地实际,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合作社、科技特派员、农机普及等工作,促进科技要素向贫困村集聚,提高农业产业科技含量。坚持“一村一品”“一村多品”的发展规划,精心谋划产业项目,坚持长短结合、以长补短,在发展好现有种植养殖业的基础上,优先选择发展适合多数贫困户的产业。因村制宜打造特色品牌,加大品牌宣传推介、市场衔接,逐步形成品牌效应,提高市场竞争力。走质量脱贫、绿色脱贫、品牌脱贫路子。
(三)优化产业结构,促进融合发展。聚焦重点产业,带动融合发展,创建一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村,形成多主体参与、多要素聚集、多业态发展、多模式推进的融合格局。通过产业引导、扩大招商等形式,就近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建立“种养业+加工业+销售业”“龙头企业+基地+农户”和“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市场生产经营模式,形成产销一体化,发展休闲观光、旅游农业,支持贫困村发展农家乐和田园综合体,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助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四)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激活资源要素。要把贫困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村民变股东。引导乡贤能人及社会力量参与乡村建设,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新型职业农民队伍。选择经营效益好、带动能力强、诚实守信的新型经营主体,发挥他们适应市场、对接市场、抗风险能力强的优势,把基地建立在贫困村上,带领贫困户实现项目脱贫。采取流转贫困户土地入股、贫困户小额信贷资金入股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主体,推动贫困户直接就业,入股收益分红,形成利益联结机制。
(五)努力壮大集体经济。鼓励贫困村成立集体股份经营公司,探索聘请职业经理人机制。通过与社会资本合股发展特色种植养殖、农村电商、建设农产品加工流通场地等方式,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提高贫困村群众财产性收入。
(六)聚力破解发展难题,补齐基础短板。从政策、措施、市场等方面深入研究,指导贫困村破解发展难题。政府投资项目建设要多向贫困村倾斜,加强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完善贫困村人才培育引进机制,为引进科技人才提供良好平台。积极开展技术创新服务,解决企业发展中的困难,帮助企业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进一步加大金融帮扶力度,加快扶贫小额信贷扩面增量,深化“扶贫保”保障层次,用活扶贫产业担保基金,解决贫困户、企业发展产业无资金的难题。
(七)树立先进典型,带动共同脱贫致富。鼓励贫困户自主产业发展,扭转贫困户发展扶贫产业思想消极、行动被动、反应迟钝等问题。区分不同情况,分类扶持,建立健全激励机制,集中力量优先扶持一批有强烈脱贫致富愿望和具备一定脱贫基础的贫困户,为其寻找“短、平、快”的增收产业项目,树立典型,带动其他贫困户尽快实现脱贫致富。
(八)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激发内生动力。建立健全基层党组织、村民委员会、村集体经济组织“三位一体”的新型农村治理体系。选好用好村级带头人,发挥好基层党组织和“两个带头人”作用,帮助农民群众解决产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采取多种形式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及时报道产业扶贫、产业脱贫的丰富实践和先进典型,引导贫困户转变观念,激发内生动力。广泛开展专业化技能培训,让农民群众掌握发展现代农业所需要相关知识和技能,提升自我发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