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钢板材披露三季报?本钢板材有什么消息?本钢板材为何被看好?_百度...
国内经济逐渐恢复,经济的发展速度逐渐加快,钢铁行业运行形式令人满意,钢材市场的需求增加不少,钢材的价格也是在一直增长,这也是给钢铁企业制造了一次非常难得的发展机遇。接下来要给朋友们详谈一下钢铁行业的优质企业--本钢板材。
在给大家详细分析本钢板材前,我有帮大伙整理出一份关于钢铁行业龙头股名单,想领取点一下这里就行:宝藏资料:钢铁行业龙头股名单
一、从公司角度来看
公司介绍:本钢板材的主营业务是钢铁冶炼、压延加工、发电、煤化工、特钢型材、铁路、进出口贸易、科研、产品销售等。本钢板材办公地址是在辽宁,作为新中国成立后早期进行恢复生产的大型钢铁企业,获得了中国钢铁工业摇篮、共和国功勋企业的美誉。
接下来分享一下这家公司的亮点情况。
优势一、智能制造能力
信息化、智能化等智能制造相关项目都被本钢板材强力促进了发展,并且于2021年已下达投资开展铁、烧、焦、特钢工序及原料管理、能源管理等集中管控以及一系列智能制造等,开展信息化基础平台提升、生产制造管理、冷轧区域智能装备、铁路运输调度指挥信息系统升级改造等领域的智能化改造。紧跟大数据时代企业发展的队伍,达成高质量发展目标。
优势二、研发创新能力强
再看看科技合作方面,与东北大学、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等单位联合申报国家工信部2021年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项目。
汽车梁和箱体用钢所代表的热轧汽车结构用钢在强度级别系列化全覆盖方面己经做到了全覆盖,可以点对点个性化精准无误向市场这一块开发,一材多户就可以向一户多材进行转变;突破冷轧1630产线设计技术 ,开发国内领先水平的1180强度级别的双相钢大功告成。
因篇幅有限,关于本钢板材的深度报告和风险提示的知识还有很多,我已经整理好并放在了这篇研报当中,可以直接点击查看哦:【深度研报】本钢板材点评,建议收藏!
二、从行业角度来看
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现代化国家的新发展阶段,钢铁工业是建设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支撑,是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领域,我国政府明确提出了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进一步推动了钢铁工业的发展,也激发了钢铁产业高质量发展新的动能。
从下游行业中可以看出,受地产下行压力影响,基建投资因其逆周期调节的作用可能会随着专项债发行加速而发力,进而对钢材消费形成正向支撑。
结合以上内容来看,我认为本钢板材公司作为钢铁行业中的优质企业,在此行业高速发展之际,有望能从中获取较大红利。但是,一般文章具有一定的滞后性,想更加深入了解本钢板材未来行情的朋友,可以直接戳开下面这个链接,然后会有专业的投顾帮你诊股,看下本钢板材现在行情是否到买入或卖出的好时机:【免费】测一测本钢板材还有机会吗?
应答时间:,最新业务变化以文中链接内展示的数据为准,请点击查看
钢铁业现全行业亏损 产能进入全面过剩期
钢铁业现全行业亏损 产能进入全面过剩期
“虽无确切统计,但估计我国的钢铁产能已达9亿吨,在数量上继续增长的空间很小。”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常务副秘书长李新创近日在“第八届钢铁产业发展战略会议”上的一番话,揭示了钢铁业持续低迷的真正原因。
钢铁业首现全行业亏损
作为基础产业,钢铁业近年来的萎靡不振受人关注。今年一季度,钢铁业实现净利润为负10.34亿元,是新世纪以来的首次全行业亏损,也是全国工业利润降幅最大的行业。
南京钢铁董事长杨思明说,当前钢铁主业严重亏损,呈现从未有过的三大特点:
一是越大的企业亏损愈加严重。已公布一季度业绩预告的上市钢铁公司,几乎全线尽没:首钢股份预亏逾1.4亿元,华菱钢铁预亏逾6.9亿元,鞍钢股份预亏18.9亿元。
二是多少年来发展势头一直很好、从未亏损过的大型民营钢铁企业,主业也开始亏损。2011年,我国钢铁业平均销售利润率2.42%,民营企业凭借灵活的经营机制和良好的成本控制,达到2.7%。这部分企业出现亏损,无疑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三是受投资支撑、以建筑钢材为主的企业,继板材企业之后进入亏损通道。这意味着,随着4万亿元计划的红利耗尽,钢铁下游需求再难找到一个像样的亮点。
虽然3月份随着国内钢价由降转升,重点钢铁企业盈利逾20亿元,冲淡了前两月巨亏的影响,但铁矿石价格也在连续回落5个月后,再度呈现上行趋势。目前已突破150美元/吨,较低谷时回升近20美元/吨。华泰联合证券研究员赵湘鄂认为,这将令钢铁企业的盈利难现根本改善。
“去产能化”将成趋势
由暴利走向微利、由微利走向亏损,钢铁行业经历的巨变,前后不过5年时间。
铁矿石价格暴涨,曾被认为是钢铁业走下坡路的主要原因。但去年下半年以来,矿价由高峰时的逾190美元/吨下降到150美元/吨,降幅超过20%。而同期钢铁企业的亏损面却一度超过40%。“由此可见,钢厂亏损不能完全归咎于铁矿石涨价,而更多地要从内部找原因。”冶金工业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刘海民说
5年来,我国钢铁业产能迅速扩张。2012年我国粗钢产能不过5.5亿吨,如今已经达到9亿吨。而根据钢铁“十二五”规划,我国的粗钢需求量峰值不过7.7亿吨至8.2亿吨。
资深业界人士、“钢之家”总经理吴文章说,2012年以前,中国钢铁业产能过剩是结构性和阶段性的'。然而,从2012年起,行业进入全面过剩阶段。即主要钢材品种都已供大于求,且钢材消费量进一步增长的空间不大,产能过剩作为钢材市场运行的主要矛盾会长期存在。
专家认为,“去产能化”将成为钢铁业的未来趋势。这包括落后产能淘汰、加快兼并重组和完善行业退出机制等。在此过程中,要避免非市场力量的干预。
“比如华菱钢铁,去年原本巨亏,却因收到地方政府10多亿元的补贴而勉强盈利。华菱钢铁的第二大股东是跨国企业安塞乐米塔尔,持股比例约30%,这意味着10亿元补贴中有3亿元给了外资。如此补贴是否合理,值得商榷。”有专家认为。
从专注PPI到兼顾CPI?
面对严峻形势,李新创指出,今年钢铁业的核心工作是“保盈利”。
严控产量是业界的一致看法,但落实起来很难。随着近期钢价上涨,粗钢日均产量迅速反弹,至4月上旬已达到203万吨的历史新高水平,远超去年全年的187万吨。
“二季度在资金环境好转、保障房及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的推动下,国内钢价有望延续涨势。但产量的加速释放,使后期钢价有较大回落风险。”钢铁现货交易平台“西本新干线”副总经理盛志诚说。
由于钢价不具备大涨条件,更多的企业选择进军非钢产业。在吴文章看来,钢厂搞辅业是不得已的选择:去年武钢整体销售利润率为1.67%,而非钢产业达到3.47%。肉价支撑的CPI最新涨幅是3.6%,而钢价支撑的PPI是负0.3%。
“钢铁生产流程很长,各环节衍生机会很多,不用对其搞辅业大惊小怪。”李新创说。事实上,从金融到房地产,从养猪到卖酒,钢铁公司涉足的行业已经五花八门。有专家提醒,钢厂拓展非钢产业要注意与主业的关联性,像德国第一大钢铁企业蒂森克虏伯,就选择从钢铁向下游的机械制造、电梯设备延伸,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取得了不错的收益。
;